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3
发布日期:2025-09-26 | 作者:意鸣子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3
F
FACE面容,脸
面容(希伯来语pānim)在旧约中使用了两千一百余次。面容的希伯来语通常是复数,代表了人脸的多种特征。面容并不仅仅指一个人的脸,也用来表达内在的性情和态度。因此,它是一个表达自我,甚至是整个人或仪态的比喻。
倔强或固执通常被形容为铁面无情(申28:50;箴7:13,21:29;依50:7;耶5:3;则3:8)。生气大都是由于失败或被拒绝,可以从失望的脸上看到(创4:5;耶5:3),而某人脸朝下俯伏在地则是表达给予效忠或致敬。与此相似,向某人掩面则表示厌恶或嫌弃(依53:3),尤其是说天主掩面时(咏13:2,27:9,102:3;依54:8;耶33:5)。抚慰或安抚天主就是取悦天主的圣容(出32:11;列上13:6;列下13:4;编下33:12;耶26:19)。在荣光的面容上,能够看到喜乐和幸福(约29:24),再一次面对天主的仪容(户6:25;咏4:7,31:17,44:4,67:2,80:4)。抬起或提升某人的脸面,是表示接纳或认可;当用于上主时,是一个降福的标记(申10:17;约34:19)。
《出谷纪》(33:20)记载,没有人能见过上主,或上主的面容而能再活的。由此可见,提及看见雅威的圣容(创33:10;约33:26),以及在祂的面前(出23:15,34:20;咏42:3)暗示一个凡人在至圣所的崇拜,那是雅威居住之所。雅各伯(创32:31)和梅瑟(出33:11)曾面对面目睹天主,并且传统认为:只有梅瑟独自一人目睹天主的圣容(申34:10,5:4;民6:22,13:22)。
FAITH信德,信心
《希伯来书》(11:1)对信德有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定义:“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圣多玛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对信德有一个神学性的传统定义:信德是理智透过恩宠认同天主的真理时,在意志的影响下,走向天主的行动”(《神学大全》II.II.q2.a.9)。
I.旧约中的信德
A.天主的拯救行动是信德的根基
B.亚巴辣罕的信德
C.力量源于坚信天主,而非我们自身
II.新约中的信德
A.福音书中的信德
B.保禄的信德神学
C.《希伯来书》中信德的历史
I.旧约中的信德
A.天主的拯救行动是信德的根基
在旧约中存在两种信心:天主对人的忠信(申32:4)和人对天主的信德(咏119:30)。天主的子民看见了证据:天主一直显示证据和绝对的信赖。有鉴于此,天主的子民有责任接受天主的话语和诫命,并坚信:它们是正义(right)和善良(good)的(出14:31,19:9;户14:11;申1:30-33)。纵观旧约,我们看到信德同样有说服力的证据:“你们只该敬畏上主,全心忠诚事奉上主,因为你们看见了,他为你们作的,是何等伟大的事”(撒上12:24)。
B.亚巴辣罕的信德
亚巴辣罕是圣经中,在信赖天主上,最被人熟知的例子。他相信天主对他后裔的许诺:“亚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为他的正义”(创14:6)。亚巴辣罕以信德的服从,回应了天主的召唤(罗1:5;16:26)。他在意志和理智上屈服于天主,并毫使自身无保留地忠诚于天主的旨意和拯救的力量(耶17:5-6;咏40:5,146:3-4)(教理142-43条)。当天主藉着命令祭献依撒格来考验亚巴辣罕的时候,他借着预备好祭献依撒格,证实了自身与天主之间的亲密友谊。
C.力量源自坚信天主,而不是我们自身
当以色列人与阿兰人联盟攻击犹大时,依撒意亚向阿哈次宣告了有关信德的严厉命令:“假使你们不肯相信,你们必然不能存立”(依7:9)。只有坚信和忠于上主,才能带来安全和拯救的确切希望:“你们的得救是在于归依和安静,你们的力量是在于宁静和信赖“(依30:15)。天主将从毁灭和危险中解救犹大,但解救之道并不在于军事联盟行动,而是在于完全信赖上主。
