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的背景
发布日期:2025-09-05   |    作者:圣言童牧

 

导论

 

从福音的一些特别的字词,比如说金钱单位,我们可以推断出玛窦福音团体属于当时社会的富裕阶层。虽然这个团体也继承了梅瑟的律法,但是因为基督信仰,他们又和传统的犹太宗教团体有非常严重的矛盾冲突。他们可能来自宗教政治都相对开放的城市安提约基雅,因此犹太团体和外邦人都得以在此生存,且有较多的来往交流。这是玛窦福音团体成立和发展的宗教社会基础。

 

这部福音有极强的犹太文学特征,比如说福音包含了一些有特别含义的数字:2,3,7,14等等。另外,福音用了不同的犹太文学结构,比如说前呼后应,同心结构以及其他复杂的句式。对于这些文学手法的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玛窦福音。

 

1、福音背景

 

早期教会相信玛窦福音是第一部,而且是宗徒本人写成的福音。与马尔谷和路加不同,玛窦是十二宗徒之一,亲眼见证了耶稣的生活,所以,很自然地,早期教会非常重视这部福音。但是,到了今天,多数学者都不相信玛窦福音的作者就是耶稣的十二宗徒之一,而我们在下文里,尝试为大家介绍这部福音的背景。

 

a)玛窦的教会团体

 

教会是玛窦福音最主要的主题之一。四部福音当中,只有玛窦福音用了教会这个词(16:1818:17两次)来形容基督徒团体。玛窦的团体与周围的犹太教团体关系紧张,我们可以从福音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这种紧张关系,比如耶稣对法利塞人的强烈指责,而这种紧张关系,我们相信,形成了他的团体的一个主要特征,以下可以详细解说。

 

传统上,玛窦福音被称作是犹太人的福音,因为福音有很多与犹太人有关的经文片段(类似的经文在其他福音里较少),比如说法律、安息日和圣殿。圣史玛窦没有解释犹太的风俗习惯,因为是写给犹太人团体的,所以没有这个需要。相比之下,马尔谷则对一些犹太人的风俗加以解释。玛窦福音的一些经文表示他的团体仍然隶属于犹太会堂的行政管理权力(10:17-2323:2),他们可能继续遵守安息日的法规(24:20

 

但是这个团体和整个犹太宗教的关系紧张。有些经文暗示玛窦的基督徒团体已经与犹太宗教分裂。比如,玛窦常常说“他们的”会堂,“他们的”经师(7:29)。当他最后一次提到犹太人时,他好像在说一个完全独立的人群(28:15)。当论及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时,玛窦说他们要在教会面前解决,而不是在犹太会堂里(18:15-20)。同时,福音也有一些非常强烈的亲外邦人的经文(2:1-24:158:5-1312:18-2121:43)。在福音的结尾,耶稣更派遣门徒将福音传给外邦人。(28:18-20

 

因此,有学者认为,玛窦的团体既不认同犹太人,也不认同外邦人,因为他们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方。他们是一个得救的团体,是天主的子民,相反地,犹太人和外邦人却不相信耶稣是天主子。所以我们不能说玛窦的团体是亲犹太人或是亲外邦人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的团体,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决定了他们与非基督徒的关系,这与非基督徒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由此理解,会更清楚这部福音的内容。在福音里,玛窦的基督徒团体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一个宗教对另一个宗教的迫害,因为当时的犹太宗教在圣殿被毁灭之后,正处于急剧的变化当中,同时犹太基督徒也仍然是犹太宗教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达到大规模的,系统性的迫害。福音的一些经文(10:1723:34)所反映的冲突,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团体内部的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在玛窦的笔下,早期教会并不是一个新的宗教,而是犹太宗教的延续和发展。玛窦10:16-25说基督徒在犹太会堂里被鞭打,在公议会前受审,而这种迫害,正好说明基督徒还是犹太宗教的一部分。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玛窦的团体是一个犹太人的团体。

 

从福音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想,这个团体在开始时以犹太人为传教对象,但是因为不成功,所以他们转而向外邦人传福音,他们不再致力于更新犹太宗教,而是努力向万民福传(玛28:18-20),视犹太人只是万民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玛窦的团体也是一个外邦人的团体。

 

虽然玛窦的团体没有完全独立于犹太宗教,但是他们已经有自己明确的身份、组织、规定(玛18:15-20)。他们建立于犹太宗教的基础上,借用已有的传统,称自己是唯一的信仰继承者(玛10:16)。这个团体逐渐发展,到福音写成时,与正在经历急剧变革的犹太教矛盾加深,并最终分离,因此他们称自己的团体为“教会”,是有其时代需要。这个教会继承了自己的犹太信仰传统,以基督信仰为基础,向外邦人开放。在那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宗教气氛当中,既谋求生存发展,又忠于自己的信仰传统。

