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通过祈祷,在历史中发现天主
发布日期:2025-10-03   |    作者:意鸣子

丙年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通过祈祷,在历史中发现天主

《圣经》从来没有说过亚巴郎进入一座圣殿祈祷,但他不只是信德之父,也是祈祷的模范。如果祈祷需要信德,那么信德也需要祈祷。亚巴郎的生活就是祈祷的生活,当他聆听了上主的话语后,他总是开始做上主所喜欢的事;当他聆听了上主的话语后,他总是朝着上主所指示的方向前进。

亚巴郎的生命是祈祷的生命。「上主对亚巴郎说:『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给你的地方去。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我必降福你,使你成名,成为一个福源。我要降福那祝福你的人,咒骂那咒骂你的人;地上万民都要因你获得祝福。』亚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起了身,罗特也同他一起走了。亚巴郎离开哈兰时,已七十五岁」(创 12:1-4)。「这些事以后,有上主的话在神视中对亚巴郎说:『亚巴郎,你不要怕,我是你的盾牌;你得的报酬必很丰厚!』亚巴郎说:『我主上主!你能给我什么?我一直没有儿子;继承我家业的是大马士革人厄里厄则尔』」(创 15:1-2)。 「天正热的时候,亚巴郎坐在帐幕门口,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那里,给他显现出来。他举目一望,见有三人站在对面。他一见就由帐幕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如果我蒙你垂爱,请你不要由你仆人这里走过去,我叫人拿点水来,洗洗你们的脚,然后在树下休息休息』」(创18:1-4)。「这些事以后,天主试探亚巴郎说:『亚巴郎!?他答说:『我在这里』」(创 22:1)。这些对话增加了亚巴郎的信德,他时刻准备接纳天主的旨意。虽然有时表面看到的是完全相反自己的思想的,但是他仍然相信这是天主的爱。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为我们来说是个谜;很多事情让人无法理解,觉得没有逻辑,无法给予解释的理由,使人怀疑天主在人类历史中的存在。这时,我们的信德面对着很强烈的考验,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向天主呼喊说:聆听我们的呼声,注意我们的哀号。天主时常聆听我们的声音,但是我们却不理解天主的声音。我们必须这样祈祷说:上主,求你使我们聆听你的声音;开启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自以为安全的思想与自我计划中走出来,学会接纳你的旨意。这是拯救我们的信德。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上主,求祢使我们聆听祢的声音。

读经一 哈 1:2-3, 2:2-4

哈巴谷先知与耶肋米亚是同时代的人,因此他们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情形下。社会充满了不义:「他们弯起如同弓的舌头,使在地上得势的,使虚伪而不诚实,因为他们变本加厉作恶,全不理睬我——上主的断语。你们应各自提防自己的近人,不要信赖任何弟兄,因为所有的弟兄都爱好欺诈,一般的近人都好说谗言;人都欺骗自己的近人,不讲实话,使自己的舌头惯于说谎,竭力行恶,不愿悔悟,却强暴上又加强暴,欺诈上又加欺诈,全不理睬我——上主的断语」(耶 9:2-5)。「为此,我必将他们的妻室交给外人,将他们的庄田交给别的地主,因为从最小的到最大的,都贪财图利;从先知到司祭,都欺诈行事」(耶 8:10 )。

「他们的国王天生懦弱,喜欢奢华的享受与生活,剥削为他们建筑宫殿的工人们,不保护穷人与弱者的权益」(耶 22:13-17)。在人眼皮下充满了不义、剥削、滥用职权,这是一种障碍。天主却任由他们这样做,让人觉得天主似乎对世上所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为什么天主不介入来帮助那些受到压迫的人?他们注意到所发生的一切,在精神上感到有迫切的需要去询问原因。耶肋米亚与哈巴谷先知想明白在世上所发生的一切的意义,于是他们不惜与天主展开争辩。

