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式灵修|分辨40
发布日期:2025-10-10   |    作者:文/董泽龙

依纳爵自身的分辨

 

纳爵分辨神类的经验(六)

分辨跟日常生活很有关,不是分辨善恶,而是生活中不太明显的事。比如我自己的一些分辨我的生活习惯是吃完饭就去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就先看计算机。这基本上是一种心态,觉得吃完饭要做事,所以就去办公室到办公室就开计算机。我没有反省自己吃完饭就去办公室有价值吗我发现自己其实工作效率不高,到办公室会看计算机,会上网,会看电邮,其实不是真的做事。其实,轻松一下,反省一下一天的工作,也是很有益处的。但是自己放不下,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不假思索地吃完晚饭就去办公室。在假期中我做了反省,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并不高兴,只是觉得不去不安心,好像去办公室是办事,其实不快乐,也没有效率,所以发现这并不是来白天主的。现在,我调整自己的习惯,可以不在饭后立即去办公室,可以做做其他的事。所以不要把分辨神类看得太复杂,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依纳爵之道是邀请我们在天主爱与接纳的前提下,来看这些行动及习惯背后有哪些神类在运作(即想法、情感及渴望) ,在平静中去理解他们的来源是什么,最后才作出判断及选择。比如说我在办公室不快乐,我要留意,或者我在饭后要去办公室,因为我放不下,我着急,我要看这神类是什么?从哪里来?

当然,这里所展示的是一份"更"的精神,不是强调行为的对错或应不应该。谈"更",只能在"爱"的脉络中去说,因为"爱"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没有止境的爱内,才能讨论"更"的发展。

 

 

接上篇

分辨神类的实在性

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路11:23)这不仅是外在的行为,也是内在动向,留意相反主的一切事没有遗漏。这些事跟日常生活很有关,不是分辨善恶,而是生活中不太明显的事。比如我自己的一些分辨:我的生活习惯是吃完饭就去办公室;一到办公室就先看计算机。这基本上是一种心态,觉得吃完饭要做事,所以就去办公室到办公室就开计算机。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些不知不觉的行动或习惯中,其实都伴随着想法、情感及渴望是有两种张力在作用。

我没有反省:我吃完饭就去办公室,这个有价值吗?我发现自己其实工作效率不高,到办公室会看计算机,会上网,会看电邮,其实不是真的做事。其实,轻松一下,反省一下一天的工作,也是很有益处的。但是自己放不下,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不假思索地吃完晚饭就去办公室。在假期中我做了反省,发现自己在办公室并不高兴,只是觉得不去不安心,好像去办公室是办事,其实不快乐,也没有效率,所以发现这并不是来白天主的。现在,我调整自己的习惯,可以不在饭后立即去办公室,可以做做其他的事。所以不要把分辨神类看得太复杂,而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面对这些,我们通常有两种错误:一种是不去管它,好像没什么大不了;另一种是只看行动的错误,怪自己或他人,但仍然继续那习惯。依纳爵之道是邀请我们在天主爱与接纳的前提下,来看这些行动及习惯背后有哪些神类在运作(即想法、情感及渴望) ,在平静中去理解他们的来源是什么,最后才作出判断及选择。这样,我们才不致只是去对神类"反应",而不是"响应"。这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做反省,在普通的事上留意我的内在运作情况。比如说我在办公室不快乐,我要留意,或者我在饭后要去办公室,因为我放不下,我着急,我要看这神类是什么?从哪里来?

当然,这里所展示的是一份"更"的精神,不是强调行为的对错或应不应该。谈"更",只能在"爱"的脉络中去说,因为"爱"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在没有止境的爱内,才能讨论"更"的发展。

 

实在论的彻底性一一团体的幅度

若团体顺应着善神,就是走向救赎和恩宠的道路,跟随恶神就不免陷入衰落及败亡。

在团体中要留意这两种相反势力的范畴就是:一方是对寻找真相(理)的锲而不舍及择善而行,另一方则是散漫和消极。前者意味对真相的兴趣、尊重及努力,抗衡后者那种简单答案、令人舒适的短期方案的诱惑。这个抗衡的过程甚至有某种痛苦的代价。这里,所谓更好地判断,除了检查正反两面的理由外,先要看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满足内在的真实渴望。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