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叙利腓尼基妇女
发布日期:2025-09-29   |    作者:李建刚

   一、“叙利腓尼基妇女”(希腊文“Συροφοινίκις”)仅见于谷7:26节,用以表明该妇女的腓尼基身份。该词为希腊语复合词,由叙利亚与腓尼基组成,指罗马叙利亚省沿地中海至黎巴嫩山脉一带,包括提洛和漆冬等城市,其居民在旧约中被称为腓尼基人。

   二、提洛作为富庶的贸易城市,与以色列长期保持密切的商业往来,可追溯至撒罗满时期。为建造耶路撒冷圣殿,撒罗满通过提洛进口黎巴嫩木材,并向提洛出口小麦、葡萄酒和橄榄油(参列上5:21-25)。然而,以色列与提洛的关系并非毫无紧张。

在先知书中,天主对提洛施行审判的预言屡见不鲜(参依23;亚1:9-10;则26:1-21;匝9:3-4)。

   在《马尔谷福音》中,这位原本未署名的妇女被具体描述为“希腊人,出身腓尼基”(7:26)。她是当地人——《玛窦福音》对此作了对应处理,将其称为“客纳罕妇女”(15:22)。称其为希腊人也暗示她属于受过教育的上层社会阶层。

叙利腓尼基妇女的故事中,耶稣遇到了一位非犹太的外邦妇女。这一叙述涉及对外邦人的福传问题,并将外邦人信仰的正当性回溯到耶稣自身的行动。同时,该故事强调信德的重要性:耶稣医治了她的女儿,因为她的信心很大(参玛 15:28)。在《马尔谷福音》的语境下,该故事也具体说明了耶稣关于洁净与不洁净的教导(参7:1-23)。

   三、在早期教会,叙利腓尼基妇女被视为象征外邦教会的形象。宗教改革时期,改革者将她视作信心的典范。现代社会学解读指出,此故事中呈现了三种不同文化世界的碰撞:犹太世界、腓尼基世界与希腊化世界,叙事中揭示了其中的张力。女性主义释经学进一步强调,耶稣通过这位坚毅妇女的坚持学习到,自己应当向外来者和陌生人敞开心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