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你的兄弟失而复得
发布日期:2025-10-05   |    作者:玛迪

                           你的兄弟失而复得

 

 

默想:如果你丢失了对你来说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东西,你会不会一直寻找直到找到呢?找到失散的亲人、找到你珍贵的同伴,以及找到你辛苦赚来的积蓄来养活饥饿的家人,这些喜悦都是耶稣用来描述天国的生动例证。天父不会因任何人的失落而欢喜。祂热切地寻找失丧的人,直到他们得以恢复,并喜乐地与整个天国社群联合。耶稣讲述这三个比喻之前,犹太宗教精英经师和法利赛人对耶稣与名声不好的人密切接触表示不满。

 

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耶稣讲道。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告诉我们,“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路加福音15:1)。富有的税吏被犹太人鄙视,因为他们经常强迫人们缴纳远超应得的税款。而罪人,就像妓女和通奸者一样,是公众道德的丑闻。经师和法利赛人对耶稣非常反感,因为他特意去会见税吏和公开的罪人,并待他们如朋友。法利赛人有严格的规定,避免与他们有任何接触,以免玷污礼仪。他们不得将钱财托付给名声不好的罪人,不得与他们有任何生意来往,不得将秘密托付给他们,不得将孤儿托付给他们照顾,不得陪他们旅行,不得将女儿嫁给他们的儿子,不得邀请他们作客或成为他们的客人。看到耶稣与罪人交谈,甚至到他们家里与他们一起吃饭,他们感到非常震惊。

 

找回并恢复失去的东西

 

为什么许多税吏和罪人被耶稣吸引?耶稣给予他们赦免、怜悯和医治,并应许他们与天父和整个天国团体完全恢复——天主的公义、和平与喜乐的国度。当法利赛人开始质疑耶稣与恶名昭彰的罪人交往的动机和做法时,耶稣用迷失的羊、丢失的钱币和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15:4-32)回应了他们。

 

耶稣讲述迷失的羊和丢失的钱币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在耶稣的时代,牧羊人通常会在一天结束时数点羊,确保所有羊都到齐。由于羊天生具有社会性,一只孤立的羊很快就会变得困惑,甚至神经质,很容易成为狼和狮子的猎物。当牧羊人找到迷失的羊并将其放回羊圈时,他的悲伤和焦虑就变成了喜悦。

 

丢失一枚硬币的家庭主妇面临着一场经济灾难,因为这枚硬币的价值相当于她丈夫的日薪。当丈夫下班回家时,她会对他说什么呢?他们家境贫寒,损失惨重。当她找到丢失的硬币时,悲伤和焦虑化为喜悦。

 

将迷失的人带回信仰社群

 

牧羊人和家庭主妇都“寻找,直到找到他们丢失的东西”。他们的坚持不懈得到了回报。他们都本能地与整个社群分享他们的喜悦。穷人尤其善于分享彼此的悲伤和喜悦。耶稣教导的新颖之处在于,他坚持要寻找迷失的罪人,而不仅仅是为他们与天主和义人的社群分离而哀悼。天主不会因任何人的失丧而欢欣,而是希望所有人都得救,并恢复与祂的团契。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个罪人被找到并恢复与的团契时,整个天国社群都会欢欣鼓舞。当今社会急需寻找迷失之人。你是否坚持不懈地为那些迷失在天主面前的人祈祷,并寻求他们的帮助?

 

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个悲痛的父亲

 

耶稣讲了另一个关于父亲失去儿子的比喻。这个比喻分为三个部分。故事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小儿子焦躁不安的行为,他想要离家出走,远离父亲。他不等到父亲去世或退休后再按约定的时间继承遗产,就要求父亲立即将他应得的那份遗产交给他,这冒犯了父亲。

 

故事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父亲慷慨大方的性格,他深爱着小儿子,无论他想要什么,他都会慷慨地满足。他答应了儿子不合时宜的要求,将他应得的那份家产分给他。父亲一定对儿子的决定感到悲痛,因为他年纪尚轻,缺乏管理如此巨额财富的准备,无法避免犯错,惹上大麻烦。父亲非但没有怨恨小儿子的不尊重和拒绝,反而对儿子始终如一地爱着,同时他一直渴望并寻找着儿子归来的迹象。

