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天主想要的是一个什么世界?
发布日期:2025-10-04   |    作者:意鸣子

喜乐和希望的话语:天主想要的是一个什么世界?

17:5-10

 

大家主日好。

为理解今天福音中耶稣的话,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耶稣宣讲这些话的背景中。祂和门徒一起走在去耶路撒冷的路上,祂对那些想要跟随祂的人要求越来越多。我们已经在前几个主日听过谁若愿意作我的门徒,他必须经过窄门;他必须愿意离开父母、原生家庭;意思是离开整个的传统,即人们总是这样认为或者大家一直都在这么做。现在我提议某些新的东西:你选择传统还是选择我?就像你爱上了一个人,你离开了父母;你仍然爱他们,但现在所有的选择,所有的决定都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来做。

耶稣这个爱人不接受门徒心中有别人。与对钱财的贪恋不相容,与懒惰、恶习、缺点都不相容。他是一个要求非常高的爱人。祂也要求那些想作祂门徒的人放弃所有的财产并把它们施舍给有需要的人。就在今天的福音章节之前,祂要求无条件的宽恕。如果你的弟兄一天七次得罪了你,你也必须宽恕他。

面对这么高的要求,人很自然地怀疑,我要遵守呢还是不遵守呢?他评估自己的力量问自己:我能不能和耶稣在一起?耶稣也建议每个人问自己这个问题,祂说在建一座塔之前,一个人要考虑他是否有足够的钱,这样就不会开始了工程然后又全放弃了;别走半截路。估量一下你自己的力量。或者一个人要打仗:他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军队。

所以,一个想要跟随耶稣的人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他不问自己这个问题,说明他还没有明白耶稣的提议。已经明白的宗徒们最后说:我们愿意跟随祂,但我们觉得很软弱犹豫,我们愿意做点事,但不是做一切事,因为祂要求太多了。所以,他们跟随耶稣,但不是完全信服。因此他们向耶稣提了一个请求。

让我们听听:于是宗徒们对主说: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吧!

宗徒们意识到他们的小信德。耶稣对客纳罕妇人说过:女人,你的信德真大。然而,祂对门徒重复了几次:你们这些小信德的人。比如,当祂看到他们为衣食忧虑,祂说:小心,你们小信德的人啊!田野的花草,今天盛开,明天就被丢进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它们,何况你们呢?当祂看到他们害怕海中的风浪时这些不是提庇黎雅湖的波涛;而是生命中的风暴,我们在社会中看到的风暴,在教会中,价值的迷失,人害怕了因为他忘记了天主陪伴人类的历史,也不相信这一点;祂的信德很软弱。

耶稣对这些人说他们害怕了,那些认为他们必须独自面对这世界的风浪的人是小信德的人。甚至伯多禄,当耶稣邀请他走到自己身边时,因为伯多禄追随祂的梦想,耶稣告诉他:到我这里来,伯多禄开始往耶稣那里走,即走向祂的提议,那是生命的恩赐,但他害怕了。他怕死,怕失去性命,不是在提庇黎雅湖里,而是在耶稣提议的选择中,他想要回头,他害怕了,耶稣拉着他的手说:你为什么怀疑到我这里来是正确的选择呢?你是个小信德的人。

还有当门徒们在船上时,他们争论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饼了,耶稣说:你们这些小信德的人为什么争论呢?这次,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小信德,他们问自己如何增加信德;我们已经听到了他们向主请求:请增加我们的信德吧。

但信德能增加或减少吗?这取决于如何理解信仰。比如,如果信仰被理解为拥护真理,相信天主的存在,即基督是行奇迹的人,祂死在十字架上,祂已经复活了只有信徒才能拥护这些真理。无神论者没有信仰。所以,信仰被理解为拥护真理,不能增加或减少,拥护或不拥护。无神论者没有信仰;不是说他有一点,而是根本就没有。信仰也是拥护真理,但还不够。其实,在雅各伯书第2章中,他说: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假设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说:你们平安去吧!这是什么样的信德?你们相信只有一个天主,很好,但即使魔鬼也相信并颤抖。

