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 17 主日福音解析
发布日期:2025-07-22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 17 主日福音解析
路 11:1-13
大家主日好。
在耶稣的时代,就如今天一样,虔诚的犹太人醒来时就披上祈祷的披巾转向天主。这是晨祷。Shachar 是早晨的曙光。举目向天,和天主进行对话是一个人最美的举动。但在我们的世俗世界里,这祈祷处于危机,我相信为许多人来说可以引用Friedrich Hegel 的名言,他说现代人的晨祷是读报纸。我要在读报纸之前加上我们今天先看看手机。
但是就这样放手我们和天主的关系,我们确定自己有获益吗我们变得更像人吗?看不到归向天主的召叫以及我们最终的命运回到世界的实相,似乎唯有它们才能给我们的生命满全的意义,我们在丰富作为人的自己还是在耗尽自己?
今天祈祷陷于危机有几个原因。有很多分心的东西;我们被狂热的行动主义所征服;人们承受着太多的任务,我们必须削减一点,第一个枯枝我们觉得最不需要的就是祈祷。现代人觉得他们可以自足;他们依赖科学技术,因为他们确信这些会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但这种对祈祷的不忠实决定性地促成了对祈祷的普遍错误观念。 甚至为今天很多人,祈祷意味着重复固定的经文,这样的祈祷越来越没有需要了。耶稣已经警告过我们这个危险。祂说:“当你们祈祷时,不要像外邦人那样唠唠
叨叨。”
第二种祈祷甚至更难:就是那种求天主赐给他或他人恩惠的祈祷:求健康、生意兴隆、事业成功、家庭和睦。 在这个祈祷之前,今天的人们感觉到有种不安,因为他诧异天主和他的不安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后来增加了,当我们看到信徒们为了向天主求得这些恩惠,求圣人的转祷,有时候求助于各个地方的圣髑,被祝福的圣物。我们不想轻视这些大众虔诚的表达,但我们要小心因为它们介于魔术和贬低祈祷的边缘。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今天听到的对祈祷的反对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祈祷是什么。今天的福音章节让我们反省这个主题为能明白祈祷的含义,福音开始就在讲耶稣在祈祷。让我们听听:
“有一天,耶稣在某处祈祷;祈祷完了,祂的一个门徒对祂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吧,就像洗者若翰教给他的门徒一样。”
圣路加记载了七次耶稣祈祷并提到当门徒们看到耶稣祈祷时就请祂教他们祈祷,耶稣教了门徒天主经。是什么促使他们做这样的请求呢:“教我们祈祷”?他们一定是注意到当耶稣祈祷时发生了一些美好的事。在祂的公开生活中,耶稣常经验到沮丧;祂很惊讶在纳匝肋祂自己的同乡的不信还有祂自己的家人。有时候,祂对那些不断设圈套指控祂的那些人的虚伪感到生气;祂常为自己的门徒的心硬感到愤怒。
耶稣是怎样度过这样的时刻的呢?确实,就像我们一样,祂经验到反应的冲动但祂从未顺从这样的冲动;祂总是保持安详和内在的平安。在那些时刻,门徒们看到耶稣隐退去祈祷,在和天父的对话中,耶稣找到了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和这些对祂有敌意的人相处,如何与祂所爱的、想要带领他们走向真理却很固执的门徒相处。
当祈祷结束时,门徒们看到耶稣被美丽的光芒环绕着,当梅瑟与天主说话之后下山时脸上也是带着同样的光芒。门徒们看到耶稣是一个好人,谁都帮,祂不怕冲突,但总是很忠诚,他们一定联系到祂是一个祈祷的人,祂所有的选择都是在和天主对话之后才做的,他们开始渴望学习像祂一样祈祷成为一个和祂一样好的人。他们对祂说:“教我们祈祷就像若翰教他的门徒一样。”
