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2
发布日期:2025-09-23 | 作者:意鸣子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2
EXODUS,BOOK OF出谷纪
《出谷纪》是旧约圣经和梅瑟五书的第二卷书。《出谷纪》的希伯来语标题意思是“他们的名字记载如下”(出1:1),重述《创世纪》46:8节:“以下是来到埃及的以色列人,雅各伯和他的子孙的名单”。这标题表明此书是延续《创世纪》中雅各伯家生活在埃及的结尾。希腊语的《七十贤士译本》采用的标题是出谷,意思是“离开”,或,“一种出离”,描述的是此书的内容:以色列人起程离开埃及。拉丁语的《拉丁文(圣经)通行本》为此书采用的标题是“出离之书”(LiberExodus);英文的标题是出自《拉丁文(圣经)通行本》。(译者:中文方面,基督新教采用《出埃及记》,天主教采用《出谷纪》)。
《出谷纪》采纳两个在旧约漫长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以色列人在梅瑟带领下离开埃及和西乃盟约。在《出谷纪》中,族长的历史是通过西乃盟约和天主的子民在偶像崇拜后自身的复兴,推进了以色列民族的形成。
I.作者和日期
II.目录
III.目的和主题
A.天主权能的证明
B.司祭王国的盟约
C.盟约的复兴
I.作者和日期
依据传统,整个梅瑟五书的作者都是梅瑟。现代学者往往更倾向于把《出谷纪》看作是叙事和法律传统的集合,它们首先是以口头形式传播,然后是以书面形式在以色列漫长的历史中流传(梅瑟五书/Pentateuch辞条中有关源流学说的论述),直到很久以后才有了最终的形式。
换句话说,梅瑟作为《出谷纪》作者的宣称,不仅是犹太人和基督徒传统支持,而且此书自身也是这么说的。在新约中,耶稣说《出谷纪》是“梅瑟书”(谷12:26)。《出谷纪》的文本显示了一些特征,使我们想起主后15世纪近东的文献、法典和条约,例如,汉谟拉比法典(出21-23)。有关会幕的描述类似于主后2000年埃及和乌加里特的帐篷,这些特征强烈表明《出谷纪》最起码写于梅瑟时代。
II.目录
I.出离埃及(1:1-18:27)
A.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1:1-22)
B.梅瑟的诞生和蒙召(2:1-4:31)
C.梅瑟和亚郎为以色列人要求自由(5:1-7:13)
D.十大灾难(7:14-11:10)
E.逾越节的建立(12:1-50)
F.出离埃及(12:51-15:27)
G.西乃之旅(16:1-18:27)
II.盟约(19:1-40:38)
A.西乃盟约(19:1-24:18)
B.会幕和约柜(25:1-31:18)
C.破坏盟约(32:1-33:23)
D.盟约的复兴(34:1-35)
E.会幕的预备和建造(35:1-40:33)
F.雅威寓居会幕(40:34-38)
III.目的和主题
《出谷纪》延续《创世纪》结尾处以色列人开始的历史。由于在西乃的盟约事件,《出谷纪》被视为托辣的入门作品。西乃盟约只有在天主的直接干预下,使以色列人出离埃及,才有可能。为完成这些,天主拣选了梅瑟。因此,此书有两个主要的人物:梅瑟是盟约的中间人和立法者,天主是恩赐盟约又充满爱的造物主。
A.天主权能的证明
从出离埃及(出1:1-18:27)来描述雅各伯后裔已经定居在埃及,并为奴的困境作为开始(创37:2-50:26)。为忠于对亚巴郎的许诺,天主兴起了非凡的人物——梅瑟。天主向梅瑟启示祂自己,并宣告“雅威”的圣名,家族的天主(出3:13-15)。虽然梅瑟是受委托的,但他是不情愿地接受的,事实证明他能胜任交给他的重任:他挑战法老,并在以色列人被释放时获得彻底的胜利。胜利是通过上主的力量来实现的,所以不仅超越埃及的假神,也超越整个创造的秩序,就像埃及所遭遇的瘟疫一样。此书前半部分叙述的高峰是逾越节(出12:1-27)。
赢得以色列人的自由后,梅瑟带领他的子民离开埃及,来到西乃山下的旷野(出13:17-18:27)。这是一段充满波折的旅程,再一次见证了天主的介入,他把红海的水分开,摧毁了法老的军队(14:1-29)。
B.司祭王国的盟约
此书的后半部分(出19:1-40:38)是有关订立盟约(19-23章),盟约条款的列举是通过西乃法律的十诫和社会与宗教的道德规范开始的(20-23章)。
