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1
发布日期:2025-09-17   |    作者:意鸣子

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1

EVE厄娃

厄娃是第一个女人的名字;亚当的妻子;加音,亚伯尔和舍特的母亲;众生之母(创3:20)。厄娃的名字在圣经中仅仅提及五次,主要出现在创2-4章。厄娃最初的名字(希伯来语,hawwâ)是不确定的,不过,从词源上来说,它是从动词“活着”(tolive)衍生过来的;因此,在《创世纪》3:20宣告中:“亚当给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厄娃,因为她是众生的母亲”。《七十贤士译本》将这名字翻译为希腊语的Zoe(生命;创4:1,25)。在《创世纪》2:23中,她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女人”(‘iššâ/woman)。

创世叙述(创2:20)宣称:厄娃是天主所创造,为成为亚当的“一个相称的助手”,因为他一个人单独不好(创2:18;多8:8)。她是用亚当的肋骨所造的(创2:21-22),意味着她与动物不一样,与亚当是同类。他们被指示,要繁衍众多,充满大地(创1:28)。创世叙述强调第一对夫妇在堕落之前无罪的条件,特别强调“当时,男女二人都赤身裸体,并不害羞”(创2:24-25)。这说明还提供了男女尊严平等的画面,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最初制度(一个男人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而且男人对女人的自然倾向是通过丈夫和妻子的亲密结合实现的。

这个条件被第一个罪更改了。厄娃被蛇哄骗,不服从天主的命令,而且亚当也这样做了(创3:1-7;德25:33;智2:24)。这罪伤害了亚当与厄娃的和睦关系,在惩罚中,厄娃所面对的是生产的痛苦和服从她的丈夫(创3:16;格后11:3;弟前2:13)。由于原始的正义,亚当和厄娃失去了最初存在的圣洁与和谐的恩宠。和谐的破裂影响了男女的结合,现今这关系以贪婪和支配欲为特征(《天主教教理》399-400)。

当罪透过亚当和厄娃进入世界时,在他们的后裔中,也有一个救赎者的希望,祂将战胜罪恶和死亡。正如《创世纪》的叙述,虽然在厄娃与蛇之间,它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之间建立了敌意,但是从她的后裔中而来的救赎者,将踏碎蛇后裔的头颅。透过这个预许,她将凯旋胜利。不过,我们在厄娃身上看到了在救赎计划中,旧约对新厄娃玛利亚的首次预像和期盼。圣依肋内写道:“厄娃不服从的绳结被玛利亚的服从解开了;贞洁的厄娃因无信而受束缚,童贞玛利亚则因信德而得以释放”(圣依肋内,Haer.3.22.4;LG56)(《天主教教理》489,726)。(玛利亚/Mary,天主之母/MotherofGod)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有关厄娃的后续历史。在《创世纪》4:1宣称: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加音;后来又生了亚伯尔。在加音谋杀亚伯尔之后,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舍特(创4:1-2,25)。亚当和厄娃也生了其他的孩子们(创5:4)。

 

EXILE充军,流放

充军时代是从约主后587/586年到约主后537年,大部分的犹大人从自己的国家被驱逐,并被迫生活在巴比伦。

 

I.驱逐政策

II.巴比伦征服犹大

A.膜拜和反叛

B.圣殿的毁灭和第一次充军

C.革达里雅的暗杀和最后的充军

III.充军之地的生活

A.巴比伦的繁荣

B.宗教的复兴

C.预许的救赎

IV.充军的结束

V.基督徒眼中的充军

 

