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的背景
发布日期:2025-09-16   |    作者:圣言童牧

 

导论

 

路加福音加上宗徒大事录是新约里最长的一部书。虽然不同的圣经版本都把这两部书分开了,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阅读。路加所描写的耶稣任劳任怨,常与贫穷弱小者一起。宗徒们也继承他的使命,把福音传到了地极。较之于另外两部对观福音,路加的希腊文更加优美,文笔流畅,结构缜密,对于天主的救恩计划描写的更加全面。

 

1、福音背景

 

路加福音是福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书,它要求基督徒以一颗彻底开放的心来聆听基督的福音。每一部福音都以不同的角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基督的面貌。马尔谷笔下的耶稣是一个令人不解的,悲剧性的基督,他被人误解并弃绝,做基督徒就是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他;玛窦福音则把耶稣描述成像梅瑟一样的大先知,他成就了旧约的预言,树立了自己的权柄。路加福音中的耶稣是慈悲的,是穷苦人的朋友。路加也把耶稣的救恩放在整个人类的历史当中,他是要寻找并拯救那些迷失的人。

 

  1. 作者

 

新约里有几次都提到保禄的同伴医生路加,教会的传统认为这位路加就是撰写福音的作者,但是新约经文并没有明确地说圣史路加就是保禄的同伴。虽然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序言(路1:1-4;宗1:1)显示,它们的作者很可能是同一人,但是两部作品都没有透露作者的身份。

 

教会传统认为圣史路加是保禄传教的伙伴,而早期的文献慕辣托黎残卷(Muratorian Fragment)说路加是个有名的医生(哥4:14),他在基督升天之后跟随了保禄宗徒。他并没有见过耶稣,但是他由洗者若翰开始记述了他确认是真实的耶稣基督的福音。

 

同时,好几位早期教父的作品都确认这一传统的正确性,如里昂的圣依勒内(Irenaeus,约135-203 在他的《反异端论》中特别地提到路加根据保禄的传授写成了他的福音书。戴都良(Tertullian160-240)也说路加福音是保禄所宣讲的福音的浓缩。欧瑟比(Eusebius260-340)在他的《教会史》中也说路加是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作者,并说圣史路加来自安提约基雅。

 

圣经共有三次提到路加这个人(哥4:14;费24;弟后4:11),表明路加和保禄之间的关系,因此路加撰写的作品在教会中极受欢迎。但是,这三处经文并没有说保禄的同伴路加就是撰写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圣史路加。学者们曾经研究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有关医疗的文字,希望以此来肯定圣史路加就是保禄所说的医生路加,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此,我们只能说圣史路加很可能就是保禄宗徒福传上的伙伴。

 

从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圣史路加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他的希腊文的文法非常好,词汇丰富,特别是医疗和海上航行的术语。他有严谨的写作态度,比如借鉴前人的作品并加以调查研究,以确定内容正确(路1:1-4)。 他很可能是位医生,因为他用了医疗术语不下300次;同时他也修改了马尔谷福音对于医生的消极的描写(谷5:26;路8:43

 

如果圣史路加就是保禄提到的他的伙伴,我们可以说路加是一个外邦人,因为保禄把帮助他的人分为受过割礼的(哥4:10-11)和其他人(包括路加,意即没有受过割礼的人)。此外,路加在福音当中也删去一些由犹太人的口传法律而引起的耶稣与法利塞人的冲突,比如耶稣关于施舍、祈祷和守斋的教训(玛6:1-616-18)。福音和宗徒大事录通篇都是希腊文,并没有用到希伯来语或阿剌美语。他良好的希腊文法也表明希伯来语或者阿剌美语不是他的母语。此外,他的作品显示他并不熟悉巴勒斯坦的地理环境,比如福音17:11说:“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经过撒玛黎雅及加里肋亚中间”,可是撒玛黎雅和加里肋亚是紧挨着的,并不存在中间地带。

 

路加福音(包括《宗》)是新约中篇幅最长的,而这部最长的福音却是由一个未曾与耶稣见过面的圣史写成的。这也正是天主的圣意,表明福音确实是向所有人开放的,无论是受过割礼的,还是没有受过割礼的。这也是教会早期传统所认可的。

