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让玛尔大做玛尔大,让玛利亚做玛利亚。
发布日期:2025-07-19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让玛尔大做玛尔大,让玛利亚做玛利亚。
路加福音10:38-42
甘天霖神父
历史上,玛尔大与玛利亚鲜有和解之时,就像加音与亚伯尔始终对立。手足相争,仿佛是进化造就的残酷基因。金雕雏鸟会将巢中待孵的蛋推出去,有时甚至排挤已孵化的同胞;有些生物的争斗更早开始,比如沙鲨——母鲨有两个子宫,每个子宫里都有许多幼鲨,最终却只有一只能降生,幸存者在母腹之中就已吞噬了兄弟姐妹。说这些并非为人类对手足的怨恨开脱。
福音中,玛尔大忙着做饭,玛利亚却坐着聆听耶稣,玛尔大向客人倾诉对妹妹的不满。手足之争极少在客人面前爆发,一旦发生,说明矛盾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圣经中关于手足相争的故事,多与“争夺关注”有关:加音因天主悦纳亚伯尔的祭品却拒绝自己的而心生嫉妒,便除掉亚伯尔,想让天主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自己的祭品——他想用强迫的方式博取天主的注意。
雅各伯与厄撒乌的故事也是一场手足之争,雅各伯甚至在母腹中就已开始相争。母亲偏爱一个,父亲偏爱另一个,家族中的诡诈愈演愈烈,连后来被誉为“以色列之父”的雅各伯,在良善上竟不如宽厚的哥哥厄撒乌。若瑟被兄弟们卖给埃及商人,根源也在于他们认为父亲对若瑟的关注远超自己。手足相争往往源于一种恐惧:觉得父母的关爱是稀缺的“奢侈品”,必须不择手段去获取,同时阻止它流向其他兄弟姐妹。辣黑耳与肋阿的故事亦是如此,她们为争夺丈夫的关注而争斗;浪子回头的比喻中,哥哥对弟弟的不满,再次让我们意识到手足间的对立。这种“关注稀缺”的预设,常常是手足相争的根源。一种自我保护的基因特质,会时刻警惕兄弟姐妹可能获得更多关注。
还有一种“模仿欲望”的因素:并非因为自己拥有的不够,而是无意识地渴望着兄弟姐妹所渴望的。玛尔大的情况便是如此——她忙着做事时,却羡慕玛利亚在耶稣脚前专注于自己的追求。玛尔大料理家务本身并无不妥,若她能安心完成,耶稣定会赞赏她;但她已开始渴望玛利亚的位置。倘若玛利亚不在场,玛尔大或许会欣然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行为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在继续读下去之前,不妨回想童年时与兄弟姐妹的争斗,以及那些多么荒谬的情绪竟被我们带到了成年!耶稣为这种进化中的“异常”给出了解药。他对玛尔大的回应很简单:“你为许多事操心烦扰。”玛尔大本有自己的事要做,却为妹妹的事忧虑;而玛利亚之所以受称赞,是因为她没有模仿玛尔大的欲望——她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而非玛尔大在做什么。
若一个人选择的工作是出于自觉,这选择便有其自身的理由。若不信赖这些理由,就很容易陷入模仿欲望与嫉妒之中。人需要学会“安于己位”的智慧。佛陀似乎也阐述过人生的这一基本原则:“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并非指不能有任何欲望——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渴望缺失,人会陷入消沉;这里更指向“模仿欲望”。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渴望他人的独特性,便是否定自己的独特与潜能。
让玛尔大做玛尔大,让玛利亚做玛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