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在天主前为自己积攒财富是愚蠢的
发布日期:2025-07-31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在天主前为自己积攒财富是愚蠢的
在《路加福音》中耶稣三次被人问及「承受永生」的条件。「师傅,我应当做什么,才能获得永生?」首先是一位法学士,然后是富有的官员(路18:18)。耶稣仔细回答这两个人哪些条件可以承受永生。在与门徒们的一次对话中,耶稣也与他们同样提出这样的条件:「并且,凡为我的名,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亲、或母亲、或妻子、或儿女、或田地的,必要领取百倍的赏报,并承受永生」(玛19:29)。
今天福音记述了有一个人,请耶稣为他和兄弟分家产,两兄弟无法达成协议。金钱拖累人跌入陷阱,因着它而带来分裂。因为贪恋财物是所有万恶的根源,是所有分裂的原因(弟前6:10)。以致忽略别人的需要,使人只顾自己的需要,只注意自己的益处与寻求高位;使人远离自己的朋友,家庭分裂;也使人忘记天主;更使人容易自己欺骗自己,使死亡的思想在脑海中消失。
在过去死亡使人害怕,今天虽然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它,但仍是同样使人感到害怕。于是人尝试忘记这个的时刻,因为当人开始生活时,也是人开始步向死亡的时候。
由财富与愤怒所带来的消耗与迟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因着人对财富的渴望及心中的种种欲望,使人忘记死亡的存在。耶稣从来没有轻视这个世界的财富,但是叮嘱人要小心,不要成为它的奴隶。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重复以下的话:
上主,求你教导我们数算自己的年岁,使我们学得内心的智慧。
读经一 训 1:2;2:21-23
在公元前220年,有一位住在耶路撒冷,被称为「训道者」的智者,他是召集聚会的那位。在《训道篇》中用一段赞美的话语描述其形象:「训道者不但是智者,而且教人获得知识,在沉思推究之后,编撰了许多格言。训道者费神寻找适当的语句,忠诚地写下了真理之言。」(训12:9-10)
他生活在一个以幸福和繁荣的经济活动时代。无论外国贸易商在哪里见面,他们都在贩卖奴隶、牛、金、珍珠、东方的香味树脂、阿拉伯的苦香。许多犹太人让自己被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培养对新潮流的热情,坚持新的服饰。他们只想金钱,只想放弃信仰,忘记宗教活动。这是一种集体妄想,疯狂的和无意识的积累资产。
智者 — 训道者到注意人的这种行为,在内心激发他的反思,说:因为有人以智慧、学问和才干劳作得来的,却应留给那未曾劳作的人,作为产业:这也是空虚和大不幸(训2:11)。
训道篇的开始就回答这种令人不安与忧虑的问题: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1:2)。这种忧伤与苦恼的问题在书中重复了二十五次。训道者认识到在一百年前历史上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事件。波斯王达里奥(DARIO),有权势及非常富有,被希腊国王亚历山大羞辱。反过来,亚历山大只有三十三岁,在巴比伦去世,西方葬礼的队伍陪伴着他,带来了无敌征服者,走在他几年前成功走过的道路上。 亚历山大和他的王国还剩下甚么?