 

  1. 写作年代

 

学者基本上都认为路加采用了马尔谷福音作为他的一个源流,而马尔谷福音大概成书于70年代,所以路加福音应当在主后8090年之间写成。从路加福音的描写以及他对马尔谷福音的修改,学者们推测耶路撒冷圣城已经在福音成书之前被毁灭了。比如,在耶稣驱逐圣殿商人的那段经文中,路加把马尔谷的“我的殿宇将成为万民的祈祷之所”(谷11:17)修改成为“我的殿宇是祈祷之所”(路19:46)。这个修改表示圣殿在路加写书的时候应该已经不复存在了。另外一个例子是有关耶路撒冷被围困的经文:马尔谷说“几时你们看见那‘招致荒凉的可憎之物’立在不应在的地方”(谷13:14),但是路加将其改成为“几时你们看见耶路撒冷被军队围困”(路21:20)。这个修改表示耶路撒冷被围困已经是发生过的事了,而圣城也确实被罗马军队围困过,所以路加才会这样修改。

 

也有人认为宗徒大事录的结尾是关于保禄于公元 63年在罗马被囚时撰写的经文,所以宗徒大事录就应该是那个时候写成的,因此路加福音作为圣史写作的第一部分应该是在63年之前写成的。但是这样的推理并不能成立,因为从宗徒大事录结尾的保禄被囚事件,我们只能肯定该书写于63年之后,而不是公元63年。另外,路加撰写宗徒大事录并不是要记述保禄的生平,他以保禄被囚于罗马时自由地传教作为结束,应该是为了表示宗1:8所预言的福音将传遍地极已经实现了。

 

从宗徒大事录的经文来看,路加并不知道早期教会的神职制度,而从早期教父圣依纳爵的书信中,我们得知这个制度到第二世纪开始普及。所以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当在主后100年之前写成。如果我们要指定一个特定的路加福音的成书年份,我们可以说主后85左右是路加成书的时间。

 

  1. 福音写作对象

 

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序言(路1:1-4;宗1:1)都明确地指出路加是写给德敖斐罗的。可是就像福音里大多数人物一样,德敖斐罗也是一个不能确定的人物,所以针对这个人的身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其一说他是一个罗马的官员,因为路加用了正式的敬称“钧座”来称呼他。路加在另外两处也用了相同的敬称来称呼罗马的总督斐理斯钧座(宗23:26)和斐斯托钧座(思高在宗26:25用“大人”而没有用“钧座”,但希腊文原文是同一个词)。其次,也有人认为德敖斐罗是个有钱人,他赞助路加的写作,路加也把福音献给他。细看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对德敖斐罗的称谓,前者尊称他为钧座,后者则无,有学者认为这表示他在两书成书期间皈依了基督,因此宗11再无在他的名字下加上尊称了。在一些教会传说中,他是安提约基雅的一位贵族,伯多禄给他付洗皈依基督,后来被教会委任为安提约基雅和凯撒勒雅教会的主教。不过德敖斐罗的意思是“天主所爱的人”或“爱天主的人”,所以这个人可以是指某一个人或是泛指任何天主所爱/爱天主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路加福音不是写给某一个特定的人的,而是写给所有天主所爱的人或是所有爱天主的人。

 

从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的文字推测,我们知道路加的读者听众是以外邦人为主的。比如说他把一些阿剌美文的名称都去掉了,也把巴勒斯坦地方的文化习惯的说法做了修改。在治好瘫子的神迹中,路加把马尔谷福音的“拆开了房顶”(谷2:4)修改成为“从瓦中间”(路5:19)。要知道,巴勒斯坦地区房屋的房顶一般是用泥土做成的,但是较富裕的希腊人(外邦人)却是用瓦来修建屋顶的,所以,有理由相信,路加是因读者听众的需要而做了这个修改。此外,路加福音里耶稣的族谱上溯到了亚当,天主的儿子(路3:38);而在玛窦福音里,耶稣的族谱是由亚巴郎开始的(玛1:1)。亚巴郎是犹太人的祖先,跟外邦人没有关系。为了把外邦人也包括进天主的救恩计划当中,路加就把耶稣的族谱上溯到亚当,他是所有人共同的祖先。

