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7. 保禄蒙召
发布日期:2025-09-16   |    作者:意鸣子

7. 保禄蒙召

“扫禄还是向主的门徒口吐恐吓和凶煞之气,遂去见大司祭,求他发文书给大马士革各会堂,凡他搜出的这道门的人,不拘男女,都绑起来,解送到耶路撒冷”。在《宗徒大事录》第九章,焦点又回到并集中在扫禄身上。作者路加在第八章已经提到过扫禄,斯德望被砸死的时候,扫禄也在场,赞成砸死斯德望。他是对基督徒团体施加迫害的人之一,在公元36年开始大规模地迫害基督徒,当时比拉多不在耶路撒冷,公议会全权代理。

 

在《宗徒大事录》中,扫禄的身影曾在第七章58节的末尾出现,那里只说:“证人脱下自己的衣服,放在名叫扫禄的青年人脚前”。扫禄赞同杀斯德望,然后就再也没有提到他。作者随后提到斐理伯在撒玛黎雅传教、向厄提约丕雅人传福音。现在又回到这个人身上,他将是《宗徒大事录》第二部分的主角、核心人物。塔尔索人扫禄,其实住在耶路撒冷;公元36年斯德望被石头砸死的时候,我们留意过,说扫禄是青年人。我们不可能知道他出生的年份。历史学家认为,他大约出生于主后5-10年之间。所以,在公元36年,他可能25到30岁。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扫禄在耶路撒冷,但他来自塔尔索。

 

塔尔索是基里基雅的首府,这个城市现于土耳其。他是希腊化的犹太人,讲希腊语,他强烈反对斯德望。可以假设,扫禄是斯德望的弟子。扫禄是一个传统主义者,是保守的人、狂热的人,是坚持先辈传统的年轻人,可能觉得斯德望的选择是一种背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老师很欣赏,那么他对这种“叛徒”就会恨之入骨。据研究,这种具有宗教狂热的人,会憎恨与他们拥有不同态度的人、与他们作出不一样选择的人。

 

扫禄虽然虔诚,却常夸大;他自己在信中说:“论到热情和狂热,我不输于我的同伴。”他的夸大之处,在于强烈反对他们称为“纳匝肋人”的团体,即纳匝肋人耶稣的门徒。“基督徒”这个名字还没有出现,我们在《宗徒大事录》的下文会看到这个名字的来源。在耶路撒冷,他们只被称为“纳匝肋人”,即纳匝肋人的门徒;这个词带有轻蔑的意味。纳匝肋是加里肋亚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用这个名字指称这群人,意味着小看他们,说他们是乡野村夫。

 

扫禄来耶路撒冷是为学习,是为在会堂学校里成就一番事业,他是有野心的年轻人,事业心很强,热衷于维护传统,他利用比拉多离开的这个机会,认为这是合适的时机,攻击那群信奉异端的人。他认为他们是异端,他坚信耶稣是错的、是个骗子、是个傻瓜,那些可怜的、愚昧的人都被祂欺骗了。他们很危险,因为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制止。这个年轻人主动提出请求,要求大司祭给他文书,以便逮捕住在大马士革的耶稣的信徒。这本身就是秘密警察似的工作,而不是正常的、合法的行动。

 

大马士革在叙利亚,耶路撒冷的大司祭无权管理,当时属于贝特辣(Petra)国王管理,纳巴塔人阿雷塔斯四世(Arethas IV, king of the Nabataeans)。这座城与外约但沙漠相连。显然他们在耶路撒冷得到消息,在遥远的北方城市,有犹太人信了耶稣,承认祂是基督。如果用医学上的比喻,我们可以说,塔尔索的扫禄认为,耶稣和祂门徒的道理,是一种癌症,必须切除。现在已经转移到分散在各地的信徒团体中,按照他们的想法,必须进行干预,用尽一切手段,不论合法不合法,一定要消灭、切除、斩草除根。

 

写给大马士革会堂的信,很明显是推荐信,我们可以把他看作秘密特使,被派去执行秘密任务,在当局的掩护下,必须使一些他们认为危险的人物消失。因此,扫禄带着一队士兵,去大马士革施行惩罚。这是一项秘密任务,必须保密;他的目的是净化这个城市;他必须找出违法的人,即坚信耶稣、承认祂是基督的犹太人,逮捕他们,带到耶路撒冷,惩罚他们,净化大马士革的会堂。

 

但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发生了扫禄生命中决定性的相遇。这个狂热的年轻拉比遇见了主耶稣、复活的那一位。在那一刻,他意识到他犯了错误。他明白耶稣是正确的。路加在叙述这件事时,非常简练,没有提供满足人好奇心的细节,只用简短的对话记载了这件事。“当他前行,快要临近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从天上有一道光,环射到他身上。他便跌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向他说:“扫禄,扫禄,你为甚么迫害我?”他答说:“主!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稣。但是,你起来进城去,必有人告诉你当作什么”。陪他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只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什么人。扫禄从地上起来,睁开他的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人突然倒在地上。画家加了一匹马。作者没有这样说,因此必须注意,不要说扫禄从马上摔下来。他是倒在地上,被光环绕着,亲身经受挑战。“Saulos”(扫禄)是这个希伯来名字的希腊语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希腊文语,呼格有希伯来语形式:他听到有人叫他的希伯来名字:“Shaul”、扫禄,你为什么迫害我?