拉比们通常在一个祈祷中总结他们的灵修以及他们想要教给他们的门徒的价值;洗者若翰也教了一个祈祷,因此门徒们请耶稣教他们祈祷好让他们认同自己是耶稣的门徒。然而,在说这个祈祷之前,即天主经之前,我们需要做一点观察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天主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玛窦福音中的长式天主经,那是我们通常用的;另一个短式的,就是在今天的路加福音中记载的。还有第三个版本,比圣玛窦和圣路加福音中的都古老,这个版本是在Didache发现的。所以,问题自然就来了:哪个版本是耶稣教的呢?答案:哪个都不是。
让我们看第二个观察:天主经不是加给别人的一个固定祈祷经文;不像圣母经、三钟经、和又圣母经那样有固定格式,不是的。天主经是基督徒讯息的所有基本主题的整合。在天主经中,我们的信仰和伦理生活的所有主题都涉及到了。圣奥斯定说如果你读所有的神圣的经书,你会发现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天主经里。所以,如果天主经不像其它的经文那样有固定格式那又是什么呢?在早期的基督徒团体中天主经要一天被诵念三次,因为它就像一面镜子,在这个镜子前每个门徒都被召叫检查并核实他的身份是不是在耶稣内的信徒。
天主经告诉我们念天主经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他应该怎样思想,怎样生活。这是我们被召叫默观的镜子,去看我们的面容的美是否符合那祈祷;而且也注意到缺点和限度。这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来检查我们是否还好,如果在我们领洗的生活中一切就序。即我们是否符合祂在这个祈祷中给我们呈现的真基督徒的图像,我们每天要三次念天主经。在早期教会中,门徒们站在这镜子前。
第三个观察:圣经学者确定耶稣没有教天主经。这是基督徒团体编的经文,他们想把他们所有的信仰都合成在一个祈祷中。这是早期完成的,在教会生活的第一年就有了。因此我们带着感情来看这段经文,因为它把我们放在镜子前面不仅是我们还有我们所有在信仰内的弟兄姐妹都用这面镜子来证明我们在天主前作为基督徒的身份以及他们对福音的忠诚。 在初期教会中,天主经是在教理准备结束准备洗礼时被教给望教者的;教给他们这经文是作为他们所学的所有关于天主的内容的一个纲要以及作为一个受洗的人他们要过的生活。今天让我们试着在这个祈祷中反省。让我们听听: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祈祷时,要说:父啊!”
“要说:父啊!”耶稣告诉我们谁是我们祈祷的对象,我们应该向谁祈祷才能确保我们的祈祷被听到:向天父。核实谁是我们祈祷的对象很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冒险对一个不存在的天主说话。无神论者,当然,不能祈祷,因为他没有祈祷的对象,一个相信他是一个绝对的一部分的人也不会祈祷就如在多神教或在某些东方宗教中发生的,他们不相信一个个人化的天主。当祈祷时,基督徒被邀请问他自己我是向天父祈祷吗?为某些基督徒而言,天主仍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人应该以恐惧和颤栗走进祂人在祂面前必须跪下或朝拜。
因此很多人觉得向圣人祈祷最自在,但如果祈祷的对象是圣人,那人就不是向天父祈祷。和圣人们一起祈祷很美,和玛利亚,和圣安多尼,和在我们之前回到天父家乡并与基督复活的弟兄姐妹一起祈祷,但我们不需要中间人…他们在天主前转求为我们求得那些我们不敢直接向祂求的恩惠。
天主经教导我们基督徒的祈祷是指向天父的,只向着祂,自信地感觉到他是一个被爱的儿子或女儿。让我们试着把自己放到天主经这面镜子前让我们核实我们相信的天主是否真的就是耶稣在天主经里常称呼的“阿爸,”父。当耶稣讲到天主,祂总是称祂为天父。在福音中,我们发现耶稣这样称呼有 184 次,其实只有祂这样称呼天主;只有一个例外,即斐理伯在最后晚餐时,向耶稣说:“请把父显示给我们,这就足够了。”