 

为了外邦读者听众的需要,路加不单只是对他的源流做了一些修改,也增加了一些材料,如耶稣的童年史,这是因为当时的希腊文学的传记都包含伟人们的非凡出生和童年。又如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开首的序言,也是当时的希腊文学界人文传记所特有的。另外,耶稣与罪人同席是路加福音的一个主要部分,而宴席也是当时的希腊文学的一个主题;当然耶稣在席间教导人们的行为,也让人想起古代希腊智者在席间教导人们的一贯做法。由此看来,路加是针对希腊人的团体而写了福音和宗徒大事录。如果他的读者中包含犹太人,他们也应该是希腊化的犹太人。

 

  1. 写作目的

 

虽然圣史们针对的读者听众不一样,但首要目的仍是宣传耶稣基督带来的救恩。路加所写的福音和宗徒大事录是天主救恩计划的延续和发展,他在福音里特别提到72位门徒被派遣出去宣扬天国的喜讯(10:1-24)。在福音里,天主预许的救恩实现了,而宗徒大事录所记载的则是救恩的扩展。耶稣既已完成了他在人间的使命,圣神就来到人间,给宗徒能力,以延续天主的救恩。宗徒会议的决定(宗15:19-20)就是福音对外邦人的开放和接纳。

 

天主的救恩是由犹太人开始的,首先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的耶稣身上实现了。但是现在救恩已经临到了每一个人身上,来到了罗马这个外邦人的首都,世界的中心。路加这样写是要告诉他的读者听众,他们所接受的是天主早就预订好的,他们的皈依是救恩计划的一部分。虽然向他们传播福音的人没有见过耶稣,但是他们所传的福音是由“那些自始亲眼见过,并为真道服役的人所传的”(路1:2)。所以路加是要坚定基督徒对自己得救的信心。

 

除此之外,路加的写作有护教目的。福音和宗徒大事录用礼貌的用语称呼罗马官员,并向他们表明教会团体并没有威胁到帝国的利益。路加也赋予罗马人良好的形象。比如,比拉多三次宣判耶稣无罪,相反是犹太人要求定耶稣的罪;而在宗徒大事录也延续这表达,我们在后续详解宗徒大事录的文章里再加以说明。

 

2、 福音的文学研究

 

  1. 文学体裁

 

了解一部作品的体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作者所传达的信息。路加的作品与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有其相似之处,但是这些相似之处只停留在形式上,因为在当时来说,福音和宗徒大事录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文学现象,所以我们不应轻易将圣史的作品归入当时的文学类型中。

 

对于当时的读者听众来说,路加的作品好像是一部希腊人的历史作品。比如,路加以序言开始他的福音。这样开始的方法就像一位希腊的历史书。他说他仔细访查了一切他所拥有的资料(1:3),这表明他写作严谨,有自己的写作目标。他是按照次第写出来,为了让他的读者听众确信无疑他们所听到的道理讲授(路1:4)。这种访查目击证人以辨明所发生的事件的写作,是当时书写历史的一般方法。以这样的序言开始,也是历史书开始的形式,比如说约瑟夫的《犹太古史》。

 

其次,路加把耶稣的福传和早期教会的发展放在当时历史的大环境中。他不仅联系到以色列的宗教历史(路15),也谈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他是圣史中唯一提及世界重大事件的人(路1:52:1-23:1-2;宗18:12),也为我们指出当时在巴勒斯坦地区(宗12:20-21)、亚细亚(宗19:31)和欧洲(宗18:12-17)的统治者。

 

作为一位历史的记述者,路加向我们暗示了他作品的真实性。他说他的报告有目击证人,这些人是为真道服务的(路12)。 也许他特有的黑落德家庭的材料就是来自这些人(路8:323:6-12;宗12:20-23)。另外,他的写作也有书面材料的根据,其中包括学者们一致认同的马尔谷福音。同玛窦比较,路加更加忠实地采用了马尔谷的材料,当然他会删去一些重复的经文,比如耶稣增饼的神迹。玛窦会把大段的经文插入到马尔谷福音的材料当中,但是路加会有艺术性地把耶稣的言论和行为揉合在一起(路9-19章)。路加不是简单地增加或删减他的材料。就像当时其他的作者一样,他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福音的,因为他有自己写作的目的。

