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0
发布日期:2025-09-10   |    作者:意鸣子

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0

EPHESIANS,LETTER TO THE《厄弗所书》

《厄弗所书》是保禄写给厄弗所基督徒团体的一封信,信中特别涉及教会作为基督奥体的教义。此书信是保禄在坐监时所写的“狱中书函”(还有:《哥罗森书》,《斐理伯书》,《费肋孟书》)之一。

 

I.作者和日期

在此书信中,保禄宗徒两次宣称他自己就是作者(弗1:1;3:1)。这种假定的作者身份直到十八世纪末才受到挑战。从那时起,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保禄的作者身份,认为这封信是保禄的某个门徒以他的名义写的。他们说这封信的形式不是书信体的,它在词汇上与已知的保禄书信有很大的不同;并且信中强调的是教会论,而不是末世论,并不是保禄的风格。另外,没有讨论书信中语气和结构变得更冷静和严肃的现象,其词汇是适合于讨论的材料和主题,而教会学的重点符合保禄更广大的目的,即发展救赎和教会奥义的教义。大体上来说,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十七世纪的这一毋庸置疑的传统。

当然,书信的日期也基于谁是作者。如果书信真是保禄坐监时的作品(3:1;4:1;6:20)——最有可能是在罗马,那么,这封信的日期大约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与其它在囚禁时的书信时间相同。如果保禄不是厄弗所书的作者,那么,这日期可能直到90年代。

此书信最初的目的很难确切知道。很多手稿以这样的问候开始:“致书给那些在厄弗所的圣徒”(1:1),但是“在厄弗所”是被一些早期手稿抹去的(在RSV中,没有被翻译出来),所以可能是在原稿之后添加的。书信的题目“在厄弗所”是在二世纪添加的。更不寻常的事实是,保禄尽管在厄弗所已经居住了三年之久(宗19:8,10,22;20:31),却不认识他在信中写给的基督徒(1:15;4:21),而他们也不认识他(3:2-4)。一些学者推论,保禄曾给小亚细亚的基督徒写了一封普通的信,而在厄弗所传阅的那本是保留下来的。无论如何,正如书信中所写的,保禄非常顾念厄弗所的教会团体。

 

II.目录

 

I.致侯词(1:1-2)

II.教义上的担忧(1:3-3:21)

A.基督内的祝福(1:3-14)

B.为教会的祈祷(1:15-23)

C.在基督内的新生命(2:1-22)

D.教会的奥秘(3:1-13)

E.为教会的祈祷(3:14-21)

III.伦理上的担忧(4:1-6:20)

A.在基督奥体内的合一(4:1-16)

B.新旧生命(4:17-5:20)

C.基督徒家庭(5:21-6:9)

D.天主的全副武装(6:10-20)

IV.个人的私事和祝福(6:21-24)

 

III.目的和主题

保禄给厄弗所的书信是一个书信形式的专题论述或讲道词。尽管涉及很多个主题,但是语气比保禄的其它书信更正式和客观,却缺少《哥罗森书》中的个人情味。

书信自身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教义的部分(弗1:2-3:21)和伦理或践行的部分(4:1-6:20)。保禄借着一首华丽的神学性赞美诗(1:13-14)赞美天主的祝福,即天主按照祂自己永恒的计划所赐予信徒的:“为使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是全照祂在爱子内所定的计划:就是依照祂的措施,当时期一满,就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于基督元首”(1:9-10)。基督徒的奥秘是需要在天主的协助下才能理解的(1:9-12),保禄自豪地写下自己的理解(3:2-4),并恳求教友们借着祈祷来理解它(1:17-19;3:16-19)。

耶稣基督的奥秘曾隐藏在旧约中,现在于新约中得以启示出来(1:9;3:4,9)。天地万物都是被置于基督的权威之下(1:22),透过祂十字架上的死亡,救世主拯救了以色列和已经被异化疏离的万民(1:7;2:16;5:2)。祂将被罪恶所异化疏离和腐化堕落的世界,带回到天主那里,并在人类与天父之间重建了和平,“正如祂已将这德能施展在基督身上,使祂从死者中复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右边,超乎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异能者,宰制者,以及一切现世及来世可称呼的名号以上”(1:20-21)。