天父图像让我们想到家庭生活的亲切气氛,不是坐在宝座上的统治者;不是我们在他面前前要颤抖并臣服的法老。“父”这个词让我们觉得天主离我们很近,祂参与我们的喜乐和痛苦,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祂都陪伴我们当事情顺利时,以及当我们哭泣时;就如有些人认为的,即使我们要下地狱,不是天主将极为开心,不是的。
既然祂创造了我们,天父就以祂的喜乐来赌我们对祂的爱的回应。主耶稣想要我们称天主为父,好天父唯有善的天父。祂不惩罚人;祂不让那些做出不快乐的选择不听祂的话的人得报应。还有对天主父祈祷,我们意识到我们是祂的子女,我们以祂的肖像而造成,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因为他们相似的面容很可能被扭曲但天父的图像绝不会被抹掉;我们将永远是祂的子女。最后,当我们称天主为父时,我们记得我们是而且我们必须活得像兄弟姐妹。
现在让我们听听耶稣邀请我们向天父提出的请求: “愿祢的名被尊为圣,愿祢的国来临。”第一个请求:“愿祢的名被尊为圣。”名字为我们也很重要;只要想象一下当我们在人群中听到有人喊我们的名字时我们是什么感觉;我们觉得被从无名氏中拉出来。是我,就是我;有人关心我,不是因为我的很多亲戚的姓氏,而是因为我的名字。为犹太人讲,名字甚至更重要,因为他确认是同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去巫师那里因为他想祝福或诅咒一个人,巫师将问他那人的名字是什么,并要在那名字的基础上使手段。
所以,“愿祢的名被尊为圣意思是祢应该被圣化,必须表明祢这个人或天主是圣的。“圣”是什么意思?希伯来文中的“Kadosh”意思是“分离,”“不同的。”当我们说“圣所”(在希腊文中是“tenemos”)这个词来源于动词“temno,”意思是切掉。“Tenemos”被理解为是在世俗地方中的圣地,当在圣殿里器具在举行礼仪时用到;这些器具成了圣的;它们不能被滥用。 我们记得巴比伦王Baltazar所做的亵渎的事;有个晚上他喝醉的时候在他所有的嫔妃面前,他把他的父亲拿步高从耶路撒冷圣殿里偷来的圣器拿了进来。这是对圣器的极大亵渎。当我们对天父说:“愿祢的名被尊为圣,分离开来,表明祢和人们发明的其它神不一样是什么意思?让天主如此独特的圣是什么呢?这是天主的明显身份,那就是爱,只有爱;没有其它的神像祂。
天主经提醒我们纳匝肋人耶稣的天主的多样性祂邀请我们抹掉并拒绝所有其它的神,也许甚至基督徒或某些基督徒仍然相信的神。让我们把自己放在天主经的镜子前。如果我们继续宣讲赐予法律的天主,惩罚和正义的天主,这天主没有什么不同;祂和我们给自己创造的其它的偶像没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我们喜欢的偶像,因为他们长得像我们,思考也像我们一样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宣讲这个天主,我们就亵渎了祂的名字,玷污了祂的身份。我们可以这样改述我们对天父的第一个请求:“祈求藉着我们,祢的子女,所有的人都看到祢的圣名闪耀;天主是爱,只有爱,因为如果祢是爱,我们已经领受了你同一生命和圣神的人也应该是这样,我们表明我们能像祢一样无条件的爱,甚至爱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第二个请求:“愿祢的国来临。”我们愿意属于哪个王国?因为有一个旧的王国以竞争为特征的王国,想要强加于人,统治,奴役弱者的王国。在这竞争的旧世界里,只会有战争和侮辱,暴力,和剥削弱者。耶稣来开始一个新世界,祂的王国不一样;它和旧王国相反。
这是耶稣开始的世界,在那里伟大的人不是统治者,而是服务者;然后,天主经的镜子把我们放在我们已经做的选择面前,天主经提醒我们我们属于给与生命的羔羊的王国,不属于狼的旧王国。“愿祢的国来临。”意思是:“赐给我们光明和力量成为这新世界的建设者。”
