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是恩赐、盟约和共融
发布日期:2025-10-01   |    作者:曹雪女士

 

 

小序

 

“对我来说,祈祷是内心的奋发之情,向苍天的淳凝视,是困苦中或欢乐中感恩报爱的颂谢声。”(教理2558)我们说圣经是一部祈祷之书,首先就因为其中的圣咏表达了人们内心转向天主的奋发之情,渴望赞颂上主的名。“雅威,我们的上主,你的圣名在普世多么美妙,你的尊荣彰显在高天”(咏8:2);其次,祈祷词里充满了在困苦或者欢乐中对天主的感恩报爱。“上主,我要歌唱你的仁爱,直到永远,我要代代宣扬你的忠信,我要述说你的仁爱多么稳固,你的忠信是如何坚定。”(咏89:3)。除圣咏外,圣经中还记载了很多信德典范如先知、君王、司祭、殉道者及信仰团体对天主的祈祷之词,其中也表达了教理所说的“内心的奋发之情及感恩报爱的颂谢之声”,本文意在分享几位圣经人物的祈祷词。圣经中的这些祈祷经文可以教导我们以谦逊心态,并以子女身份向天主呼求,如此便能使基督徒的祈祷生活成为天人生命相通的具体表述,使我们活在与天主美好而忠信的盟约中,向世人见证与基督及圣父圣神共融的爱与忠贞。

 

祈祷是恩赐

 

托比特的祈祷

祈祷是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审视自身及向所投奔与信赖的天主表达爱意,如此就需要以谦卑的心,来领受来自生活的一切恩典,对所遭遇的不幸事件没有抱怨和指责,反而是以信德接受和顺服。《多》一书中有位义人的祈祷词体现了这一点,他就是多俾亚的父亲托比特。托比特是一位对天主充满热忱,并严格遵守梅瑟律法生活的犹太义人,他爱护妻儿老小,照顾孤儿寡妇,即使在流亡尼尼微后,还是经常冒生命危险去埋葬被害的同胞,以实际行动施行信仰所倡导的仁爱,然而很不幸他双目失明,内心十分痛苦难熬,信德遭到打击,夫妻之间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但就算是如此,他对天主仍旧保持着应有的谦逊与敬畏,他在孤独求死的时刻,仍旧没有忘记肯定天主的公正公义,请求天主的怜悯。“哦上主,你是公正的,你所行的一切和所有的道皆仁慈而公义;你的审判总是正确而公正的。上主,求你顾念我,看护我。不要因我的罪过而惩罚我,也不要因我的过失惩罚我。” (多3:2

 

托比特的祈祷词一开口便赞颂和敬畏天主的一切作为都是合理的,承认天主在自己生命中、在子民中、在一切事件中的主权,虽然此时他仍旧失明,还不能理解苦难在其身上的祝福,但是托比特没有苛责天主,也没有抱怨任何人,指责任何人,而是谦逊地认罪,请求天主的怜悯和庇护。“宽恕我的父辈在你眼前所犯的罪,因为他们没有遵守你的训诫。”(多3:3)托比特不仅仅自己认罪,还代替父辈族人向天主认罪,认罪之后还甘愿领受来自天主的义怒惩罚。“你让我们遭受抢劫、被掳和死亡,让我们分散在外邦人中,受他们的嘲弄。好吧,当你因我和我祖先的罪而选择我来惩罚时,你所有的判断都是公正的,因为我们没有完成你的意愿,也没有真诚遵循你的诫命。我们没有在你面前走真理之道。”(多3:4-5

 