他们询问天主保持沉默与无动于衷的原因:「上主,几时我与你争辩,总是你有理;但我仍愿与你讨论正义『「为什么恶人的生活总是顺利,一般诡诈极恶的人总享安宁』」耶 12:1)﹖人民也希望能知道理由、得到解释,于是他们要求哈巴谷询问上主。先知的内心不安,受到冲击,于是在同样的夜晚向天主提出这样的问题,即读经的第一部分:「上主,我呼救而你不予垂听,要到何时﹖向你呼喊「残暴」 ,而你仍不施救﹖为什么你使我见到邪恶,人受压迫,而你竟坐视﹖在我面前,只有压迫害和残暴,争吵不休,辩论迭起」(哈 1:2-3)。

哈巴谷的祈祷是了不起的!他有勇气向天主说,他不同意天主的做法。他不明白天主为何对恶人的容忍、沉默与无动于衷。他有勇气向天主要求显示自己统治世界与面对历史中各样事件的方法。在向天主表述了自己与人民的抱怨后,他保持沉默。现在轮到天主回答了,现在是天主需要解释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了!哈巴谷先知满心期待,像在等待一株即将要被点燃的火炬一样,希望可以照亮自己的疑点,好能明白细小事情的意义。期待一个改变的标记(哈 2:1)。

上主并没有使人焦急等待。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哈 2:2-4)。天主命令哈巴谷注意,将天主所说的写下,因为天主希望他的话成为文字被传递下去(2 节)。这就是答案:短时间内不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人民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获得自由。那些无信、失去信心、向不义投降的人,行为邪恶的人是有祸的(3 节)。天主的答覆令人不解:天主并不解释什么,只是请求人要无条件地相信与信赖。天主明白,先知与人民的抱怨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天主容忍的原因,并保证将有一天要向所有人启示自己的计划,而今天只有先知明白。那些邪恶的人,虽然在表面上繁荣,但却正走在毁灭的道路上。那些义人,对天主怀有信心的人,可以战胜生命中遇到的挑战(哈 2:4)。

读经二 弟后 1:6-8, 13-14

《弟茂德后书》是写给那在基督徒团体中负有领导责任的人的。这段读经以邀请「将天主所赐的恩赐再次点燃起来」开始。被召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需要向上主请求力量怀勇气去见证真理的弟茂德,却是个内心畏惧与保守的人;因此,保禄叮嘱格林多的信友们不要让他感到恐惧与害怕(格前 6:10)。这就是保禄为甚么叮嘱他,让他记住圣神使人获得力量,而不是使人感到害怕(7-8节)。在读经二的第二部分(13-14 节),保禄两次直接叮嘱弟茂德,也间接以此为契机,叮嘱所有基督徒团体中的牧人,要仔细谨慎地、完好地保存信德的真理。

在公元一世纪末,在基督徒团体中开始渗透一些古怪、虚假与充满各种幻想的教导。以这样的观点解释福音的意义,无论是从伦理道德上,还是从神学意义上来讲,都会使福音的信息出现巨大的偏差。因此,教会的牧者们应该时常注意并保持警惕,保护那些容易受到这种错误隐藏着的异端影响的信友们,免受伤害。保禄叮嘱他们,忠于信德的原则并不意味着思想上墨守成规,也不是说团体生活的任何成份都不能改变。使福音的思想与意义更加丰富,以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并传递福音的信息,并不会使信德的道理产生偏差。新的礼仪仪式,新的教理内容,并不会产生对传统的不忠信。

儿童需要成长,成为成年人。如果有人想让小孩子始终保持如一,那是一种暴力行为。天主的话语也必须要成长、结果(宗 12:24),信德也必须要成熟。对福音保持忠信,也需要心灵与思想上有个相称的变化过程。由圣神带来的改变就是向外传递福音信息的过程与生命的象征。