有关出谷事件和盟约的目的,雅威是这样向梅瑟宣告的:“现在你们若真听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殊产业。的确,普世全属于我,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你应将这些话训示以色列子民”(出19:5-6)。以色列是由其父亲提出,成为在世界万民中他的长子(4:22),并作为万民的“大哥”(elderbrother),实现王家司祭的角色。盟约的法律是为了将松散的支派联盟变为天主家庭的民族。盟约是在天主与梅瑟,亚郎,纳达布,阿彼胡和以色列的七十长老们之间,以山上的盟约宴席而确立的(24:10)。
C.盟约的复兴
盟约很快被涉及金牛的偶像崇拜所破坏,而盟约的复兴将此书的剩余部分连接起来(出33-40章)。通过梅瑟的介入调停,西乃盟约得以复兴,并拓展了西乃法律。事实上,法律的条款和颁布是《出谷纪》最后的部分,尤其是按法律主持制造,以及移动圣所会幕的陈设。在会幕中,上主以一种为他们是不可见的方式居住在祂的子民中间(25-31章,35-40章)。法律通过《肋未纪》和《户籍纪》的前十章得以延续。
梅瑟以盟约的中间人来服侍,尤其是在金牛事件后,他的中间人身份几乎与基督一样。后来,肋未人作为司祭,这是以色列人自愿放弃的,取代所有支派的首生子。从此以后,肋未人将在会幕中代表以色列人奉献动物的牺牲。
在整个叙述中,以色列与天主相遇,并且天主使其它所谓的“神”无能为力,并为了自己神圣的目的,拣选了亚巴郎和雅各伯,召叫他们成为一个司祭的国家。天主将以色列祝圣为自己的长子,并将祂自身,祂神圣的计划和光荣(出3:14;19:18;33:18-23),以及祂的仁慈,爱和忠信都启示给他们(出3:16-17;6:3-8;34:5-9)。
EYE眼睛
眼睛是视觉器官。在圣经中,眼睛有一些比喻意义。眼睛被视为来自天主的礼物(智20:12)和灵魂的镜子(德14:8-9)。打个比方,眼睛是整个人或意愿表达的一种方式。不过,将某人的眼睛转向天主是完全服从祂的旨意(咏25:15;123:2)。相反,眼睛也有像骄傲(智6:17),贪婪(德14:9;耶22:17)和贪吃那样的恶习,就像法官在收受贿赂时的盲目一样(出23:8)。由于死亡可以通过眼睛进入灵魂,所以一个人应该注意自己的眼睛(智4:25,23:26;德9:5-9;撒下11)。“天主的眼睛”用于天主的全知(编下16:9;智15:3),审判的权力,如同达味(撒下11:27),对祂受造物的永恒关爱(列上8:29;依37:17)。
EZEKIEL,BOOK OF《厄则克耳先知书》
《厄则克耳先知书》是旧约的先知书,名字源于在巴比伦第一次充军期间(主后593-571年)讲预言的先知兼司祭厄则克耳。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早期被放逐的同伴们,为耶路撒冷即将来临的陷落做好准备,并教导他的以色列同伴们,天主的惩罚是因他们过往的罪恶所遭致的,但是也向他们保证,在惩罚之后会有救赎来到。
厄则克耳先知在巴比伦过着一个充军者的生活,可能是在特耳•阿彼布的犹太定居地,靠近尼普尔(Nippur)的革巴尔河(则3:15)。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他已经在巴比伦了,很可能是在拿步高在主后598-597年攻取耶路撒冷后,第一批充军的人中间(列下24:10-17)。
I.作者和日期
II.目录
III.目的和主题
A.充军作为不忠的惩罚
B.反对犹大邻国的预言
C.即将到来的复兴
I.作者和日期
这本书是以先知的名字命名的,在书的一开始就被提到了,而且自始至终都是第一人称的记录。直到20世纪初,厄则克耳作为作者是毋庸置疑的;后来,一些学者提出此书也许写于主后三世纪下半叶。这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并且普遍的观点是:厄则克耳先知书是充军时期的作品。它几乎肯定是厄则克耳自己写的,或者可能是在他死后由一群同样是先知的门徒根据厄则克耳的预言汇编而成。因此,此书的日期约在主后592-590年。
有关厄则克耳先知书在圣经正典中的位置,存在一些争论。很明显,这本书是可信的,但在主后一世纪,有人试图查禁这本书。然而,通过哈纳尼雅·本·希则克雅的努力,《厄则克耳先知书》在希伯来圣经正典中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在后来的先知书中,它被认为是第三大先知书。
II.目录
I.简介(1-3章)
A.天主的宝座(1:1-28)
B.厄则克耳的委任(2:1-3:27)
II.惩罚的预言(4-24章)
A.耶路撒冷的陷落(4:1-5:17)
B.以色列的惩罚(6:1-7:27)