相信某些真理还不够;信仰超越那些。有时信仰被认为是宗教;即藉外在的这些宗教礼仪来评估信仰;比如,当被问道在欧洲的信仰是增加了或减少了,这是基于多少人去教堂来评估的,有多少人祈祷,多少人在教堂举行婚礼。很清楚如果我们这样理解信仰就有增加或减少。但外在的宗教礼仪不等于信仰。即使没有信仰的踪迹,宗教礼仪仍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多少次我们看到划十字圣号,这只是简单的迷信举动?

我们要澄清我们理解的信仰是什么。首先,相信不是一个无理性的选择;这将是轻信。还有很多这样的信仰。信仰和理智有关。当耶稣说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天主的时候,祂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做的选择是合理的。然而,在某个时刻,这种合理性到达顶峰就不再前进了;比如,当一个人认识基督时,学习祂的福音,理解祂提议的讯息,祂得出了什么结论呢?他说祂给我们显示的天主是非常合理的。外邦神和偶像的启示根本不合理。但耶稣给我们提议的天主面容以及祂以自己反映的天主的面容,这天主是合理的。还有,祂为人的提议很美;我找不到更好的;每次我听到,我反省而且在最后我总是不可避免的得出结论,祂是对的。

但这还不是信仰。触发信仰恰恰就是在经验到这种合理性之后,人会说:我拥护祂。当我爱祂到某个程度说:我想要把我的生命和你的生命联合在一起,与你同心合意。然后就陷入了爱河。这就是信仰。我们明白这信仰可以增加或减少。它也可以消失。我也许已经和耶稣在一起了,信任祂已经一段时间了,然后又回到外邦的生活。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的恋爱的关系中;总是有起起伏伏,迷恋增加然后又降温了;有的时候需要彼此完全的参与,有的时候是单调乏味的,例行公事,疲劳过度爱和彼此的信任就有减少的危险。

信德恰恰就是在明白了基督给我的提议是合理的之后爱上了祂。这信仰可以增加或减少,可以理解在耶稣给我们的提议面前我们会感到自己的软弱。我们要记得在葛法翁发生的事,当听到耶稣的提议时,人们说:这话太生硬了;谁能接受呢?所以,就像爱上一个人一样,问题在于了解这信仰如何能增加或减少。我们问自己谁可以使这信仰增长?门徒请求耶稣增加他们的信德。

让我们听听祂的回答:主回答说:如果你们的信德像一粒芥籽,就是对这棵桑树说:连根拔起,移到海里去。它也会听从你们。

我们已经听到了宗徒们请求耶稣:增加我们的信德。希腊原文的字面翻译是:请增加一点我们的信德,我们的小信德。我们明白耶稣为什么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问题本身没有意义;不是祂可以增加信德,因为信德是人们对耶稣给所有人的爱的提议可以支持或拒绝的自由答复。

我们每天都可以证明;有人只是耶稣的崇拜者;有人只是爱上了一点,给祂一点支持,其他人给祂多一点。圣人们为了福音奉献了生命。让我们想想行善的圣人们像天主的若望,Camillus de Lellis, the Cottolengo,Salvo D'Acquisto, Maximilian Kolbe.这些圣人们为了基督的爱奉献了生命。催迫我们极力拥护祂,把我们完全托付给祂,耶稣没有回答门徒的问题,而是用了一个吊诡的图像告诉我们大信德能做什么:对这棵桑树说:连根拔起,移到海里去。它也会听从你们圣玛窦和圣玛尔谷没有说树可以被连根拔起移到海里去,而是说一座山可以被移到海中。这山的说法一定是众所周知的图像因为圣保禄在格林多前书第13章也用这个图像。

