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体验天主的喜悦)
发布日期:2025-08-27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体验天主的喜悦
在第三世界的一个大城市中,我们在一个上流社会人士的一间别墅内。这是在众多城市中的一个仍是很贫穷的地方,但当中的人竟是极度浪费。
这别墅的主人正在为自己的女儿,一位很优秀的大学生庆祝二十岁生日。庆典结束后,主人请了两位家仆来执拾。餐桌上仍有很多的食物:肉类、米饭、薯条、蛋糕及糕点等。
丈夫尴尬地说:我们怎样处理这些食物呢﹖正准备将杯子带到厨房去清洗的妻子停了下来,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说:「原来我们请错了宾客,请来的人都不飢饿。」
我们害怕飢饿的人走近我们,怕他们也使自己变成贫穷。我们生命中的节日也可能如此在失望中结束。不过,我们可以重新找到上主所赐予我们的财富,用这些财富使飢饿的人得到饱饫。
羔羊呼喊说:蒙召来赴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默19:9)。但是这样的婚宴,只有那些飢饿的人才能参与的,而且他们领受之后,可以与飢饿的人分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上主,求你使飢饿的人体尝你的喜悦!
读经一 德 3:19-21,30-31
谦卑,是不是需要受到别人的轻视才可以有呢?如果这样,当然不是明智之举,而且毫无意义。正如《德训篇》作者所说的,这样的态度不会获得人的尊重与天主的祝福。那么,甚么样的举止行为可以吸引他人的同情与天主的祝福呢?在甚么方式下,谦卑使人获得「光荣」呢(20节)?只要仔细反思,以单纯的目光去看待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天主对我们的礼物就够了。生命、美丽、力量、智慧、聪明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天主。我们一无所有,没有甚么可自夸。
将天主所赐予我们的一切当成自己的拥有而炫耀,这虽不是邪恶,但是荒谬。那些认为自己拥有才能就可以压迫别人或者支配别人,是愚蠢的人。天主赐给人礼物,是要领受者将他们成为兄弟姊妹的礼物。
谦卑的人,清楚自己拥有的才能、智慧、力量,将别人视为自己的兄弟;当他们有需要时,服务他们。
谦卑的人,如同时常准备好领受主人的命令一样,自谦自下。他「光荣」天主,因为能光荣天主的,是使人喜乐之事。
谦卑有助于建立使人快乐的关系,而使自私主义、彼此竞争、仇视的态度转变为彼此服务,使人体会到来自天主的恩赐与礼物。
正是在这种意义下,耶稣自称为「良善心谦的」(玛11:29),祂毫无保留地将一切赐予人类。
读经二 希 12:18-19, 22-24
皈依基督信仰的犹太人,仍旧怀念自已祖先的传统宗教。 《希伯来书》的作者藉着以西乃山为代表的古代宗教,与以新耶路撒冷为预像的基督信仰相比较,以启发他们。
在西乃山上发生了甚么?在那里有火舌、雷声、黑暗、乌云密布。面对这一切,希伯来人感到害怕,要求梅瑟向他们讲话而不是上主(18-19节)。我们如何渴望一位自己不可接近,而只通过中间人接近的神呢?