接下来是涉及基督徒道德生活的请求;让我们听第一个: “求祢每天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我们记得天主让祂的子民在 旷野里经受的考验。祂赐给他们玛纳并命令每人只能收集当天够用的。祂想让祂的子民学习控制他们的贪婪及囤积超过所需的物质的冲动。祂想要教导祂的子民满足于每日生活所需。 求日用粮,我们记得这个真理,这世界的物质不是我们的,它们是天主的恩赐;它们属于祂。
《圣咏》第 24 篇第一节说:“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我们不是主人;我们是客人,我们是被邀去赴宴的客人。天主经质问我们对使用这世界的物质的判断力。所以, 人不能跟天主求要囤积日用粮,为满足他的突发奇想,他参与建造了一个被一分为二的人类,有的人死于贫穷,有人挥霍浪费,那些能挥霍得起的人。我们求天主给我们“食粮,”所以,这是祂的礼物,但也是我们的,因为这是我们劳动的成果。面包不会生长在田地里;麦子生长在天地里。
要让麦子变成饼,人的工作是需要的。 天主经提醒我们有责任生产生命的必需品。那些不工作的人,那些生活懒散的人不能念天主经;他们将撒谎,因为他们不能说祂赐给我们的饼也是我们的。
让我们现在听听我们向天父提出的最后两个请求: “求祢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所有亏负我们的人,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
天主的宽恕指什么呢?天主如何宽恕我们?仍有一个非常盛行的祂的宽恕的图像就是反映在祈祷中的那种,有人去办告解时仍然念的:“因着犯罪,我该受祢的惩罚。”这是伟大的统治者的图像,祂被竟敢违抗祂命令的那些人惹怒了;你求祂宽恕,因为祂是好的。祂宽恕并忘记一切。但如果你不求祂宽恕你,祂不得不惩罚你。 这是天主的宽恕的一种亵渎的图像,这样讲的人亵渎祂的名字,他没有圣化祂的圣名。这样的神非常像我们;祂是我们的偶像。我们爱祂因为祂和我们一样思考。
如果这是天主的宽恕,即使我们这些祂的子女我们将被召叫只是去宽恕那些认错并向我们道歉的人。然而,我们应该宽恕每个人,就如天父宽恕每个人一样,甚至那些没有求宽恕的人祂也宽恕。罪伤害的是人,而不是天主。
厄里胡对他的朋友约伯说:“如果你犯罪,你造成了什么伤害?如果你多次犯罪这对天主又怎样?你不是伤害天主。”罪伤害的是犯罪的人:暴力、通奸、偷窃、撒谎诽谤别人,残忍对待别人。因此天主爱人,向他显示生命的道路并指给他是什么使他变得没有人性,当人犯罪时,天主不会添加人已加给他自己的恶。 天主的宽恕先于罪人的悔改。罪人在天主宽恕他之后悔改,比如,在天主使他明白他走错了路之后。天主如何实行这宽恕呢?首先,以祂的话;祂的话是不断指明正路的光明;然后,藉着祂的天使们这些人是祂的子女,他们以他们失足而不快乐的弟兄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他们关心他;他们研究所有可能的途径让他明白他在伤害自己他也在伤害别人。
宽恕就是不获得平安不罢休,直到犯罪的弟兄回头。罪人没有被宽恕因为他悔改了,但他在天主宽恕他之后悔改了。然后我们不需要向天主道歉;耶稣在福音中从未说我们得道歉;我们必须向我们得罪的弟兄姐妹道歉。当天主宽恕我们时,我们悔改;我们意识到我们走错了路,我们被邀请去庆祝,因为,在天上,那是一个大盛宴,不需要补赎。
在《雅各伯书》第 5 章中:“我的弟兄们,你们中谁若迷失了真理,而有人引他回头,该知道,那引罪人从迷途回头的人,必救赎自己的灵魂免于死亡,并遮盖许多罪过。”天主经让我们一直在这种关注弟兄姐妹的气氛中。 在天主经中我们最后的请求是:“不要让我们陷于考验。”以前被翻译为:
“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我们知道对上主这样的请求有点困难;以前我们常说:“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这翻译是错的,因为天主不会让我们陷于诱惑。不会的。另一个翻译说:“不要把我们舍弃在诱惑中。”我们要清楚;这可不好;如果有,更正确的应该说:“在诱惑中,不要舍弃我们。”不是我们求天主不要在诱惑中舍弃我们似乎祂想要舍弃我们,我们求祂不要这么做。这种表达不好。甚至这些翻译没有尊重希腊原文。
