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教宗教理讲授:遇见耶稣 获得希望与痊愈(25.07.30)
发布日期:2025-08-02 | 作者:万有真原
剪辑:海螺
2025禧年教理系列: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
本期主题:耶稣的生平——治好聋哑人:人都不胜惊奇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吧说话。」(马尔谷福音 7:37)
读经:
有人给他带来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求他给他覆手。耶稣便领他离开群众,来到一边,把手指放进他的耳朵里,并用唾沫,抹他的舌头,然后望天叹息,向他说:“厄法达”就是说:“开了罢!” 他的耳朵就立时开了,舌结也解了,说话也清楚了。耶稣遂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但他越嘱咐他们,他们便越发宣传;人都不胜惊奇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好:使聋子听见,叫哑巴说话。”
教理讲授全部内容: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藉由这篇教理,我们圆满结束了耶稣公开生活的旅程,那是一段充满相遇、比喻与医治的旅程。
我们所处的时代同样需要疗愈。我们的世界笼罩在暴力与仇恨的氛围中,这种氛围贬损了人的尊严。我们生活在一个因社群媒体连结所造成的「暴食症」而逐渐病态的社会:我们过度连结,淹没于影像轰炸,有时这些影像是虚假或扭曲的。
我们被无数讯息淹没,内心掀起一场充满矛盾情感的风暴。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们心中可能会产生想要关闭一切的渴望。我们或许会宁愿不再感受任何事物。即使是我们的言语也有被误解的风险,我们可能会被诱惑,选择闭口不言,陷入无法沟通的沉默之中,尽管彼此相近,却已无法向对方说出那些最简单而深刻的话语。
关于这点,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段马尔谷福音的经文,描述一位既聋又哑的人(参阅:马尔谷福音7:31–37)。
正如我们有时会经历的,这位男子或许选择不再开口,因为他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他关闭了所有声音,因为曾被听到的话语所伤害、所失望。
事实上,并非他自己前往耶稣接受医治,而是别人带他去。有人或许会认为,那些带他去见主的人是关心他孤立的处境。
然而,基督徒团体也看到这些人象征教会,教会陪伴每一个人来到耶稣面前,使他们能聆听祂的话语。
这段故事发生在异教之地,也就是在一个其他声音容易淹没天主声音的环境中。
耶稣的举动起初看似奇特,因为祂把这人带到一旁(参阅:第33节上半段)。
这样的行为似乎强调了他孤立的状态,但仔细思考却让我们理解这位男子沉默与封闭背后的原因,彷彿耶稣察觉到他对亲近与亲密的渴望。
首先,耶稣以沉默的亲近向他伸出关怀,透过肢体语言展现深刻的相遇:祂触摸这人的耳朵和舌头(参阅:第33节下半段)。
耶稣没有多言,只说了当下必要的话:「开了罢!」(第34节)。
马尔谷福音用亚拉姆文(Aramaic)「厄法达」(Eph’phatha)这个词,彷彿让我们亲耳听见那声音和气息。
这简单而美丽的字句,是耶稣向这位停止聆听与说话的人发出的邀请。彷彿耶稣对他说:「打开吧,对这令你畏惧的世界打开!打开吧,对那些令你失望的人际关系打开!打开吧,对你曾经放弃面对的生命打开!」
事实上,封闭自我从来都不是解决之道。与耶稣相遇之后,这人不仅重新开口说话,而且说话「也清楚了」(第35节)。这个副词由福音作者特意加入,似乎暗示了他沉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也许这人过去停止说话,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说得不对,或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足以表达。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被误解的感觉,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真正听见。我们都需要祈求上主治愈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只是为了能更有效地沟通,更是为了不让我们的言语伤害他人。重新学会正确地说话,只是旅程的开始,还不是终点。
事实上,耶稣禁止那人谈论自己所经历的事(参阅:第36节)。要真正认识耶稣,必须走完整个旅程;必须与祂共处,也要经历祂的苦难。当我们亲眼见到祂受屈辱与受苦,当我们亲身体验祂十字架的救恩力量,我们才能说自己真正认识了祂。成为耶稣的门徒,没有捷径可走。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让我们祈求上主,使我们学会以诚实与明智来沟通。让我们为那些曾被他人言语所伤的人祈祷。让我们也为教会祈祷,使她在引领人们走向耶稣的使命上永不失职,使人们得以聆听祂的圣言,藉此获得治愈,并反过来成为祂救恩讯息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