敬畏天主,谦卑认罪将人们的脆弱状态合适地呈现在天主面前,并表达了对天主的孝爱与信赖之情,这是使祈祷有功效的必要前提条件,也体现了祈祷是恩赐的特质。《多》经文在后面提到天使辣法耳完成救赎两个家庭的任务后,告别托比特和多俾亚父子之前,说过一番关于如何祈祷的话:“你们要赞美天主,感谢他,在所有受造物面前歌颂他的光荣,为祂对你们所做的一切,尽诉你们的谢恩,要赞美天主,举扬他的名,用谦恭的言辞讲述祂的事迹,不要耽误谢恩。”(多12:6)“用谦恭的言辞”就需要先有一颗对天主对人敬畏、坦诚、谦卑之心,否则就会出言不恭敬,充满乖戾、嫉妒和自私之怒气,如户12:2所记载,“难道雅威只和梅瑟交谈吗?祂不是也和我们交谈吗?”这是米黎盎和亚郎对天主和梅瑟的抱怨,来自他们的傲气和攀比,却忘记了梅瑟得自天主特别的殊荣,全是因为他不仅仅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还甘愿为众人承受苦难,满含谦逊和担当精神,所以梅瑟能够和天主共融及交谈,雅威天主说“我与梅瑟面对面交谈”(户12:8)。

 

米黎盎的悲剧

“梅瑟为人十分谦和,远远超过世上所有的人。”(户12:3)米黎盎因为抱怨和骄傲,却患上了致命的麻风病,最后在卡德士旷野黯然离世(户20:1)。米黎盎也有过光辉灿烂的时刻,梅瑟带领众人过红海后,“此时亚郎的姊妹女先知米黎盎手中拿着鼓,众妇女也都跟随着她,拿着鼓舞蹈,米黎盎应和他们说:你们应歌颂上主,因他获得全胜,将马和骑士投入海中。”(出15:20-21 她是旧约中第一位女先知,很小的时候曾经拯救过婴儿梅瑟,然而争名夺利及骄傲葬送了她,她的结局令人唏嘘。其实这样的骄傲也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所以圣经将其记载下来,召唤我们引以为戒,保禄在格前10:11说:“他们所经历的都有借鉴价值,这些被记载下来,就是为了给我们这些末世的人一个大警戒。”

 

耶稣的谦恭

而新约中的新梅瑟——耶稣在祈祷中向天父呈现的顺服与深深的谦恭、信赖,更是我们祈祷时需要效仿的榜样。“我的食物,就是承行遣我者的旨意,并完成祂的事业。”(若434)“子自己不能做什么,凡是父做的,子也跟着做。”(若5:19)这两节经文使我们看到,耶稣的全部言行,不是自己要大干一场自己的事业,而是顺服天父的旨意,而去行一切,言一切,他的一切言行都是一场祈祷,一番向父的表白,都是为了顺服、启示和光荣天父。正因为子对父的绝对忠诚,天父也将生死的权利完完全全与子分享,“父是生命的根源,也赐子为生命的根源”(若5:26)。耶稣这样的谦逊和顺服在希5:7-9中有很完美的赞扬:“耶稣尚在人世具有肉身时,他曾以呼号和泪水,向那位能救他脱离死亡的天主祈祷哀求,他因虔诚恭敬而获得垂听。即使身为儿子的他,也要在痛苦中学习顺从谦恭。在他达到完美之后,他就成为那些对他顺从谦恭的人永远的救恩。”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也是虔敬和顺服的祈祷,其中“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付在你手中”,(路23:46)引用咏31:6“我将我的灵魂交付你手,上主诚信的天主,你解救了我。”从中我们看到耶稣对阿爸天父全然的信赖,祂放低自己,而高举天父的慈悲。十字架本身就是一份祈祷,充满了耶稣基督信赖与敬爱的生命力。

 

保禄的刺

保禄曾经三次在祈祷中求耶稣拿走他的那根“刺”,但没有获得允诺后,他依旧谦逊地全心信赖救主,听命胜过祭献,“有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在软弱中,我的力量才能全显出来”(格后12:7-9)。然而新约中也有可悲的例子,保禄书信中所提及的福传助手和伙伴德玛斯,在哥4:14及费1:24中他的名字还与保禄并列在一起,以宗徒身份向收信的教会团体致敬问候,到了弟前4:10他却成了保禄批判的对象,德玛斯因骄傲和贪恋现世,离弃了保禄到得撒洛尼去了。雅4:6引用箴3:34说:天主排斥骄傲的人,赐福与谦逊的人。圣母玛利亚是谦逊及顺服圣言的典范,在她的赞主曲中,圣母玛利亚歌颂天主的行动:“他伸出手臂施展大能,驱散那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从高座上推下权势者,却举扬了卑微贫乏的人”(路1:51-52)可见,要想让祈祷流动着对天主的感恩之语,让祈祷成为一份恩赐与祝福,谦卑及信赖的心态必不可少。