II.新约中的信德
A.福音书中的信德
耶稣需要那些聆听祂的人有信德(玛9:28;谷4:36;路8:25),使信德成为永恒生命和救恩的一个先决条件(玛9:22;路8:48)。在旧约中,信德成为对天主救恩行动的回应;在新约中,信德则是对基督所施行的神迹和标记的一个回应(玛11:1-5;12:27)。为那些相信的人,一切都有可能(玛17:20;21:21)。与此相反,阻碍信德的是骄傲和顽固的心(玛18:1-7)。
若望宣告《若望福音》的目的:“这些所记录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祂的名字获得生命”(若20:31)。信德是白白的恩赐,但也是天主的一份礼物(若6:37,44,65)。那些相信的人,接受基督的圣言(若2:22;5:47;8:45),并穿越死亡,进入生命,且接纳永恒的生命(若11)。(《论信仰自由宣言》10-11号;若18:37,12:32)。那些拒绝接受这信德的人,已经受了审判(若3:18-19):“那信从他的,不受审判;那不信的,已受了审判,因为他没有信从天主独生子的名字。审判就在于此:光明来到了世界,世人却爱黑暗甚于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教理160条)。
《宗徒大事录》为初期基督徒团体,论信德说的更清楚:成为教会中的一员,信从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宗4:4;13:12;15:7):信德是相信耶稣基督是主(宗5:14;9:42),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宠,信从的人才能得救(宗15:11)。
B.保禄的信德神学
保禄因支持在耶稣基督内的信德,而拒绝梅瑟法律,因为梅瑟法律不能引领相信的人成义(罗3:20)。信德和法律的鲜明差异是《罗马人书》的重要主题,亚巴辣罕被视为信德的典型人物。保禄强有力的指出:亚巴辣罕的信德是转变和皈依,是他未受割损礼时,在法律面前所经验到的;割损礼“只是作为他未受割损时,因信德获得正义的印证“(罗4:11;创15:6;弗2:8-10;迦2:16)。为圣保禄来说,那些认为自身获救是仅仅靠着法律而成义,而不是靠着信德,则不能获得因信德而有的成义恩许。
我们是因领受圣洗圣事中信德的联系,才能成义(罗1:17;3:22;26;4:5,9:30;迦2:16,3:8)。基督徒是靠着恩宠而得救(弗2:8),从此以后,基督徒透过基督成为天主的子女(迦3:26),使基督徒成为对耶稣之信德的生活表达(迦2:20)。“我们知道,我们的旧人已与他同钉在十字架上了,使那属罪恶的自我消逝,好叫我们不再作罪恶的奴隶,因为已死的人,便脱离了罪恶。所以,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我们相信也要同他同生”(罗6:6-8)。今后,“我们只是凭着信德往来,并非凭目睹”(格后5:7)。
C.《希伯来书》中信德的历史
《希伯来书》11章追溯了旧约中信德的根源,引证了从亚伯尔到玛加伯的例子。然而,这些旧约圣贤的信德,指向了未来:“这一切人虽然因着信德获得了褒扬,但是没有获得所恩许的,因为天主为我们早已预备了一种更好的事,以致若没有我们,他们决得不到成全”(希11:39-40)。信德的完美典范直到默西亚的来临,才得以在耶稣身上成为“信德的创始者完成者”(希12:2)(教理147条,163条)。
FALL,THE堕落
堕落是原罪是人类原祖自由犯下的。在《创世纪》2-3章,用比喻的叙述描述了堕落的原始事件,就是人类原祖打破了与天主的友谊和恩宠。原祖从天主所接受的这友谊和恩宠,并不是仅仅为他们自身,也是为整个人类。整个人类历史都被我们原祖父母自由犯下的原罪错误所玷污:“是的,我自出世便染上了罪恶,我的母亲在罪恶中怀孕了我”(咏51:7)。纽曼枢机说:“人类与其造物主的目的脱节了“(Apologiaprovitasua;《牧职宪章》13.1)。
I.《创世纪》中的叙述
A.亚当和厄娃的罪恶(原罪)
B.诅咒
C.原始福音(第一部福音)
II.基督扭转了堕落事件
I.《创世纪》中的叙述
