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同情、医治、喂养、祝福
发布日期:2025-08-01 | 作者:玛迪同情、医治、喂养、祝福
默想:什么才能真正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饥渴和渴望?耶稣所到之处,总有成群的人聚集来迎接他——来自社会各阶层——贫富不均,专业人士和劳动者,甚至社会边缘人和异教徒。是什么吸引他们来到耶稣面前?他们只是好奇,还是寻求医治?许多人被吸引到耶稣面前,是因为他们渴慕天主。耶稣关于天国的信息以及他所行的神迹奇事,激发了新的盼望和期待,相信天主正以一种全新而强大的方式行事,将人们从罪恶和压迫中释放出来,并赐予他们天国的祝福。
天主从不停止照顾我们的需要,耶稣从不让那些真诚寻求他的人失望。我们看到一个奇妙的例子: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上了船,准备在加利肋亚湖边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休息,却发现已经有几千人聚集在那里,期待着他们的到来!耶稣的门徒们会不会因为打扰他们休息的计划而感到不满呢?耶稣当然没有——他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他的怜悯彰显了天主对他子民深切的爱与关怀。耶稣传讲天主的话语,坚固他们的信心,并医治了许多病人。
天主使我们所拥有的微薄之物倍增,为他人带来巨大的祝福。
傍晚时分,门徒们想让耶稣打发众人离开。耶稣却吩咐门徒喂饱所有的人。耶稣为什么要指望他的门徒去做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看不到足够食物的情况下,喂饱如此众多饥饿的人群?耶稣很可能想考验他们的信心,并向他们表明天主的神圣介入和对他子民的恩惠。耶稣拿起他们仅有的一点食物——五个饼和两条鱼——感谢天父,然后分给所有人,直到他们吃饱为止。十二个装满鱼的篮子和剩下的面包,展现了天主赐予我们的丰盛恩典——这些礼物带来祝福、医治、力量和活力。
来自天上的粮,滋养我们一路前行
耶稣喂饱五千人是四本福音书(路加福音9:10-17,马尔谷福音6:34-44,若望福音6:51-58,玛窦福音14:13-21)中唯一有记载的神迹。这个神迹的意义是什么?神迹般地喂饱如此众多的人群,让人想起梅瑟在旷野的领导和代祷下,神迹般地供应吗哪(出谷记16章)。以色列人在荒芜的旷野中跋涉四十年,每日得到食物,预示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前夕,在最后的晚餐中,要传给门徒真正的天粮。
耶稣做出了只有天主才能做出的宣告:他是真正的天粮,可以满足我们最深切的饥饿(若望福音6:32-35)。当耶稣祝福之后,掰开面包,分给门徒给众人吃饱,这一面包倍增的奇迹预示着圣体或主的晚餐中独特的面包的丰盛,它将支撑我们前往天国。
天主使我们拥有的那点少得可怜的东西倍增,以便我们可以将他的祝福带给他人。五千人吃饱显示了天主非凡的慷慨和对我们的极大仁慈。当天主给予时,他给予的是丰盛的。他给予的超过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以便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特别是那些缺乏所需之人。天主拿起我们仅有的一点东西,并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将其倍增。您是否相信天主会为您提供帮助,并且您是否愿意与他人,特别是那些缺乏的人分享?
同情、医治、喂养、祝福
这就是我们今天福音经文的总结。如果说上周耶稣用比喻解释了祂所宣告的国度;如果说上周六福音传道者讲述了洗者若翰死于黑落德之手的故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国度是什么;那么现在耶稣将国度赋予了生命。我们可以用这四个动词或行动来理解它。
首先要有同理心。经文说耶稣对那些来到祂面前的人感到难过。这才是同理心,尽管在今天,“感到难过”这个词似乎有些不妥。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们的感受、想法和经历。英国人说,这指的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耶稣能够体谅祂周围的人。祂拥抱他们的喜乐和悲伤,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第二是治愈。关怀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单靠同理心是不够的。然后,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和资源去做一些事情。耶稣医治了病人。我们或许无法治愈,但我们可以倾听、关心、伸出援手、提供帮助……
第三是喂养。喂养就是关爱生命,因为食物是维持生命必须满足的基本需求。实际上,这是第一个动词的另一个推论。那些同情并意识到他人需求的人会发现这一基本需求:喂养饥饿的人。而我们的世界仍然有很多饥饿问题。
最后的行动是祝福。要祝福,而不是咒诅,更不要定罪。我们都能祝福,这并非只有祭司才能做到。如果我们多祝福,少咒诅,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神的国也会在我们中间更加彰显。
主耶稣基督,祢满足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祢用上好的麦子喂养我们(圣咏 81:16)。求祢让我充满感恩,感谢祢的恩典,并赐给我一颗慷慨的心,使我能自由地与他人分享祢所赐予的一切。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主用来自上方的祝福充满万物。作者:亚历山大的西里尔(公元 376-444 年)
“为了使人能以各种方式认识到上主的本性,祂使渺小的事物繁衍增多,祂仰望苍天,仿佛祈求上天的祝福。如今,祂这样做,出于神圣的计划,也是为了我们。因为祂是充满万有的那一位,是来自上天和父的真正祝福。然而,为了让我们明白,当我们掌管餐桌,准备擘饼时,我们应当举起双手,将饼带到天主面前,将来自上天的祝福降在饼上,祂成了我们的开端、榜样和道路。”(摘自《片段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