 

小德兰的渴慕

在祈祷中除了要有谦卑、信赖及认罪的心态,还需要对天主有渴慕之情,即教理说的“内心的奋发之情”。“天主,你是我的天主,我一心寻求你,我的身体渴慕你,我的心灵为你焦渴,犹如一块龟裂干涸的土地。”(咏63:2)“赐我清晨得闻你的仁慈,因我完全信赖你;让我认识我应走的道路,因我举心向往你。”(咏143:8)对天主的渴慕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需要,更是对天主之爱的尽心回应,所以圣女小德兰曾说天主不需要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爱情。“天主,我的灵魂渴慕你,真好像牝鹿渴慕溪水。”(咏42:2)这一份贯穿小德兰年轻生命的渴慕及谦逊,使她可以丢弃世荣,而专心慕主,由此成就一代伟大的祈祷大师。

 

“啊,神圣的万王之王,既然圣教会是您的净配,那么她便是您的王后,而我则是圣教会的一个小小孩儿。财富与光荣,甚至天上的光荣,也非我心之所希冀;光荣是属于我的兄弟:天神和圣人们的权利。我的光荣不过是我的爱母圣教会慈颜的反照而已。我心之所希冀者惟有爱情。啊,耶稣,除了爱您外,我不知道世间更有何事了。世间轰轰烈烈的事功我都无分;我不能宣扬福音,我不能致命流血,但这有什么要紧?有我的兄弟们代我工作呀,至于我自己呢,一个小小的孩子,只有终身依偎在您的宝座之下,代那些作战的昆仲们爱慕您。”(《一朵小白花》203页)

 

虽然小德兰不是圣经人物,但她的祈祷,她与耶稣婴孩的生命关系及她的灵修生活,深深受到圣经的影响,因为小德兰说:“我只需一看圣经,便立刻吸到了耶稣生活的清芬,于是便知道向那个方向投奔了。”她又说:“当我祈祷时,所得助于福音高于一切。凡我寒伧可怜小小灵魂之所需要的,都可于此书中得之。我常常在福音中发现新的光照,及其所深蕴的神秘意义。” (《一朵小百花》192页,144页)小德兰的祈祷词总是透出一股单纯谦逊的精神,因为她说:“所谓祈祷,就是将自己的心灵高举,归向天主,在痛苦和喜乐中,发出感恩之心,发出孝爱之心。总结一句话,祈祷是一件神圣的、超性行为。它使我们的心灵与天主结合。我祈祷时,就好像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把我所需要的事,坦白地告诉默西亚,祂明白我的心事。”

 

祈祷是盟约

 

你们是我的百姓,我是你们的天主

基督徒的祈祷是天主与人在基督内结盟的关系。这个盟约在旧约时代已经建立,天主与亚伯郎订立盟约,答应恩赐给他流奶流蜜的迦南福地及多如天边星辰的子孙后代。由盟约而发展出来的民族,要领受来自天主的诺言,同时生活与祂的生命关系。“你们是我的子民,我是你们的天主”。这个应许的核心就是天人同在。我们在出19:4-6读到:“你们已经看见我对埃及人所做的事,也看到我怎样用鹰一样的翅膀托住你们,把你们带到我这里。现在,如果你们好好地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将在万民中被拣选出来,做我的子民,因为普世都属于我,你们要为我成为一个司祭的邦国,一个神圣的民族。”

 

圣经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天主带领人过红海,出埃及的大能与挚爱,仿佛鹰以自己的翅膀之背将以色列民带离奴役之地,使双方形成一个盟约关系,即后来在诸多圣经章节中我们所读到的:“今日祂选了你们做祂的百姓,祂是你们的天主”(申29:12)“他们中将有人做自己的领袖,他们的统帅将从自己人中产生。我要让他们接近我,否则谁能有勇气接近我的?你们要做我的子民,我要做你们的天主。”(耶30:22-22)这两段经文体现了祈祷中天人应有的盟约关系,而以盟约关系来表达对天主的渴慕及信赖之语,本身就是祈祷的最佳内容。

