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教宗教理讲授:主爱我们不变的保证(25.08.13)
发布日期:2025-08-15   |    作者:万有真原

剪辑:海螺

2025禧年教理系列: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

第三篇 耶稣的逾越:背叛:「难道是我吗?」(谷14:19)

读经:

谷14:17-21
到了晚上,耶稣同那十二人来了。他们坐席吃饭时,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与我同食的要负卖我。」他们就都忧闷起来,一个一个地问他说:「难道是我吗﹖」耶稣对他们说:「是十二人中的一个,同我一起在盘子里蘸的那一个。人子固然要按照指着他所记载的而去,但是负卖人子的那人是有祸的!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


教理讲授全部内容: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让我们继续在福音的学校中前行,追随耶稣生命最后几天的脚步。今天,我们要停留在一个亲密、戏剧性,但同时又极为真实的场景:在逾越节晚餐时,耶稣揭示十二宗徒当中将有一人要出卖祂:「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与我同食的要负卖我」(谷14:18)。
强而有力的话语。耶稣说出这些话,并非为了定罪,而是要表明:真实的爱绝不能缺少真理。那间在稍早之前还被细心预备好的楼上的房间,忽然充满了一种痛苦的沉默,交织着疑问、猜测与脆弱感。当背叛的阴影笼罩最亲密的关系时,那种痛苦,我们也深深体会过。
然而,耶稣谈论即将发生之事的方式,却令人惊讶。祂没有提高声音,没有用手指指责,也没有说出犹达斯的名字;祂的话语方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这正是所发生的事——圣玛尔谷告诉我们:「他们就都忧闷起来,一个一个地问祂说:『难道是我吗?』」(谷14:19)
亲爱的朋友们,这句话「难道是我吗?」或许是我们能向自己提出的最真诚的问题之一。这不是无辜者的质问,而是门徒发现自己脆弱时的反省;这也不是有罪者的喊叫,而是那位虽渴望爱,却意识到自己仍可能造成伤害之人的低语。正是在这份意识中,救恩的旅程开始了。
耶稣并非为羞辱而揭发,而是为拯救而说出真相。要得救,就必须去感受:感受到自己被牵涉其中;感受到即使如此仍然被爱;感受到邪恶虽真实存在,却并非最后的话语。唯有真正体验过深厚爱情真理的人,才能也接受背叛所带来的创伤。
宗徒们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忧伤。他们并非义愤填膺,而是心中悲痛。这种痛苦源于自己确实可能牵涉其中的现实可能性。而正是这份痛苦,若以真诚之心去接纳,便能成为悔改的契机。福音并不教导我们否认邪恶,而是要我们承认它,将之视为痛苦却能带来重生的契机。
随后,耶稣又补充了一句令我们不安、促使我们深思的话:「人子固然要按照指着他所记载的而去,但是负卖人子的那人是有祸的!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谷 14:21)
这是严厉的话语,毋庸置疑,但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并非诅咒,而是一声痛苦的呼喊。在希腊原文中,那句「有祸的」更象是一种哀叹,一声「唉!」源自真诚且深切的怜悯之叹息。
我们常习惯于作出审判;然而天主却是接受痛苦的那一位。当祂看见邪恶时,祂并不报复,而是忧伤。至于那句「那人若没有生,为他更好」,并非事先施加的定罪,而是一个我们任何人都能明白的事实:若我们否认了那使我们诞生的爱,若因背叛而对自己失去忠诚,那么我们便真正丧失了自己来到世上的意义,并将自己排除在救恩之外。
然而,正是在那最黑暗的时刻,光明并未熄灭;相反地,它开始闪耀。因为若我们承认自己的有限,若我们让自己被基督的痛苦所触动,那么我们便能真正重生。信德并不能使我们免于犯罪的可能,但它始终为我们提供一条出路:即是慈悲之路。
耶稣不因我们的软弱而感到震惊。他深知,没有任何友谊能免于背叛的风险。但耶稣仍然信任,仍与祂的门徒同坐一桌。他不放弃擘饼的行动,即便是为那些将要背叛祂的人。这就是上主的无声力量:即使祂知道自己将被孤单留下,祂也从不离开爱的筵席。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今天我们也可以诚实地自问:「难道是我吗?」这不是为了感到被指责,而是为了在我们心中开启真理的空间。救恩从这里开始:从意识到我们或许会辜负上主的信任,但同时我们也能成为那位将信任重新聚集、守护并更新的人。
最终,这就是希望:知道即使我们失败,上主也永不离弃我们。即便我们辜负祂,祂仍不停止爱我们。若我们让自己被这份爱触动,谦卑、受伤,但始终忠信,那么我们便能真正重生。我们可以开始不再以叛徒的身分生活,而是以永远被爱的儿女身份生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