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爱的生活是永恒财富,现世财富终将逝去。
发布日期:2025-07-31 | 作者:意鸣子喜乐和希望的话语:爱的生活是永恒财富,现世财富终将逝去。
大家主日好。
尽管兄弟姐妹间吵架,但一般都还相处融洽。只要父母健在,即使是老了或病了。弟兄姐妹们有一个参照点并有理由聚一聚,但当父母过世后,弟兄姐妹间的关系就淡了,比较倾向专注在自己的利益,孩子,和孙子他们彼此也越来越少见面。但当分家产的时候,真正的问题通常就出来了。要分的家产把家庭分裂了,因为当论到钱,即使是最好的人也会失去理智除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其它什么都看不见。这在基督徒当中也是真的。
很少见信徒们在开始谈论家产之前把福音拿在手里因为他们想要遵循的不是这世界的标准,而是福音提议给我们的纳匝肋人耶稣的标准。这很罕见。这甚至在基督徒当中也发生,因为有的弟兄没有房子另一个有五六套房子,但他还要他应得的。有时靠明智的朋友的帮助双方达成协议,但其它时候,争论导致双方互相攻击并留下长久的积怨。有时候兄弟之间不再说话。
这些事在今天发生,在耶稣的时代也有。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管理财物的标准和以前一样,如果基础的标准一样,就不要期待不同的结果。就会有分歧、仇恨、积怨、冲突、没必要解决一个特殊的问题…是的,可以解决,但你必须从根部解决问题。必须确定财产管理的标准。这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要做的。我们听听发生了什么:
人群中有人向耶稣说:「老师,请吩咐我兄弟与我分开家业。」但祂回答:人哪!谁指派我作判官来替你们分家产呢?」祂又对群众说:「你们要当心,防范和避免一切贪念。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于拥有大量财产。」
耶稣在人群中真诚地告诉祂的门徒,向他们宣告因为福音的缘故,他们将遭反对和迫害。祂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他们也许会取你的性命,但有一天会显示出来谁做了正确的选择谁毁灭了他自己。祂正在谈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一个人插话扰乱了祂。我们本来期待他问问题是为了澄清或是反对,但不是。他似乎对主题不感兴趣;他想要让耶稣解决他的问题;就家产的问题他想让耶稣支持他。
分家产的人应该是长子,按照法律五书,长子应得三分之二的家产因为如果母亲健在他有义务照顾他的母亲,如果他的妹妹们没结婚,他也有责任照顾他的妹妹。也许他不遵守规则,年轻的弟弟就要遭受不正义。所以,他求助于耶稣。我们本该做什么?我们本该在介入这事情之前好好考虑,我们知道这样的事总是很微妙。在《箴言》第26章中说介入一个与我们无关的争论就如抓住一个怒狗的耳朵;最好别那么做。
很可能,我们觉得有点恼火因为当我们正在讲话的时候有人打扰了我们,觉得恼火尤其是因为他说话是命令式:「请吩咐我兄弟」;其实,希腊动词是一个不定过去时的命令,所以,必须被翻译为:「立刻告诉我的弟兄给我应得的产业。」我们常听到人们这样命令神父们:「神父,告诉我丈夫,告诉我儿子,告诉某个基督徒…
耶稣说:「人哪!谁指派我作判官来替你们分家产呢?」似乎是一个不友善的回答。其实,耶稣只是想和主题保持一定距离;祂两次讲到产业,但不是这个人脑子里的产业。一个法学士有一天问祂:「我必须做什么才能承受永生?」一个人不能给自己生命,只能继承。永生也只能被继承;一个人不能给他自己永生。当生理的生命结束时,如果没有接受永生一切就都结束了。耶稣要回答如何准备接受这产业。
还有一次是一个富人,他问耶稣同样的问题如何承受永生。耶稣也回答他说:「变卖你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你将得到这产业。」在耶稣和祂的门徒的对话中,祂再次讲述了产业:「那些为福音的缘故舍弃房屋、田地、弟兄姐妹、父母亲、子女的人将在现世得到百倍的赏报,然后要领受永生作为产业。」
这是耶稣感兴趣的产业。很显然这与这个人所讲的产业不同。耶稣回答:「人哪」;祂称他为人,没有名字,就是因为这讯息是讲给我们所有人的;这是一个联合人类的新逻辑。「谁指派我作判官来替你们分家产呢?」我不是经师;我不是拉比;他们对这些问题小心翼翼因为他们像今天的律师一样赚很多钱。他们是被指定的权威来按照他们的正义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很快我们将看到耶稣不接受他们的标准因为这些标准造成分歧、仇恨、甚至战争。耶稣想要把祂的正义介绍给世界,一种新的正义。
祂邀请我们现在寻找邪恶的根源来诊断病症。你和弟兄之间的问题和争论从哪里来?首先,来自对这世界的财物属于谁不清楚,谁是主人。需要澄清;否则就会有问题。为外邦人而言,这世界的物质属于那些手里很有钱可以把东西买到手的人;他们从那些靠交易而不是靠劳动获利而合法储备的人手中赚来这些物质。工作的人没有变富;在交易中一个人才获利,很清楚如果物质属于他,一个人即使死了仍可以管理;即他可以把这些东西留下作遗产。耶稣说物质不是他的。造成这些问题的人们所行的正义是一个谎言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属于人。一切都是天主的,一切都是祂的恩赐。