 

雅贝兹的祈祷

编上4章记载了以色列十二支派族长的族谱和子孙名字,而其中的雅贝兹在自己的兄弟中最受尊重,他的母亲给他起名字为雅贝兹,因为是在痛苦中生了他,有可能他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像生本雅明的辣黑耳;或者像若9章所记载,那位盲人是天生的残疾,曾经使父母痛苦。“若你真祝福我,求你扩展我的疆域,求你常伸手扶助我,脱免灾难,不受痛苦。”(编上4:10)雅贝兹向天主献上对其盟约承诺充满信心的祈祷,祈祷的结果是获得天主大大的祝福,因为天主是子民的天主,而子民是祂的百姓。在这句祈祷词中,雅贝兹求的第一件事是“天主在他生命中的能力”,“我要你赐福与我,我要你的祝福在我生命中。”因为“我要住在他们中,我是他们的天主,他们是我的子民。”(则37:27

 

这是一句真诚且充满渴望与信任的祈祷,因为作为盟约子民的后代,天主的生命是他们一切,是行动和心愿的福源与动力。有时候我们不敢向天主献上祈祷,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子女身份。“你们没得到,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2)雅威天主曾经对耶肋米亚说:“你呼求我,我就回答你,我会将你所不知的伟大奥秘,显现给你。”(耶33:3)而保禄在弗3:20说:“愿光荣归于我们身上发挥德能的天主,祂无限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所求所想。”这些经文都在提醒我们,作为天主的百姓,我们要敢于信赖与祂之间的盟约纽带,而勇敢大胆地为主事业的益处与光荣,献上祈祷。

 

雅贝兹在祈祷中做的第二件与第三件事分别是:求天主的同在与天主的保护,这是他获得垂听的缘由,因为他信赖天主的同在与祝福。所以对于今天的我们,“你要天主在你生命中做什么?改善你冷淡的信仰状态吗,向祂祈祷;解决你在工作上的难题吗,向祂祈求;帮助你在教会中的服务,向他祈求。天主不是呆在天上,每天等你一犯错误就惩罚你的警察,而是要赐福你的天主,祂是你生命的福源和主宰。”

 

撒罗满的祈祷词

列上8:22-53记载了撒罗满的祈祷词,是旧约里极优美的祷词之一,充满了对盟约天主的信赖与诚恳之情。“上主,以色列的天主,上天下地没有一个神能与你相比。你对那全心在你面前行走的仆人,常是守约表示慈爱。”撒罗满在祈祷中提到七种情况,不管出现哪种情况,他呼求天主的正义审断,也请求天主帮助和保护困苦和弱小者。第一是当子民中有人被怀疑为罪犯,且被迫起誓时,我们在户5:21读到律法的规定,撒罗满请求天主:“愿你从天上垂听受理,为你的仆人审断:惩罚恶人,照他的恶行,报应在他头上;宣告义人无罪,照他的正义酬报他。”(列上8:32)第二是以色列因犯罪受充军之罚时,“如果他们回心转意,称颂你的名,在这圣殿内向你祈祷恳求,愿你从天上予以垂听,宽恕他们的罪过,领他们回到你赐给他们祖先的地方。(列上8:33-34)第三是发生旱灾时;第四是遭遇其他灾祸,如饥荒和瘟疫时;第五是为外邦人祈祷;第六是以色列被迫作战时;第七是以色列被充军异地时。“愿你常睁眼垂听你仆人的哀求,你百姓以色列的哀求,他们不论何时呼号你,愿你都予以垂听。我主上主,因为你曾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选拔出来,作你的产业,正如你在领我们的祖先出离埃及时,借你的仆人梅瑟所声明的。”可以说以盟约为信赖的基础,向天主呈现需要的祈祷,是撒罗满祈祷词的主线。

 