耶稣说的是什么树呢?不知道是桑树还是无花果树;也许两个都对,但在希伯来文中,是无花果树,我认为耶稣说的是无花果树因为它更好地反映了祂的思想。无花果树在巴勒斯坦和埃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植物;而且它的木头既不怕热也不怕潮湿。埃及木乃伊的棺材就是用这种木头做的,几千年之后,这些木头还保存完好。在埃及,无花果树也是不朽的象征因为这木头似乎不腐烂无花果汁被认为有神秘的力量,包括不朽。无花果的特征是它的根非常深而且强壮,几乎不可能连根拔起在树木被砍后树根留在土壤里可以超过六百年。

耶稣藉这树的两个事件告诉我们信德可以做什么。第一:可能把这树连根拔起,但非常难;第二个是非常不可能:让它在海里生长。耶稣用这两个夸张吊诡的图像有什么含义?信德可以获得非凡的效果,不仅是困难的,连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信德都可以做到。耶稣曾告诉患癫痫病的男孩的父亲: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让我们想想一些我们认为很难或甚至不可能的事:世界的和平是不可能的;我们目睹了关于谁最有威慑力的竞争,谁最违法,谁偷得最多因此将永远没有和平。人们总是像狼一样彼此厮杀。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相信福音。他们想要用他们的头脑解决问题。如果他们相信福音,即使是一点点,不用太多,就一点,他们将分享财物而不是从彼此那里偷窃;他们将意识到他们不是超人,不是这世界的主人,因为天主是世界的主人。他们将开始明白一个人应该去爱,当人关心有需要的人并帮助他们而不是统治他们时,他们将对福音的这真理更有意识,如果他们信赖耶稣,不仅仅是战争会结束,而且不正义、痛苦、饥饿也会终止。

如果奇迹不发生,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德。我们不信赖祂。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带着我们的罪走下去祂行奇迹,我们的罪的后果不存在。相信才有奇迹。让我们想想在人们心中有多少无花果树根;我们说抱怨和仇恨将永远不会被连根拔起,重获和平,得以和好,能够宽恕,在背叛之后重建关系,都是很难的事情;不是不可能,而是很难。如果你信从耶稣和祂的福音,所有这些都可以成就。

让我们想想个人的层次:某种恶习,一个妥协的甚至邪恶的生命,这些都像第二本性植根于我们内这些不可能根除吗?答案是不是的;信赖基督和祂的福音的人也可以行奇迹。如果奇迹没有发生,是因为我们缺乏信德,因为天主不行奇迹;奇迹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耶稣的提议,当我们信赖祂的话,奇迹就会发生。为了澄清祂的思想,耶稣现在讲了一个比喻;让我们听听:

你们中间,有谁会对那刚从田里耕地或放羊回来的仆人说:来,快坐下吃饭吧?而不是说:为我准备晚饭,束上腰带,伺候我;等我吃喝以后,你才去吃喝?难道仆人办好所吩咐的事,主人需要道谢吗?你们也是这样,办好所吩咐你们的事情以后,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只是做了我们当做的事。

在比喻中,耶稣介绍了一个奴隶,他一整天都在地里耕地,晚上回到家累了;我们期待主人称赞他的工作然后对他说:来,快坐下吃饭吧。这是我们今天期待的,不是耶稣时代的门徒期待的,他们非常清楚主人是如何做的。奴隶被认为是主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耶稣无意针对剥削、社会正义或奴隶制的问题;祂没有谈这个主题。祂采用了事实并用它作一个例子给那些想要成为祂的门徒的人上了一课;为此,祂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主人会告诉仆人快进来坐下吃饭?门徒的回答肯定是不会的。他会告诉祂根本没这回事;为什么呢?因为仆人在田里工作他仍然是一个仆人,在家里,白天晚上他都是一个仆人。这是他的本性和身份,总是愿意服务,只有服务。耶稣问门徒的第二个问题:而不是说:为我准备晚饭,束上腰带,伺候我;等我吃喝以后,你才去吃喝他会那样对他说吗?回答是是的确实,他会告诉他:你先伺候我;然后再吃喝。这主人的行为触及了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脑子里会想也许耶稣想要暗示:我是主人;你们是仆人,记得总是要服从,只有服从。