I.驱逐政策

驱逐战败或被征服的民族,在古近东是很普遍的。在约主后732年,亚述王提革拉特丕肋色尔三世占领了纳斐塔里,基肋阿得和加里肋亚,以牺牲以色列国为代价,作为亚述扩张的一部分(列下15:29);被掳的居民就被送到亚述。首都撒玛黎雅被保留下来了,它当时被沙耳玛乃色五世和撒尔贡二世率领的亚述人所包围,最终陷落于主后722年(列下17:1-6)。撒尔贡命令将人们驱逐到亚述。在以色列人的国土,亚述人安置了从其它地方前来定居的人:“亚述王从巴比伦,雇特,阿瓦,哈玛特和色法瓦因徙置一些人民,住在撒玛黎雅各城,以代替以色列人;这些人占据了撒玛黎雅,就住在各城内”(列下17:24;厄上4:2,10)。驱逐和强迫重新定居的目的很简单:即摧毁被征服的人民和领土的文化、种族和政治特性。通过这样做,亚述人希望建立一个没有当地叛乱中心的同种帝国。

 

II.巴比伦征服犹大

A.膜拜和反叛

在主后605年,巴比伦在拿步高率领下,在加革米市击败了埃及,统治了近东。犹大王约雅金意识到了政治环境的危险,首先向巴比伦王顶礼膜拜。四年后,他鲁莽地反叛(列下25:1-2),导致拿步高在主后598年,进军耶路撒冷。在围攻之初,约雅金就死了(列下25:6;耶22:18-19,36:30;编下36:6),并由约雅津继任了王位。三个月后,新王向拿步高投降,约雅津,他的母亲,皇室家庭成员,城市中的许多著名人士,工匠和铁匠,都被作为犯人掳到了巴比伦。

B.圣殿的毁灭和第一次充军

拿步高允许犹太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巴比伦王任命犹大王约史雅的三儿子,玛塔尼雅作为犹大王,给他改名为漆德克雅(列下24:17)。面对那些倾向于和解立场的人,主后591年,漆德克雅在持续的压力下获得了埃及法老萨姆提克二世的支持后,最终选择了反叛之路(则17)。当埃及入侵腓尼基时,漆德克雅拒绝向拿步高进贡,这是他们开始反抗巴比伦的第一阶段。

由于巴比伦人毁灭性的反击,当叛乱显然没有成功的机会时,漆德克雅逃离了耶路撒冷。漆德克雅在耶里哥附近被逮到,就被充军了(列下25:5-7)。巴比伦军队袭击了耶路撒冷,破坏了圣殿和宫殿,并给城市的其它部分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大批人被处决,幸存者被流放到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下游地区(列下25:8-21)。关于充军流放者的数量,圣经上的证词各不相同,这需要估计主后597年有多少犹太人被杀或屠杀,或者主后587年巴比伦人的惩罚运动情况,以及其后有多少人留在耶路撒冷,所有这些都是一个挑战。耶路撒冷的考古证据表明,广泛的破坏甚至延伸到了边远城镇。

C.革达里雅的暗杀和最后的充军

拿步高王从幸存者中选择革达里雅为首长(列下25:22-24)。不过,革达里雅却被达味家族的军官依市玛耳,连同他的家人和巴比伦卫兵一起杀了(列下25:25-26;耶40:13-41:3)。为了逃避巴比伦人不可避免的报复,许多耶路撒冷的人逃到了埃及;并且他们强迫耶肋米亚先知跟他们一起逃走(耶41:17-43:7)。正如预料的那样,革达里雅被谋杀造成了在主后581年的又一轮流亡者。

III.充军之地的生活

A.巴比伦的繁荣

流亡者被安置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几个地方,并被允许建立自己拥有一定程度自治权的社区。在特耳阿彼布(Tel-abib,译者加:“特耳”希伯来文为“土丘”或“小山岗”)的革巴尔河(运河)附近(则3:15)和其它地点(厄上2:50),发现了被掳犹大人的聚居点。犹太人获得了商人、银行家和地主的职位。在充军流放的明显限制内,他们因此能够为自己创造生活,而且这是文学活动丰富多彩的时期。耶路撒冷的沦陷和充军事件给他们的文学作品塑造了明显的形象。例如:学者们认为,《厄则克耳先知书》就是在这个时期写的。