管教子民的天主

天主对于盟约中的百姓,不仅仅会赐福、保护,也会严厉管教。耶32:37-38:“看吧,我将把他们从流放的国家集合起来,那是我在暴怒、愤恨和怒火中驱赶他们前去的地方,我会把他们带回故乡,让他们重新安居在这里。他们要做我的子民,我要做他们的天主。”从这两节经文我们看到了旧约以色列子民悖逆天主的历史及所遭受的惩罚,咏78和咏80两首祈祷词也讲述了同样的历史和天人关系。虽然他们是与天主盟约的子民,但如果他们背离律法,生活堕落,欺压穷人,远离仁义,天主会像教育亲生儿子一样地教育他们,并且允许亡国的灾难发生在他们身上,仿佛是天主在驱赶,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不配继续住在流奶流蜜的福地上。

 

当年那些本地异民被赶走,而让以色列人居住,恰恰就因为当地居民的各种淫乱及人祭的恶习玷污了土地(咏78:55),所以当以色列子民也重蹈他们的覆辙,他们就必要遭受流放之苦。“他们却触犯悖逆至高者天主,不愿遵守他的律法。他们垒造丘坛,使祂发怒,天主充满义怒,舍弃了以色列”(咏78:56-59)“你为何拆毁了它的篱笆,任凭过路的人去砍伐,使森林的野猪去践踏,使田间的野兽去吃它?万军的天主,求你领我们回去,求你从高天之上垂视和怜恤,求你常看顾这葡萄树,和你右手种植的园圃,保护你所培养的小树。”(咏80:13-16

 

所以这是我们从盟约关系中看到的天主另外一种强烈的爱,祂所选、所造、所盟约的子民,需要透过天主话语的指引,而活出相似天主的生活品质;如果悖逆,那就需要接受管教,修复彼此之间的忠诚。基督徒的人生也是如此,爱天主虽然不是消极被动地去遵守一些法律条框,而是关于与天主、与他人及与自身的美好关系,但忠于与天主的盟约关系,即是贯穿一生的基督徒生活的原则,也是祈祷的缘由和底色。

 

厄斯德拉的祈祷

厄斯德拉是子民流放归来时期的司祭和经师,当他看到回来的子民中很多人没有遵守梅瑟律法,而给自己的儿子娶了当地人的女子,就十分悲痛,跪下祈祷,向天主认罪:“我的天主,我真惭愧!我的天主,我不敢在你面前抬头,因为我们的邪恶,累积得高过我们的头顶,我们的罪孽上达于天。”(厄上9:6)然后厄斯德拉又提及所遭受的天主义怒的惩罚,接受天主的管教。“自从我们祖先的时代,直到现在,我们的罪孽深重;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连我们的君王和司祭,都被交在外国的君王手中,丧命刀下,被俘掳,遭掠夺,受尽侮辱,就像今天一样”。(厄上9:7

 

但厄斯德拉没有忘记天主的仁慈救助和怜悯,“但是现在,转瞬之间,我们的天主上主对我们大施仁慈,留给了我们一些残存的人,又在圣地给了我们居所;并且我们的天主又使我们的眼睛明亮,在我们做奴隶的时期,使我们尚有少许生气。”(厄上9:5-9)从深切认罪,到甘心接受天主的管教,再到感恩天主的怜悯和拯救,厄斯德拉的祈祷体现了对盟约天主的信赖和认同,即对屈尊就卑之天主的感恩赞颂,是一份带有盟约色彩的祈祷词,真实而有力量。

 

而厄下9:6-37记载厄斯德拉另外一段祈祷词,其内容更是展现了以民与天主盟约历史的纲要,在厄斯德拉的讲述中,厄下9:32-37可以说是诚恳祈祷的述求,以色列人自古便体验了天主的仁慈,正是对天主仁慈的信赖和依靠,他们才能期盼将来重获新生与自由,因为他们现在在本家给人做奴隶。“现在,我们的天主,遵守信约,保持仁爱,伟大、全能和可畏的天主,请不要把我们、我们的君王、我们的首长、我们的司祭、我们的先知、我们的祖先和你全民众,从亚述时代直到今日所遭遇的一切迫害,看作小事,你使这一切降在我们身上,是公义的,因为你所行的是忠义,而我们所行的事邪恶。我们没有听从你的律法,没有忠诚地侍奉你,我们今天竟成了奴隶···我们实在是处在极大的困苦中。”

 