耶稣要说什么呢?祂想要让门徒和我们理解两个真理;首先,那些跟随祂的人必须意识到他们仆人的身份;他们的本性将永远是一个仆人,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时刻或地方,他会成为一个主人。葡萄枝永远是葡萄枝,它的本性不会变;它不能结石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都期待它结葡萄,不是别的。这是他的本性。基督的门徒,只被期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准备好服务任何有需要的人;这是门徒的天性,总是一个仆人。第二个真理,这仆人的天性从哪里来?有人也许认为比喻中的主人代表天主,我们是仆人,不是的。主人不是天主;门徒的主人是穷人,有需要的人;是他们给门徒发命令,门徒必须总是专注于主人的需要他们是有需要的人,门徒时刻准备着服务,他甚至不要等人发命令,他必须预想到弟兄的需要。

门徒的天性是作一个仆人;这仆人的天性从哪里来?从天父那里来,祂不是任何人的主人,却是众人的仆人,因为祂是爱,只有爱。爱就是服务。爱的反面就是仇恨;仇恨是别的东西。爱的反面是统治受服侍的。这种行为,没有天主的痕迹祂是仆人,只是仆人。我们在纳匝肋人耶稣内默观到的天主的面容,是完美的天主肖像,是天父的完美肖像。祂已经说过祂不是来受服侍,而是来服侍。我们记得祂所做的洗脚的举动显示了天主的身份。我们记得在圣经中重复的最美的称号是为最重要的人物上主的仆人,即天主的计划的仆人。

耶稣问的第三个问题,这也许是最直白的,比前面的问题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主人对那完成了他的命令的仆人有责任吗?回答是:没有。耶稣结论说:办好所吩咐你们的事情以后,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只是做了我们当做的事。’”即我们按照我们的本性做了。

耶稣的这些话让我们有点困惑,有很多人尝试改变这句无用的仆人的话尝试为了找到一个解决办法;“achreioi“没有别的意思。意思真的就是无用的。我们不要曲解;就用这个词。

耶稣为什么用这么严厉的语言?耶稣知道门徒们也许明白并接受了他们作仆人的天性,但还有一步要走,这也许是最难的一步。这是耶稣想要在他们的脑子里反复灌输的第三个真理:无条件的爱,无条件是仆人的服务的特征。门徒们去爱,不是因为他期待回报,不在地上,也不是在天上,他爱是因为这是他作为天主子女的本性,他想要相似他的天父。

耶稣运用这些挑衅的图像因为祂想废除法利塞人还有某些灵修生活的老师们宣讲的美德的灵修,甚至今天仍有。法利塞人说忠于法律给他们权利期待天主的赏报。因此,天主是雇主,祂在一天的最后付薪资。门徒服务并爱,因为看到弟兄受到我的服务而开心是很美的。他爱是因为他想要相似天父。

这比喻和耶稣的主题,信德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吗?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梦想,不是作仆人,而是作主人;这是统治世界的逻辑,按照耶稣的标准那是恶人的逻辑;这些人觉得他们能统治更多人,被更多人服务就更有成就。这世界能改变吗?一个新世界能诞生吗,新世界的人不想作主人?所以,必须竞争,但一个世界大家都觉得是彼此的仆人?

我想我们大家的答案是这永远都不会发生;在不正义、腐败、暴力的海洋中是不可能的,当和平占主导地位时,新的友好人类就成为可能。世界回答说这人类永远不会诞生。另一方面,耶稣想要告诉我们信德能够实现这新的友好世界。还有比这更大的奇迹吗?甚至一棵无花果树能生长在海里。这和信德可以成就的奇迹相比没什么:创造一个人人都觉得彼此是弟兄姐妹,彼此是仆人的世界。这是天主想要实现的世界,如果我们信赖基督的话,这世界将成为真实的。

祝大家主日好并过好新的一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