 

有意思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呼格,这是路加的典型特点。例如,我们记得耶稣责备玛尔大,因为她因为太多事情操心忙碌,祂重复叫她的名字“玛尔大、玛尔大”;还有在最后晚餐中,有门徒自夸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跟随祂,祂回应到:“西满、西满”;现在他又重复叫名字,召叫一个重要的人物:“扫禄、扫禄”。你为什么生气?你为什么要与我为敌?这个人深信他认识天主,从小就很虔诚,他一直读圣经,自认为是在维护天主的利益,他反对耶稣的门徒,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反对天主。

 

现在他听到神圣的声音:你在迫害我。他称呼祂为“主”,这是专用于以色列的天主的称呼。这声音是神圣的;扫禄意识到是天主在呼唤他,于是他问了一个决定性的问题。“主,你是谁?”他自夸通晓一切,现在谦卑地问:“你是谁?”他承认自己无知,渴望更高的知识。答案是一种神圣的表述:“我是耶稣”。“我是”正是天主的名字。

 

这就是主在燃烧的荆棘中向梅瑟启示的。扫禄的使命,是成为新梅瑟,带来新的启示——耶稣的启示。“我是耶稣”。天主自己的名字与耶稣的名字合在一起。那一刻,扫禄意识到耶稣是天主,祂真复活了,祂所说的一切,祂说祂是天主子,都是真的。

 

这个时刻令他震撼,给他光照。他意识到耶稣是对的,同时意识到自己错了,他一直是错的,他的狂热和暴力行为都是错的。他倒在地上,因为他的生命、他的世界、他的心态、他的一切想法、计划、想要的东西,他所有的信念都崩塌了。这些好像用纸做的城堡,崩塌了、粉粹了。他站起来,什么也看不见。

 

那光使他失明。自以为能看见,却成了瞎子,不得不被人牵着手去大马士革,三天之久看不见,也不吃,几近处于昏迷。这个跌倒很可能与疾病有关,我们可以说是“中风”,中风,拉丁语有“打击”的意思。这个人的生命中经受了一次打击,他突然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人们不得不把他带到城里。而他几乎昏迷了三天。之后,就起来了。

 

这些数字可能是精心选择的,扫禄在夜里、在黑暗中度过的三天,这三天是他下到阴府、死亡的三天。旧人死了,新人诞生。耶稣只是触摸了他,没有击垮他,而是深深地触动他,使他苏醒,使他能与别人一起行动,成为被选的工具,把救恩宣告给万民。但在那个特殊的场合,尚未给他任何启示。

 

扫禄需要别人的帮助。主耶稣在梦中显现给大马士革的一位基督徒,名叫阿纳尼雅,那群信耶稣的人的领袖,他是扫禄要逮捕并杀害的名单中的一个。耶稣邀请他到犹大家里去,那个人就住在那里。阿纳尼雅知道扫禄是谁。扫禄是耶路撒冷秘密行动的首领,大马士革也得到了消息,阿纳尼雅已经得到了这次秘密行动的警告,所以大马士革的基督徒都在防备,他们等待着来自耶路撒冷的危险。耶稣派阿纳尼雅到这个危险人物居住的地方。这就像进入虎穴,自投罗网。复活的基督启示给他,鼓励他冒险,不要把扫禄当作敌人,而是当作兄弟。两人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阿纳尼雅对扫禄说:“扫禄兄弟!在你来的路上,发显给你的主耶稣打发我来”。

 

不仅扫禄知道发生了什么,亚纳尼雅也知道。在扫禄身上行事的那一位,派遣了亚纳尼雅。亚纳尼雅称他为兄弟,并告诉他耶稣是谁、祂做了什么,然后给他覆手、给他施洗、让他复明。扫禄受洗的时候,有像鳞片一样的东西从他眼睛里掉下来,扫禄恢复了视力。这是一件奇妙的事,这是重生,是死亡和复活的逾越,扫禄成了基督徒,开始了新生活。他吃了饭,恢复了力量,立刻开始宣讲。保禄自己在给迦拉达人写的信中说,他离开大马士革三年之久,退避沙漠里重新反省;然后回到大马士革城,开始在会堂里宣讲;消息传到耶路撒冷,引起很大的轰动。

 

这个狂热的人改变了立场,本来要去大马士革消灭了基督徒团体,反而成为基督徒。他回到耶路撒冷后,他发现自己处于困境,因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他改变了立场,犹太人认为他是叛徒;基督徒也不信任他。他们害怕,害怕这是骗局,以便进入他们内部,了解他们的详情,然后指控他们。

 

尽管巴尔纳伯介绍了他,并支持他,但是基督徒团体仍然不接纳他。公议会憎恨他,认为他是危险的叛徒,他们甚至试图杀死他。有人想杀他,然而基督徒团体建议他换个地方,他们把他带到凯撒勒雅。那里有港口,他们送他返回故乡塔尔索。

 

保禄,成为基督徒后,突然失去了一切。那个年轻人曾想在公议会成就一番事业,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出路。他跟随了耶稣,相信了祂,却失去了一切。基督徒团体不接纳他,会堂公开地开除了他。他回到家里,过自己的生活。他会织布,会编蓆子,他一直做这些手工品,在老家塔尔索工作了很多年。

 

由于巴尔纳伯的努力,他将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在《宗徒大事录》的后半部分会看到他。现在,第十章,叙述了扫禄皈依之后,路加叙述伯多禄的皈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