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14) 亚历山大的圣克莱孟:思辨神学的开端
发布日期:2025-09-24   |    作者:意鸣子

教父(14)

亚历山大的圣克莱孟:思辨神学的开端

文:文祖贤神父

译:姚子汶

宗徒教父(Apostolic Fathers)和次宗徒教父(Sub-apostolic Fathers)致力于捍卫和解释信仰。随着教会的发展与成长,需要对信仰更有系统、更全面、更精确的阐述,以教导新皈依教会的人。因此,当时开始设立神学院,神学院中最著名的便是在埃及亚历山大学派(School of Alexandria)。

亚历山大城于公元前331年由亚历山大一世建立。它是希腊主义(Hellenism)的发源地,并成为知识生活的中心。但它并不完全是希腊主义的,因为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埃及文化和犹太文化相遇并互相交融。大约在公元前第三和第二世纪,《旧约》就是在亚历山大被翻译成希腊文的。

亚历山大的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是希腊思想与犹太信仰交汇的代表人物,他生活在公元第一世纪上半叶的亚历山大,并将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的哲学)与犹太教互相融合。

基督宗教的出现「导致神学学派及学院的建立。亚历山大学派是基督宗教史上最古老的神学中心。它的发现环境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即是对信仰内容的形上学研究(metaphysical investigation)、柏拉图哲学的偏爱,以及对《圣经》的比喻式诠释。它的学生和教师包括亚历山大的克莱孟(Clement of Alexandria)、奥力振(Origen)、狄奥尼修斯(Dionysius)、皮耶乌斯(Pierius)、伯多禄、亚大纳修(Athanasius)、狄迪莫斯(Didymus)及济利禄(Cyril)。」(Quasten, II, p.2)

亚历山大的克莱孟估计在公元150年出生于雅典,他是该时期最著名的教父之一。他的父母是异教徒,但他自己则成为了基督徒,并前往意大利、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接受著名基督宗教老师的教导。他的求学经历将他带到亚历山大城,并在那里安顿下来,接替他的老师彭蒂禄(Pantaenus),成为亚历山大神学院的领导者。

亚历山大的克莱孟与圣犹思定之间有某程相似之处(参阅【教父】10)。犹思定比克莱孟早50年出生,父母同样是异教徒,也是自己寻求真理,旨在「于基督宗教和异教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Quasten, I, p 198)

来自希腊主义环境演变出来的诺斯底主义,其带来的威胁被克莱孟看到;但他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着手「建立一个真正的基督宗教唯知者(Gnosis),将各种哲学体系中的真理,置于信德的服务当中。诺斯底异端的教导,着重信仰和知识是矛盾的,因而无法调和;而克莱孟则努力证明,信德(希腊文:Pistis)与知识(希腊文:Gnosis)是相通的,两者的和谐造就了完美的基督徒和真正的唯知者。哲学的开端和基础就是信德。此外,信德对任何希望透过理性深入信仰内容的基督徒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同时,哲学也证明了敌人对基督宗教的攻击是毫无根据的。」(Quasten, II, p. 20)在他的著作《杂篇(Stromata)》中表明:「信德高于知识,是知识的标准。」(《杂篇》第二卷第四章第15节)

正如犹思定认为创造和救恩在于圣言(Logos:永恒的圣言,理性,耶稣基督),而克莱孟则指向耶稣基督、天主圣言,就是训诫者、导师和师傅。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4月18日的公开接见中指出,「正如我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其《信仰与理性,Fides et Ratio》通谕中写道,亚历山大里的格来孟成功地将哲学解释为「基督信仰入门的备修」(38)事实上,克莱孟甚至认为天主将哲学赐予希腊人,「作为他们自己的《旧约》圣经。」(《杂篇》第六册第八章第67, 1节)

「对他来说,希腊的哲学传统,几乎等如旧约之于希伯来人,同样是『启示』的场地,是两道最终奔向『Logos,圣言』本身的细流。

「因此,任何人若想就自己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找出理由』,格来孟会继续在他们的路上作出决定性的指示。他可以成为我们这一代的基督徒,教理导师和神学家的榜样,若望保禄二世曾在上面提到的同一通谕中,呼吁他们『要以最好的方法恢复和显示真理的形上层面,以便和当代的哲学思想,进行一个批判性和严谨的对话』。」

「让我们以格莱孟那篇结束《教育家,Paedagogus》这书的著名祷文『向基督圣言的祈祷』作为我们的结语。他这样祈求说:『请你慈悲地对待你的子女』;『请你让我们生活在你的平安内,让我们迁徙到你的城市中,让我们平安抵步而不会被罪恶的波涛灭顶,让我们被圣神及那不能言喻的智慧搬移到安宁中:我们,直至最后那一天,不论日夜,向唯一的父,……向作为教育家及师傅的子,和向圣神高唱一首感恩的歌。亚孟!』」(《教育家》第三册第12章第101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