 

故事的第三部分聚焦于大儿子,他怨恨弟弟卷走自己的那份遗产,也怨恨父亲对小儿子过分的慷慨和仁慈。

 

浪子“醒悟过来”

 

小儿子为什么决定回到父亲家?耶稣说,他“醒悟过来”是因为命运的逆转和放荡的生活带来了灾难(路加福音15:17)。他挥霍无度,失去了所有的遗产,靠着在犹太人看来最羞耻的工作——放猪——勉强维持生计,而猪是犹太律法认为不洁净、不宜食用的。更糟糕的是,饥荒席卷全国,小儿子濒临饿死。他迫切地想要活下去,避免痛苦地慢慢死去。他唯一的希望是父亲能可怜他,让他回家,不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而是一个雇工。

 

这个愚蠢的儿子,羞辱地剥夺了父亲的遗产,他知道自己不再配得上儿子的待遇。但他也知道,父亲是仁慈的,是善良的。儿子如今成了穷乞丐,他想回家乞求父亲的原谅。儿子还没到家,天天在外面寻找他的父亲,一看到儿子在回家的路上,便跑过去迎接他。然后,父亲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对待叛逆的儿子,不是冷漠的保留、暴怒的言语,也不是一味的责备,而是温暖的慈爱和喜悦的泪水——然后,他使儿子的康复,远超他想象。

 

父亲的无私的爱和怜悯

 

浪子回头的比喻的重点是什么?是顺从的儿子和不顺从的儿子之间的对比吗?还是慷慨宽容的父亲给予的热情接待,与不愿与叛逆的弟弟有任何瓜葛的长子给予的冷淡和疏远之间的对比?耶稣将父亲的仁慈之爱与长子对犯错的弟弟的严厉拒绝以及拒绝与父亲一起欢迎弟弟回家进行了对比。

 

虽然这个犯错的儿子挥霍了父亲的钱财,但他的父亲却始终爱着他。儿子在外的日子里,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意识到父亲给予了他爱,而他却没有回报。他还没有领悟到父亲对他的爱有多么深厚。他深感羞愧,不得不以猪食为食,并反思自己所失去的一切,这促使他悔改,并决定在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孽。虽然他希望与父亲和解,但他无法想象父子关系会完全恢复。父亲无需用言语来宽恕儿子——他的行动更响亮、更清晰地表达了这一点!美丽的长袍、戒指和盛大的宴会象征着每一个回到天父慈悲怀抱的人都将拥有的新生——纯洁、有价值、充满喜悦。

 

浪子无法回到纯真的乐园,但他受到了接纳,并恢复了爱子的身份。这个犯错的儿子从悲伤和内疚到获得宽恕和重生的戏剧性转变,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从死里复活,并通过他的爱子主耶稣基督与天父上帝一起重生,获得新的丰盛生命。

 

蔑视和骄傲导致分裂——怜悯和宽恕使人恢复和团结。浪子的比喻也将怜悯和宽恕与其对立面——不愿宽恕和不愿和解——进行了对比。受委屈的父亲对意识到自己需要宽恕的小儿子宽恕并仁慈相待。但没有受委屈的长子却不肯宽恕,拒绝与他的兄弟和解。他拒绝宽恕的态度变成了蔑视和骄傲。他的怨恨导致他与已获宽恕的罪人群体隔绝,疏远。

在这个比喻中,耶稣生动地描绘了天父,以及祂的品格和祂对我们的态度。天主对我们真是慷慨、仁慈、宽容。当我们偏离祂和祂的诫命时,祂不会失去希望或放弃。祂鉴察我们的内心,向我们显明哪里可以找到真正的爱和怜悯,并引领我们回到永恒喜乐和幸福的道路(圣咏139:1, 23-24)。天父总是乐于寻找那些迷失的人,并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回家。你知道天父欢迎你回到祂永远公义、和平和圣神喜乐的国度时的喜悦吗?

