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发布日期:2025-07-23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祈祷:与天主搏斗
无论相信哪种宗教,信徒们都会向神祈祷,基督徒也会祈祷。会为那些患病的、失业的、迷失生命方向的、争吵不睦的家庭祈祷;也会祈求天主从天降下甘露、祈求丰收以及免于灾祸。今天,有些人不明白为甚么要这样的祈祷,亦有些人对祈祷漠不关心,即使在信友中也引起很多疑问。如果天主已经知道人的需要,并且时常准备把好的东西赐给人,为什么还要向天主祈祷呢?
即使在最真诚的祈祷面前,天主也常常保持沉默,让事物按照近似荒唐的秩序发展。所有事情的发生,让人觉得天主好像根本不存在。祂那不可思议的沉默使得人呼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为什么舍弃了我? (咏22:2)
与天主的对话有时也带有戏剧性的口吻,会成为讨论,甚至公开的争论。耶肋米亚对天主近乎带着责怪的口吻说:为什么我的痛苦如此久长,我的创伤不可医治,痊愈无望?你于我好像是一条不常有水,而变化无常的溪流(耶15:18)! 我的兄弟们诡诈有如溪水,有如水过即干的河床。溪水因结冰而混浊,其上盖有积雪;季节一温暖,溪水即涸竭;天气一炎热,河床即枯干。商队离开大道,走入荒野,因而命丧。特玛的商队观望,舍巴的客旅期待。但他们的希望落了空,不管到了哪里,必狼狈不堪(约6:15-20)。
我们喜欢一个能使人喜悦的天主,可以满足我们的梦想。但是,天主却使我们从幻想中释放出来;从各种假象、困惑、空想中拯救出来,使我们进入到祂的计划中。因此,祈祷就成了与上主的搏斗,就像雅各伯一样,在雅波克河边与天神搏斗了一整夜(创32:23-33),最终屈服于天主。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重复以下的话:
天父知道我们的一切需要。
读经一 创 18:20-32
我们在上个主日看到,亚巴郎不仅是信德与好客的榜样,也是祈祷的榜样。圣经记载,有一天,上主启示给亚巴郎,上主要去索多玛证实关于控告其居民罪恶深重的声音。
亚巴郎的姪子罗特住在那地方,因此他担心可能要发生的事。于是亚巴郎开始向上主为索多玛求情,希望能够为了城中义人的缘故使整个城市获救。亚巴郎像朋友一样和天主谈话,他的祈祷不是一系列背诵的经文,或者读书;也不是随便说出的哄人的话语,而是与天主自然且真诚的对话。
这段对话带有典型的东方语言的风格,描述的似乎是两个商人在耶路撒冷城的对话。亚巴郎先开价,从五十降到四十五。既然上主愿意达成这个生意,亚巴郎随后鼓起勇气,不再是五个五个的还价,而是十个十个的还价。
事实上,这段读经的神学意义非常深刻,向人强调的是:人通过祈祷逐渐发现天主的慷慨与无限的仁慈。令人奇怪的是,亚巴郎为什么最后停留在十个义人﹖
耶肋米亚与厄则克耳更敢于还价,他们相信:即使只有一个义人,天主也会宽恕祂的子民。「请你们巡行耶路撒冷的街道,留意观察,在她的广场上搜寻:若你们能找到一人,一个履行正义,追求信实的人,我就宽恕这城」(耶5:1)。「我在他们中找寻一个能修理城墙的人,能在我面前为保护本地,站在缺口处,免得我去破坏那地方的人;但我没找到一个」(则22:30)。今天,我们找到了这个唯一的义人,因此,我们确信天主会宽恕祂的子民。
读经二 哥 2:12-14
如果法院的档案里,保存着证明我们违法犯罪的资料,那么我们就不能在平安与安静中生活。我们担心,也许有一天将会公布这样些资料,我们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被判罪。
保禄说,记载着我们所有负债的债券在天上保存着,我们的欠债很多,天主是如何做的呢?天主拿了那帐簿,并将它撕了,将之钉在了十字架上。因此,我们不再感到害怕(14节)。在洗礼中,我们过去的生命,就是我们的罪过被毁灭了。现在,我们与基督一起复活,活在一种全新的生命中。
