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道理译文: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三篇)
发布日期:2025-08-01 | 作者:意鸣子敛财,则必丧亡
达尼尔神父
难以忽略「富有的愚人」这则比喻的要旨:你带不走任何东西。这虽是古老的智慧,几乎无需基督的启示便可知晓。《训道篇》中早已明言这一人间常理:「有人以智慧、知识、技能劳碌,却要将所劳碌得来的,留给未曾劳碌的人。」而路加所记的这则比喻,其深意远超人类必有一死的事实与财物的无常。
细究这则故事,便知它恰如一幅精妙的写照,揭示贪婪如何摧毁一切盟约关系。
有一个富人的田地出产丰盛。请注意,此句的主语是「田地」。这正体现了犹太人的洞见:无论人在耕种中付出多少,田地——即大地——才是食粮的源头。因此,丰收与田地本身一样,都是天主的恩赐。安息日「不可劳作」的诫命,正是为使人铭记这一真理。而这则比喻中的田主,显然已忘却自己与造物主关系的这一层面。
这人陷入自私的独白,其口吻带着诙谐的讽刺:「我要对我的灵魂说……」他暗自思忖:「我该怎么办呢?因为我没有地方存放我的收成。」这一问法本身,便显露出他忘记田地与收成是天主恩赐的后果:他也丧失了由此而来的管家之责,忘却了《托拉》的智慧——大地的物产原是为满足众人的需要,而非仅为那些恰好掌管田地者的欲望服务。这位田主随口便说「我的收成」,在他看来,这意外的丰收并非社区的福祉,反成了个人财物管理的危机。
接着他说:「我要这样做:拆毁我的仓房,建造更大的,在那里存放我所有的粮食和财物。然后我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你有许多财物积存,足够多年享用,只管安歇,吃喝快乐吧!』」这里丝毫未提更广阔的社区,通篇都是「我的粮食」「我的财物」。他陷入自私的独白,那「我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啊……』」的口吻(更诙谐的译法可作「我要对自己说:『自己啊……』」),尽显其自私的封闭。
但天主对他说:「你这愚人!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了。你所预备的一切,将要归谁呢?」出乎意料——那位被遗忘的「听者」发声了,正是造物主。这里隐含着一种经济层面的意象,或许可译为:「今夜,你的『自我』就要被收回了……」因为连自身的存在,也是一份恩赐。
由此可见,这人因贪婪而摧毁了所有的盟约关系——与大地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与天主的关系。这则常被忽视的比喻,对我们难道没有启示吗?
崇高神圣之域
若望神父
“我已登上山顶,” 马丁・路德・金在遇难前不久说道。从那蒙福的高处,他望见了那片充满巨变的应许之地——另一条道路,另一种希望,另一个国度。那并非黑夜中军队交锋的幽暗世界,而是正义与和平的灿烂黎明。
山是显见异象之处。在那里,我们得以眺望远方的境界。山彰显着真福、永恒的盟约,以及与至圣至高者的独处相遇。
正是在山上,耶稣在门徒眼前显了圣容:他那为人熟知的面容此刻如太阳般耀眼,寻常的衣裳在光中闪烁。他正与伟大的梅瑟、厄里亚交谈;云彩中传出声音:“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
我们面临一个明确而关键的抉择。在显圣容的山上,是重新委身的圣地——你们要听从他。《伯多禄后书》言,基督是从远方向我们发出的讯息,是先知性的、可靠的,是来自另一世界的独一言语,非由人的想象或尘世的构念所编造。正如先知达尼尔所见的异象:显圣容的山成为那位应许者的宝座,在天上的声音面前,他将承受 “权柄、荣耀和国度。万民、万族、各种语言的人都要侍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权柄,必不废去;他的国度必不毁灭。”
在山上,我们的目光追寻着照耀幽暗之处的应许,那黎明的第一缕曙光,那在我们心中升起的晨星。这山是我们的西乃山,承载着我们的新梅瑟、新律法,而这律法以 “耶稣” 这一人名彰显。这山也是我们的曷勒布山,最终的先知行走其上,远胜过厄里亚。
我们不可自欺。如今,当有人劝我们敬拜其他更易摆布的神明时,我们必须决定要听从谁。谁将赢得我们的关注与效忠?