《圣咏》第24篇第一节说:「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真理;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的。物质的东西是天主准备为满足我们的需要的:食物、衣服、祂子女们的健康。灵性的物质也是祂的:智慧、能力;生命本身不属于我们;而是赐给我们的。我们收到的一切都是礼物。这是真理。
所以,如果只有天主是主人,只有祂能把物质留下作产业;不是生理的父亲,因为他不是主人;只有天主可以留下产业,从一代到下一代,给祂所有的子女。其实,在以色列,人们用以获取食物的土地(他们都是农夫和牧人),不能被买卖,因为土地属于天主。可以被留下作为产业永远是天主的财产;所以,不可能囤积房子和田地;这不在天主的计划内。
现在耶稣责斥所有邪恶、分裂、甚至战争的起因。祂说:「你们要当心…」让我们直接翻译希腊文的现在命令时态,意思是「时刻小心,」时刻远离各样的贪婪。这里是邪恶,可以命名的危险,在希腊文中「πλεονεξίας」意思是贪婪狂,这个词来自「'pleon éfein」意即总想要更多;想要更多东西的贪婪。这是病,是耶稣想要警告我们的危险。如果我们允许自己参与这样的邪恶,我们使自己变得不像人。
这种每个人天生的贪婪是从哪里来的呢?总想囤积更多的狂热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我们对生命执着的欲望。我们看到生命从我们手中溜走,就如智者所说:过去的每一秒都是逝去的生命。如何保留它呢?那是欺骗;对死亡的恐惧告诉我们要抓住这世界的物质。它们滋养生命,但它们也误导你让你觉得藉着占有这些物质、藉着它们,你可以保存生命。
「贪婪狂」是恐惧死亡的长女。这是幻觉;这是物质给你提供的解决方案。耶稣没有像那些愤世嫉俗的哲学家一样轻视物质的财富,但如果人们把囤积物质当作生命的目标就有祸了。耶稣继续说:「即使物质丰富,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囤积物质。」今天,成为某个人,一个人必须有很多钱。这是假象;耶稣说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囤积的物质来衡量的。这是疯狂。福音的智慧可以参考《弟茂德前书》第6章第7节。
我想读一下短短的这节:「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界上,同样也不能带走什么。」它们不是我们的。只要我们有吃有穿,就当知足。至于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却陷于诱惑,堕入罗网和许多背理有害的欲望中,这欲望叫人沉溺于败坏和灭亡中。因为贪爱钱财乃万恶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贪求钱财而离弃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许多刺心的痛苦。我想给你们读《训道篇》中的一段话;他是人类所知道的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在这本书的第2章,他作了一个反省;他想象自己是撒落满,拥有生命中的一切。他能储备所有的物质,我们来听听他以撒落满的名字说了什么。现在他以撒落满的名字讲话:我心下自语:「来,试一试快乐,享受一下福乐!」看,这也是空虚。我为自己做宫室,栽植葡萄园…买了奴婢…拥有许多唱歌的男女,无数的嫔妃,以及人间所有的享受。我的富足超过以往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凡我眼所希求的,我决不加以拒绝;凡我心所愿享受的快乐,我决不加以阻止;最后:「我恼恨生命。」一个享乐主义者最后恼恨生命。使用物质应该是为了生活,如果疯狂地去使用物质,这病会导致你最后恼恨生命。
我们现在去看耶稣讲的比喻来确定祂在说什么:
耶稣对他们讲了这个比喻说:「有个财主,他的田地大丰收,便对自己说:「我该怎么办?我已没有足够的地方储存我的收成了。」又说:「我要这么做,我要拆掉我的谷仓,另盖几个更大的我可以把我全部的麦子和我所有的货物放进去。那时我会对自己说:「你已储存了大量财物,够用好多年了!该放松休息啦,吃喝享乐吧!」
当我们听比喻时,我们要小心。因为给我们讲比喻的人想要我们在其中找到和自己吻合的人物,耶稣是最会讲比喻的人。就我们的情况,不可能有误会祂想让我们认同那个幸运的农夫,田地大丰收;祂想让我们来说:「我希望是我而不是那个人。」耶稣以一种非常同情的方式介绍他;他辛苦劳动、有远见;天主也祝福了他因为在《申命纪》第28章说「田地的出产是来自上主的祝福。」比喻中没有说他是一个贼,他办事不公;所以我们假定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所以,他应该快乐;但他现在有个问题,「我田地里这么多的收成该怎么办?那个农夫就是你。记住你手中有这么多的东西,现在你必须决定做什么。不仅是钱,还有所有属于你的财富,你的才智,好个性,好运气以至你能学习并拿到两三个学位…现在,你拿这些财富做什么?