基督徒并不是靠近西乃山,在恐惧中体验天主(22节),他们是走近基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验:因为在基督内他们发现了爱人的天主的面容,是可庆祝的(23-24节)。在《旧约》中,人民与天主之间有很多中保:大司祭、肋未人、公议会、长老们。今日的基督徒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中间人,自己可以直接靠近天父,而唯一的中保耶稣不再将人当仆人,而是当朋友看待(若15:15)
福音 路 14:1,7-14
今日的福音就是讨论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法利塞人家里,是圣殿聚会结束后,耶稣被邀到这个人的家里作客(1节)。
入席时坐席并不是随便的,是要按照礼节和等级次序。中间坐着的是尊贵人物,接着是家庭的主人,之后是客人;都是按照社会地位、宗教职务、经济状况与长幼次序排列入座。耶稣并不在意这些,对这样的排位次序也不感兴趣。祂注意到有些人因为坐错位置而不得不改变坐座位的尴尬。耶稣看到了那些自认为尊贵的傲慢人士,在装作谦让中坐上了首席位置;祂也注意到那些态度尴尬与举止笨拙的让座人士。他讲叙述了第一个比喻。
「几时你被人请去赴婚筵,不要坐在首席上,怕有比你更尊贵的客也被他请来,那请你而又请他的人要来向你说:请让座给这个人!那时,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席了。你几时被请,应去坐末席,等那请你的人走来给你说:朋友,请上坐罢!那时,在你同席的众人面前,你才有光彩。因为凡高举自己的,必被贬抑;凡贬抑自己的,必被高举。」(7-11节)
令人不解的是,耶稣似乎先赞赏这样举世不恭的态度,为使人在公众场合获得成功,而后点出祂的用意。祂引用的谚语在以色列的经典中早已提到:你在君王前不可炫耀,不可占有权贵的座位;因为人对你说「请上座!」比在贵人前受抑更好(箴25:6- 7)。与宗徒们同时代的犹太经师西满这样叮嘱自己的门徒们说:「当你入席时,尽量坐在比你的位置低两到三位,这样就会有人对你说:坐在上位去!而如果在开始时就坐在上位,那说不定会有人要求你坐下位。」
耶稣邀请所有人都这样做。
耶稣的话语与犹太经师教导的话语一样,但内容却不同。耶稣并没有想要求自己的门徒们变得机灵,也没有教给他们获得生命成功的方法,以实现他们个人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当他们想坐首位,成为众人注视的对象时,衪却严厉地责斥他们(谷9:33-37),禁止他们企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得荣誉与地位(玛23:8-10),对团体中的分裂与彼此间的攻击也不容忍。祂批评经师喜欢穿长袍游行,喜爱在街市上受尊敬、会堂里就高位、筵席上的坐首座。他们吞没寡妇的家产,而又以长久的祈祷作掩饰:这些人必要遭受更重的处罚(路20:46-47);然而,在以色列的民间智慧中,却没有如此的人生智慧与生活教导。现在我们看看,就会明白。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一片段,就会发现其中有个词反复出现了五次,比其它的词出现得频密,就是「被邀请的人」。在希腊原文中,它的意义是「被召唤的人」。明显的,耶稣是在对那些被邀请去赴宴想坐首席的人讲话。这些人是谁?
请注意第二个细节:耶稣讲话的方式也同样令人惊讶。在别人家里,耶稣从来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态度。衪似乎不是以客人的角色,而是以主人的口吻在讲话。
这两个细节让人知道,耶稣在巴勒斯坦的晚餐,就象是人故意刻画出来的。将这样的话语放在耶稣口中,使人明白这是耶稣对那些被选者,即基督徒团体成员所讲的话。在这样的团体中,面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时常充满着分歧与分裂。司祭、团体中的负责人与负有不同使命的人,时常渴望获得「首席」地位;而教会中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所有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团体服务。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时常有人渴望获得荣誉、名衔、高位,渴望虚荣,甚至认为圣体圣事是属于个人的。这就是毁灭我们团体的癌细胞。
耶稣知道,在自己的门徒中也有人有如此的渴望,希望获得高位。为此,在最后晚餐中,祂再一次教导他们。衪愿意所有人都记住自己的嘱咐:「你们却不要这样: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是谁大呢﹖是坐席的,还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吗﹖可是我在你们中间却象是服事人的」(路22:26-27)。
耶稣并不像犹太经师西满一样,让位只要向后退两三步就可以了,而是彻底改变方向,改变事物的价值等级。只有那些像耶稣一样,选择为他们服务的人,就会在唯一的盛宴——天国内被高举。那些在现世受到他人尊重、获得外在荣誉和掌声、渴望虚幻幸福的人,在那时将会很可悲:被置于象征他们失败的最末位置,显示他们所追求的生命价值只是昙花一现。
耶稣讲完这个比喻后,对邀请自己的法利塞人说:「几时你设午宴或晚宴,不要请你的朋友、兄弟、亲戚及富有的邻人,怕他们也要回请而还报你」(12节)。在这里要注意,并不是说饭桌上说所有的话都是适宜的。耶稣明白所有人都注意聆听自己的话语。如果以色列的传统是只允许邀请四类人,即朋友、兄弟、亲属与近人赴宴的话,这个可怜的法利塞人有可以指责的地方吗?是不是将一位法学士与一位无知的牧人,或一位法利塞人与一位税吏在一起要合适一点呢?