虽然承认《创世纪》中亚当和厄娃的故事,可能使用比喻性语言来表达,但是圣教会强调原罪的戏剧性事件,是创造真理启示的部分(教理289条,390条)。
A.亚当和厄娃的罪
如《创世纪》的叙述,亚当和厄娃自由地破坏了他们与天主的盟约。他们虽然是恩宠的领受者,却自由地选择了伦理的邪恶。
堕落的叙述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亚当和厄娃的言行举止。传统上讲把原罪归咎于亚当和厄娃的骄傲和反叛,就是渴望成为像天主一样。他们遭遇了蛇的诱惑,并决意顺从了它,厄娃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也给了亚当吃了一部分,随后,“二人的眼立即开了,反觉自己赤身露体”(创3:7)。尽管是厄娃最终把果子给了亚当,但是她在屈服诱惑之前,试图尽力抵制诱惑,表现出了比亚当更大的决心;在厄娃和蛇最初交流时,亚当似乎一直就在那里,却什么也没做。(在《创》3:4-5,蛇向他们二人发表演说,在一些古英语版本中,使用的是复数形式。)换句话说,亚当并没有拒绝被卷入她的罪恶之中。因此,亚当不但自由地参与了犯罪(当厄娃受到巨大影响时),也未能从蛇手中,保护厄娃和乐园。他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罪过,因为是他直接从天主那里接受的命令(创2:16-17)。
B.诅咒
原罪的影响是直接和显著的。当上主询问时,亚当并没有归咎于自身,而是把责任推给了厄娃(创3:12);然后,厄娃归咎于蛇(3:13)。这非常明显地表明,罪恶破坏了他们与天主的关系,也伤害了彼此的关系(教理1607条)。天主宣布盟约的诅咒:亚当失去了他自身和所有后裔的超性恩宠,原始的义德,肉身的不朽和没有痛苦的特恩(教理390,400条)。亚当和厄娃被诅咒了,肉身的死亡,即灵魂和肉身的分离(创3:19;罗5:14;格前15:22):“你既是灰土,你还要归于灰土”(创19;训12:7)(教理400条)。另外,还有羞耻的痛苦(创3:7),分裂的痛苦(3:12),为食物而汗流浃背的痛苦(3:16-19),更痛苦的是被赶出伊甸园,失去了与天主之间的友谊(3:23-24)(教理1609条)。厄娃甚至要面对生育的痛苦,服从她的丈夫,以及与蛇永久的斗争。
C.原始福音(第一部福音)
然而,未来确定的胜利是属于女人的“后裔”,这宣告是对蛇说的(创3:15)。在这预许中,《创世纪》预言了默西亚的胜利(罗16:20;希2:14)(教理410-11条)。厄娃的不服从,将会由玛丽亚的服从所取代,因此,厄娃使世界成为死亡之地,也将由玛丽亚带来生命(圣义肋内,Haer.3.22;圣热罗尼莫,Epist.22.21)。由于那些原因,《创》3:15节,被称为“原始福音”(第一部福音)。
在原罪的堕落之后,天主并没有抛弃人类。《启示宪章》(DV)说:创世记述启示了救恩的宏大计划:“在他们堕落之后,天主许下救赎,重振他们获救的希望。天主又不断地照顾人类,赐给一切恒心行善,寻求救援的人永生”(DV3号;创3:15;罗2:6-7)。《创世纪》宣告了未来默西亚,救世主,“新亚当”的许诺(格前15:21-22;斐2:8;罗5:19-20)(教理410-11条)。
II.基督扭转了堕落事件
盟约的诅咒施加于亚当和厄娃身上,但,他们的后裔得到了补救,因为基督担负和忍受了诅咒;透过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成为了终极救赎。在圣保禄的神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向我们显示了亚当的背叛是如何被基督的正义服从所取缔。亚当使我们成为屈服于死亡的罪人,但,基督借着丰盈的恩宠,使我们成为永恒生命的正当继承人(罗5:12-21;格前15:20-22)。
在《罗马人书》5:12-22中,圣保禄借着对比旧亚当与新亚当-基督,强调了创造叙述的终极意义。透过亚当的罪,死亡进入了世界,同样,透过基督永生的生命为所有的牺牲,更胜一筹。基督作为第二亚当,带来了恩宠和义德,阻止了第一亚当嗲来的罪恶和死亡。与此相似的是在《格林多前书》中,圣保禄继续论述,亚当和基督是影响整个人类的两个图像:“因为死亡既因一人而来,死者的复活也因一人而来;就如在亚当内,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格前15:21-22)。同样,“我们怎样带了那属于土的肖像,也要怎样带那属于天上的肖像”(格前15:49;罗8:11)。
