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你难道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吗?
发布日期:2025-10-05   |    作者:玛迪

                     你难道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吗?

 

 

默想:你是否目光敏锐,尤其能洞察罪孽,并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像天主那样正确地看待自己——包括我们的缺点、弱点和优点?耶稣关于视力不佳的两个比喻都暗指这句谚语:“民无远见,就放肆!” (箴言 29:18)我们能从盲人领路人和昏花眼(眼中梁木)的比喻中学到什么?昏花眼得不到医治,盲人领路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最终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灾难!我们只能用从智慧的导师和引导者那里学到和领受的东西去帮助和教导他人。如果我们被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认知蒙蔽了双眼,又如何帮助他人克服他们的缺点呢?我们都需要一位医生,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罪孽、弱点和无知所带来的盲点和缺陷。

 

克服我们生活中的盲点

 

路加福音是由一位受过医生训练的门徒写的。路加以敏锐的洞察力,将耶稣描绘成良医良助的灵魂牧人,他寻找那些渴望医治、赦免和身心复原的人。耶稣来是为了将我们从最恶劣的压迫中释放出来——罪恶、恐惧和定罪的奴役。主耶稣如同一位温柔而熟练的医生,揭露我们生命中罪恶、邪恶和压迫的毒瘤,使我们得以释放,恢复完整。医治和复原的关键一步是,我们首先要顺服那位能医治我们的医生。主耶稣是我们伟大的医生,因为他医治我们整个人——身心——并使我们恢复丰盛的生命,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他永恒的国度里。

 

为他人着想

 

主耶稣渴望医治我们,使我们恢复完全,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祂也希望我们成为祂医治、赦免和复兴他人的工具。还有什么能阻碍我们帮助他人亲近神圣的医生耶稣呢?拉比教导说:“善待邻舍的人,必蒙天主善待。” 误判他人是多么容易,而公正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又是多么困难。我们对他人的判断通常“不准确”,因为我们无法洞察他人内心,或者无法掌握所有事实,或者受本能和对他人不理性的反应所左右。挑别人的毛病比挑自己的毛病更容易。批判和评判的精神会压垮而不是治愈,会压迫而不是修复,会排斥而不是吸引。如果我们渴望在爱中成长,“善待他人”是必要的。仁慈地评判他人,无疑是一项神圣的职责。

 

你施予他人的,终将归于你

 

耶稣阐明了一条我们可以用生命去践行的属天原则:你施予他人的(以及你如何对待他人)终将归于你 (马尔谷福音 4:24)。主知道我们的过错,祂洞悉一切,甚至包括我们自身无法察觉的心灵缺陷和罪孽。祂如同一位慈父和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耐心地引导我们来到祂的慈悲宝座前,除去我们心中的罪癌。你信靠天主的慈悲和恩典吗?求主以祂的慈爱和怜悯充满你的心,使你对邻舍只有爱心、忍耐和仁慈的空间。

 

父啊,求祢赐给我们谦卑的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承认自己的错误,认清自己的需要,乐于接受劝告,接受责备。求祢帮助我们常常赞美而非批评,同情而非打击,建设而非毁灭,体谅他人的优点而非缺点。我们如此祈求,是为了祢的名。(威廉·巴克莱的祈祷20世纪)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看到别人眼中的斑点希波的奥古斯丁,公元 354-430 年

 

“伪君子”一词在这里用得恰如其分(路加福音 6:42,玛窦福音 7:5),因为谴责邪恶最好被视为只有正直善良之人才能做的事。恶人这样做,就像模仿者、化装舞会者,用面具掩盖真我,却又透过面具来描绘他人的性格。“伪君子”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伪装者。因此,我们尤其应该避开那种爱管闲事的伪装者,他们假装寻求建议,却对各种恶行进行谴责。他们常常是出于仇恨和恶意。相反,每当一个人不得不责备或斥责他人时,我们都应该以敬虔的洞察力和谨慎行事。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另一个错误是我们从未犯过的,还是我们已经克服了的。然后,如果我们从未犯过这样的错误,让我们记住,我们是人,也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但如果我们犯过这样的错误,并且已经摆脱了它,现在,让我们记住我们共同的弱点,以便怜悯,而不是仇恨,引导我们给予纠正和劝诫。这样,无论我们为之劝诫的人是改过自新还是变本加厉(因为结果无法预见),我们自己都能通过专一的眼光获得安全。但如果我们反思后发现自己和即将责备的人犯了同样的错误,就不要去纠正或斥责他。相反,让我们自己为他的过错感到悲哀,并引导他产生同样的担忧,而不是要求他接受我们的纠正。” (摘自《登山宝训》2.19.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