福音 路 11:1-13
没有一部福音的作者比路加更强调祈祷的重要性。路加在福音中记载了耶稣的七次祈祷。耶稣在受洗时祈祷(路3:21);在耶稣的公开生活中,祂退入荒野中去祈祷(路5:16);祂在召选门徒前祈祷(路6:12);在询问门徒们关于自己的身份前,耶稣在祈祷(路9:18);在显圣容时,祂在祈祷(路9:28-29);在教导门徒们「天主经」时,衪在祈祷(路11:1);尤其是在祂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在革责玛尼庄园时,衪在祈祷(路22:41-46)。
除了这些之外,路加还叙述了耶稣的五个祈祷。在这里,我列举其中两个感人的祈祷,就是在十字架上的祈祷: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路23:24)。还有就是祂在死亡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祢手中(路23:46)。
这就充分显示了祈祷贯穿了耶稣的整个生命。祂做选择与决定的清晰度、心理状况的平衡度、祂的良善心谦与坚定,都是来自祂与天父的完美关系,即通过祈祷建立的完美关系。
耶稣没有为自己的益处祈求,没有祈祷减少生命中的困难;也没有祈求天主改变祂的计划,而是祈祷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天主的旨意,好能成为自己的意愿,并能完成天主的旨意。
今天的这段福音是有关祈祷的教理讲授。首先介绍的是耶稣教导门徒们「天主经」的背景(1节);然后是天主经的内容(2-4节);随后是一个比喻(5-8节);结束部分是耶稣讲论祈祷的效果(9-13节)。现在我们逐一来看。
在古时,宗教信仰的表达特点不只表现在所相信的真理以及所遵守的伦理规范上,而且也通过能够概括信仰与生活目标的祈祷来表达。洗者若翰也曾教导自己的门徒怎样祈祷。
有一天,门徒们走近耶稣,要求耶稣教给他们怎样祈祷(1节)。于是,耶稣就教给了他们「天主经」。
很多基督徒欢呼说,这是最美的祈祷。比「万福玛利亚」,「母后万福」都要美好,因为天主经是耶稣亲自教导的。
若是认为「天主经」只是一种祈祷的格式,因而认为是最美的经文。事实并非如此。
不可把「天主经」与别的祈祷文混为一谈,而是如同宗徒信经一样,因为天主经也是信仰与基督徒生活的完整概括。在初期教会中,主教亲自教给慕道者「天主经」。令人惊奇的是,主教给他们的礼物是要他们接受并实践,从而成为真正的基督徒。主教在慕道者领洗前八天亲自教给他们;而他们在复活守夜礼的庆祝中,第一次与团体一起诵唸天主经。因此,在圣洗池旁诵唸天主经也是非常美好的。
父啊!( 2节)
你若告诉我你怎样祈祷,我就告诉你相信的是哪个天主。无神论者不祈祷,因为他没有与其对话者,并认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却从他处寻找是有问题的行为。信徒们祈祷,其方法却不同,因为每个宗教信仰反映的是神的不同形象。为有些人来说,天主只是一股盲目的力量,没有位格,有时祝福,有时邪恶,是不可预见的。为另有些人来说,天主是一位不知名的对话者;还有些人认为天主是最高的主宰,严厉的判官,是所有事物的绝对主人,只能通过天使或圣善的人作为中保才可以接近天主。
为基督徒来说,天主是一位父亲,天主在大地的深处形成他们之前就已经想起并爱了他们。当他们面对天主时,不是跪着,而是站立着,称天主为「父」(2节)。他们可以怀有信心直接呼求天主,不需要任何人的保护或推荐,而进入天父之家,因为门是常常打开的。即使有时他们像浪子一样远离了父亲,他们知道还能返回,并能受到很好的接待。
愿祢的名被尊为圣(2节)。
当基督徒到天父台前祈祷时,这是他们的第一个愿望,显示出不可抑制的希望,可以看见天父的计划实现。在圣经中,这一表达的被动式意即使天主的名得到圣化。不是我们,而是天主要显示自己的圣名。如何显示呢?