约沙法特的祈祷

编下20:1-3记载当约沙法特任南国君王的时候,“摩阿布人、阿孟人和一些玛红人前来攻打约沙法特。有人报告约沙法特:正有一支大军从海那边的厄东前来攻打你;他们现在已到了哈匝宗塔玛尔,即恩革狄。约沙法特很害怕,便求告雅威,命令全犹大禁食。犹大人集会祈求雅威援助;犹大各城的人都前来寻求雅威。”约沙法特在圣殿里向雅威天主祈祷,承认自己的害怕和不足,“我们无力抵抗这来攻打我们的大军,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行”。他宣告禁食,并召集所有的百姓一起来寻求雅威天主,百姓就都从犹大各城出来祈求天主的帮助(编下20:3-4)。

 

祈祷是子民遇到危难时最有效也最信得过的方法,在祈祷中约沙法特提到盟约中天主的承诺:“我们的天主,难道不是你在你的子民以色列面前赶走了这地的居民吗?将这地赐给了你的友人亚伯郎的后代吗?”约沙法特的祈祷,是依赖天主对其友人亚伯郎的盟约,和撒罗满祝圣圣殿时所献上的祷词。这样祈祷后,天主的神临在阿撒夫的后裔雅哈齐亚身上,他便代表天主向君王及百姓说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不要害怕,因为战争不在于人,而在于天主。“犹大和耶路撒冷,不必畏惧,不必害怕,明天你们尽管出去迎敌,因为上主与你们同在。”(编下20:17)后来民众按照雅哈齐亚的话语去行动,而约沙法特也告诉百姓:你们信赖雅威,你们的天主,就必生还;相信他的先知,就必胜利。

 

“国王与百姓商定之后,便派歌咏人员赞颂上主,身穿圣洁服装,走在军队前面,歌颂说:“你们应赞颂上主,因为他的慈爱永远常存!”他们正歌颂赞美时,上主派出伏兵,袭击了那些来攻击犹大的阿孟人、摩阿布人和色依尔山地的居民;他们便被击败了。”(编下20:21-22)约沙法特充满信心地提前感谢天主,因为他让歌咏团走在军团的前面,最后是天主派出伏兵,又使敌人自相残杀,“他们便被击败了,”可以说这是盟约天主的大力出手,是盟约子民因信赖天主而获得的胜利。

 

祈祷是共融

 

“在新约时代,祈祷是天主子女,跟无限美善的天父,偕同他的圣子耶稣基督及圣神活生生的关系。”(教理2556)祈祷的意义是展现天人的共融,这点耶稣在尘世生活中向我们做了最好的践行和指导,祈祷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涯,每一次都是为了与圣父、圣神保持心意相通,也是为了作为道路、真理、生命而打开人与天主之间的连接,不是为了圣子自己的利益,他的生命的根本动力就是承行天父的旨意,使人重回父怀,以全部的爱光荣天父。

 

耶稣祈祷的时刻

以路加福音为例,经文记载了耶稣多次的祈祷,每一次都是为了保持与天主的共融,以免被当时犹太人所期待政治及军事的默西亚带偏方向。祂受洗时在祈祷中领受圣神:“天开了,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他上边,并有声音从天上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因你而喜悦。”(路3:21-22)这显然是一个圣三共融的时刻和画面;拣选十二宗徒前耶稣上山祈祷,“他彻夜地向天主祈祷。”寻求天父的旨意是耶稣的食物和呼吸(路6:12;若4:34);伯多禄明认祂是默西亚前,耶稣独自祈祷(路9:18);显圣容时耶稣在祈祷:“正当他祈祷时,他的面容改变···”(路9:29);在繁忙的传教工作中耶稣经常退入旷野祈祷(路5:16);当门徒们外出传教归来,耶稣因圣神而欢喜,向天父祈祷感恩(路10:21-22)。我们从以上经文段落发现,耶稣在重大事件前总是在祈祷,为了保持与天父的畅通无阻。耶稣的祈祷充分地展现了与圣父圣神共融的特质。

 

