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甘愿贫穷,将成富有
发布日期:2025-08-06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甘愿贫穷,将成富有
节日的喜庆令人等待,用很长的时间准备,只是为了一天短暂的享受。很多时候这种等待留给人的只是空虚与令人忧伤和不悦。在人的生命中也经常这样发生:为未来付出的所有努力,到最后都有可能会付诸东流,发现未来象是海市蜃楼一样,是个不可到达的目标。上星期日《福音》中那个愚蠢的农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虽然很努力,尽心尽力的工作,亦幸运地获得了丰收,但最后还是失去了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所有的努力都白废了!
其实财富给人的是一种虚伪的安全保障,许诺满足人的一切需要与渴求,从而激发人心理的动力,带领人为自己积攒财富并视之为偶像地崇拜。财富使人觉得安全、稳固、不可动摇、持久的印象:拥有它的人可生存。实际上,它们欺骗了人,剥夺了人的一切,并使人空手而回。
智者训道者说:爱钱的人,钱不能使他满足;爱财的人,收益不能使他满足:这也是空虚。钱财增多,消费也随之增多;财主除饱享眼福外,能有什么益处(训5:5-9)﹖怎样可以避免这些事发生在自己的生命中呢?
耶稣重复了很多次令人不悦的建议:变卖一切,然后分施给穷人。怎样理解耶稣的话语呢?是不是耶稣要求我们放弃可以为自己带来心灵喜悦的物质呢?是不是要求我们放弃所有可以为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呢?
是的,如果我们是这样,我们就是有福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上主已来临多次,我却错失了找到祂的机会,但祂仍然会再来。
读经一 智 18:3,6-9
在历史上具有影响的人物与事件,人们常常以其名字,修建碑文来命名,以固定日期来表示纪念。人们记住英雄、发明家、科学家,一些重要的日期。为什么要记住过去呢?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重要人物与事件的记忆呢?发表各种演讲,组织各种活动,这样做是为了不会忘记以往所发生的事件。记住过去是为了告诉人现在如何行动。在以色列子民的历史中,当他们遇到压迫,剥削时,也会记起过去,这样他们就会充满勇气面对困难,体会到天主常常将他们从各种形式的奴隶中拯救出来;这样,他们觉得受到安慰,带着乐观的心情面对未来。
以色列是一个有着深刻记忆的民族。他们尤其是记得「出谷」的事件。这篇读经的介绍使人深受感动:当埃及人四面受到黑暗的攻击时,他们却被火柱所照耀,是上主带领他们走上他们不认识的道路(3节)。他们在黑夜离开埃及,义人获救,而敌人却被消灭(6-7节)。这就是他们决定每年聚集在一起,举行庆祝逾越节这个光荣节日的原因。当他们反思天主为他们所做的大事时,他们会高唱感恩歌,在他们心中充满他们祖先所有过的信心与勇气(9节)。
以色列人的行为也邀请基督徒做同样的事:要记住,纪念上主是如何的显示自己的爱与忠信:就是逾越节。在死而复活的基督身上,天主显示了自己全部的爱。在光荣中接纳耶稣,使人有保证,因为即使在每人的历史中总会发生一些荒唐的事件,但是最后胜利的总是基督,最后的时刻永远是光荣的时刻。
回望过去,你可以猜想天主已为人保留了未来的喜乐。
读经二 希 11:1-2, 8-19
在耶稣死亡后四十年,耶路撒冷金碧辉煌的圣殿被毁灭了。于是很多犹太人流亡到世界各地,远离自己的家乡。一些人接受了基督信仰,但是却没有勇气。于是他们询问为什么要受到如此可怕的灾难呢?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如此多的不义与困难?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兄弟迫害与审判我们呢?