C.圣殿的终结(8:1-18)
D.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9:1-11)
E.耶路撒冷被天主舍弃(10:1-22)
F.对人民的谴责和惩罚(11:1-14:23)
G.惩罚的寓言(15:1-19:14)
H.以色列的不忠(20:1-24:27)
III.反对列国的预言(25-32章)
A.反对周边邻国的预言(25:1-17)
B.反对提洛的预言(26:1-28:19)
C.反对漆冬的预言(28:20-26)
D.反对埃及的预言(29:1-32:32)
IV.耶路撒冷陷落后的救恩预言(33-48章)
A.厄则克耳的第二召叫(33:1-33)
B.真善牧(34:1-31)
C.群山(35:1-36:15)
D.以色列的复兴
E.哥格和玛哥格地(38:1-39:29)
F.新圣殿(40:1-47:12)
G.新地界和新耶路撒冷(47:13-48:35)
III.目的和主题
A.充军作为不忠的惩罚
厄则克耳先知是被巴比伦人掳去,并被迫充军的众多以色列人之一。他与其他充军者一起,在革巴尔河畔的特耳-阿彼布(则1:1;3:15)蒙召,并在之后第五年作为旧约的异象中最著名的先知之一。他告诫那些追随他的以色列人:他们可怕的困境不是因为天主的失败或不忠,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罪和不忠。
他预言了犹大王国被毁,耶路撒冷被围和圣殿被毁(3:22-24)。这些事件无法阻止,而预言必定要实现。陷落只是人们堕落的惩罚,包括圣殿中的偶像崇拜,被视为天主选择离开圣殿的原因(9章):“以色列和犹大的家族,实在罪大恶极;此地充满了血债,满城都是暴行;他们还说:上主已离开了此地,上主看不见”(9:9)。
后来,先知将耶路撒冷视为干枯的葡萄树,终要被焚烧(15章),而犹大被称为娼妓,比撒玛黎雅和索多玛更邪恶和狠毒(16章)。当征服的恐惧降临时,厄则克耳的妻子死了,但天主不允许先知公开哀悼。相反,厄则克耳的损失将转化为对其人民的一个教训:被流放的人应该足够坚强,失去一切而不悲伤(24:15-27)。
B.反对犹大列国的预言
厄则克耳有关于外邦人的预言(则25-37),是从那些在犹大王国灭亡中获益的国家开始:阿孟人,摩阿布人,厄东人和培肋舍特人。他们的命运在25章中宣告,同时他特别详细讲述了提洛和其王子(26-28章),漆冬(28:20-26)和埃及的命运(29-32章)。
C.未来的复兴
厄则克耳随后宣布人民最终从充军中返回,并向他们保证默西亚的国度,即第二个达味的最终胜利。这许诺是:“我必赐给他们另一颗心,在他们脏腑放上另一种精神;拿走他们铁石的心,给他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为使他们遵行我的法令,遵守我的法律,而一一实行:如此他们要作我的百姓,我要作他们的天主。至于那些心中仍随从偶像和丑恶之事的人,我要把他们的行为归在他们的头上——吾主上主的断语”(则11:19-21)。
然而,默西亚并不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勇士国王,而是一个牧者,天主恩许藉着祂来净化百姓,重建昔日的荣耀(35-37章)。虽然以色列已经死亡,却将再次复活,干枯的白骨将包满肉,并在先知眼前重获生命。复兴的核心是“第二达味”。在新圣殿中(40-43章),天主将居住在祂的人民中间,并在会幕中由祂所选的司祭来服侍,“这城从那天起名叫‘上主在那里’”(则48:35)。厄则克耳有关复兴的神视包括达味盟约的复兴,并将围绕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则47:13;48);因此,必然也包括以色列家和犹大家(37章)。
EZRA厄斯德拉
厄斯德拉是一位义人(Zadokite,righteous)司祭和经师,梅瑟法律中所期盼的那位,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团体中的一员(厄上7),是派往耶路撒冷的特使。厄斯德拉可能在波斯宫廷担任要职,并在薛西斯统治第七年,奉命带着在巴比伦所有想要回家的犹太人,以及献给以色列天主的金银礼物到耶路撒冷去(厄上7:14)。此外,他还被授权使用皇家财政来支付修缮圣殿的费用,并指导他的犹太同胞遵守天主的法律,使该法律对波斯帝国的犹太人具有约束力(厄上7:14,25-26)。
