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撒罗满
发布日期:2025-09-10 | 作者:李建刚一、撒罗满(希伯来文:“שְׁלֹמֹה”)之名,可能由希伯来名词“שָׁלוֹם”(“和平、昌盛、安宁”)衍生而来,因而可释为“他的平安”或“和平之人”(参编上22:9)。另一种词源解释则将其与希伯来动词“שִׁלֵּם”(“补偿、代替”)相关联,从而赋予该名字“他的代替者”之意,呼应古代替代观念(参撒下12:24)。在整部圣经中,撒罗满作为达味之子与继承人,是此名字的唯一持有者。其名是否为登基之号,并不可确证。撒下12:24-25节记载,先知纳堂曾赐其另一名号“耶狄狄雅”(“上主所爱”)。七十贤士译本(LXX)除撒下8:7节外一律写作“Σαλωμών”(共 345 次);新约则写作“Σολομών”。
二、撒下12:24-25节通过叙事交代撒罗满的出生与命名,表明其为达味与巴特舍巴(赫特人乌黎雅之妻)之子。在达味王位继承的纷争(参撒下10-20章;列上1-2章)中,撒罗满在其母与先知纳堂的干预下,成为以色列的第三位君王(继撒乌耳与达味之后)。其在位40年(参列上11:42),列上3-11章将其描绘为“和平之王”,在其统治下,以色列大国得以稳固,并经历了政治、文化、经济的繁荣。撒罗满不仅因建造圣殿与王宫而著名,更因其超越一切、根植于上主应许的智慧(参列上3:11-12)与巨大的财富而闻名遐迩(参列上10:1-13节中谈到舍巴女王来访)。与撒乌耳和达味类似,有关撒罗满的圣经记述以神学与叙事目的为主,而缺乏直接的圣经外史料,致使其历史形象难以确证。学界通常将其在位时间置于公元前10世纪(约前971/970-931年)。《列王纪上》同时亦记载其阴暗面,尤其是宗教上的妥协:他因众多外邦妻妾(参列上11:3节中提到有1000妻妾,其中包括一位埃及法老之女)的影响而倾向于敬奉外邦神祇(参列上3:3;11:1-13;德47:19-22)。相比之下,编下1-9章的记述则完全省略这些负面描写,而呈现一个理想化的撒罗满形象,特别强调其财富、智慧与建殿之功(然而,根据《编年纪上》,此乃达味早已计划,撒罗满仅执行之)。在旧约与早期犹太传统中,撒罗满被视为“智慧人”的原型,其卓越智慧成为其核心特征。因此,旧约与伪经中的多部智慧文学(《箴言》、《训道篇》、《雅歌》、《智慧篇》、《撒罗满圣咏》、《撒罗满颂歌》等),乃至咏72、127篇,均与其联系,并归其名下。德47:14-26节中的“列祖颂”对其亦有详尽描绘。他的自然知识(参列上5:13)使后世传统一度赋予其治病与魔法能力,并衍生出许多传奇(参约瑟夫《犹太古史》卷八,2:5)。
新约中,撒罗满共被提及十二次,其圣殿建造、财富与智慧等核心特征延续出现(参玛6:29;路12:27)。在《玛窦福音》的家谱(1:6-7)中,他被记载为达味之子,置于救恩历史上关键的默西亚血统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玛窦福音》特意记述其母为“乌黎雅的妻子”,提醒人们其出身中不光彩的背景(参撒下11章),凸显救恩史中的“非正规”与“意外性”。在宗7:47节中,斯德望在公议会前的讲论中简略提及撒罗满为圣殿建造者,并借此展开救恩史回顾。若10:23以及宗3:11;5:12节中的所谓“撒罗满门廊”亦隐含其建殿之功,该处在新约中是耶稣与伯多禄宣讲及早期教会聚集之地。耶稣在山中圣训中(参玛6:29;路12:27)以田间百合的自然荣美超过撒罗满“极盛的荣华”为喻,强调人类在上主面前的价值,呼吁信靠上主。此外,在玛12:42与路11:31节中,耶稣提及“南方女王”(即舍巴女王)来听撒罗满的智慧,与尼尼微人因约纳而悔改相提并论。此对称结构不仅彰显外邦人的榜样性,更成为对当代“不悔改的世代”的审判。最后耶稣强调“在这里有一位比撒罗满更大的”,表明其自我启示的基督论意涵:耶稣超越了国王撒罗满与先知约纳。
三、撒罗满的智慧与荣华成为历久不衰的典范。拉比犹太教进一步拔高其智慧与财富,并扩展了有关圣殿建造的叙事。圣殿建造、智慧与财富这三方面,亦成为后世文学、艺术与音乐中表现撒罗满形象的主要主题。常见题材包括:撒罗满的傅油、舍巴女王来访、著名的“撒罗满的判决”(参列上3:16-28)、以及圣殿的建造。中古时期,撒罗满常被视为耶稣基督的预表;自12世纪起,舍巴女王来访的场景甚至与东方贤士朝拜婴孩耶稣(参玛2:1-12)形成了象征性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