圣经告诉我们,在世纪长河中,以色列亵渎了天主的名字,不是因为他们发誓而亵渎,而是由于他们的不忠,阻止天主显示祂的爱及实现救恩(出36:20)。天主的名字被尊为圣或受到光荣并不是很多人称颂天主时,也不是很多人在圣殿内参与隆重的礼仪庆典时;而是当祂的救恩到达人类中间时。当贫穷人获得正义,人心从仇恨中释放出来,罪人重获喜乐,家庭的平安与彼此理解得以重建时,天主的圣名就受到了颂扬,因为这些都证明了天主的话语施行了奇事。
在「天主经」中,基督徒希望天主可以早日实现通过厄则克耳先知所做的许诺:我要使我的大名显圣,即在异民中被亵渎,即你们在他们中所亵渎的圣名。我要把你们从异民中领出,从各地聚集你们,领你们回到你们的地域。那时,我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从你们的肉身内取去铁石的心,给你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如此,你们要居住在我赐给你们祖先的地方;你们要作我的百姓,我作你们的天主(则36:23-28)。
当祈求「愿你的名受显扬」时,基督徒就是在告诉天父,自己愿意参与到天主的计划中,与天主合作,并希望这一许诺早日实现。虽然他们不知道天主计划实现的时间与日子(谷13:32),但是他们确信天主一定会俯听这样的祈祷。
愿祢的国来临(2节)。
以色列的君主制经验令人失望,这可以从先知们的谴责中得到证实:你的首领谋反作乱,成了盗贼的帮凶;他们都爱好贿赂,索取报酬,不为孤儿伸冤,不受理寡妇的诉讼(依1:23)。因此,人们渴望新国度的来临,天主的思想将引导他们的命运,没有贪婪、权力滥用以及自私自利。
于是他们期待着有一天,上主将亲自带领他们,并成为他们的君王。圣咏作者称颂祂的王国的奇妙说:在祂的岁月中,正义必要兴盛,到处国泰民安,直至月亮失明(咏72:7)。田地里所出产的五谷百果必将丰盈,山岭上的收成也要富饶有如黎巴嫩,城市的人必要昌盛有如地上的草蔓(咏72:16)。先知们也渴望这样的日子:那传报喜讯,宣布和平,传报佳音,宣布救恩,给熙雍说「你的天主为王了!」的脚步,在山上是多么美丽啊(依52:7 )!
在耶稣时代,这样的期待更加热切。在十八个祝福中的第三个,虔诚的以色列人祈求天主说:我们的君王,请你从高处照耀并统治我们,因为我们等待你在熙雍为王。这种预言带来的希望也产生了幻想、错误的期待与误解,以致引起冲突与流血的结果。
耶稣宣讲的中心是天国,但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在新约中,「天主的国」共出现了120次之多,其中有90次是出自耶稣的口。祂说:如果我是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那么,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路11:20)。天主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路17:21)。
等待的时期结束了,但是基督徒仍在祈求天国的来临,因为天主的国祇是开始了,仍须像善良、仁爱、修和与和平的种子一样,在人的心中成长。祈祷能使人避免误解,帮助人区分这个世界(人常常受到这个世界的诱惑)与天主的国。
我们的日用粮,求祢天天赐给我们。 (3节)
在东方人的家庭中,家家都有自己的烤炉。面包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食物,它能引起我们今日所忽略的情感与彼此的友谊;也是一种对穷人慷慨大方与彼此分享的提醒。食物不应独自享用(约31:17),而应时常与飢饿的人分享(依58:7)。
面包是神圣的,不可将之扔进垃圾。不是用刀将之切开,而应温柔地擘开。只有人的手才配得上触摸它,因为面包是神圣的:人的工作与天主的祝福,赐予祂的子民肥沃的土地,并赐下时雨滋润土地。
面包来自于农民的劳作。那么我们向天主求什么呢?祈求天主工作,而代替我们?我们可以完成的工作,还向天主祈求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使人放弃自己责任的思想吗?
