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教宗教理讲授:我渴(25.09.03)
发布日期:2025-09-04 | 作者:万有真原剪辑:海螺
2025禧年教理系列: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
第三篇 耶稣的逾越:我渴
读经:
若19:28-30 此后,耶稣因知道一切事都完成了,为应验经上的话,遂说:『我渴。』 有一个盛满了醋的器皿放在那里,有人便将海绵浸满了醋,绑在长枪上,送到他的口边。 耶稣一尝了那醋,便说:「完成了。」就低下头,交付了灵魂。
教理讲授全部内容: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在「耶稣受难」的核心之处,在耶稣一生中最光辉、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刻,《若望福音》向我们呈现了两句蕴含深奥奥秘的话语:「我渴」(若 19:28),紧接着是:「完成了」(若 19:30)。这是祂的遗言,但这两句话却蕴含了祂整个生命,揭示了天主子整个存在的意义。在十字架上,耶稣并没有以一位凯旋的英雄形象出现,而是以一位渴求爱的祈求者的身分展现自己。祂没有高声宣告、没有定罪他人、也没有为自己辩护;祂只是谦卑地祈求那唯一无法由祂自己赐予的事物 — 爱。
被钉十字架的主所表达的渴,不仅仅是那饱受酷刑的身体在生理上的需要;更是,且首先是,一种深层渴望的表达:对爱的渴望、对关系的渴望、对共融的渴望。这是天主无声的吶喊——祂愿意分享我们人性的一切,甚至允许自己也被这份渴望所征服。这是一位不以乞求一口水为耻的天主,因为正是在这个动作中,祂向我们启示:爱若要真实,除了懂得付出,也必须学会祈求与接受。
「我渴」耶稣如此说道。藉着这句话,祂不仅彰显了祂的人性,也揭示了我们自身的人性。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是自给自足的;没有任何人能够靠自己得救。生命的「成全」并不在于我们何时最强壮,而在于我们何时学会领受。正是在那一刻,当耶稣从陌生的手中接过一块蘸满苦醋的海绵之后,祂宣告说:「完成了!」
爱,竟然使自己成为需要者;而正因如此,祂的救赎工程才得以完成。这正是基督信仰的奥秘悖论:天主的救恩,并不是藉着「施行」而完成,而是藉着让自己被施行而实现;不是以强力击败邪恶,而是以爱的脆弱承担到底。
在十字架上,耶稣教导我们:人类实现自我的途径,不是依靠权势与掌控,而是藉着对他人,即使是敌对者、甚至仇敌,信赖般的敞开。救恩并不在于自我封闭的自主,而是在于谦卑地承认自身的需要,并且能够自由地将这份需要表达出来。
在天主救恩计划中,人性得以圆满的实现,不是依靠力量的彰显,而是凭借信赖的交付。耶稣并不是透过戏剧性的逆转来完成救赎,而是藉着祈求那祂自己无法赐予的事物。正是在这里,通往真实希望之门被打开:如果连天主子也选择不自给自足,那么,我们的渴望,对爱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渴望、对正义的渴望——就不是失败的记号,而是真理的印证。这个真理,看似单纯,却往往难以接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推崇自给自足、讲求效率、崇尚绩效的时代。
然而,《福音》向我们启示:衡量我们人性的标准,不在于我们能完成多少成就,而在于我们是否能让自己被爱,并且在需要时,谦卑地接受他人的帮助。耶稣救赎我们,正是向我们揭示:祈求并非卑微可耻,反而是得以自由的道路。祂为我们指出一条出离罪恶隐匿的途径,使我们能重新回到与天主及他人共融的空间。
自始以来,罪恶总是生出羞耻;然而,宽恕 — 真正的宽恕 — 诞生于我们能勇敢直面自身的需要,且不再惧怕被拒绝之时。因此,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渴望,也同样是我们的渴望。这是受伤的人性向着活水所发出的吶喊。而这份渴望,并没有使我们远离天主,反而使我们与祂更加紧密结合。
若我们有勇气承认这份渴望,我们将会发现:连我们的脆弱本身,都可以成为通往天乡的桥梁。正是在祈求之中,而非在拥有之中,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被打开,因为我们不再假装自己可以自给自足。
在手足情谊中、在单纯生活中、在无愧地祈求与无私地给予的艺术中,诞生了一种世界所不认识的喜乐。这份喜乐使我们回归到自身最原初的真理:我们是受造之物,被天主创造,为了去爱与被爱。
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在基督的渴望之中,我们可以认出我们自身所有的渴望。并学会一个极为深刻的真理:没有任何事比能够说出「我需要」更为人性,也没有任何事比能够说出「我需要」更为神圣。让我们不要害怕祈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自己不配的时候;也不要因伸手求助而感到羞愧。因为,就在这谦卑的举动之中,救恩悄然临在。
呼吁
来自苏丹,尤其是达佛尔地区,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 在艾勒法希尔(El Fasher),许多平民被困于城中,成为饥荒与暴力的受害者;在塔拉辛(Tarasin),一场毁灭性的泥石流夺走了众多生命,留下无尽的痛苦与绝望;更雪上加霜的是,霍乱的蔓延正威胁着数十万早已深受苦难折磨的人。
我此刻比以往更贴近苏丹人民的心,特别是家庭、孩童与流离失所者。我为所有的罹难者祈祷。我由衷呼吁各国领袖与国际社会,务必保障人道走廊的畅通,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制止这场人道灾难。是时候展开严肃、真诚且包容的对话,让冲突得以终结,并为苏丹人民重建希望、尊严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