人们总是喜欢寻找各种高雅的喜爱,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婪财富,渴望获得社会地位,想通过自己后辈们的影子使自己永远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争名夺利,获得权力。但是在最后其结局总是一样:对每个人都一样,毫无区别的被埋葬在坟墓中,所有的一切都将要被掩埋。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篇读经的作者反思「积攒财富」的意义:因为有人以智慧、学问和才干劳作得来的,却应留给那未曾劳作的人,作为产业:这也是空虚和大不幸(训2:21)。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总结说:他赤身出离母胎,也照样赤身归去;他劳力之所得,丝毫不能带去。这也是一件惨痛的事:他怎样来,也怎样去;他操劳追风,究有什么益处(训5:14-15)。
如果这样,现在可以做什么呢?是不是要放弃工作,不再努力呢?吃喝玩乐,尽情享受呢?或者不需要想及他人呢﹖
训道者建议他的门徒健康地享受生活所提供的一切。 然而,他离开了关于生命意义的基本问题,答案在他的书中找不到,而在福音书中找到。耶稣为人打开了一个新视野,教导人不要被世俗虚幻的事物所迷惑,不要为像风一样易逝的东西所操劳。
读经二 哥 3:1-5, 9-11
你们该思念天上的事,不该思念地上的事(2节)。似乎让人引起轻视这世界的事物,对世界上的事物漠不关心,只关注天上的事。
为了明白它的意思,必须明白保禄所说的是「洗礼」。保禄说,通过洗礼这件圣事,基督徒已经死于自我,与旧我隔断,与基督一起复活,并在基督内开始了一个完全新的生命(4节)。「不该思念地上的事」意思是说不要认为现世世物就是真实的世界,它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为此,你们要致死属于地上的肢体,致死淫乱、不洁、邪情、恶欲和无异于偶像崇拜的贪婪(5节)。
接下来,保禄用「衣服」这个图像来解释这样的意义:基督徒的「旧我」已经被埋葬了,就穿上了新衣服(10节)。为什么在领受洗礼后,贫穷可怜与疾病还存在呢?保禄接着说:新人是照创造者的肖像而更新,是为获得知识(10节)。这是奇妙的表达:新人在基督内得到更新。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洗礼中,基督徒已经成为新人,穿上了基督,但是却还没有完全的圆满。还仍然被很多的不洁所覆盖,使在他们身上还不能完全的显示父的面容。只有让自己过去的生命,在自己身上外邦人的风俗彻底的消失时,才能够完全成为一个新人。
这是一个邀请,邀请人不要失望。保禄是对那些意识到自己离天主的成全还很远的人讲这段话。他是新人,但「仍在更新自己。」
福音 路 12:13-21
尽管兄弟之间有些争吵,但总的来说,他们彼此相爱。 到什么时候? 直到他们没有被召来分享继承的那一天。 在金钱和财产面前,即使是最好的人,基督徒也是,往往最终会失去理智,变得失明及失聪:他们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并且愿意甚至超越最神圣的感情。 有时候,在一个聪明的朋友的帮助下,各方都能够达成一致;但也在时候,仇恨会持续多年,兄弟们不再相互交谈
有一天,耶稣被邀请去调解因分家产而引起的争端(13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好的建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师傅的答覆却令人感到意外:人哪,谁立了我做你们的判官及分家人呢(14节)﹖也许我们并不同意耶稣的观点。为什么祂坐视不管?是不是祂愿意教导人不要注意这个世界的价值呢?是不是邀请我们回避生活中的真正问题?他是否建议容忍对傲慢的压迫? 它不可能是。 类似的选择将与福音的其他部分相悖。 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
现在面对的问题是有人想以不正义的手段为自己谋利,但同时也会使别人蒙受损失。面对这样该怎么办?
可以采取各种解决方案:找个借口来逃避复杂的问题,或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去执行。在耶稣时代,人们采用梅瑟法律申21:15-17与户27:1-11。只有在必要时通过一些常识过滤它们后,才需要应用于特定情况。 这可能是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案,似乎是最合乎逻辑和更明智的,但却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它并没有消除导致所有不和谐,仇恨和不公正的原因。
耶稣并不是单独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解问题的根源:你们要谨慎,躲避一切贪婪,因为一个人纵然富裕,他的生命并不在于他的资产(15节)。
这就是所有邪恶的根源:对财富的贪婪与想控制一切事物。分歧的原因常常是由于人们忘记了一些基本的真理:现世的财富不属于人,而是天主为所有人而准备的。只为自己积攒财富,渴望拥有比实际需要的更多,不顾及他人利益,就此扭曲了造物主的计划。人们不认为财富是天主的礼物,而只认为是人们的私有财产。他们将珍贵的礼物,转化为偶像崇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耶稣不是蔑视物质财富,而是不让自己被它所羁绊,显示自己的计划与建议超越现世的财富。因为在祂的思想中,贫穷的人才能承受天国(玛5:5)。正如伯多禄对新领洗者所说的一样: 为获得那为你们已存留在天上的不坏、无瑕、不朽的产业(伯前1:4)。
耶稣用一个比喻来阐明自己的思想(16-20节),就是这段叙述的中心部分。叙述的是一个获得丰收的富农对自己所做的安排。
这个人所作的使人感到他很可爱:他努力工作,终于得到了最好的收成。他是幸运的,也是受到天主所祝福。这里并没有说他是通过不义与偷窃而致富,而假设这富人还很诚实。既然现在获得了丰收,于是想无忧无虑的安度晚年,不是吃喝玩乐,也不是荒淫度日,只是想安安静静舒适的度过余年。也许在人类历史中,只有天主认为这样的生活态度是不可接受的。这个富农的错误在哪里呢?为什么他被称「愚蠢」呢?
