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3. 治好胎生瘸子
发布日期:2025-08-18   |    作者:意鸣子

3. 治好胎生瘸子

五旬节那天,圣神降临到宗徒和基督徒团体聚会的房间,门打开了,教会走出去,实行宣讲的使命。伯多禄隆重地讲道,路加在《宗徒大事录》第二章记载了这篇讲道。听到的人感觉心中刺痛。这些话像利剑一样,触动了他们的心。

伯多禄以伟大的宗徒训导开始;他宣布耶稣实现了先知的预言,祂是天主的使者,遭到不公正的审判,被处死,天主使祂复活了,祂赐下圣神。祂交给宗徒们一项任务——为祂作证。那些对正义的人的死负有责任的人,必须承担这罪债。如果天主干预,使那人复活,就证明祂是无辜的。这如何补救呢?现在你们无法挽回所做的事。

他们问,诸位仁人弟兄,我们该作什么?如何补救?伯多禄的建议很简单:“悔改”,希腊语是“Μετανοήσατε”,是耶稣开始传教时说的话。意思是改变心态。悔改是承认所犯的错误,因此,改变观点,改变信念,不再相信以前的信念。在个人层面:“我认识到我犯了错误,我要改变心态”。这种改变的标志,是转变成耶稣的心态,伯多禄提议,在场的每一位都因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以赦免罪过;之后,他们将领受圣神的恩赐。

宗徒们现在要把领受的传给别人,他们要把领受的恩宠,通过洗礼圣事的标记传给别人。这个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一个大城市,在昔日(现在也是)晚餐厅周围,晚餐厅就是接纳耶稣的那座房子。门徒们仍然在那座房子里聚会,现在他们出去,在附近的广场上宣讲。正如文中说的,为给三千人施洗,他们需要水。在那个地区,有厄色尼团体(即苦修的犹太人团体——译者注),有专门为犹太人行取洁礼设计的水池、水槽。很可能在厄色尼团体那里举行了第一次洗礼。

宗徒们为三千人授洗......了不起的数字。路加可能也夸大了一点,也可能把第一次授洗做为象征;那时大批的人跟随耶稣,人如果相信宗徒们的宣讲、要加入团体,就要通过礼仪,通过洗礼圣事,以耶稣的名受洗,也就是说,他们藉着圣事与耶稣本人联合在一起。这个礼仪使人获得罪赦和圣神的恩赐。

两个效果。消极方面,获得罪过的赦免,积极方面,他们获得了圣神。除去消极的心态,天主的爱倾注到敞开的心里。这时,第二章的末尾,42至48节,路加插入了第一个总结。在《宗徒大事录》的第一部分有一些总结,作者用这些理想的图景,描绘了早期基督徒团体生活中典型的、常见的、习惯的状态。

“他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四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didaké”,即宗徒们的教诲;大家聚集在宗徒周围,他们是目击者,他们亲身见证了耶稣的作为,是忠实的见证者。第二个共同关心的问题是“koinonia”,就是兄弟般的共融,物品的共享。他们常齐聚一处,一切皆归公用。

然后是“clasis tuartu”( 擘饼),这是对弥撒圣祭、对圣体最古老的说法。“fractio panis”,事实上,核心的礼仪是把无酵饼擘开;同一个饼,擘开,分给在场的人。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做的事,非同寻常的、巴斯卦节日的事,成了日常做法。每个主日,每天,擘饼意味着做弥撒,与复活的主同吃共饮,通过宗徒的教诲,聆听祂的话,物品皆归共享,擘饼、祈祷。这四个基本要素合在一起,表示弥撒。弥撒圣祭,表达基督徒团体的整个生活。

“因为宗徒显了许多奇迹异事,每人都怀着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齐集一处,一切所有皆归公用。他们把产业和财物变卖,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他们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众的爱戴;”

简明地叙述了四个基本要素之后,路加扩大范围,描述了跨越几十年的团体生活;这些并不是最初几天,而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耶路撒冷的团体生活。路加并没有详细、精确地描述每一件事,只用这几句话,概括了教会的理想图景,即聆听圣言后的实际生活。

“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会众。”这是不断发展的团体;是主在工作,增加新人。

在第三章,路加讲述了一个引人注意的象征性事件,就是伯多禄行的奇迹,治好了一个瘸子。路加在总结中说:“藉着宗徒们的手,常有奇迹和征兆”。路加在描述这个奇迹时,提出了象征意义。

这与耶稣做的非常相似,福音中记载过治愈瘫子,路加讲述的第一个奇迹,就是治好瘫子,不能用自己的腿走路的人,被宗徒治好了,恢复了人性。“伯多禄和若望在祈祷的时辰,即第九时辰,上圣殿去。”我以前说过,他们经常去圣殿,他们并没有打破犹太人的传统,基督的宗徒们到祈祷的时间继续去圣殿,例如,第九时辰,对我们来说,就是下午三点钟。这是典型的聚会祈祷的时间。伯多禄和若望上圣殿去,因为圣殿在耶路撒冷最高的山上,所以从城里任何地方去圣殿,都要爬上去。

“有一个人从母胎中就瘸了;每天有人抬他来,放在名叫丽门的殿门前”。这是通往庭院的正门,可以进入妇女庭院。“有一个人从母胎中就瘸了”,因此,他不能走路,不是由于意外,而是由于先天性的疾病,因此,这是重要的细节,他从来没有走过路,平时被人抬到那里,到圣殿的正门,向人请求施舍因此,不仅耶路撒冷的居民,朝圣者也经常见到这个人。