福音所记载的门徒们的祈祷及其他人的祈祷,也体现了这个共融的特质,我们看到的是处在天人关系中,得到天父指引和庇护的圣子救赎工程。耶稣不仅自己朝向天父时时刻刻日夜不停地祈祷,也教导门徒们如此祈祷,重要的“主祷文”耶稣教他们称呼天主为“我们的天父,愿你的名受显扬,愿你的国来临。”在说出日用食粮与宽恕罪过之前,耶稣教导门徒三个与天父保持共融的内容:父的身份,父的名受尊荣,父的国要在人间拓展。

 

耶稣还用寡妇和不义判官(路18:1-8),法利塞人和税吏(路18:9-14)及朋友夜间求饼(路11:5-8)三个路加福音独有的比喻来教导门徒们祈祷要恒心,要谦逊及全心信赖。路加福音也记载了其他人的祈祷,其内容也体现了祈祷是盟约及与天父共融的特质。另外在路加福音中还有童年时期的四首诗歌式祈祷词:玛利亚的谢主曲(路1:46-55)和匝加利亚的赞主曲(路1:68-79),这两段都是对整部救恩历史的讲述,并指明耶稣基督是人类得救之光,以此来完成盟约与共融的主题;西默盎的感恩词(路2:29-32)及天使在耶稣诞生时的光荣颂(路2:14)也有相同的特色。

 

耶稣的告别祈祷

17章是很多人钟爱的祈祷词,事实上,这段祈祷词是一次披露,一次对话,把本该属于圣父和圣子的私密空间,为属于祂的人开放了,体现了耶稣与圣父圣神的共融,耶稣谈到他在地上任务的完成及为教会的热切祈祷,耶稣将自己的生命以司祭和祭品奉献出来,作为牺牲时的祈祷,所以若17章也被称为“大司祭的祈祷”,耶稣代表人类呈上天人合一及教会合一的大祈祷。这段祈祷词是若望圣史记载耶稣的第三个祈祷词,前两个祈祷,一个是在拉匝禄墓前及希腊人要见耶稣时(若11:41-42;若12:27-28)。耶稣的这段祈祷词可以与“主祷文”或者“山园祈祷”相媲美,这也是耶稣离开门徒们之前的告别祈祷。

 

在旧约中,犹太领袖、先知、拉比,在临终离别之际,一般会对众人讲话,说一番临别祝祷,如创49章记载雅各伯的祝祷;申33章梅瑟的临别祝祷;还有撒上12:1-3撒慕尔的告别祈祷及保禄离开小亚细亚时对长老们所说的告别祝祷(宗20:17-35)。临终的雅各伯怎样为十二位先祖祝福,临终的梅瑟怎样为十二支派祝祷,临死前的耶稣也怎样为门徒及教会祝祷。若17章不仅是耶稣一生奉献的精华,还构成他将在十字架上被高举,回到创世前与圣父同在荣耀的一个极致。这个祈祷词尤其让我们看到圣父、圣子、圣神的共融及圣子对教会深切的爱。在这篇祈祷词里,耶稣六次呼喊天父为“父啊”,并且引出整部福音的主题:认识天主及如何获得永生。“永恒的生命就是认识你,惟一真实的天主和认识你所派遣的耶稣基督。(若17:3

 

祈祷使伯多禄获救

12章讲述雅各伯被害后,伯多禄也被抓了起来。“黑落德把伯多禄关押在耶路撒冷的监狱里,派四班卫兵看守,每班四人,他计划逾越节后提审伯多禄。伯多禄在狱中被严格看守,教会不断地为他祈求天主。”(宗12:4-5)正因为教会的祈求,而促使天主派遣天使去解救伯多禄,将他从监狱中一层一层地带离。“主派了祂的天使,救我逃脱了黑落德的手和犹太人准备对我做的一切。”(宗12:11)伯多禄从监狱里出来后,就去了若望马尔谷的母亲玛利亚的家里。“好些人正聚在那里祈祷”。众人开始还不相信伯多禄已经脱离了监狱的禁锢,等到他们明白过来,大家都十分欣喜主耶稣对自己教会的护佑。

 