今日读经二就是对这样的受到迫害的犹太人基督徒而写的,是为了回答他们的问题。
《希伯来人书》第十一章讨论的是「信德」。开始时说「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1节)。然后列举《圣经》很多有关信德的榜样,尤其是亚巴郎与撒辣的信德(8-19节)。
当亚巴郎七十五岁时,被天主所召叫(创12:4)。人通常是在这时安享晚年,而亚郎却在这时前往一个陌生地,连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他完全地信赖上主的引导(8-10节)。撒辣也一样,相反人类所有逻辑思维,因着信德而获得一个儿子。他们两人相信天主是忠信的,并要使他们的后裔多如天上的星星和海边的沙粒(11-12节)。
作者继续说:亚巴郎与撒辣到死也没有看见上主对他们的许诺实现。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没有第二个。也还没有住在福地。他们度着游牧的生活,从一处辗转到另一处。时常在外邦人的地方休息,只是在700年后他们的子孙才住在上主所赐给他们的土地上。亚巴郎与撒辣只是看到一点点天主实现自己许诺的标记:即使只有一个儿子,并且是在远处眺望福地,但是却是真的一样(13-19节)。
这篇读经的讯息就是邀请所有基督徒怀着热切的心情等待耶稣许诺的实现,不要失去勇气与信心,因为天主的国不会在世界上很快实现,需要一个冗长的过程;并证实说邪恶还将继续存在:也许这就是信德遇到的最大的考验。
仔细想想在亚巴郎与撒辣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们被邀请重新获得信心,即使在一些不太明显的标记与事件中,也认出新世界来临的征兆。
福音 路 12:32-48
《福音》以劝告开始: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32节)。基督徒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和渺小,身处在对自己有敌意的世界中,所以感到害怕:感到邪恶力量的强大,它到处胜利,似乎势不可挡。他们感到脆弱,无法抗拒。耶稣保证说:天主的国将来临,因为这不是人的工作,而是天父的恩赐。
然后进入讨论的主题。在上星期日的《福音》中,我们可推断那位个愚蠢的农民犯了的两个错误:第一就是没有在天主前为自己积攒财富,第二就是他没有意识到死亡在毫无准备时会来临了。
现在他必须做什么呢?他怎样在天主前使自己成为富有呢?耶稣今天回答说,很简单,你变卖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33-34节)。
富人努力积攒的财富在最后还是要留下来,他不能为自己带走一分。与此相似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挂虑的事物:田地,收成,仓库等,他没有时间去聆听有关上主劝勉人的话。上主向人显示不要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秘密,就是在天国积攒财富。这就是在《旧约》中,那些智者们给人的建议:你当用你的财产救济一切行义的人。施舍时你的眼不可鄙视;对一切穷人不要转面不顾,这样天主也总不会转面不顾你。若你多有,就该多施舍;若你少有,也不要怕少施舍。因为这样作,是为你自己积蓄困厄时日的宝藏,因为施舍能救人脱免死亡,防止人陷于黑暗,因为,为一切施舍的人,施舍在至高者台前是一项悦意的礼品(多4:7-11,参 德3:29-4:10,29:8-13)。
耶稣的教训与传统智者们的教训一样。谁如果只为自己积攒财富,就会被虫蛀,所有一切都将丢失。人生实如泡影,只是白白操劳,他们所有积蓄不知谁来得到(咏39:7)。因此,当人有需要时,应该尽力使自己的财富可以在他人身上产生效果。耶稣时代的人相信这一点。阿提贝勒王后的儿子,约在公元50年皈依基督信仰,对那些控告他用财产帮助有需要的以色列人时,他这样说:我的祖先们积攒现世的财富,而我却积攒天上的财富。他们所积聚是现世的财富,而我所积聚的财富是属于将要来临的那个世界的。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面对那意想不到的事忽然来临呢?耶稣用三个比喻来回答。
第一个比喻(35-38节),家主出门远行参加朋友的婚宴,留下自己的仆人在家里。这些仆人知道主人一定会返回,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时间返回。可能是午夜,也可能是在天亮前,无论何时,他们必须要醒悟准备迎接主人回来。上主何时和以何种方式来临呢?这种充满谜语一般的图像又有什么意思呢?