B.宗教的复兴

最重要的是,流放改变了被放逐者的心,而随着这种“心”的改变,出现了一种持久的在神学和宗教认识层面的改变。流亡者认识到,耶路撒冷的毁灭和他们的被驱逐是一种失败,暴露了他们的骄傲,以揭示出他们对“圣殿不可侵犯性”和“天主保佑”的小信心。这场灾难不是天主的失败。相反,这是因为祂的子民未能信守盟约的承诺所导致。耶肋米亚明白这一点,所以鼓励他们看到充军流放的本质:即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耶7)。因此,先知号召犹太人在充军时,能够作为一个团体来生活。他敦促他们适应那里的生活,接受净化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方式(耶24)。

C.预许的救赎

由于天主为了他们未来的救赎而洁净了他们,所以充军者要决意践行他们信仰的宗教要求,包括割损礼和安息日。在巴比伦充军的日子,他们也见证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会堂是犹太社区的核心,并开始将会堂视为共同祈祷之所。

因此,默西亚预许的复兴是一个标记。充军的天主子民期待一个新的出谷,牢记在《申命纪》中被俘虏时所预言的复兴(申28-30;肋26;耶13-16)。

 

IV.充军的结束

当巴比伦在波斯大帝居鲁士二世的统治下被波斯人占领时,充军流放结束了(约主后559-529年)。在主后539年,居鲁士击败了巴比伦,并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人口政策。他下令遣返所有在巴比伦被放逐和俘虏的人,包括犹太人。居鲁士王的命令包括允许重建圣殿,并将被拿步高的军队洗劫和掠走的圣器归还耶路撒冷(编下36:22;厄上1:1-17)。犹太人尊称居鲁士为伟大而有雅量的征服者,天主选择他来解放祂的子民;依撒意亚甚至称他为“上主的受敷者”(依41:2-5,25;44:24;45:1-5;48:14-15)。

 

V.基督徒眼中的充军

初期教父把充军看作是赎罪和救赎苦难的象征,并指向了基督身上发生的“出谷”。只有在被掳的以色列人遗民中,天主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基督带来的“新出谷”比“旧出谷”更大。它将把以色列带回熙雍,重建的达味王国将是包容而不排外的,一直期待着基督实现末世的圆满。

 

EXODUS出谷

(出谷的希腊语意思是“外出,走出去,逃离”)

出谷事件是指以色列人从埃及的逃离。故事叙述围绕着以色列人的苦难,梅瑟的出现和所有行事,十大灾难和从埃及最终的逃离。

 

I.出谷的事迹

A.在埃及为奴

B.从埃及逃离

C.穿过红海

D.去西乃

II.出谷事件的日期

III.出谷事件的神学

IV.新约中的出谷事件

 

I.出谷的事迹

A.在埃及为奴

雅各伯的后裔在埃及繁荣,“以色列的子孙生育繁殖,数目增多,极其强盛,布满了那地”(出1:7)。但是在新法老的统治下,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法老忘记了若瑟为埃及所做的一切好事,他压迫以色列人,使他们成为奴隶(有关这背景辞条,若瑟/Joseph,强迫他们建造(或重建)丕通和辣默色斯两座城。

关于埃及奴隶的一些细节与我们从埃及人的资料中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例如,对外国俘虏实行强制性的工作定额(出5:8,13-14)是很普遍的。同样,在埃及的记载中有时也表达了埃及人对工人要求休息或离开工作的沮丧,就像梅瑟在《出谷纪》第5章中要求允许他的人民崇拜他们的天主时,法老所做的一样。

B.逃离埃及

梅瑟被天主拣选,领导祂的子民脱离奴役。他用天主的神圣权柄建立权威,击溃法老的顽固,并由天主确保以色列必将获得自由(出6:1-5)。接下来,就是有关梅瑟与埃及司祭们的斗争叙述(出7:11,22;8:7,18),然后是埃及遭遇的十大灾难(出7:14-12:30;咏78:42-51,105:28-36),并在逾越节时达到顶峰。