我们仔细来看每一个细节。我们向天主祈求我们的日用粮。我们从来没有说玛纳是「我们的」,因为它来自天上,是天主独特的恩赐(厄下 9:20)。而面包既是天主的恩赐也是人类劳苦、汗水与牺牲的果实。因此,人可以说「我们的日用粮」。
由天主所祝福的「面包」也是与弟兄们一起劳动的果实,是大地的出产,是天主为所有人准备的,而不是为了一部分人,不应包含穷人被剥削的泪水。
用「天主经」祈祷就意味着要时常反省自己,因为如果只想着自己的食物,而忘记穷人,忽视社会正义,就不能怀着真诚的心去祈祷。
谁若不工作,或者不顾及他人而生活,就不能向天主请求日用粮。祈求日用的食粮意即,当仍有弟兄姊妹缺乏今天生活的必需时,我们就不能为明天囤积食物,也意味着将自己的心灵从对物质的贪婪以及对明天的忧虑中释放出来。这就是说:天父,请祢帮助我,使我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将我从财物的束缚中拯救出来,给予我力量,使我能与穷人一起分享。
宽免我们的罪过,因为我们自己也宽免所有亏负我们的人(4节)。
我们可以内心怀着仇恨诵念任何的祈祷文,三钟经,圣母经,但却不可以诵唸「天主经」。
如果基督徒不培养对兄弟姊妹的爱,就不要希望得到天主的俯听。只是忘记所承受的伤害还不够,天主要求得更多。基督徒如果拒绝宽恕弟兄,拒绝与弟兄姊妹和好,就无法向天主的爱开放自己的心灵。
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4节)。
我们所祈求的使自己从诱惑中被拯救出来,指的不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人性软弱与脆弱等,而指的是放弃「福音的逻辑」而依附「世界的逻辑」的诱惑。迫害或挑战可以使人跌倒,并陷入危机;生活的忧虑与财富的迷惑能够使天主话语的种子窒息。基督徒祈求的不是免于这样的诱惑,而是不要「陷入」世界的诱惑,致使自己放弃老师的教导。
在记述了基督徒的祈祷文之后,耶稣又讲了一个比喻。一个人怀着坚持的心,去向朋友借三个饼(5-8节)。这个比喻意在告诉人,只要坚持,祈祷才能产生效果。这不是因为天主愿意让人做长久的祈祷,然后才赐予人所需要的,而是因为人需要时间来接受天主的思想与认识。
我们的祈祷似乎是在努力说服天主改变祂的计划。我们希望祂能够迎合我们的思想,改正祂所犯的「错误」。如果我们长时间与主交谈,我们最终就会明白天主的爱,并会接受祂的计划。
祈祷不是要改变天主,而是开放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心灵。除非有奇迹的发生,这种内心的改变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放弃我们思考事物的方式是不容易的。我们有时觉得接受天主的光照很难;我们都很盲目,看不清天主的光照,甚至有时也不想看见。天主的道路并不是常常轻松与令人喜悦的,祂要求人的悔改、努力、放弃与牺牲。为了使内心能够接受天主的旨意,并用天主的眼光看待我们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必须祈祷,长时间的祈祷。
我们现在来看今日福音的最后一部分(9-13节)。耶稣说,基督徒的祈祷时常蒙天主所俯允;但是,我们的经验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耶稣用了三个图像来讲述祈祷的坚持:求、找、敲门。祈祷总能产生奇妙与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养成错误的希望。我们之外的世界依旧如此(还会发生疾病,痛苦依然存在,被出卖的伤痕依然痛苦),但是,我们的内心却都改变了。如果思想与心灵已与以前不同,看待各种境遇的目光已经改变;那么,世界与人也就变得不同了,更纯洁、更神圣。祈祷产生了效果,得蒙了俯听。
重获了内心的平安与安宁,甚至伦理与心理的伤害也会迅速得到治愈。这样,身体上的疾病也可能会更容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