有关奥秘的教导也指教会的奥秘。正如在《哥罗森书》中,保禄写道:教会是已死基督的身体(哥1:18;弗1:22-23)。为保禄来说,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和新娘,而基督是新郎(弗5:22-32);教会是在上主内的一个圣殿,为天主的寓居之地(2:21-22)。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合一标志着圣教会的合一,而圣教会将我们团结在基督跟前,藉着十字架使双方在一个身体内与天主和好如初,进入新约的大家庭(2:11-22;3:4-6)。

 

EPHRAIM厄弗辣因

厄弗辣因是若瑟由阿斯纳特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厄弗辣因支派的祖先,生于埃及地(创41:52;46:20)。雅各伯在给予若瑟儿子们祝福时,将厄弗辣因和默纳协收养为自己的儿子,但是比起他的哥哥,雅各伯更偏爱幼子厄弗辣因(创48:14-16)。厄弗辣因支派在犹大支派之后,成为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支派,并且直到君主时代,它对以色列人的团结都至关重要。若苏厄和(苏19:49,50;24:30)撒慕尔(撒上1:1)都是厄弗辣因人。在旷野期间,这支派就紧跟在约柜后面游行(户2:18-19)。

在征服(福地)之后,这支派接受了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山区的一大片土地(苏16:4-10;编上7:28)。这支派的人经常与敌人交战(苏16-17),而且参与了反抗米德扬人的行动(民3:27;5:14)。然而,在战役中,他们责备基德红没有早点召集他们。

厄弗辣因人说着一种特殊的方言,正如在《民长纪》12章所记载的。厄弗辣因人与依弗大和基肋阿得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以厄弗辣因战败,并被困在约旦河为结束。逃亡的幸存者因他们独特的方言而被识破:胜利者让每个经过的人说“史波肋特”。厄弗辣因人不能正确地说出“史波肋特”,就会被认出来,并处死(民12:1-6)。后来,厄弗辣因人在北国扮演了核心角色,他们是最著名的支派(列上11-12)。

不过,厄弗辣因成了北国以色列最强大的支派-以至于“厄弗辣因”在整个北国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则37:15-19;欧4:17,5:3;依9:9;耶7:15;31:9)。

 

EPISTLE书信

(书信的希腊语意思是“一封信”)

新约中有21卷书的题材都是“信件”或“书信”。它们是写给个人或教会团体的,涵盖了基督徒生活中所有重要的话题:教义和伦理,纪律处分,实用建议,以及真基督徒生活的劝告。

书信主要分两部分:保禄书信大约占新约的四分之一:《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得撒洛尼前书》,《得撒洛尼后书》,《弟茂德前书》,《弟茂德后书》,《弟铎书》,《费肋孟书》,《希伯来书》。(有关作者和日期,参看每一个相关词条)。当然,《哥罗森书》,《斐理伯书》,《厄弗所书》,《费肋孟书》通常被称为“狱中书函”(captivityEpistles),因为是在保禄被软禁或在其它形式的监禁中所书写的。《弟茂德前书》和《弟茂德后书》被称为“牧函”(pastoralEpistles),因为它们主要关注的是切实有效的牧灵工作。

另外,还有称为“公函”(CatholicEpistles)的书信,因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们不是专门写给特定教会团体的书信:《雅各伯书》,《伯多禄前书》,《伯多禄后书》,《若望一书》,《若望二书》,《若望三书》,《犹大书》。

 