 

福音也反映了玛窦团体的社会地位。他们应该是一个比较富有,同时位处城市的团体。因为他们较富有,所以玛窦福音说“神贫”的人和“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5:3,6)。相比较之下,在路加福音里,同样的经文用的是“贫穷”的人和“饥饿”的人。另外,玛窦福音里大额的金钱单位也反映了该团体的相对富有的经济地位。玛窦用金银代替了铜钱(对照玛10:9;谷6:8),用大的金钱单位代替了较小的金钱单位(对照玛25:14-30;路19:11-27)。他也特别告诉读者听众,埋葬耶稣的阿黎玛特雅人若望是个富有的人(27:57)。

 

介绍过玛窦福音的团体的一些背景后,我们开始探讨它写成的地点。

 

b)写作地点

 

关于玛窦团体的地点,有几个城市都与团体的状况吻合,但是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安提约基(Antioch)最有可能是玛窦团体的所在地。因为从福音的文字,可以推断玛窦的团体是生活在一个讲希腊语的城市中,同时,从内容来看,又得出另一个特点,他们是一个犹太人与外邦人共居的基督徒团体,与其他的犹太人有较频繁的来往,安提约基正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它是叙利亚城市中犹太人最多的一个城市;这里的教会因为远离耶路撒冷,而较少受到外部的政治宗教的冲击,因此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这教会慢慢变得独立,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

 

另外,安提约基教会的传统认为,伯多禄是该城的第一任主教,而玛窦福音的字里行间都表明,伯多禄是教会团体的核心,这也是一个间接证据,说明这部福音所代表的团体,是安提约基教会。同时,玛窦在福音里特别提到安提约基所在的叙利亚地区(4:24),这表明这个地区对玛窦的团体很重要,所以他要把它写入救恩史中。最后,只有在安提约基,一个“斯塔特”相当于两个成年人应该缴纳的殿税,这出现在玛窦福音,也成为判断地点证据之一,综合以上几点,足够让我们相信,安提约基就是玛窦福音的团体所在地。

 

除了玛窦福音本身的证据以外,宗徒大事录所记载的安提约基教会也符合玛窦的团体。当基督徒在耶路撒冷遭受迫害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就逃到安提约基。该城因为民族混居,人口众多,其宗教环境相对宽容。他们在此地开始了一个教会,并且向外邦人传福音。巴尔纳伯和称号“外邦人的宗徒”的保禄曾在此传教。另外,玛窦福音很受早期教会的欢迎,所以撰写该福音的团体应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安提约基的团体就具有这样的影响力。罗马和厄弗所的教会也很有影响力,但是这两个教会出现的时间较迟,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玛窦福音的教会就是在安提约基的团体。

 

c)写作时间

 

虽然我们不能肯定福音的具体写作时间,但是根据福音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学者推测玛窦福音是写于公元90年左右。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玛窦福音借用了马尔谷福音的材料,所以玛窦福音成书时,马尔谷福音应该已被多数教会所接受。我们因此可以这样推断:马尔谷福音成书约在主后70年左右,而这部福音得到教会的普遍接受,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所以玛窦福音不会是70左右写成;玛窦福音22:7暗示了耶路撒冷的毁灭,但是福音的行文显示,作者对这一灾难的反应不强烈,这可能是因为这场灾难(发生于66-70年间)已经过去多年,它所产生的影响也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减弱。另外,安提约基的第三任主教,依纳爵在公元100年左右引用了玛窦福音。以此推论,玛窦福音当写成于约90年前后,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d)福音作者

 

今天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福音的作者不是耶稣的宗徒玛窦,这是基于以下的各项证据。

 

首先,福音本身并没有说玛窦是作者,是后来的教会传统认为玛窦是作者。其次,福音采用了马尔谷福音和Q两个源流,这就表明福音的作者可能并没有与耶稣一起生活过,他所写的福音,并不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是根据初期教会最先成型的福音。另外,跟马尔谷福音粗糙的希腊语比起来,玛窦福音的希腊水平甚高,与此同时,作者也可以使用希伯来文和阿拉美文,但并不精通,这情况也不符合宗徒玛窦的身份,所以学者推断,作者并不是玛窦。

 

我们要明白,早期的教会称该福音为玛窦所写,并不是要强调福音所记载的历史属实,而是为了强调福音所宣讲的信仰道理是真实可信的,是来自宗徒的。当然,这并不是要完全否定玛窦福音的历史性,因为玛窦福音的团体可能拥有从宗徒玛窦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说,玛窦福音虽然不是宗徒玛窦亲笔写成,但还是同他有联系的,虽然可能只是间接的联系。