厄斯德拉继续其使命,在《厄斯德拉下》8-9章叙述了他履行职责的过程。他聚集了耶路撒冷的团体,并向他们宣讲梅瑟法律。后来,经师对法律作了解释,为使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厄下8:1-9)。(一些学者将这解释作为人们已经说阿辣美语的证据,因为需要向他们翻译希伯来语)。这论述用了两天才完成,紧接着就是帐篷节的庆典(厄下8:13-18)和一个忏悔的仪式。厄斯德拉对许多犹太人娶了外帮妻子表示深切的悲痛,从那时起,犹太人发誓将结束这种习俗(厄上10:5);他们甚至更进一步,强迫那些有外国妻子的人离婚,甚至遗弃他们的孩子(厄上10:44)。
厄斯德拉的使命与波斯帝国的宽容政策是一致的,它标志着犹太历史上一个真正重要的时刻。犹太人在充军后被允许返回家园,他们不仅感谢他们的复兴,还保证严格和忠实地遵守法律。事实上,由于厄斯德拉才使法律与圣殿和仪式一起成为充军后犹太教的支柱之一。
厄斯德拉与乃赫米雅之间的关系中,有关各人的生活时期,对圣经学者提出了长期的挑战。这个问题取决于薛西斯的身份。在统治的第七年,厄斯德拉开始践行使命(厄上7:7),但问题是这国王是薛西斯一世(约主后465-425年),还是薛西斯二世(约主后404-359年)。如果厄斯德拉的使命是在第一个薛西斯王,那么就是在乃赫米雅的使命之前(即统治的第二十年);如果是在薛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那么就是在乃赫米雅之后。总而言之,厄斯德拉排在乃赫米雅之后的传统顺序是不成问题的。
EZRA,BOOK OF《厄斯德拉书》
《厄斯德拉书》也称为《厄斯德拉上》,是旧约中的一部历史书,记述的是犹太人在充军后返回家园的事情。
《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最初在希伯来文本中是一部书。在《拉丁文(圣经)通行本》中,才被分开,称为《厄斯德拉上/下》。历史上,也有两部伪经归于厄斯德拉名下:一部是复述有关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的历史,以及另一部伪经。尽管它们并不在天主教的正典书目中,但是它们包含在基督新教的伪经中,被称为《厄斯德拉一,二,三,四》。
I.作者和日期
依照犹太传统,此书的作者是厄斯德拉自己。一些学者提出,通过《编年纪上/下》,可以知道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是《编年纪》所覆盖历史的延续,可能是由同一个作者所写。此书值得注意的来源是厄斯德拉的“回忆录”(则7-10章),属于官方记录,即给波斯宫廷的信件,法令和家谱;因此,这些书中除了《厄上》7-9章之外,只有很少部分是《编年纪》作者所写。
这本书可能是在它所记录事件的鲜活记忆中写成的。如果接受厄斯德拉本人是作者,并且他是在薛西斯一世统治时期来到巴勒斯坦的,那么日期可能是在主后420年左右。其他人则尝试将日期定在主后400-300年间。
II.目录
I.巴比伦充军的结束(1-2章)
A.居鲁士大王的法令(1:1-11)
B.充军者归国的登记(2:1-70)
II.崇拜的复兴(3:1-7)
III.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3:8-6:18)
A.圣殿(3:8-4:4)
B.耶路撒冷(4:5-24)
C.圣殿重建工作继续(5:1-6:18)
IV.逾越节庆典(6:19-22)
V.厄斯德拉的工作(7:1-8:36)
VI.反对混合婚姻(9:1-10:44)
III.目的和主题
此书的开篇延续《编年纪下》的结尾,以居鲁士大王的法令允许帝国内的犹太人,即那些在巴比伦时期充军至此的人返回家园,并重建圣殿开始。叙述中详细报告了在复兴民族和宗教生活,以及建立一个改革和忠信团体的努力。
改革的犹太团体是一个纯洁的团体,即把充军和伦理教训牢记于心。刚成立的犹太团体意识到异教世界给他们带来的危险,而且还有不忠于盟约的伦理威胁。因此,与异族邻居通婚,对被充军回国的小群体来说,似乎是一个严重的危险:可能会让他们回到祖先的罪恶中去,而宗教的小群体可能会再次被异教信仰所淹没。
他们的希望并没有在伟大的达味王朝和撒罗满王朝中重生。事实上,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此书显示出这小团体的幸福有多么完全仰赖波斯帝国(厄上4-6章)。相反,希望是完全寄托于圣殿中对天主的崇拜,礼仪性需求的圆满实现,以及忠实服从天主的法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