ESAU厄撒乌

厄撒乌是雅各伯的双胞胎哥哥,依撒格和黎贝加的长子(创25:25)。厄撒乌与他的弟弟从母胎就开始争抢长子的权利。厄撒乌是首先出生的,却将长子的权利输给了弟弟雅各伯。厄撒乌是一个猎人,而他的弟弟是牧民(创25:27)。厄撒乌是依撒格最喜欢的,但是厄撒乌在一次打猎后,饿着肚子回家,不加思索地把他与生俱来的权利卖给了雅各伯,换来的只是一盘扁豆(创25:29-34;希12:16)。后来,他因与两个赫特女人结婚令父母失望(创26:34),之后,又从亚巴辣罕的儿子依市玛耳的女儿中,娶了第三个妻子(创28:6-9)。

雅各伯通过欺诈的诡计,争取到了依撒格的祝福(创27),而厄撒乌发现了这诡计,就怒气冲冲地要杀害雅各伯(创27:39-40)。两兄弟冲突激烈,于是雅各伯就离开去了美索不达米亚,而厄撒乌在色依尔高原地带繁荣发展(创36:6-8)。两人后来又以更友好的方式会面,并且厄撒乌参加了依撒格的葬礼(创35:29)。不过,他们兄弟之间的冲突继续存在于雅各伯的后裔以色列人,与厄撒乌的后裔厄东人之间(创25:30,32:4,36:1;编上1:35)。

玛拉基亚先知从雅威有意选择雅各伯的脉络,作为实现默西亚的方式,来解释这场斗争(拉1:2)。基于玛拉基亚的观点,保禄认为天主拣选的自由要比任何被拣选人的优缺点都重要(“当时双胞胎还没有出生,也没有行善或作恶”;罗9:11-13)。《希伯来书》12:16强调,厄撒乌的罪在于他心甘情愿“为了一餐饭,竞出卖了自己长子的名分”。

 

ESTHER,BOOK OF《艾斯德尔传》

《艾斯德尔传》属于旧约正典,讲述犹太人在波斯帝国,如何通过薛西斯的犹太妻子艾斯德尔的核心角色,逃免于被毁灭的事件;此事件发生于犹太人庆祝普陵节之际。在天主教圣经正典中,《艾斯德尔传》是放在历史书《友弟德传》和《玛加伯》上/下的中间。

在希腊语的《七十贤士译本》中,《艾斯德尔传》包括称为“艾斯德尔补录”的部分,有107节称为次经,因为无法在希伯来文本中找到。在《拉丁文(圣经)通行本》(Vulgate)中,热罗尼莫将《七十贤士译本》特有的段落加以区分(在整个文本中,它们所在的地方),并将它们直接放在第一正典的文本之后,作为11-16章,并解释了一些圣经中令人困惑的叙述安排(译者注:思高版圣经采取的是将这些章节穿插在符合故事发展的段落中)。这补录被作为启示来接受,是由1546年的脱利腾大公会议所确认的。这补录包括摩尔德开的梦和发现反对国王的阴谋;哈曼颁布针对犹太人的敕令;摩尔德开和艾斯德尔的祈祷;摩尔德开颁布的敕令;艾斯德尔向阿秀厄洛(Ahasuerus)的恳求;摩尔德开梦境的解释。希腊文强调天主圣名的补录,却没有出现在希伯来文本中。

 

I.作者和日期

基于此书9:20和9:32,得知作者归于艾斯德尔的摩尔德开叔叔。另一个传统将此书归于厄斯德拉。此书的时期不确定。如果阿秀厄洛被视为薛西斯(约主后485-465年),那么此书就写于主后465年之后的某个时间。依据补录所载(译者:思高版圣经,艾斯德尔传的最后一段,天主教英文版本圣经(HOLYBIBLE/THECATHOLICSTUDYBIBLE)是延续补录已标注11节,牧灵圣经是标注11:1,新耶路撒冷版本则标注为10:31,而思高版未标注),希腊文本被一个司祭兼肋未人的多息太,在仆托肋米与克娄帕特辣执政第四年时,带到了埃及。它是由耶路撒冷的居民,仆托肋特米的儿子里息玛苛所翻译的。有五个仆托肋米有妻室,名叫克娄帕特辣;最有可能的是仆托肋米七世•基底斯二世(Euergetes)(约主后146-116年),仆托肋米八世•索特二世(Soter)(约主后116-107年),仆托肋米三世•阿肋特斯(Aletes)(约主后80-85年,或55-51年)。此书既没有被新约所引用,也没有在谷木兰文本中出现,是后来才被纳为正典的。此书的主题内容是犹太人受到了威胁,因此有人认为这段时期与主后第二世纪的玛加伯时期很像,即是安提约古•厄丕法乃试图强迫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希腊化的时候。希腊文的补录在“补录已”的最后一段给出的日期是主后114年(译者:在仆托肋米与克娄帕特辣执政第四年),建议也许是希腊文译者翻译的时间。

