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衣衫褴褛与荣华富贵(三篇)
发布日期:2025-09-25 | 作者:意鸣子丙年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衣衫褴褛与荣华富贵

有一个智者穿着破烂衣服,浑身脏兮兮地来到一个宴会。主人嫌弃他邋遢的外表,让他去穿得体面些,这样才会受欢迎。
于是,这位智者去河里洗了澡,然后穿上他能借到的最好的衣服。回到宴会上,他发现自己受到了热烈欢迎,甚至被尊崇。
但随着夜幕降临,有人注意到这个人坐在角落里。主人质问他为什么把所有昂贵的食物一匙一匙地放进他漂亮衣服的袖子里!
这个人回答说:“你邀请的不是我,显然是我的衣服。所以我在给它们一个客人应得的东西!”
哪一个更重要呢?是人的本身,还是他周围的生活奢侈品?
另一个故事,来自周日的福音。
有一个富人下了地狱。
在生前,有一个可怜的乞丐躺在他的门口,饥肠辘辘,但他完全无视这个流浪汉。当他们两人都死了以后,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穷人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而富人却在火焰中痛苦挣扎。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他平日里的享受,并没能拯救他。
第一篇读经描述了这个富人选择享受奢华而不是关爱他人。天主用这个故事来描述耶路撒冷那些自满的人,他们
“躺在象牙床上……吃着羊群中的羊羔和牛栏里的牛犊……用珍贵的碗喝酒,用最好的油膏涂抹自己……”
天主说他们将首先被流放。
如果你生活在“第一世界”——例如在发达国家,你每天所享受的舒适远超这些故事中所描述的任何东西。我们的人口消耗了世界上巨大一部分资源。当我们“躺在沙发上”,沉迷于电视节目时,我们是否也在帮助忽视世界上的其他人呢?我们是否像那个富人一样,从不看一眼门外的穷人呢?在死亡中,那个富人得到了他一生所指向的:一个与任何人都没有真正关系的未来!
富人在地狱里呼喊:“打发拉匝禄(那个穷人)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吧,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但是亚伯拉罕从天上回答说,鸿沟太宽了。富人最后想到为别人寻求帮助:“打发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去警告我的五个兄弟,免得他们也来到这个痛苦的地方!”
亚伯拉罕回答说:
“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和先知的话,
即使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人,他们也不会被说服。”(路16:31)
听听这些话吧!
终于有人从死里复活了。我们最终会被说服去给予有需要的人应得的东西吗?还是会继续完全沉迷于我们的衣食住行呢?
企业财富的问题
“爱财是万恶之源。”(弟前6:10)
在亚巴郎怀中的拉匝禄与在火焰中的富翁之间的“深渊”是什么?是什么事件造成了这道鸿沟?
耶稣给法利塞人讲的这个故事广为人知。有一个富人,传统上被称为“狄富斯”(来自拉丁语“富有”一词),他在尘世的日子里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为自己造就了受折磨的命运。而乞丐拉匝禄,渴望着富人的残羹剩饭,他的疮口被狗舔着,却找到了安慰。当狄富斯请求给其兄弟们进一步的警告时,亚巴郎只说:“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和先知们,即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他们也不会相信。”
这道鸿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世界上的狄富斯们拒绝听从天主的启示,就像他们拒绝倾听穷人的呼声一样。财富和特权造成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他们根本不需要天主,当然也不需要穷人。
甚至许多天主教徒,尤其是那些富有和有权势的人,每当教宗谈到金钱时,都会忽视或不理会他一贯的教导。而我们,这个犹太-基督信仰的国家,既读过梅瑟的法律,听过先知们的话,也接受了耶稣的福音——这个比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是否在自己和世界上的拉匝禄们之间造成了一道深渊呢?我们是否犯了亚毛斯归罪于他自己民族的那些罪行:自我放纵、轻佻浮躁、故意无知以及对穷人的残酷忽视呢?
我们难道不是对任何挑战我们生活方式的事物都充耳不闻吗?