福音 路 17:5-10

今日的福音片段不易解释。无论是谈论「信德」的第一部分(5-6 节),还是提出令人震撼的这个比喻的第二部分(7-9 节),都像个谜一样,引发许多令人不解的问题。还有,在这段的最后部分,门徒们被称为「无用的仆人」(10 节)。现在从「如果人的信德只有芥菜籽那样大,就能产生奇迹」开始,上主这句话是从门徒们的请求开始的:「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吧」(5 节)。信德可能成长吗?有人认为,如果愿意,就可以成长;如果不愿意,就无法成长。这样的话,信德就完全是个人主观的事情。如果信德依靠人的个人意志,那么信德的成长就是人自己的事情,信德就成了部分真理的表述。实际上,「信德」并不只是思想上的事。它要求一个具体的选择,要求对基督有完全与无条件的信心与勇气,并接纳基督做出所有有关生命的建议。跟随基督的道路有时一帆风顺,有时却使人感到疲劳,令人缓步前进,甚至使人停下来。

人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经验到信德的不确定性,甚至对信德产生动摇。虽然我们相信耶稣,却不是完全信赖,缺少勇气去走耶稣所走过的道路;甚至不能放弃我们的固有习惯与拥有。因此,必须要增加自己的信德。门徒们的请求显示出他们已经到达了增加自己信德的阶段。他们明白精神上的成就并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天主的恩赐;为此,他们请求耶稣使他们更加坚定,更加具有决定性的选择,在跟随耶稣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并更加信赖天主的带领。

从这篇经文的背景中,也可以明白门徒们请求增加信德的原因。耶稣曾经向他们启示过,他们将要走一条充满艰辛与痛苦的道路:必须要从窄门进入(路 13:24),被父母所仇恨(路 14:33),也要如这段福音之前的几节所写的一样,需要无条件的宽恕(路 17:5-6)。面对这样的请求,自然可以理解,信德面对很大的挑战,需要力量来支持。人希望可以重新为自己选择,退到后面的诱惑是巨大的。也许他们会与很多人所说一样,觉得这话太生硬,难以听得进去(若 6:60)。他们害怕不能够承受天主给予的十字架。因此,从他们口中很自然地发出请求: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吧!

耶稣似乎并没有俯听他们的祈求,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向他们解释信德的巨大力量。祂用一种相反于我们文化思想的图像,来解释信德所带来的果实:用一颗树作比喻。我们不知道祂具体指哪种树,桑树还是无花果树;总之,是一种在海里生长,并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树。

玛窦与马尔谷并不是说的一颗树,而是凭信德的力量可以移山(玛 17:29,谷11:23)。这是一种比较普通与公共的图像,并且具有智慧。保禄也运用这个图像(格前 13:2),它们都具有同样的信息。我们可以用耶稣在另一处的宣布来综合其信息: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 9:23)。这里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人不可以完成这个奇妙的工作呢?包括耶稣、圣母玛利亚、亚巴郎、那些伟大的圣人们在内,他们并没有行此奇迹。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耶稣是在以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说话。耶稣所说的奇迹,是为那些相信的人而说的;为他们将会有从未听说的改变,就是在社会与世界上那些不可解释,绝对的与不可预见的事情。当他们完全相信上主的话语时,福音就会产生令人惊讶的力量,就会使人按照福音的精神去行动。

另外的一些例子也可以光照我们的理智:在面对仇恨、义怒、偏见时,谁又没有想到过去抵抗呢?有人肯定会想,现实是那样的不可抗拒与无可奈何;有人也肯定会想,这些相似的冲突是不可治疗的;也有很多人至少曾经想过,敌意的种子是那样的深厚,它可以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耶稣说,为那些相信的人,没有任何事情是不能成就的。信赖上主言语的人,就是那些从未听过奇迹的见证人,将会有由先知们所宣讲的充满奇迹般的改变:旷野之地将要开花(依 32:15);不毛之地将要成为一座花园(依 51:3)。

在这里,耶稣叙述了一个比喻(7-9 节)。祂讲话的语气令人感到苦闷与扫兴。一位在田间工作的奴隶,一天的辛苦劳动之后带着疲倦的心,和被太阳晒焦的脸回到家中。主人,却相反,不仅不表扬他所做的一切,邀请他坐下来一起吃饭,还用生硬的话语说:你先服恃我,照顾我的饮食,当我吃饱了,你再吃晚餐吧!这个主人代表天主,仆人代表我们。现在我们担心的是,在我们的生命终结时,是否也会这样呢?天主是不是也这样对待我们呢?