 

另外,宗徒玛窦被当成福音的作者,可能与耶稣召叫宗徒的两段经文有关。马尔谷2:14称税吏为肋未,但与之对应的玛窦福音9:9却用了玛窦。之后,马尔谷福音3:18称肋未就是玛窦(玛103)。由于玛窦福音一开始是由他写成的,这也许就是早期教会把宗徒玛窦当作是福音作者的主要原因。无论学术的讨论如何,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依然称福音的作者为玛窦。

 

从福音的写作当中,我们可以推测到,福音的作者生长在一个犹太宗教文化浓厚的环境中,他的希腊语很好,熟悉圣经七十贤士译本,可能来自安提约基,一个希腊化的城市。他的希伯来语不好,但是可以阅读希伯来语圣经。他的阿拉美语也仅限于基本交流的水平,不过他熟悉犹太会堂的信仰生活和宗教传统,可能在当时的团体中充当一个老师的角色,也许玛13:52所讲的经师就是指他自己。不过玛窦作为经师不是说他在犹太会堂有职位,而是说他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德行,可以指导别人的信仰生活。

 

2、福音的文学研究

 

同马尔谷福音相比,玛窦的希腊文水平较高。他采用特有的犹太文学技巧编写福音,以下我们要简单分析一下玛窦福音的写作特点。

 

a) 时间顺序

 

玛窦福音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从耶稣的族谱,诞生开始,到他的洗礼,在加里肋亚的福传,去耶路撒冷的旅程,冲突,他的苦难、死亡,复活,直到升天之后派遣宗徒去传福音。同马尔谷相比,玛窦福音的时间结构层次分明。他并没有像马尔谷那样只是用“遂”,“又”等连词把福音的材料前后相连。相反,他用前呼后应,主题突出等写作技巧,让福音更加连贯紧凑。但是要留意的是,玛窦福音的时间顺序也不很明确,至少没有像路加那样将福音叙述同社会历史事件相联系(路3:1-2),所以玛窦的读者听众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福音情节的时间概念。

 

b) 地理位置

 

耶稣活动的地理位置也是这部福音叙述结构的一个根据,比如耶稣的传教生活就是根据加里肋亚和犹大这两个地区划分的。在福音的开始部分,耶稣出现的地点比较复杂。他由白冷下到埃及,再返回纳匝肋,之后在约旦河受洗,在旷野受试探(期间他上到耶路撒冷和一座高山),接着就住在葛法翁,并以此为中心,展开在加里肋亚的传教活动。从玛19:1开始,耶稣的活动中心南移到犹大地区,包括约旦河东岸的十城区和培勒雅。所以根据地理位置,整部福音可分成三大部分:耶稣加里肋亚福传之前的活动,耶稣在加里肋亚传播福音,最后是犹大地区的冲突、苦难、死亡和复活,并返回加里肋亚。

 

c) 词句的重复

 

玛窦福音的一些字词往往会重复出现。一般来讲,这些重复的字词是包含它们的那段经文的重点,比如,“正义”在第五章及第七章里出现了5次,“审判”在1112章出现了7次,“派遣”在第10章出现了4次,“弟兄”在第18章出现了4次。

 

福音作者对于字词的选择,特别是重复的字词,反映了作者的神学思想。如果把对观福音中相同的字词出现的频率加以比较,福音所要强调的重点就非常清楚。从下表可以看出,玛窦福音特别的强调末世和伦理。这两个主题和教会的信仰生活息息相关,难怪梵二之前的教会广泛使用玛窦福音。

 

末世论

咬牙切齿

6

0

1

永火

7

3

11

审判之日

4

0

0

审判

12

0

4

赏报

10

1

3

耶稣再度来临

4

0

0

12

4

7

                                                                                                                                                                                                                                                                                                                                       

伦理

不法/作恶/罪恶

4

0

0

义人

17

2

11

正义

7

0

1

果实

19

5

12

实行天主的旨意

3

0

0

凶恶

26

2

3

温良

3

0

0

完成

3

0

0

假善人

13

1

3

        

玛窦也多次重复说耶稣应验了先知们的话。这些应验先知的经文句式基本相同。这些经文中,大概一半出现在耶稣的童年史当中。这些重复的应验先知的经文是玛窦对所发生事件的反省,他相信耶稣就是旧约所预言默西亚,他来不是为了废除,而是为成全。

 

d) 行文结构

 