我们会被地上燃烧的邪灵及其喃喃之音所束缚吗?我们会屈从于文化的主宰者和那些修饰我们表面形象的人吗?我们会顺从盲目而冷漠的行星运行法则吗?我们会相信自我的鼓吹者——那些宣称我们只需听从自己冲动的人吗?我们会执着于精心编造的神话吗?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的读经,是对困扰我们的幻象、诱惑我们的塞壬歌声的警示。《训道篇》中所述的焦虑与劳苦,《哥罗森书》提及的偶像崇拜与执念,福音比喻中描绘的贪婪无度,都在喧嚣着争夺我们的注意力。
但当我们研读显圣容的场景,便会记起: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心中回响着另一种声音。那是崇高神圣者的声音,虽从远方发出,却带着人性的共鸣:“这一位,是我的爱子。”
我们面临一个明确而关键的抉择。在显圣容的山上,是重新委身的圣地。
谁将是我们的天主?我们要在何种权能面前屈膝?若我们登上这爱子之山并听从他,他必唤醒我们沉睡的力量。“起来,不要害怕。” 当我们站起身,抬眼望向远方,预备走下高处时,愿我们眼中所见,除了耶稣,再无他人。
徒然,徒然
福利神父
“虚荣” 一词如今的含义是 “过度自负于自身能力或对他人的吸引力”,但该词的原初意义——也正是理解第一段读经的关键——是 “虚空或无价值”。“徒然” 更贴近这层意思。
因此,当这段读经的假定作者 “训道者” 说 “虚而又虚,万事皆虚” 时,他意指我们所做的一切皆为徒然。这仿佛是一句绝望的宣告,放在今日,他或许会被诊断为抑郁。
无论贫富,我们是否都在试图囤积所拥有的一切?
或许你我在内心深处,也会被这种幽暗的视角所诱惑,尤其在当今诸多事不顺遂之时。难道答案藏在啤酒广告里?那些广告宣称 “美好莫过于此”,画面里的人开怀畅饮,笑容完美无瑕。我们不禁要问:人生是否该有更值得追求的意义?
那么就让我们探究:第一段读经所言 “我们的生命实为‘徒然’”,是否正确?
读经给出了幽暗的答案:
“人在日光之下劳碌不息,心中满怀焦虑,究竟能得什么益处?他终生的日子尽是忧愁,思虑烦扰;连夜间,心也不得安宁。”
我们是否认得这种状态?
我们的生命是否专注于财富或外表的光鲜?若不是,那是否执着于 “底线”,为 “足够” 而奔波(仿佛这便是活下去的意义)?训道者说,我们追求这些,皆是徒然。或许我们该听他的话,比如,停止忽视穷人。
再看福音。耶稣在其中简明指出:即便拥有丰厚财物,生命也不应以财物为根本。他讲述了那则著名的比喻:一个富人收获丰饶,忙着拆毁仓房,建造更大的,只为囤积更多。
读读这则比喻吧。
然后自问:这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吗?
想必是的,因为在美式文化中随处可见:城市里不断建起更炫目的楼宇,而毒品与贫困却在侵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是常说 “价值观无关紧要” 吗?我们是否利用他人来满足私欲?就像耶稣故事中的那个人,正如训道者所说的 “虚空”。
而这位富人在吃喝享乐时,遭遇了猝不及防的结局(福音记载)。天主对他说:
“你这愚人!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了。你所预备的一切,将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而不为天主积财的,也都是如此。”
这话会不会临到你我身上:“你这愚人!”
无论贫富,我们是否都在囤积所有?我们是天主的子女,还是钱财的子女?
真相是:人被造的本质,在于能向一切爱的根源与巅峰——天主——敞开。这或许是唯一使生命有价值的事物!若我们被堆积的财物(或渴望拥有的财物)遮蔽了视线,我们的荣誉与所得,不都成了徒然吗?
若死亡今夜就要临到,天主会对我们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