希伯来人生活在丕通和辣默色斯地方(出1:11)。丕通位于特•耳•辣塔贝,靠近瓦提•突米辣特,辣默色斯的东南方。辣默色斯可能位于堪提尔(Qantir)。在离开了这两座城市之后,以色列人行路到了稣苛特(出12:37;是在特•耳•马斯库塔的塔库的埃及城市,在丕通的东方)。从丕通和辣默色斯走的距离大约有二十二英里(约35.4公里),可能许多以色列人根据他们最初的位置可能走得比这还少。

C.穿过红海

从稣苛特启程前行,以色列民众去了厄堂(出13:20),后有去了靠近海的丕哈希洛特(谷14:2)。正是在这个地方,以色列人被困在水与被追赶的埃及军队之间,因天主所行的奇迹给了他们一条出逃的路(出14:21-31)。学者们一直在争论这片水域的身份。在希伯来语中,它称为yāmsûp,意思是“芦苇之海”(SeaofReeds)。希腊语的《七十贤士译本》则把这个词理解为“红海”(RedSea),即在埃及和西乃半岛之间的苏伊士湾。这与《列上》9:26中告诉我们,撒罗满商船队停靠的yāmsûp是一致的,即苏伊士湾,是红海的第二个海湾,位于西乃半岛的东侧。有趣的是,直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海水芦苇仍在苏伊士运河沿岸生长。

其它可能的渡海地点,包括古时分布于埃及和西乃半岛之间边界,比较小的湖。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这是苦海,提姆萨湖和爱尔巴拉湖都有适应咸水的芦苇,而且曾经有过比他们今天更大的盐水体。

D.去西乃

穿过红海,以色列人为他们的获救,颂唱了对上主的赞歌(出15),之后用三天的时间通过了叔尔旷野(15:22)。从那里开始,他们要通过欣旷野。“在离埃及后第二月第十五日”(16:1),他们到达了西乃。穿过西乃半岛的路线主要有三条路可走,是由地理因素决定的。由于埃及堡垒的存在,北线是不可行的。由于中部平原的干旱条件,穿越西乃半岛中部的路线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只剩下可行的南线,也就是最后把他们带到卡德士巴尔乃亚的那条路。

 

II.出谷事件的日期

现代学术界在出谷事件发生的日期上存在分歧。遵循严谨的圣经章节年表,把它归于主后十五世纪。另外,根据考古资料的理解,把出谷事件归于主后十三世纪。这问题不容易解决,因为并未在圣经的叙述中提及顽固法老的名字。

1.主后第十五世纪的出谷事件

圣经的时间轴是基于《列上》6:1,表示撒罗满在其统治的第四年开始建造耶路撒冷圣殿,即出谷事件发生之后480年。从主后966年圣殿奠基的那年算起,我们知道出谷事件的日期大约在主后1446年。这日期间接由《民长纪》11:26所证实,依弗大坚称以色列已经占领了约旦河以东土地整整三百年了,如果出谷事件发生在13世纪,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时代,出谷事件时的法老很可能是图特摩斯三世(约主后1479-1425年),或者可能是阿敏何特普二世(约主后1427-1400年)。埃及历史的主题本身就存在争议,所以很难确定。无论如何,考古学家在东部三角洲发现了大型的储藏设施,与《出谷纪》1:11中提到的丕通和辣默色斯城市位于同一区域;这可以追溯到主后15世纪,可能是图特摩斯三世西部战役的军事补给站。带有这个法老名字的圣甲虫/金龟子(译者:被古埃及人奉为神明)也在其中一个地点被发现。同样,图特摩斯三世的宰相雷卡迈尔的陵墓中,展示了闪族人和努比亚奴隶在武装监工的监督下烧制砖块,准备在卡纳克建造一座神庙(出5:6-21)的场景。虽然这些都不能证明出谷事件的日期是15世纪,但是它形成了一个符合圣经时间线的历史图景。