比喻中的人物只有三个:天主,富人和….货物。我们想知道这个男人 — 没有家庭,妻子,孩子? 没有邻居? 没有工人? 当然,他是有的。 他生活在人们中间,但没有看到他们。 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使用;没有思想,没有言语,没有对人们的感情。 他只对那些谈论财产并建议如何增加财产的人感兴趣。 他想到庄稼,商店和小麦。 在他看来,没有任何其它的空间,当然没有天主。围绕着他周围的只是财富,是他所朝拜的虚幻的偶像。使他轻视周围的一切,并且使所有人都非人性化。甚至这个富农,在他心里,他也不再是人; 而是一个东西:他是一台生产和计算的机器,是一个账户登记册。
现在面对这个人,我们对他表示同情,正如耶稣所说的,其实他是个非常贫穷,不幸,愚蠢的人。在他内有些东西被打破,因为他失去了内心的平衡。他失去了生命的方向与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在只有差不多五十字的开场白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提到「我」和「我的」一词的就有十四次之多…..。.一切都是他的; 只有他和他的财产存在。他真是愚蠢。
第三个角色突然出现了:天主。就在同一天晚上,天主要向他算生命的帐。
不要问为什么天主以这种方式行事,为什么他如此「令人讨厌」和「有报复性」......这是一个故事。天主 – 请注意!不要做这些事情。耶稣在比喻中向他的听众指出什么是在生命中值得指出的真正价值观,以及那些是短暂和欺骗性的价值观。
天主的审判是沉重的:谁为自己积攒财富就是愚蠢人。那么财富是如此糟糕吗? 绝对不是。耶稣从来没有谴责过财富, 也从未要求任何人扔掉它;但祂警告说:财富隐藏着严重的危险。
基督徒的理想不是悲惨的生活。在这个比喻的最后,指出了这个富农的真正错误所在。他没有受到谴责,因为它生产了许多产物,努力工作,承诺了,但因为「他只为自己积攒了财富」,「并没有在天主前致富」(第21节)。
以下是因财富蒙蔽而产生的两个问题。
首先,只为自己积攒财富,不考虑别人的益处。财富的增加必须是为所有人,不只是为一些人,它不是一些人的特权。「贪婪」和「对财富无止的渴望」不符合《福音》的精神。那些像这个富人一样思想与考虑的人,只是为自己带来诅咒的话语,重复着同样的话「我的」。当人类所有的财富不再冠以「我的」或「你的」,不再只是为少数人的益处服务,而成为「我们的」时候,世界上的战争,混乱,无序就会消失。
第二个祸患,就是将天主排除在自己的生命之外,以偶像取代天主。这种选择导致「疯狂」,最明显的症状是消除死亡思想。
谁将财富视为偶像崇拜,就会成为狂妄者,不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虚幻中,并认为这就是永恒。他忘记了「数算自己生命的年岁,而这种岁月又是何其短暂」。他这样的人并不认为人的生命只是一阵微风,象是虚无一样。他没有考虑到「世人的生存,只是一口呵嘘。人生实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劳,他们所有积蓄不知谁来得到(咏39:5-7)。
是否如果没有田地,或在银行没有账号的就与这个比喻无关呢?耶稣并不是对那些拥有很多财富的人而说的,而是对那些「只为自己积攒财富的人」。人可以在物质上很贫穷,但是在精神上很富有。有很多人愿意活出甘贫乐道的精神。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它们并没有陪伴我们走向另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