 

路加也采用不同的写作技巧。细心的读者听众可以发现他的序言,耶稣童年的叙述,伯多禄在圣神降临后的讲道和保禄的自我辩护都有不同的风格,以致这些经文好似出自不同的作者。这也是当时流行的写作手法,就是文章要同人物和环境相对应。所以保禄在雅典与哲学家的对话,跟他在犹太会堂的讲话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加希腊化。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路加的作品也可看作是哲学人物传记,因为他主要描写耶稣和他的几位重要的宗徒。当时的哲学家传记包括:非凡的出生、超群的能力、精彩的讲论以及追随者的宣讲。路加的作品与这样的人物传记有其相似之处。比如,他在马尔谷福音的基础上增加了耶稣的出生。他也像哲学家一样在席间教训人(路14:1-2422:14-38)。耶稣受难时,福音也强调他的清白和勇气(路22:39-5323:39-47)。门徒在耶稣死后也表现的非常勇敢(宗4:13),他们听从天主(宗4:19),而不听从人,就像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一样。

 

但是路加的作品不完全是人物传记,他清楚地告诉我们他写作的目的是要我们确信所讲授的道理正确无误,而且他的写作对象不局限于一小部分人,他是写给所有爱天主的人,包括犹太人。同时,他的作品也有护教的目的,罗马不应该迫害基督徒;当犹太人与基督徒因为信仰而引起纷争时,统治者应该像加里雍总督一样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宗18:14-15)。另外,犹太人也不应对基督徒怀有敌意,因为基督徒并不反对旧约的教导,就像保禄所申辩的那样(宗23:628:17-20

 

但是,我们又不应该把路加的写作目的,仅限于护教,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传扬“所完成的事情”和“所讲授的道理”(路1:14),他是要告诉外邦人已经实现了的天主的许诺。当然这是让人困惑的事,为什么天主在旧约许诺给犹太选民的救恩却白白给了外邦人?路加就是要按照次第告诉外邦人的读者听众天主的救恩事如何施与给了他们,所以耶稣的福音是从旧约开始,一直要传扬到外邦人当中,而“他们也将要听从”(宗28:29)。归根结底,路加是要向我们讲述天主的救恩在所有爱天主的人身上的实现。

 

  1. 作品的故事性

 

路加是个出色的讲故事圣史。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有许多短小精悍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把读者听众带到富想象又色彩缤纷的世界。只有路加福音有愚蠢的富人的比喻(路12:16-21),富翁与拉匝禄的故事(路16:19-31),善心的撒玛黎雅人(路10:30-35),以及浪子回头的故事(路15:11-32)。福音中,这些故事都是耶稣所讲的,但是我们知道它们很大程度上是路加编辑的作品。在宗徒大事录里也有不少精彩的故事画面:阿纳尼雅夫妻事件(宗5:1-11),西满术士(宗8:9-24),天使救伯多禄出狱(宗126-17),保禄的船难(宗27:1-44)等等,每一段经文都是叙事的精品。

 

这些事件应该在路加写书之前已经在流传,但是他非常有艺术性的把它们编排在一起。从旧约的总结性人物洗者若翰开始,从巴勒斯坦的旷野开始,一直到居住在罗马的一个租赁房子里的保禄,他把所有新约的事迹用2卷书合同52章的篇幅,衔接成为一个历史的整体。因此我们要把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录放在一起读。比如,我们不能说“路加福音的基督论”或者是 “宗徒大事录的基督论”,因为路加只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贯穿两书的基督。

 

既然路加作品的故事性非常强,那么我们也应该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情节又反映人物的状态。天主是整个情节发展的推动者,尽管天主并没有直接出现在故事里。当然,读者听众也应该注意,路加笔下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质,特别是耶稣和宗徒。还有就是次要人物的角色,和他们同主要人物的关系。