FAMILY家庭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家庭的最基本形式中,家庭包括母亲,父亲和孩子;更广泛的来说,“家庭”也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以及所有相关的亲戚。
基督徒称家庭是“家庭教会”:它的形式是一个信仰团体,并且人类家庭的爱,是在天主圣三中,圣父,圣子和圣神共融的图像。
I.天主的家庭
A.圣三作为一个家庭
B.家庭的盟约纽带
C.信徒借着盟约成为天主的家人
II.旧约中的家庭
A.大家庭
B.祝圣首生子
C.家庭中的相互责任
III.新约中的家庭
A.家庭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B.家庭教会
IV.教会作为家庭
A.基督徒的大家庭:天主和圣教会
B.基督徒借着盟约,进入天主的家庭
C.家庭是天主生命的肖像
I.天主的家庭
A.圣三作为一个家庭
天主自身就是一个家庭——圣父,圣子和圣神。永恒的天主是一个人际关系和赋予生命之爱的奥迹。世上的家庭不同层度的奥迹,却总是不能完美表达。圣三的生命是“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奥迹,是天主本身的奥迹。因此,是所有其他信仰奥迹的泉源,是光照它们的明灯”(教理234条)。
B.家庭的盟约纽带
然而,在救恩历史中,天主圣三是触及家庭问题的实质性方面。在以色列社会中,家庭决定了其成员在哪里生活,如何工作,以及与谁结婚。在古近东的民族中,很大程度上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网络,正如以色列人是按雅各伯儿子的名字,命名十二支派的。这些家族彼此的联系纽带,就是盟约的约束。当一个家庭有新成员时,是透过婚姻或一些联盟实现的,两个团体——新成员和起初建立的支派,将会订立盟约的约束;这通常是借着许下神圣誓言的仪式,共享宴席和奉献牺牲品来订立的。
C.信徒借着盟约成为天主的家人
天主与以色列的关系差不多是由盟约所定义,就是祂与亚当,诺亚,亚巴辣罕,梅瑟和达味的关系。随着一个接一个的盟约,天主在祂的盟约家庭中,向更多人开放加入的资格:首先是一对夫妇,然后是一个家庭,一个支派,一个民族,一个王国,直到最后耶稣向普世发出的邀请。基督“真正的家庭”包括那些透过圣洗圣事,接受新生,成为天主子女的人(若3:3-8),以及那些承行在天之父旨意的人(玛12:49)。基督是长子,他们则成为基督的兄弟姐妹(罗8:14-15,29)。
II.旧约中的家庭
A.大家庭
在古以色列,家庭通常说成是“父亲的家(房子)”,这是一个强调家庭父权性质的术语。因此,这样的家庭不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组成的直系核心,而是由大家庭所构成,包括同一血缘(不包括已经嫁出去,进入夫家的女儿),男女奴仆和他们的家人,工人和妾。因此,一个典型的家庭是由几代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能有几十个人(苏7:17;民6:11,27,30;8:20;18:14)。
这大家庭在以色列民族中,是最重要联合,保证了以色列各个支派的延续性,也成为新一代以色列人接受信仰,历史,法律和以色列传统教导的地方。父亲有职责教导孩子有关上主的法律(申6:7;11:19;32:46),以及传统,庆节和以色列礼仪的相关事宜(出12:26,13:14;申6:20-24;苏4:6,21-23)。
B.祝圣首生子(长子)
这家庭是父系的:血统是透过男性血统计算的。因此,生儿子对家庭血统是至关重要对。首生子和所有动物的头胎,要作为祭品来奉献或赎回(出13:2,12-15;22:28;34:1-20;户30:11-13;8:16-18;18:15)。透过这祭献,首生子表明以色列是完全属于上主的事实,也纪念以色列的长子在逾越节因羔羊的血而获救。另外,祭献是天主宣告持续忠于盟约,并声明:每新生一代都是属于祂自己的一种方式。