“他看见伯多禄和若望要进圣殿,便求他们给一点施舍”。他对每个人都这样做,他也向这两个人要一点施舍。伯多禄和若望定睛看着他,说“你看我们”。他停下来,定睛看他们,他们的目光相遇,他们看着对方的眼睛。瘸子只是等着得到一点施舍,既然有人对他提起了注意,也许会更慷慨一点。“伯多禄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我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这一句是“标志性的话”:伯多禄没有财宝,没有钱,没有金银,没有可以施舍的东西,但他有基督的能力。不是他行奇迹,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耶稣说:“我给你说,起来行走吧”;“年轻人,我给你说,起来吧”。伯多禄不会这样做。他没有权力下命令。伯多禄是中介,他代表耶稣;他因耶稣的名,让那个人行走。

这确实很神奇,有治愈的能力。那个人,生来的残疾,对当时的医学来说是无法治愈的,而伯多禄立刻治好了这个人,使他拥有正常人的能力。“我有的,我就给你”——这就是宗徒们的形象,他们四处宣讲,伯多禄有耶稣基督,有圣神的力量,他把所领受的,传给别人。他所做的,是通过圣洗和圣体圣事传给别人。这是治疗性的力量,使人痊愈,使人能用自己的腿走路。然后伯多禄“握住他的右手,拉他起来”。

这个动作具有象征性。伯多禄握住他的右手,拉起他来。伯多禄和那个瘫子之间有了实质性的接触,耶稣在门徒身上运作的神圣能力传递到他身上。“他的脚和踝骨就立即强壮了。他跳起来,能站立行走,随同他们进入殿,随走随跳,赞美天主”。试想一下,这个人一生从没有走过路,现在是何等喜乐,他能把脚放在地上,感觉到双腿的支撑,他不仅能走路,而且开始像小鹿一样跳跃,他开口赞美天主,而不是赞美伯多禄。他知道,是天主藉着伯多禄行了那奇迹。

“众百姓也都看见他行走赞美天主。他们一认出他就是那坐在圣殿丽门前求施舍的人,就对他所遇到的事,满怀惊讶诧异。”路加巧妙地为下一次讲道做了铺垫。伯多禄行的奇迹,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看到他一直瘫痪,怎么能行走呢?而且这不可能是骗局,因为他们多少年来一直看见他。这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人们惊奇,这就给了伯多禄再次讲道的机会;行动之后,接着是讲道。

请注意,作者总是在伯多禄之后提到若望,虽然他是一个沉默的角色。这一切都是伯多禄做的,但人们记住了他和若望。“伯多禄和若望上圣殿去”、“看我们”。现在正常行走的瘸子与伯多禄和若望在一起,他们发表了这篇讲道,这是第二篇教理讲授,也就是说,路加介绍了宗徒讲道的核心内容。就像五旬节那天的讲道一样,路加在这里总结了这些信息:介绍耶稣:天主派遣来的、是基督和主、从死中复活、能给人行走的能力。跟随耶稣使他能行走,让他有了行走的能力。

“正当他们向百姓讲话的时候,司祭、圣殿警官和撒杜塞人来到他们那里,大为恼怒,因为他们教训百姓,并宣讲耶稣从死者中复活。”他们是撒杜塞人、大司祭,他们不相信死人复活,因此,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耶稣复活是真的。他们之所以不高兴,更是因为宗徒们把死人复活的事放在耶稣身上。

“遂下手拿住他们,押在拘留所里,直到第二天,因为天已晚了。”他们下午三点去祈祷,然后发生了这件大事。他们去祈祷,治好了瘸子,圣殿里一片哗然,之后伯多禄开始讲道,晚上圣殿警官来了,把宗徒们抓起来,押在拘留所里。“到了第二天,犹太人的首领、长老和经师都聚集在耶路撒冷”。这些聚集在耶路撒冷的人,都是公议会的重要人物、司祭家族的人,这里提到了一些名字:“大司祭亚纳斯和盖法、若望、亚历山大以及大司祭家族的人。”

我们在福音中读到过前两个人。他们是判处耶稣死刑的罪魁祸首,其他人也来自显赫的司祭家族。“他们就令宗徒们站在中间,仔细考问说:你们凭什么能力,或以谁的名义行这事?”治好瘸子的事继续发挥作用,伯多禄发表了第三篇教理讲授,当然路加对其进行了加工。伯多禄向公议会的权威解释这件事的意义。

这一次,伯多禄以前所未闻的勇气,当面告诉盖法,他应对耶稣的死负责。几天前,他害怕大司祭的仆人,起誓、作假见证,说不认识耶稣;不敢承认。现在他有了狮子般的勇气:被捕后,当着公议会所有最高权威的面,“parresia”,也就是“直接了当”地说:“你要为这事负责任,我知道你的行为是出于无知;但这事发生了。你们杀死的这一位,天主使祂复活了,除祂以外,决无救援。你们看到的这个能行走的人,是耶稣治愈的。是祂的能力治好了他,这是唯一的得救之路”。

公议会的领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把们徒们送回监里。他们试图安抚他们,叫他们离开群众,不让他们发言。他们无法反驳宗徒们,但他们想让宗徒不再宣讲,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消极和危险的道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