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撒辣
发布日期:2025-09-12   |    作者:李建刚

   一、在创17:15节的司祭典盟约叙事中,上主将“撒辣依”(Sarai,希腊文:Σάρα)改名为“撒辣”(Sarah,希腊文:Σάρρα)。新名字揭示了她的本质含义:希伯来文שָׂרָה”意为“公主”或“女主人”。

   二、在旧约中,有两位名为“撒辣”的女性:一是亚巴辣罕的妻子撒辣(参创11-49章),二是《多俾亚传》中多俾亚的妻子。此外,《七十贤士译本》中还有两处使用“撒辣”一名:在户26:30节中,她是阿协尔的女儿;在《若苏厄书》18:22节中,“撒辣”则作为地名出现。

   在《创世纪》中,撒辣是亚巴郎的妻子,哈郎的女儿,米耳加与罗特的姐姐。她是旧约的第一位族母。文本多次强调她不孕,且因年老而绝望于自然生育(参创 11:30)。她与丈夫亚巴郎/亚巴辣罕共同顺服上主“三重召命”与“三重应许”(参创12:1-9)。《创世纪》中保存了两则“族母的危机叙事”,都涉及到先祖妻子的受威胁与后嗣应许的存续:第一次,亚巴辣罕将妻子称为“妹妹”,使她面临被埃及法老纳入宫中的危险(参创12:10-20);但上主以降灾与干预,使夫妻二人继续在神的引导下前行。第二次,撒辣因自身不孕,企图以埃及婢女哈加尔生子来实现神的应许(参创16:1-16),此举导致冲突:撒辣严厉对待哈加尔,使其逃入旷野(参创16:6-7)。后来,当撒辣生下依撒格后,她要求驱逐哈加尔与其子依市玛耳(参创21:8-21)。

   在司祭典中,撒辣改名为撒辣依(参创17),此举象征她被纳入与上主的盟约中,蒙受应许——将有君王与民族从她而出(参创17:16)。然而,当三位访客在玛默勒橡树下重申应许时,撒辣以怀疑的笑作为回应(参创18:12,15)。这种不信的笑,后来在依撒格出生后,转变为喜乐与信靠的笑(参创21:6)。

撒辣在依撒格出生与哈加尔被逐出后,便在叙事中隐退。创23章才再次提及她的死。她葬于客纳罕地的克黎雅特阿尔巴附近的玛革培拉山洞,与亚巴辣罕同享“应许之地”的初步实现(创 23:19;49:31)。撒辣作为与亚巴辣罕并列的族长母形象,是神应许的承载者,虽然她与丈夫一样,以疑惑和擅自主张危及应许的实现。然而,她仍被尊为以色列的族母,依51:2在巴比伦流亡时期提醒以色列民铭记此族源。

   新约多处提及撒辣,凸显其作为族母与亚巴辣罕之妻的地位:罗4:19节中强调亚巴辣罕“在绝望中怀抱盼望”的信心,其妻子的身体状况被作为背景而非主体。罗9:9节引用创18:10节的内容,强调上主的应许与信实。在迦4:21-31节中保禄藉着哈加尔与撒辣比喻两个约,虽未点名撒辣,但称她为“自由的妇人”,她的儿子因应许而生,象征“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我们的母亲”。基督徒因此被称为“自由之妇人的儿女”。希11:11节中明确称赞撒辣的信心,因她认知到上主的信实而得以在年老时生子。伯前3:6节提及撒辣称亚巴辣罕为“我主”,作为家庭伦理训诫的依据。但这一称呼在原始语境中并无伦理内涵,而是后期诠释。新约所强调的,是撒辣的信心、其作为族母与妻子的身份、她的自由地位与顺服。然而她的疑惑与擅自主张则被忽略。尤其在《希伯来人书》中,撒辣的信心独立地被强调,而非附属于亚巴辣罕。

   三、犹太传说进一步丰富了有关亚巴辣罕与撒辣的故事,强调她的美貌,并称她是唯一与上主直接对话的女性。在逾越节哈加达中,撒辣与三位族长并列,被尊为四位族母之一。斐洛则将撒辣视为智慧与德行的象征,与代表天文、修辞、音乐与文法的哈加尔形成对照。

   在基督教敬虔传统中,撒辣的纪念日为10月9日。艺术中,她常被描绘为身着妇人礼服、手持三饼,尤其是幔利橡树下三位使者拜访亚巴辣罕与撒辣的场景(如伦勃朗、夏加尔作品)。同时也有艺术再现她的美貌、她遭遇法老的威胁以及驱逐哈加尔的情节。中世纪以后,关于撒辣的绘画作品远多于文学作品;文学上,人们更多聚焦于哈加尔及其与撒辣的关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