我们已经说过,这不是耶稣坐在一个巴勒斯坦人的餐桌上讲话,而是复活的基督对路加团体中的法利塞人讲话。这是基督对自己的那些类似法利塞人的门徒们在讲话,因为在路加的团体中,他们待人有偏见,具有种族歧视。那么,耶稣说了甚么呢?
衪说,现在必须开始一种不以人间价值观与秩序为基础的新盛宴。在这个新的盛宴中,以前被人认为重要的四类人物,应该让位给人认为不重要的另外四类人物: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13节)。
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本不能进入上主的圣殿内(肋21:18,撒下5:8),他们存在的状况注定了他们处在罪恶的环境中,是有罪的象征;而以色列聚会团体中的成员必须是毫无指摘、完美纯洁、没有任何缺陷的。耶稣声明自己的到来是要开始新的盛宴,在这个新盛宴中,那些被人拒绝与排斥的人,要成为首先被邀赴宴的人,要坐在光荣的席位上。
这是对团体中所有准备天国盛宴的人所讲的,邀请他们勇敢跟随新的,与民间社会相反的秩序和价值观。当然,为基督徒团体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教会存在开始,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同的价值观,而存在着各种种族歧视。在《雅各伯书》中就明确记载着这样的冲突。『如果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美的衣服,进入你们的会堂,同时一个衣服肮脏的穷人也进来,你们就专看那穿华美衣服的人,且对他说:「请坐在这边好位上!」而对那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说「坐在我的脚凳下边」!这岂不是你们自己立定区别,而按偏邪的心思判断(雅2:2-4)?』
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代表失去生命方向与迷失生命道路的人;象征着在人生道路上缺少福音的光照而跌倒的人,使自己与他人成为各种罪恶的受害者;由一个错误进入另外一个错误中的人。耶稣叮嘱自己的门徒们,节日与盛宴正是为这些人所准备的;而将这些人排斥在外的人是有祸的。耶稣用以下的话结束自己的规劝:「如此,你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可报答你的;但在义人复活的时候,你必能得到赏报」(14节)。
当人做一件事时,首先想到对自己的益处与可以得到的回报。计算自己所得到的益处,是人的本性。在公元前八世纪时,厄斯多(ESIODO)就曾经这样叮嘱说:当你请人赴宴时,你应该邀请自己的朋友,而将反对你的人留在外面。爱那些爱你的人,与爱你的人来往。与给予你报酬的人来往,而不要与不能报答你的人往来。
耶稣则要求自己的门徒们无条件地去爱,虽然在有所损失时仍然要爱别人;叮嘱他们要接纳那些无偿还能力的人。这样,他们将由天主那里接受到报酬。
现在需要解释清楚耶稣的话语。邀请并帮助那些贫穷的人,就是将自己现世的财富保存在天上,这也可能仍然是个充满自私的行为。「为穷人服务」是将自己的财富积聚在天上,这种爱不值得人的赞赏,可以说是人的一种阴谋。
穷人被爱,是因为他们值得别人去爱,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同情,或者认为爱穷人是一种比别人高尚的行为。当然,如果以人的眼光去看,在敌人身上,在那些反对我们的人身上不容易发现什么值得去爱的地方。除非耶稣的话语可以洁净人的目光、除去人眼中的渣滓、治疗人眼里的疾病,才能去爱那些反对我们的人。耶稣使人明白,如果天主爱人,意味着在人身上总是存在着一些令人感到惊讶的因素。
将会领受到什么赏报呢?爱他人的人,将寻找他人益处为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标。这样就相似在天之父,体会到天主爱人的喜乐。
这就是天主幸福的秘密:无条件地且白白地爱人。这样就实践了耶稣的叮嘱:你们的赏报必定丰厚,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路6:35)。除此之外,不可再有别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