 

II.目录

 

I.序言(补录甲1-17)(译者:英文辞典中是11:2-12:6,与思高圣经有不同的标注方法)

II.波斯王的新王后(1:1-2:23)

A.瓦市提王后被废(1:1-22)

B.艾斯德尔王后登极(2:1-18)

C.摩尔德开发现了阴谋(2:19-23)

III.消灭犹太人的阴谋(3:1-5:14;包括补录乙,补录丙和补录丁/译者:英文辞典中是13,14和15章)

A.颁布消灭犹太人的谕文(3:1-13;13:1-7;3:14-15)

B.艾斯德尔被迫求情(4:1-14)

C.解救的哀祷(补录丙,13:8-14:19)

D.艾斯德尔越规朝见君王(补录丁,15:1-16;5:3-8)

E.哈曼反对摩尔德开的阴谋(5:9-14)

IV.犹太人获救(6:1-9:32;包括补录戊,补录已,即16章)

A.提拔摩尔德开和处死哈曼(6:1-8:2)

B.艾斯德尔求情(8:3-12)

C.解救犹太人的谕文(补录戊,即16:1-24;8:13-17)

D.犹太人摧毁了他们的敌人(9:1-15)

E.普陵节(9:16-32)

V.结语(10:1-11:1)

 

III.目的和主题

《艾斯德尔传》以历史小说或浪漫小说的文学形式,讲述了一个犹太少女拯救民族于毁灭危机的勇气。艾斯德尔是本雅明人阿彼海耳的女儿,与她叔叔和义父(译者:堂兄)摩尔德开生活在充军之地。艾斯德尔是她的波斯名字,是“星辰”之意(艾2:7),她的犹太名字是哈达撒,“桃金娘”(myrtle)。事件发生在波斯的稣撒禁城内,时间是主后第五世纪期间。当阿秀厄洛(薛西斯)王废除了瓦斯提王后时,艾斯德尔被选为王后。一名朝臣兼大臣哈曼,被摩尔德开所激怒,因为后者拒绝向他表示只属于向天主的敬意,因此他密谋获得一项君王谕文,屠杀帝国的犹太人。艾斯德尔恳求君王,处死了哈曼,从毁灭中拯救了她的民族。

《艾斯德尔传》像《友弟德传》一样,强调全心信赖天主的保佑,暗指天主拯救的旨意有时候是通过人认为不可能的方式实现的。特别强调:天主对祂子民的保佑是对他们忠诚的一种奖赏。虽然天主的计划在人的挣扎和痛苦期间,可能不会被意识到,但是最终祂将证明自己是胜利者。这神学性的强调在希腊文本中特别予以强化。

《艾斯德尔传》也为普陵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为这庆节是为纪念犹太人在这日得拯救而设立的(艾9:17-10:3)。普陵节的意思是“命运”,书中描写这命运是哈曼抽签决定波斯帝国的犹太人被消灭的日子(艾3:7)。当君王改变谕文时,死亡之日转变成了庆祝之日。普陵节也称为“摩尔德开节”(加下15:37)。

为基督徒来说,艾斯德尔也是荣福童贞玛利亚的一个预像。艾斯德尔恳求帝国的君王阿秀厄洛,从死亡中拯救了她的民族。玛利亚也借着恳求万王之王——她天主的圣子,从死亡中拯救了人类。与艾斯德尔一样,玛利亚可以时常拜访君王,并带给处于压迫和苦难中的人安慰和协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