现在也许每人都知道应该怎样醒悟:就是在自己生命的终点迎接天主的来临。其实并不是这样,这还不准确。醒悟的意思是说需要时常准备好去服务。基督徒没有任何属于可以为自己带来空闲的时间,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可以退避,需要时刻准备好去为那些有需要的人服务。
用两个具体的图像来描述门徒们应该如何准备:就是束上腰和点燃灯。不要将光熄灭,不要将牌排在前门:「不要打扰我,我现在睡觉中。」。而是要时刻准备,为有需要他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需要时常将衣服卷起。在东方,人们总是穿着长衣,而在家里却将之脱下;但是当他们工作或旅途时,就会将长衣卷起来,这样在活动时就比较方便。门徒们需要时常准备好,以帮助有需要的人。
这 个比喻以《圣经》中一个比较优美的图像结束:当主人回来时,那些醒悟的仆人是有福的。主人要束上腰,请他们坐席,自己前来伺候他们(37节)。在《默示录》这本书中也有同样感动的图像:我听见由宝座那里有一巨大声音说:「这就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要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要作他的人民,他亲自要『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天主;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21:3-4)」。这是为那些属于天主的人所保留的福份。
第二个比喻(39-40节)。上主好像是一个强盗,在人想不到的时候忽然来了。这个图像从来没有在犹太主义中出现,却在基督徒的意念中出现。正如保禄所强调的一样:你们原确实知道,主的日子要像夜间的盗贼一样来到(得前5:2)。伯多禄也用了这样的图像来描述主的日子:可是,主的日子必要如盗贼一样来到;在那一日,天要轰然过去,所有的原质都要因烈火而熔化,大地及其中所有的工程,也都要被焚毁(伯后3:10)。《默示录》的作者也采用过这图像:所以你应回想当初你是怎样接受了,是怎样听了天主的道:你该遵守,又该悔改;假如你不警醒,我必要像盗贼一样来临,你也不知道我何时临于你(默3:3)。看,我来有如盗贼一样;那醒着并保持自己的衣服,不至于赤身行走,而叫人看见自己的耻辱的,才是有福的(默13:15)!
这是个奇怪的图像。这是一个非常没有同情心的天主,他等待着最糟糕的时刻 - 人类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刻 - 让人感到惊讶并接受审判。
其实这不是这个比喻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不再是一个「好消息」,不再是「福音」,而是一个威胁。在每人生命结束的时候,会与上主相遇。重要的是当上主来临时,能够看到我们有所准备。如果我们时刻准备好,那么死亡就不会像盗贼一样来临。一般来说,有一些标记可以知道死亡的来临:老年化,疾病,痛苦,衰退等。
主的突然来临是另一个故事。它们让我们惊讶像盗贼一样,但是他们不是为了偷,而是为了拯救,邀请我们进入天主的国。盗贼的形象具有无可否认的恐吓,目的是警告人会有的危险,就是失去永远不会再出现的救赎机会。
第三个比喻(41-48节)。是回答伯多禄的问题,提醒那些必须保持醒悟的人。所有的人都应该保持警醒,尤其是在团体中那些负有责任的人。
蒙召成为「管理者」的人,而不是主人。他们手中的所拥有的不是属于自己的,必须向天主交帐。他们的使命可能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可能会像聪明与忠信的仆人,主人派他管理自己的家仆,按时配给食粮(42节)。只将自己视为仆人而已,以其一身为自己团体的兄弟们慷慨服务。
但是也有可以有因为受到个人恶习的影响,而将委托给自己的人视为自己的仆人(伯前5:2-3)。
路加用很真实的与残忍的图像来描述那些不忠信的仆人,说他们是懒散与专横的人,度着荒淫奢华与尽情享受的生活,以高傲的态度与无礼的行动。路加显示的是在叙述自己团体内一些不太令人高兴的情况,这些都是团体中为数不多象是绊脚石的事实。这是在提醒那些负在责任与领导的团体负责人,不要让自己的行为让别人受到影响,路加愿意重复师傅严厉的话语,唤醒他们负责任的意识。
他们所面对的危险,就是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将会被斥在团体之外,并与不忠信的仆人受到同样的待遇(46节)。他们都是团体中著名与杰出的人物,但是对他们的审判却是严厉的:天主将认为他们是群失败的人。但是却也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被扔进地狱中。而是当他们必须放弃所拥有的,使他们缺少天主为他们带来的赏报,因为他们误用了天主给他们的才能与恩宠,滥用了天主的恩赐。
这篇福音以「棍打」的图像结束,它指示对那些不尽其责的人施予严厉的惩罚与残酷的刑罚。上主不惩罚任何人,这个图像指示那些团体中负有责任与领导的人的行为是受应该受到批评。虽然他们身处高位,在别人眼中享有很多特权,他们也应该认识上主的旨意比其他人多,但他们却仍然是不忠信的仆人。因此,他们应该负的责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