玛窦不是简单地将马尔谷福音、Q源流和其他的材料堆砌成自己福音的。相反,他是有技巧地将这些材料加以编排整理而写成福音的,所以玛窦福音是一部材料完整、结构严谨的福音。

 

前后呼应

 

整部福音由两句前后呼应的句子形成一个包夹结构。福音一开始就说耶稣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1:23);而在福音结尾部分,耶稣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28:20)。这两句前后呼应的句子除了形成一个包夹的结构外,也是福音的神学思想所在。玛窦告诉读者听众,天主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教会。

 

除了整部福音的这种包夹结构外,其他福音的章节,不论长短,都可能有这种结构。比如说真福八端,虽然只有8句话,但是结构上也前呼后应。真福八端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310)这两句经文把真福八端包夹成一个整体。

 

数字结构

 

玛窦喜欢按照犹太人特有的数字来编辑福音,比如说数字二、三、七。这些数字都有其不同的内涵。犹太的法律规定,任何事情都要有两个或者三个证人。也许因为这个原因,耶稣治病驱魔的神迹多数是两个人一起被治愈,而相同的神迹在马尔谷福音里却只有一个人得到治愈。比如说治好两个附魔者(玛8:28-34;谷5:1-20)两个盲人(玛9:27-3120:29-34;谷10:46-52)。玛窦也特别指出在耶稣受审时,有两个人站出来指正反对耶稣(玛26:60;谷14:57

 

数字三也很特别。比如,玛窦福音的许多经文都是由三部分组成。我们在福音的一开始就可以看到这种结构。耶稣的族谱就是由三部分,三个十四代组成的(1:2-17);还有耶稣在旷野中三次受魔鬼试探(4:1-11);基督徒当作的三件善行(6:1-18);耶稣在山园的三次祈祷(26:39-44)。只要留意一下,读者还可以发现其他类似的例子。很明显,三部分结构是玛窦特有的,与这些经文相对应的马尔谷福音的经文,一般没有这种结构。

 

数字七则表示多或者完美的意思,玛窦福音的经文多与七有关。比如说,天主经有七个祈求(6:9-13),七祸灾(23:13-32),邪魔带了另外七个魔鬼回到那个曾经附魔的人身上(12:43-45),耶稣用七个饼喂饱了四千人,还剩下七筐的碎块(15:32-39)。耶稣也命令要宽恕人七十个七次。(18:22

 

由此可见,玛窦福音更倾向于采用犹太文化里的数字象征,借此表达自己要说明的含义。

 

母子句式

 

玛窦喜欢用“母子句式”的结构。他会给出一个中心句子,接着逐步展开阐述,这在犹太拉比的传统里,就称这种形式为“母子句式”。比如福音5:20是一个中心句子,耶稣说:“我告诉你们,除非你们的义德超越经师和法利赛人的义德,你们绝进不了天国。”这个母句后面是6个结构一致的子句。每个句子的结构都是“你们一向听说过……我却对你们说……。”这些并列子句分别对母句中耶稣的教导加以论述,以具体的法律来详细解释,如何超过经师和法利赛人的义德,所以属于子句,核心仍然是指向母句的含意。同时,这些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非常鲜明地指出了新旧法律的关系。

 

福音6:1-18也有这样的结构。6:1是母句,教导基督徒不要在人前行仁义。2-18节是子句,分别以并列的句子来讲述基督徒们当如何施舍、祈祷、守斋。这些子句也有相同的句式:“当你……,不可……,如同在假善人在会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样,为受人们的称赞。当你……,要……,你的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这样的母子句式,强而有力地说明基督徒行仁义,不是为了让人看到,而是为了光荣在暗中的天父。

 

并列交叉句式

 

23章指控经师和法利塞人的那段经文,有一个重复的句子“祸哉,你们经师和法利塞假善人”(13,15,16,23,25,27,29)。这些祸哉的经文都形成了一个并列的结构。每一个祸哉的经文都具体指出经师和法利塞假善人的可诅咒之处。其中16-21关于起誓的经文形成一个交叉的结构:

 

  1. 谁若指着圣所起誓,不算什么(16节)
  2. 但是谁若指着圣所的金子起誓,就该还愿……

B.A. 究竟什么是贵重的:金子或使金子成圣的圣所(17节)

在这里,第16节的两个矛盾结合到第17节的质问。

 

  1. 谁若指着全燔祭坛起誓,不算什么(18节),
  2. 但是谁若指着上面的供物起誓,就该还愿……18节)

D.C. 究竟什么更贵重:是供物?或者是使供物成圣的全燔祭坛?(19节)

在这里,第18节的两个矛盾又结合成19节的质问。

C.所以那指着全燔祭坛起誓的……20节)

