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天国的道理需要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23   |    作者:玛迪

                                                                                  天国的道理需要实践

 

默想:你渴慕天主的话语吗?玛窦告诉我们,耶稣教导那些前来聆听和学习的人许多道理。耶稣的教导方法非常简单。他运用寓言——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的短篇故事和图像,来传达关于天国的隐藏真理。耶稣如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引人入胜的画面。一幅好的图画比千言万语更有力、更清晰。耶稣运用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日常景象,指向另一种现实——隐藏的,但对于那些有“眼睛看”和“耳朵听”的人来说却是可见的。耶稣用图画、故事和生动的插图来传达信息,这些插图比抽象的演讲更能激发听众的想象力。他的寓言就像埋藏的宝藏,等待着被发现(玛窦福音 13:44)。

播下生根发芽的种子

关于种子和根的寓言告诉我们关于天国的什么?任何农民都会证明,肥沃的土壤对于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至关重要。那么,植物除了通过根部,如何获取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呢?圣经经常用结果子的植物或树木的比喻来传达精神生命和死亡的原则。倚靠上主、以上主为可靠的人有福了。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水旁,在溪水旁扎根,炎热来到,并不惧怕,叶子仍旧青翠;即使在干旱之年也不挂虑,因为不断结果子(耶利米书 17:7-8;另见圣咏 1:3)。

心胸封闭、有偏见的听众

耶稣撒种的比喻是针对听他话语的人的。接受天主话语的方式有很多种,相应地,也会结出不同种类的果实。有一种是心胸封闭、有偏见的听众。这种人不受教,对他或她不想听的东西视而不见。还有一种是肤浅的听众。他或她没有把事情想清楚或想透彻;他们缺乏深度。他们最初可能会做出情绪化的反应;但当这种情绪消退后,他们的思绪就会飘到别的地方。他们

太忙,太专注,没时间倾听

另一种类型的听众是兴趣广泛、操心多多的人,他们缺乏聆听或理解真正重要事物的能力。这样的人总是忙于祈祷,或过于专注于学习和默想天主的话语。他们可能工作太累,除了工作什么都不想。还有一种类型的听众,他们心胸开阔,随时愿意聆听和学习。他们永远不会因为骄傲或忙碌而无法学习。他们聆听是为了理解。天主赐恩典给那些渴慕天主话语的人,使他们能够明白天主的旨意,并有力量遵行他的旨意。你渴慕天主的话语吗?

圣女彼利日大的慈善和爱德

乍一看,我们今天纪念的圣人——瑞典圣彼利日大,似乎有些遥远。从地理位置上看:瑞典距离西班牙遥远,距离拉丁美洲更远,而本文的大多数读者都身处拉丁美洲(尽管她创立的圣救世主修会,在西班牙有四座修道院,在墨西哥有四座,在委内瑞拉有一座)。从时间上看,她也显得遥远,因为她生于1303年,卒于1373年。那是14世纪,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仍然笼罩在一段黑暗且鲜为人知的过去的迷雾之中。中世纪的欧洲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略显野蛮、无法无天的时代。

但人们总能从一位被教会册封的圣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甚至更多。因为她是一位令人惊叹且勇敢的女性。她15岁时,按照当时的习俗嫁给了一位贵族,育有八个子女。但这并没有阻止她将自己视为一名基督徒,以及一位虔诚的教会之女。她影响了丈夫——当时的男人确实有些“野蛮”——并让他陪她进行了多次朝圣之旅。就这样,她到达了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这在当时是一段复杂而艰辛的旅程。后来,她成为寡妇,决定创立一个修道会,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她前往罗马向教宗陈述了这个想法。在所有这些旅程中,她始终将穷人和需要帮助的人放在心上(这一点在历史上所有善良的基督徒身上都以某种方式存在着)。

今天的福音经文提醒我们,枝条若脱离生命,就结不出果实。用基督徒的话来说,如果我们不与耶稣——那棵葡萄树——结合,就不可能结出果实。圣彼利日大之所以能够为世人的生命结出圣洁的果实,是因为她一生都与葡萄树、与耶稣结合。在那里,她找到了力量去做每一件事,去面对她所遇到的困难,并献身于祈祷和服务穷人。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切,是因为她始终与耶稣紧密结合。这足以让我们反思一下我们身处何方。

主耶稣,信靠祢的话语是通往智慧的途径,默想祢神圣的计划,便是在真理中成长。求祢开启我的眼睛,让我看见祢的作为,让我的耳朵聆听祢呼召的声音,使我明白祢对我生命的旨意,并照着而活。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浅薄而无根的思想。作者:亚历山大的西里尔(公元 375-444 年)

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在路上”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每条路都因它位于每个人的脚下而变得坚硬而愚昧。任何种子都无法在那里找到足够厚的土壤来覆盖。相反,它只是停留在表面,随时可能被飞过的飞鸟叼走。因此,那些心智僵硬、如同被紧紧包裹的人,无法获得神圣的种子,反而会成为污灵的惯常足迹。这些污灵就是这里所说的“天上的飞鸟”。但我们认为“天堂”指的是这种空气,邪恶的灵在其中游荡,好种子又被它们夺去毁灭。那么,那些在磐石上的人是什么呢?他们是那些不太在意自己内心信仰的人。他们没有下定决心去理解(与基督相通的)奥秘的试金石。这些人对天主的敬畏是肤浅而无根的。他们只有在安逸、风调雨顺的时候才信奉基督教,那时没有冬天的痛苦考验。如果在动荡的迫害时期,他们的灵魂没有做好斗争的准备,他们就不会以这种方式保持信仰。(摘自《残篇》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