在希腊原文中,我们看到动词“eisperein,”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只有一个意思:“不要把我们带进来。”所以,不是抛弃我们,不是的。而是别“把我们带进去。”第二个词:“诱惑。”“ Peirasmos”(在我们的翻译中是不要考验我们)。“ Peirasmos”的意思可以是诱惑,也可以是考验;我们求天主不要把我们置于考验中。天主引导我们的生活;在一生中,我们一定经历很多事情,我们必须面对很多的考验,从这些考验中,我们才能变得成熟或被打败。有的考验把我们吓到了。
考验不仅是疾病,不幸也有成功,好运气。我们都知道当财富突然临到人们身上时,人们失去理智或家庭被毁灭。他们没有经受住考验。在生命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许多考验中,有些把我们吓到了因为我们觉得软弱。那些最让我们害怕的考验是痛苦的;当我们去医院,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痛苦,我们对上主说:“别让我经受这考验因为我很软弱,我也许会失去信仰并亵渎说:“这些考验吓到了我,我求天主从这些考验中救拔我。耶稣也曾经这样求,在天主经中就是祂向天父的请求:“如果可能,免去我这一杯吧,”不要让我陷于这样的考验。不是天主让我们受考验,不是的。而是在生命中遇到的考验我们求主从那些吓人的考验中救拔我们。当我们祈祷时,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在经受这些考验,我们知道就是在祈祷中,我们将我们的思想和天主的思想调到一致祂将给我们力量在这些考验中成熟起来。
这祈祷让我们常保持警惕让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生活在福音的光照下;这让我们的良心常意识到有一个天父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在我们受惊吓的艰难时刻。 现在耶稣用一个比喻结束祂对祈祷的教导,这比喻只有在路加福音中记载。
在福音中有几次耶稣邀请我们祈祷;祂让我们确信天父俯听我们的祈祷。“无论你们因我的名求什么,天父都会赐给你们。”在今天的比喻中:“因为凡祈求的,必得到;寻找的,必找到;敲门的,门必被打开。祂坚持说:“寻找的,必找到;敲门的,门必被打开。”如果你的祈祷仍未得俯听,继续求。
什么时候祈祷得俯听呢?我认为那祈祷得俯听时就是当我们让天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不是的。祈祷被俯听不是当天主改变时,而是当天主给我们祂的光明,因为在祈祷中,我们准备自己接受这光明我们开始像祂一样思考,像祂一样去看这个世界,看事物,看生命。
让我们的思想和天主的思想一致需要时间。因此耶稣说如果祈祷被俯听,我们的祈祷必须要长。需要时间才能让我们的思想和天父的思想一致。让我们想想明白某些痛苦的经验有多难,疾病、不正义、背叛、被抛弃、孤独…如何在天主的光照下经受这些考验?同化祂的想法,需要和祂保持亲密的对话。祂想要给我们的礼物是什么?
只有我们把我们的心放在祈祷中我们才能接受祂的礼物。这是祂的生命,祂的圣神;当我们祈祷时,我们从祂领受的圣神才能行动并体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体现纳匝肋人耶稣的临在和生命,因为住在祂内的是同一的圣神。当祂的圣神在我们内行动时,意味着我们的祈祷被俯听了。
祝大家主日好并过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