Basil of Caesarea有一段名言。我想读一点摘录:「注意,这个农夫不快乐因为他的田地出产丰富,为他所拥有的,他更不快乐因为他不知道该拿这些东西怎么办。等待他的是什么呢?为他而言,田地不出产粮食而是叹息;丰富的出产让他非常担心忧虑。他就像一个穷人抱怨。他呼喊:「我该怎么办,」这和穷人的呼喊不一样吗?我将在哪里找到食物和衣服?富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喊;他很伤心。给其他人带来快乐的东西害了他;当粮仓充满时他没有高兴。满溢的财富害了他。他担心几滴雨会把它弄湿。这是挂虑的原因,就像一个穷人。
「我该怎么办?」他的推理占了比喻的主要部分;他找到了解决办法:「我要拆掉我的谷仓,另盖几个更大的,我可以把我全部的麦子和我所有的货物放进去。这是他做的选择。耶稣说要小心,因为你也会这么想:「我要把我的财富给我自己存下来。」农夫的解决办法是错的。没有让这些货物去他们被造的目的地。我们领受了这些物质但这些财富有接受者。他阻挡了他们,把财物据为己有。不是满足饥饿的人,不是满足他周围的人的需要;用粮仓,他没把货物送到需要的人那里。
那时我会对自己说:你已储存了大量财物,够用好多年了!该放松休息啦,吃喝享乐吧!多么可悲!这人只意识到生命也只是吃、喝、休息、享乐…不是的,他花生命去储备;他没有生活。我们也注意到他没有计划狂欢,没有…在《智慧篇》第2章中从年轻人的口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们的生命短促,来!让我们享受现有的美福,趁年青及时享受这世界,我们要痛饮美酒,浓施香液,莫让春花空空溜过。在玫瑰花尚未萎谢以前,用来作我们的花冠;不是的;这是我们在当今社会也能感受到的狂热的享乐主义的赞美诗。
藉着这农夫的眼睛,我们捕捉到了他的生活理想,也可能是我们的。如果耶稣让我们认同这个人物,我们看到了贪婪狂,囤积物质导致这样的推理:「现在我可以休息享受生活了。」这就是结局。一个不快乐的生命计划,因为没有爱;这人独自一人。我们想知道这人是否有一个家庭,有妻子和孩子;他是否有邻居、工人…当然,他们在他身边,他生活在人们中间,但他看不到他们。他没时间给这些人,他没精力去消耗;他不能考虑他们,他没有培养感情。他只对那些谈论物质并建议如何在田地里得到好的出产的人感兴趣;他想到的是粮仓里的庄稼,
在他的脑子里,其它什么都没有,当然天主被排除在一切之外。物质是给他造成空虚的偶像,这空虚包围着他,让他没有人性。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比喻中,在农夫的独白中,用了59个字。14个用的是「我」-「我的」。只有他。这是耶稣想要指责的危险。你崇拜这个农夫,但要小心,因为你也参与使用这些物质。「我该怎么办?我将享受生命、休息、现在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缩回到自己。财产造成了这问题:它们让你忘记你的财富的领受者。
一位老的拉比谈论财富的危险并对他的一个门徒说,「去窗户那里,看窗外,你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一个穷人在求施舍;我还看见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孩子;一个工人在驱赶一头载货的驴。」然后拉比拿了一张银钱;(在希伯来文中,银是「kesef」也有钱的意思)。他把那张银钱放在窗户上它变成了一面镜子。然后他告诉他的门徒去看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了自己。」你明白吗?如果你把钱放在你的眼前,你就再也看不见人了,你只看到你感兴趣的。这就是财富的危险。
现在耶稣让你同情这个农夫,让你明白你很幸运可以管理这么多的东西。如果你想和这个农夫一样来管理这些物质,你就失败了。现在另一个人物进来了,祂的审判在最后很重要。让我们听听他怎么想:
但天主对他说:「愚昧的人!今夜,你的生命就要被收回,那你的储备要归谁呢?」所以,那只为自己积财,却不在天主的事情上致富的人,便是这样。」
现在,突然在比喻中,第二个人物出现了;是天主,我们非常不喜欢祂因为祂的行为难以理解;祂没有让这个劳苦工作的人享受晚年。我们不喜欢这个人物,耶稣不想让我们喜欢祂,就是因为祂影响到这个农夫的推理,这些推理是我们的。如果我们不喜欢,说明现在由天主所宣布的判决也是给我们宣布的。