这个比喻令人震惊的原因,是在几个星期前,我们听到耶稣很清楚的讲过:主人来到时,遇见醒寤着的那些仆人,是有福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主人要束上腰,请他们坐席,自己前来伺候他们(路 12:37)。这样的场景令人感动!

如果将上述的福音与今日的福音相比较,就会使人不易理解,甚至令人厌倦。我们必须将之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当时,奴隶被认为是主人的财产,因此,在主人前,奴隶不能提出任何要求。耶稣并不是在讨论这种现象的对与错,而是以这样的事实做例子,来说明事理。只有当那天,人类社会接受由耶稣所宣布的建立新社会的基础,新的社会才能建立起来。

现在让我们想起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对门徒们所说的话:「在他们中又起了争论:他们中数算着谁最大﹖耶稣给他们说:『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们,那有权管治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却不要这样:你们中最大的,要成为最小的;为首领的,要成为服事人的。』是谁大呢﹖是坐席的,还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吗﹖可是我在你们中间却象是服事人的」(路22:24-27)。耶稣现在不是讨论奴隶制度的问题,只是以这样的图像来传递与表明神学意义。衪愿意纠正法利塞人与天主之间的那种错误关系的思想。在那个时代,那些精神导师们宣讲凭功论赏的宗教观念。他们说:在每人生命终结的时候,天主将按照每人所行的一切来审判人。因此,需要尽心尽力行善:祈祷、守斋、施舍、实践宗教伦理要求、奉献与牺牲,很仔细的遵守法律的规定与细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天主的赏报。这样的思想与我们所想的完全吻合,有时候这就是我们所想象的天主。我们的思想与法利塞人所想的一样,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人是来自于泥土,因此人在天主前不能妄想有任何权利,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天主白白的恩赐。「论功行赏」的宗教思想,为那些实行各种诫命的人是有害的,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使人变得自私,歪曲人与天主的关系。这样的人不能以爱为真正的出发点,一切只是为自己积攒功德,不能在天主前积攒真正的财富。他们将自己放在一切行动的中心,不能帮助弟兄们去改变他们的精神生命。耶稣希望自己的门徒们放弃任何形式,包括精神上的自私主义,而进入天主的世界中,无条件地去爱他人,以此回报天父对自己的爱。

「论功行赏」的更大害处在于:将天主当成一位「会计」,他记载着每个人的一切功行与过失,到最后会仔细的与每个人算帐,指出哪些是欠债人,哪些是债权人。今日福音的比喻要人改变这种思想。这些似乎令我们不悦,也不解,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我们该多积德行善,以在天主前获得更大赏报。这种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了,就好像桑树的树根那样深。最后的结束部分很生硬。圣经此处的翻译似乎不太准确,因为没有任何仆人是「无用的」。更好译成:我们只是纯朴与简单的仆人,我们只不过是尽了我们应该尽的义务。

耶稣不是要贬低善行的价值,不是要轻视人的工作;祂在面对人努力工作的行为时,也不是要消减人的积极性,而是将门徒们及别人从具有危害思想的桎梏中释放与拯救出来。这些桎梏就是:自以为是正义的人,自我欣赏,故意炫耀自己的功行,显示自己无可指摘的行为。耶稣愿意将他们从内心的竞争与精神的对手中释放出来,洁净他们心思。我们不需要为了获得天主独特的爱而彼此竞争,因为天主为每各人的爱都是丰盛的。

耶稣愿意让人明白,法利塞人在人前炫耀自己功德的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因为善行不是人的行为,而是天主白白的恩赐。谁使你异于别人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既然是领受的,为什么你还夸耀,好像不是领受的呢(格前 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