我们讨厌别人提醒我们行为的愚蠢:给我们的艺人丰厚的报酬,却怨恨领取福利的人;给失败的首席执行官们巨额的离职金,而当公司裁员或搬到更有利可图的地方时,却对被解雇的工人毫不关心。
盖璞和香蕉共和国的公司负责人每年至少能赚200万美元。而在萨尔瓦多,为我们做衣服的一位女性每小时只能挣56美分。
如今,在我们伟大的自由市场中,行业贸易杂志上的广告吹嘘我们可以以每小时33美分的价格雇佣裁缝。发达国家的工人被抛弃,而第三世界的工人则被剥削。
这里有什么是亚毛斯会感兴趣的吗?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预言性声音似乎是这么认为的,并且已经写过关于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不道德行为。但是,当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通谕《论人的工作》(1981年)中捍卫劳动的首要地位时,《财富》杂志的一位专栏作家嘲笑他“执着于社会主义经济学,并且越来越容易被第三世界的反帝国主义言论所左右”。
甚至许多天主教徒,尤其是那些富有和有权势的人,每当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谈到金钱时,都会忽视或不理会他一贯的教导。他们认为他是一个蒙昧的波兰人,不理解物质成功的神圣恩典。
但是若望・保禄二世看到了财富与贫穷之间的一道可怕深渊,这道鸿沟对现世的穷人以及来世的特权阶层都不是好兆头。
“根据基督的话,贫穷的南方将审判富有的北方。而穷人和贫穷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贫穷,不仅缺乏食物,而且被剥夺了自由和其他人权——将审判那些剥夺他们这些东西的人,那些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为自己积累经济和政治霸权的帝国主义垄断的人。”(若望・保禄二世,1984年9月17日)
不用说,这些话并不比十诫、亚毛斯的预言以及“从死者中复活”的人的比喻更受欢迎。
这些来自天主的干预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感到内疚。它们是为了赋予我们力量并使我们获得自由。
如果我们睁开眼睛看天主的话语,打开耳朵听穷人的呼声,我们不会自动支持某种政治或经济政策。但我们会坚持要求任何政治家都必须接纳并关心拉匝禄。我们必须为了拉匝禄这样做,也必须为了我们自己这样做。
保禄给弟茂德的第一封信揭示了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正直、善良、虔诚、坚定和有爱心的人,那些为信仰而奋勇拼搏的人,那些真正高尚的人。
然而,《弟茂德前书》6章的这段经文被两个警告所围绕。在这之前,保禄说过,如果我们渴望富有,我们就会陷入危险的野心,从而导致毁灭。而基督徒高尚的道路是一种慷慨的生活。
要警告那些在现世财富上富有的人,不要轻视他人,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不可靠的金钱上,而要寄托在天主身上,天主从他的丰富中,赐给我们一切使我们幸福所需的东西。
告诉他们要行善,在善工上富足,要慷慨大方,乐于分享。
如果他们想确保真正的生活,这就是他们为未来积攒真正财富的方式。
我想出这段话并不是为了让任何人难过。保禄写这段话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喜乐。
达味与拉匝禄
若“达味与拉匝禄”的故事——尤其死者拉匝禄应被遣往惊扰富人兄弟的请求——让你联想到狄更斯《圣诞颂歌》中的马利鬼魂,你的联想完全正确。狄更斯本人亦承认,这则比喻启发了他的这部名作。而耶稣的这则比喻中,更有诸多内容引人遐思。尽管故事的核心讯息已然清晰,但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其中的反讽,这些反讽恰恰让讯息更深刻地深入人心。
一、关于“名字”的反讽
首先是名字的问题。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富人没有名字,而故事开篇便告知我们,乞丐名叫拉匝禄。传统为弥补这一点,称富人为“达味”(Dives,发音为Di-vees),此词实乃拉丁语中“富人”的意思。反讽之处在于:世间“权贵”往往一心求名、渴望被铭记,然而在这则故事中,得以留名的却是“无名之辈”——那位乞丐。
关于名字,另有一层反讽:死后,当“达味”向亚巴郎求水喝时,他竟能叫出拉匝禄的名字,这表明他早已知晓这位在自家门前忍饥挨饿的人。更甚者,达味生前连派个仆人去满足拉匝禄的需求都不屑为之,死后却傲慢地想让拉匝禄当差,为自己解渴。
二、关于“饮食”的对比
其次是饮食的问题。故事中实则呈现了两处饮食场景。第一处场景:富人盛宴享乐,而拉匝禄却在他家门前,连进食的份都没有,处境显眼又凄凉。第二处场景:两人死后的境遇——拉匝禄“在亚巴郎的怀中”。“在怀中”一词,指的是宴席中最尊贵的位置,即受宠的宾客依偎在主人身旁的席位(参见《若望福音》13:23)。由此可见,拉匝禄在天国的盛宴中位居首座,而富人如今却成了那个在门外观望、无法入内的人。
三、与耶稣教导及圣经传统的呼应
耶稣的伦理教导,重申了《托辣》(即“法律”)中所载明、并经先知们确认的盟约规条。这一意象正体现了路加福音版本中“真福八端”与“祸哉”的内涵:“你们现今饥饿的是有福的,因为你们将要饱饫”(路6:21);“但你们现今饱饫的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饥饿”(路6:25)。
而亚巴郎的责斥——“孩子,你该回想你生前享过福,拉匝禄却受过苦;如今他在这里受安慰,你却在这里受痛苦”——则呼应了第一则“祸哉”的措辞:“你们富有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获得了你们的安慰”(路6:24)。
亚巴郎最后的话,道出了最终的反讽:“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和先知的话,即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他们也不会信服。”在比喻的情节中,这句话显然针对达味的提议——让拉匝禄去恐吓他的兄弟,使他们悔改。但放在福音的更广阔语境中,亚巴郎的话实则指向耶稣的复活,以及耶稣的生命与教导同“法律”及“先知”的连续性:那些不愿听从“法律”与“先知”的人,也不会回应复活的主及其教导。
达味本可从希伯来经文中得知一切必要的真理。事实上,《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有一段关键经文,正针对他对拉匝禄的漠视:
“难道我所选择的斋期,不是这样吗?……要把你的饼分施给饥饿的人,将无家可归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到赤身露体的人,要给他衣服穿,不要避开你的骨肉兄弟。”(依58:5-6)
拉匝禄显然无家可归,定然忍饥挨饿,甚至衣不蔽体(狗来舔他的疮)。耶稣的伦理教导,正是重申了《托辣》中所载明、并经先知们确认的盟约规条。
我们无需远求,只需看看本周的“第一篇读经”,便能找到先知对富人的另一则警告。亚毛斯嘲讽那些放纵享乐的富人,他们对社会的衰败(“以色列的崩溃”)全然无视。而《弟茂德前书》也发出了警醒:
“我在使万物生活的天主前,并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前,嘱咐你……要保持这诫命,毫无玷污,无可指摘,直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当“第二次来临”降临时,最终的审判将以《托辣》的基本诫命为准则,检验众人——这些诫命关乎如何依盟约行事、尊重生命、说诚实话,以及扶助外乡人、寡妇、孤儿、无家可归者、饥饿者与赤身露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