A.那指着圣所起誓的……20节)

 

这一节的前后句,又分别指向18-19节的含义,以及16-17节的含义,并且是反过来的次序。这段经文的各句之间交错,并列,重复。这种结构让经文的中心意思更加突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他的并列交叉句式还有13:13-1718:10-14,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找来做一番分析。

 

同心结构

 

同心结构是玛窦喜欢的写作技巧。简单讲,同心结构形式就是ABCBA,这个同心的意思,就是篇章里的中心句,同时也是含义的核心。在1:1-12:21这个大的结构中,玛窦就用了这个写作技巧。见下:

 

A 耶稣基督,达味之子,天主之子               1:1-25

    B 遭受当时权贵的迫害                     2:1-23

         C耶稣受若翰的洗礼,初传福音         3:1-4:17

             D 招收门徒                      4:18-22

                  E 耶稣言行的权柄           4:23-9:35

             D’耶稣赋予宗徒权力并派他们传教 9:36-11:1

         C’耶稣回应若翰的问题               11:2-19

     B’与同时代人的冲突                     11:20-12:14

A’仆人君王                                  12:15-21

 

同心结构是由里到外层层展开的,我们仔细分析以上经文的这个结构,可以看到它的中心是说话做事都有权柄的默西亚,它的开始和结尾也都是关于耶稣的身份和权柄的。耶稣的能力极具感召力的,门徒都跟随他而形成了一个以默西亚为中心的团体。这个团体又影响了洗者若翰的团体和当时社会的各层人士,最终导致耶稣与法利塞人的冲突。

 

以上有关玛窦福音的写作特色,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一点,这是一部精心编写的福音书,成为意味深长的一部作品。

 

e) 福音结构

 

学者对于玛窦福音的结构有不同的分析,这是因为玛窦将不同的材料加以编排整合,所以他的福音书篇幅较长,结构复杂,自然引来不同的分析取向。玛窦福音除了有自己特别的源流外,还有Q源流和马尔谷福音。在12:21之前,玛窦主要采用了Q源流的材料,并且用他自己喜欢的同心结构编写。之后,他主要采用了马尔谷福音的材料,并保留了马尔谷福音的写作顺序。

 

有学者认为玛窦福音可以分为前后对应的两个部分。每部分都是围绕同一中心展开叙述的,这是个同心结构的编排。以下是他们所提议的玛窦福音的两部分结构:

 

A 1-4章,耶稣的诞生以及福音的开始

    B 5-7章,山中圣训,包括真福八端和其他劝谕

         C 8-9 耶稣的权能,准备建立天国

             D 10章,教导宗徒传教

                  E 11-12 冲突

                     F 13  天国的比喻

                  E 14-17 宗徒们的回应

             D18章,教会团体劝谕

         C19-22 耶稣的权能 准备天国的来临

     B23-25章,指控经师法利塞人和等待天国的来临

A26-28章,死亡和复活

 

同心结构的分析让福音看上去非常严谨,主题突出。可是玛窦福音并不完全符合这种结构,因为并不是福音的每一部分都互相对应。

 

另外一种被多数人接受的结构是根据耶稣的五个言论所作的分析。福音里,耶稣的这些言论都以“耶稣讲完了这些话”或类似的句子结束(7:2811:113:5319:126:1)。五个言论之前都有一个关于耶稣行动故事的叙述。每一个言论和叙述就构成玛窦福音的一本“书”。如此看来,玛窦福音就是由五本“书”组成的。很多人认为玛窦这样写是为了效法梅瑟五书。其实还只是一个犹太人的习惯而已,并没有特别的目的。比如说,圣咏也是分成五部分的。根据耶稣的五个言论,玛窦福音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开头:耶稣的童年(1:1-2:23

叙述:洗者若翰和耶稣公开生活的开始(3:1-4:25

言论:耶稣教导的概述,山中圣训(5:1-7:28

叙述:在加里肋亚所行的神迹(81-938

言论:教导宗徒传教(1:1-11:1

叙述:与犹太人的冲突(11:2-12:50

言论:天国本质的比喻(13:1-53

叙述:天国和教会(13:54-17:27

言论:教会团体中,人与人的关系(18:1-19-1

叙述:耶稣在犹大和耶路撒冷的活动(19:2-22:46

言论:七祸哉和末世的言论(23:1-26:1

结尾:耶稣的苦难和复活(26:1-28:20

  

这五部书加上开头和结尾,合共七部分,组成了玛窦福音整部书。上文提过,七也是玛窦喜欢的一个犹太数字结构。        

  

《对观福音和宗徒大事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