另外一处教会祈祷的画面是在五旬节前,耶稣复活升天之后,门徒们及圣母听从耶稣的吩咐,在耶路撒冷相聚祈祷,等待来自天上的能力。“他们和一些妇女,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以及他的兄弟们,常在一起专心祈祷。”(宗1:14)这是宗徒们因主名相聚,信赖复活耶稣的同在而与圣父、圣神共融的时刻,其结果是带来生命的改变和福音的广扬。新五旬节圣神的降临是教会在祈祷中等到了耶稣应许的实现,而伯多禄得救是主派遣天使回应教会的祈求,也是天人合一共融的行动。另外宗2:42说“他们专心接受宗徒的教诲,参加团体生活,分饼,祈祷。”我们看到在宗徒带领下教会的圣事、圣言和祈祷生活,就是在圣神内与圣父圣子之爱的共融。祈祷是共融的焦点在于不把注意力放在人身上,而放在与人同在的天主圣三上面,让人沉浸在天主的临在中,因此共融的祈祷打开天堂的一角,在地上流动永生的时光。

 

保禄的祈祷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葡萄枝,离开我,你们什么都不能做。那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的,必要接触许多果实。”(若15:5)这是耶稣叮嘱他的门徒们,要与他保持生命的连接,心灵的共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结出福传的果实。保禄虽然没有见过公开宣讲时的耶稣,但因为复活耶稣向他的显现,他对此深有体会,所以在罗14:7-8保禄分享说“我们不是为我们自己活,也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死。我们活,是为主而活;我们死,是为主而死。我们不论生或死,都属于主。”保禄的整个传教生涯也体现了与主同行、同在的事实。他的祈祷即是与耶稣的相同共融,他的福传是为向世人宣告天主对人的爱。

 

27章记载保禄被以囚犯身份带往罗马,船冒险航行在地中海,到达距离拉撒雅城不远的“良港”后,继续航行很危险,保禄劝阻大家不要再启程,但是押送保禄的百夫长宁愿相信船长和船主的话,也不愿意接受保禄的建议,而大多数船员认为应当继续开船,到腓尼斯去过冬,当时海上又吹起了南风,大家以为可以到达目的地,后来证明这是糟糕的决定,因为船长和船员们的决定不符合天主的旨意,而保禄已经传递了正确的来自天主的信息,可惜没有人听从,看似顺利的航程,因为忽视了天主的话语,而驶入狂风暴雨中。

 

从宗27:13开始,作者简述保禄他们如何遭遇了风暴。“我们受到风暴的猛烈袭击,第二天不得不抛掉一些货物。第三天,水手们亲手将船上的器具也扔了,已经又几天不见太阳和星辰,狂风依旧猛烈,我们觉得获救渺茫。”(宗2718-20)正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保禄起来跟众人讲述了前一天晚上向他显现的天主,并且以坚定充满希望的话语稳定大家的心神,告诉他们不用害怕,因为“我所归属并敬拜的天主显现给我,我们中谁也不会死,只会损失这条船。”“你一定会站在凯撒的法庭上,天主已确保你和你同船的人的安全。”(宗27:21-24

 

遭遇海上风暴,保禄和船长及水手们的态度大相径庭,水手们是绝望、消沉、抛弃船上每一样东西,想办法让船只漂浮;保禄却是平静、安稳、勇敢,不被任何事情搅扰内心的平安,其原因就是保禄深信复活的耶稣不仅在祈祷中与他共融,更在船上与他同在。“我所归属并敬拜的天主的使者昨晚显现给我”(宗27:23);“依赖上主的人犹如熙雍山,无可动摇,坚定不移。”(咏125:1)我们可能以为天主在万里之遥,其实他每天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同在,祂看顾着我们。“我绝不离开你,也不舍弃你。”(希13:5)“看,我与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我也要求父,他必会赐给你们另一位护慰者,使他永远与你们同在。”(若14:16)圣经不断地告诉我们,不论我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天主都与我们同在。这就是保禄力量的来源,因为他深知也深信复活的主一路与他同行,我们也该如此相信,并在祈祷中把这份信心献给天主圣三。“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在一起;你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天主;我必坚固你,协助你,用我胜利的右手扶持你。”(依41:10


请查阅和抄写一遍如下经文:

27:7-44

17:3

14:16

13:5

28:20

41:10

125:1

14:7-8

 

参考书籍:

《新约圣经入门》;

《天主教教理》卷四;

《新约圣经背景注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