当然,不是天主让他死;他死于压力、太多的担心、问题、失眠症,每个噪音都让他难以入睡,因为他认为他们是贼。还有,太多的工作。简言之,他死于心脏病。考验:这人脑子里的计划,他对物质的使用很繁琐。耶稣说他疯了;耶稣说「afron」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轻率的」,一个不反省、不明智的可怜虫。
他为什么被称为一个愚昧的人?有几个原因。他犯的第一个错误衍生出所有其它的错误:他没有考虑某个时刻,有人会接管这些财产;他没有想到我们的生命有开始和结束。富足让他忘记财富和物质是不确定的,心中贪恋这些是愚昧的。在世人的眼中。这人的推理被认为是明智的;甚至很多基督徒,当他们听到一个人能买得起船、飞机、去太空旅行,他们会说「他真幸运。」不对,他不是幸运;按照耶稣的判断,他是愚昧的。
这个农夫想要确保他的未来,但他走错了路;他下注的不是可以存留的东西,而是不能久存的东西;所以,在生命的关卡上,你被征用了;在那里你拥有的物质不能通过,你的头衔也被征用了,它们在另一边什么用都没有。在那里能通过的是你如何使用了这些物质。如果你为了爱使用了物质,爱可以通过那个关卡。
财富欺骗了你,因为你把死亡置诸脑后。在过去,这想法容易让人害怕。今天,我们处于相反的境地,但同样有害。我们试图让人们忘记在我们出生的时刻,我们也开始了死亡。看看财富能让你变得有多疯狂,就在死亡面前,因为有人死时会分家产。贪婪在那一刻让你忘记死亡。这是疯狂的其中一个不会错的征兆。这农夫是疯狂的,他没有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一个他给自己建造的想象是永恒的世界里。《圣咏》第90篇提醒他:「我们的寿数,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强壮,也不过八十寒暑;上主,求祢教导我们详数年岁,使我们达到内心的智慧。」
这人疯了;他不明白他的财物最后就没了,然后他怎么想呢?他认为他的孩子和孙子们会继续享受。「你疯了;你的生命结束了,当你过关卡时,你不能带着这些东西。」Qoheleth没有疯;我们在第一篇读经中听到了;他邀请人对产业作一个反省他明智地说:「人在太阳之下,所受的一切劳苦,以及操心的事,究竟有什么益处?(训 2:22).我将劳苦所得留给我的后人,他是智是愚,有谁知道。「那未曾劳作的人要享受我的劳苦果实;这也是空虚和大不幸。」还有《圣咏》第39篇:「人生实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劳,他们所有积蓄,不知谁来得到。」
现在是第二个错误,在比喻的最后遭到谴责:他为自己储备了货物。他有很多财富因为他辛苦劳动了,因为他有决心,幸运,没有被谴责,但因为他为自己储备了。他疯了,因为他不明白一个人在人性上富有了,人才成长为一个人,不是靠给自己储备货物,而是因着爱把这些东西给出去让人快乐,把这些东西分施给有需要的穷人。
这个农夫对他自己未来的计划和很多基督徒的提议没什么不同。当他们说:「我觉得合适就花。」「这是我辛苦赚来的钱。」我能付得起旅行、乘游轮、度假、聚会… 你的想法就像那个农夫一样。没有人告诉你不要休息,但要警惕;你在为自己考虑;你有犯疏忽罪的危险。有很多弟兄姐妹需要你的服务。如果你只关心自己,如果按照你的可能性,能力、准备、如果你不继续对你的弟兄姐妹行善直到最后,为耶稣而言,你就是一个疯子。
这个农夫的第三个错误:他没有在天主前致富;他把天主排除在他的生活之外;他以偶像代替了天主。他生命的目标是财富;他别的什么都不想。一个人怎么在天主前变富呢?耶稣在路加福音后来的章节(路12:33)里给我们解释了一点,当祂说:「为自己预备永不破烂的钱囊,即是在天上取之不尽的宝藏,那里盗贼无法走近,蛀虫也不会咬坏。因为你们的宝藏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哪里。」
在我们生命的最后只能带走一样东西,她跟我们到任何地方,即使死后她也跟着我们。不是物质,而是爱的工作;不是我们给自己储备的东西,而是我们的付出。这是我们可以永远带着的,即使是在死后。
祝大家主日好并过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