C.家庭中的相互责任
家庭的纽带是非常紧密的,家庭成员之间一直都在提供互相支持和保护。家族提供合法的保护,也维持基本的正义要求。家族也要对罪犯负责,并对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承担集体的责任。惩罚要延伸到整个家庭(家族),甚至于要数代人会因罪而受到惩罚(出20:5;申5:9;苏7:24;申24:16;列下14:6)。
III.新约中的家庭
A.家庭是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家庭成为初期基督徒团体的主要图像,并不令人惊奇。正如以色列人的家庭,是教导,祈祷和逾越节庆典的核心,因此,初期基督徒家庭也是信仰教育和朝拜的核心。圣路加写道:“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宗2:46;宗5:42;12:12)。当外邦人成为基督徒时,通常全家人都会皈依基督信仰,这是从科尔乃略全家皈依开始的里程碑(宗10)。
B.家庭教会
家庭也是圣保禄宣讲过的城市中,新教会团体的起点,并提及了大量家庭成员:哥罗森的费肋孟家庭(费1);劳狄刻雅的宁法家庭;斐理伯的里狄雅和狱警的家庭(宗16:15,31-34);格林多的会堂长克黎斯颇,斯特法纳和加约的家庭(宗18:8;格前1:14-16,16:15;罗16:23);厄弗所的普黎史拉,阿桂拉和敖乃息佛洛的家庭(格前16:19;弟后1:16,4:19);罗马的阿黎斯托步罗,纳耳基索和其他人(罗16)。
IV.教会作为家庭
A.基督徒的大家庭:天主和圣教会
基督徒家庭本身是天主家庭中全部成员的有力肖像,他们是借着圣洗圣事和在耶稣基督内的新生命,得以加入的:“所以你们不再是外方人或旅客,而是圣徒的同胞,是天主的家人”(弗2:19)。这大家就是天主,基督徒都是属于祂的。基督建立了一个圣教会——祂的奥体,作为祂降生成人的拓展和延伸。借着取得肉身,基督圣化了肉身,并透过祂的奥体圣教会,把天主圣三的生命向全人类拓展延伸。因着进入基督的奥体,基督徒成为“圣子中的众子”(sons in the Son)。他们成为天主永恒家庭中的子女,分享天主圣三特殊的生命,成为天主自己家庭中的一部分(教理1655条)。
圣教会和家庭,也是超越“团体”的意义;无论是圣教会,还是家庭,每一个都如同天主圣三,是与人的交流。因此,他们之间也有家庭相似性,圣教会是一个普世大家庭,这大家庭是由“家庭教会”所构成“(教理1656条)。
B.基督徒借着盟约,进入天主的家庭
现在的男男女女是借着圣洗圣事和圣体圣事,融入天主的盟约家庭。这两件圣事是基督徒的盟约誓言,日用食粮和祭品。
领受这两件圣事,使我们的基督徒生命中有了深奥的区别,因为从此以后,就可以称天主“阿爸!父啊!”(迦4:4-6)。基督是天主真正的子女(若1:12;若一3:1-2),是基督的兄弟姐妹和母亲(谷3:35),基督是“众弟兄中的长子”(罗8:29)。基督徒是“天主的家人”(弗2:19)。耶稣基督首要的启示是天主的父性身份(若15),首先是是耶稣自身的父,然后延伸到所有基督徒,作为“圣子中的众子。”
《默示录》中清晰表明:这新的盟约是最接近和最亲密的家庭纽带。若望的神视包括羔羊(耶稣)的婚宴(晚宴)和羔羊的新娘(圣教会)。借着这事件——传统理解为圣体圣事,基督徒确定和更新了他们与天主的家人关系。借着此圣事,他们称呼天主自身为他们真正的“兄弟”,“父亲”和“配偶”。
C.家庭是天主生命的肖像
透过婚姻,家庭成为了天主生命的肖像,婚姻自身是一个新约的圣事。圣保禄写道:“因此,我在天父面前屈膝——上天下地的一切家族都是由他而得名”(弗3:14-15)。然而,世界上的家庭接受他们来自天主自身的“名誉”和“身份”。
因此,丈夫和妻子作为天主的肖像,是忠实和一体的,他们之间的家庭纽带,必须是永恒坚固的。然而,天主也是非常多产和慷慨的,所以一对结婚的夫妇必须对生命开放,愿意在孕育孩子上与天父配合。在这个背景下,就很容易明白圣教会禁止避孕,堕胎,同性性行为和通奸的行为,因为所有这些行为扭曲婚姻的神圣性和家庭中天主的肖像。作为家庭教会,家庭必须是神圣而又谨守朝拜天主的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