2.主后十三世纪的出谷事件

现代学者通常认为,出谷事件的年代比圣经年表的字面解读要晚大约两个世纪。例如,《列上》6:1的文本通常具有象征意义(例如,480年=12代),而《出》1:11的注释被认为是指辣默色斯的储藏城,是由埃及最著名的建筑之王法老辣默色斯二世建造的。因此,辣默色斯二世被认为是出谷事件中的法老。

从考古学方面来说,据说主后十三世纪的出谷事件,符合当时巴勒斯坦情况。例如,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在以色列征服客纳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耶利哥城在主后15世纪是无人居住的,但在13世纪就不是这样了。不幸的是,在耶利哥(特耳•艾斯-扫谭/Telles-sultan)遗址的大规模破坏,使得重建那里被占领的历史变得极其困难。此外,巴勒斯坦出土的许多城镇都显示出于主后13世纪的破坏程度,表明当时客纳罕的冲突普遍存在。据说,这也符合主后13世纪以色列人入侵和征服的景象。

总的来说,最好将出谷事件的年代定在主后15世纪。圣经年表明确地指出了这个方向,而考古记录可以解释为支持这两种说法。事实上,不同的学者对现代考古学的发现有不同的评价,所以把这样的日期作为彻底修改圣经时间轴的主要依据似乎是不明智的。

 

III.出谷事件的神学

出谷事件的中心主题是天主向梅瑟宣告的:“我要以你们作我的百姓,我作你们的天主。你们将承认我是上主,你们的天主,使你们摆脱埃及人的虐待。我领你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我举手誓许给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地方;我要把那地方赐给你们作为产业。——我是上主”(出6:7-8)。

出谷事件是天主给亚巴郎许诺的拓展,即以色列将被赐予客纳罕地(出3:8;6:8)。此事件作为以色列人透过天主的力量获得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值得永恒庆祝和纪念的一个原因(咏78:12-14;106:8-10;135:8-11)。不过,有关出谷事件的纪念不仅仅是对过去事件的庆祝,而是持续赞美天主为祂的子民所作的伟大事迹。借着人们通过庆祝节日来纪念天主拯救的行为,天主的工程能够为每个新时代都成为真实而又临在的(《天主教教理》1363)。

在出谷事件中,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的基础,起源并不是征服,而是天主对祂子民的直接干预。因此,有关出谷事件的文献在先知书中经常提及,即使他们在哀叹犹太人不忠时,也看到了天主拯救力量的希望(依10:26,51:10,63:11;耶31:32;则20:5;米6:4)。这解救是未来救恩的一个预像(依41:18;43:19;48:21:49:10)。

 

IV.新约中的出谷事件

出谷事件是有关以色列人基于他们对救恩和解救期盼的决定性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相信雅威的权能和拯救的历史先例。虽然“出谷事件”强调了在巴比伦充军后,依撒意亚先知返回犹大的期望(依40-66),但是最重要的是默西亚为新的盟约和解救带来“出谷事件”的持续意义。“出谷事件”是基督徒获得救恩的一个预像。天主救赎计划的最终圆满是基督,因此,保禄才写道:“我们的祖先都曾在云柱下,都从海中走过,都曾在云中和海中受了洗而归于梅瑟,都吃过同样的神粮,都饮过同样的神饮;原来他们所饮的,是来自伴随他们的神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格前10:2-4)。

以色列从埃及获得解救,预示着我们从罪恶的奴役中我们自身的获救(罗6:6-7;格前10:1-2);逾越节预示着天主的羔羊基督,将从死亡中获得解救,并且祂的生命在圣体圣事中成为饮食(格前5:7-8;伯前1:18-19);圣体圣事也可以从旷野中天主赏赐玛纳的事情中得以看到(若6:31-35;格前10:1-4);最后,会幕是基督人性的预像,祂选择通过降生成人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间(若1: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