 

  1. 写作的手法

 

在四位圣史中,路加的文笔最为优雅。福音和宗徒大事录行文流畅,他可以自如地从一种文学风格转入到另一种风格。比方,圣经人物不同的演讲风格,自然地与上下文连接。他也采用一种希腊文学中描写宴席的场面,借宴席中的对话带出耶稣要讲的道理(路7:36-5011:37-5414:1-24)。除此之外,路加也对马尔谷福音以及其它资料的希腊文加以修改,使之比较文雅。

 

此外路加也修改了马尔谷福音里的一些词句,对耶稣的描写也更加正面,更加积极(比较谷1:343:10与路4:406:19)。路加也删去了一些经文,比如谷3:20-21,显然这句经文对耶稣的形象描写是负面的,所以路加在写福音时把它删去了。另外,路加也删去了那些表达耶稣情感的词语(比较谷3:510:21与路6:1018:22)。当然,路加笔下的耶稣是非常人性化的,只是路加没有用言语直接说明而已(路22:5123:27-3140-43)。

 

  1. 叙事方法

 

遇有不同的主题时,路加会写完一个主题,之后再开始另一个主题,虽然这样的写作不符合时间发展的顺序。关于洗者若翰和耶稣的描写就是这样的。在还没有写耶稣诞生之前,路加已经告诉读者听众说若翰在旷野中生活(路1:80)。后来,若翰在约旦河给人们授洗。可是在耶稣受洗之前,路加已经说若翰被囚禁在监牢里了(路3:20)。这样以主题为单位的撰写可能会让读者听众感觉到时间顺序上的混乱,但是这正突出了不同主题之间的区别。而且这样的写作也有其神学上的意义,因为若翰是属于旧约的,而耶稣却开始了新约时代,两者理应区分对待。

 

路加对地理位置和耶稣的行程不感兴趣。他只写了耶稣从加里肋亚出发,经过撒玛黎雅,而后到达耶路撒冷,并完成“在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这一个旅程。在路加福音独有的一大段经文中(路9-19章),他多次提及耶路撒冷。这样的写作也是为了强调耶路撒冷在神学上的重要位置。路加福音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开始的(匝加利亚在圣殿上香),福音的结束也是在圣殿(门徒在圣殿里称谢天主)。耶稣诞生的经文也是以耶稣在耶路撒冷圣殿的讲道结束的。在玛窦福音里,耶稣在旷野受试探是在山顶上结束的:路加把这个结束的地点改在了耶路撒冷的圣殿顶上。另外,耶稣复活后的显现也是在耶路撒冷,而不是加里肋亚。路加这样的写作突出了耶路撒冷作为信仰中心的神学意义。

 

  1. 文学结构

 

基督是福音的重中之重,基督也是路加编排福音的依据。路加首先是肯定了他的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自己写作的目的。接下来关于耶稣诞生的描写,预示着耶稣不平凡的人生,而少年的耶稣在圣殿的讲论则预示着他的使命。之后就是耶稣非凡的能力和他的讲论。福音的最后是耶稣的死亡复活和显现。如此看来,路加写作的结构分明,福音主要的段落有明显的标记:比如介绍性的或总结性的经文,时间或者空间的转变,以及主要人物的出现。以下是福音结构的简单划分:

 

1:1-4                          序言

1:5-2:52                    耶稣的诞生

3:1-4:13                    耶稣使命开始的准备

4:14-9:50                  耶稣在加里肋亚的使命

9:51-19:27                耶稣去耶路撒冷的行程

19:28-21:38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使命

22:1-24:53              耶稣的死亡和复活

 

未来《路加福音简释一、二、三》将依据以上结构对福音的经文逐一分析,敬请期待。

 

《对观福音和宗徒大事录》(下)

 

请点击阅读如下对观福音研读教材

 

马尔谷福音的背景

马尔谷福音简释(一)

马尔谷福音简释(二)

马尔谷福音中耶稣的身份

马尔谷福音中的基督论

 

玛窦福音的背景

玛窦福音简释(一)

玛窦福音简释(二)

玛窦福音简释(三)

玛窦福音中的神学思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