 

天主的懊悔……和我们的悔改

 

在礼仪年乙中,我们读了两次浪子的比喻:在四旬期的第四个星期日,以及其他慈悲的比喻,在平时的第二十四个星期日。但这不仅仅是重复:不同的口音由各自的一读和二读标记。他们在那里坚持人的悔改,被呼召与天主和好。现在,相反,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天主对罪人的态度。可以说悔改是懊悔的天主:“上主懊悔了他对他的人民发出的威胁。” 这邀请我们反思我们对天主的形象,也许,修改它。这不是关于我们对天主的“理论概念”,因为天主不适合任何概念并泛滥成灾。这个问题是实际的和存在的,因为它涉及他对我们的态度:在那里我们发现天主超越了我们并让我们感到惊讶。懊悔的天主……这是什么意思?天主对邪恶和罪恶的态度是什么?

 

许多人指责天主对世界上的邪恶漠不关心。这是反对天主存在的最有力论据之一,它首先在现代文化中得到了支持。虽然,一切都必须说,天主的不存在,远没有解决邪恶的问题,使它无法解决。

 

另一方面,其他人则认为天主通过惩罚罪人来回应人类的罪。虽然这种思想在古代很流行,但今天仍然存在于各种宗教中,甚至在许多基督徒中。个人和集体的不幸或多或少被视为人类犯罪和天主惩罚活动的直接后果。因此,对于那些抱怨天主在邪恶面前仍然冷漠的人,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个答案,即事实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安慰。因为,如果在他们抱怨天主的不作为之前,他们现在会大声反对他们对严格的人类能力问题的不当干涉……我们还剩下什么?天主干预还是不干预?我们希望它干预,还是我们不希望它干预?如果是,在什么意义上?

 

可能,为了充分回答这些难题,最好停止哲学思考(即使没有任何反对这种崇高活动的东西)并聆听圣经,它告诉我们天主在面对邪恶和罪恶时不会保持冷漠或无所事事,但它所做的与某些人归因于它的惩罚性活动无关。

 

圣经提出了三个特别严重的罪,作为天主对人态度的背景。第一次阅读谈到偶像崇拜,即对自然现实的过度神化。在给弟茂德的信中,保禄严厉而公开地指责自己(“亵渎神明、逼迫人、傲慢无礼”)曾迫害过基督。他不是崇拜假天主,而是反对真神。在这个主观主义猖獗的时代,我们很难接受关于真神、真宗教,因此,以人们认为真实的名义反对真理的罪。实际上,保禄通过减轻他的自我指责(“我不是信徒,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来授予错误良心的权利,但他不认为自己有理由这样做。人不仅有责任按照看似美好和真实的东西行事,而且要真诚地寻求真正的东西。最后,福音在浪子身上体现了否认父亲的罪以及自私和无节制生活的堕落。

 

天主对这些(和其他)罪的反应是什么?第一读似乎将其归因于通过将偶像从地球上抹去来惩罚偶像崇拜者的目的。只有面对梅瑟的反对和代求,天主才会“懊悔”他的目的,平息他的怒火。但是,这是什么意思?你必须从字面上理解吗?我们要接受梅瑟比天主自己更好吗?这将是荒谬的。天主在梅瑟的代祷下“懊悔”是一个美丽的文学手法,强调虽然人的罪是自我毁灭的,但天主以怜悯和宽恕作出反应。梅瑟代表人民在天主面前代求的角色提醒我们,人参与了天主的救赎计划,天主自己依靠人类的调解,最终,

保禄在他给弟茂德的信中非常清楚地证实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话,几乎没有什么比重读这些充满力量和信心的话更多的评论了,关于天主与我们一起花费的恩典、爱、同情和耐心。

 

如果有任何疑问,怜悯的比喻应该是最后的论据。天主不仅宽恕、拯救和重建,而且当人“迷失”时,他会出去迎接他,热心和关心地寻找他,不遗余力。就这样,他在基督身上显明了,他为了寻找和拯救罪人已经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据说牧羊人认识他们的羊一只一只,而不是“羊群”。这就是天主认识我们并寻找我们的方式。对他来说,我们比第二个比喻中那个女人丢失的硬币更有价值,她肯定没有失去几分钱,而是她孩子的面包。任何人都明白失去自己和亲人的生计保障意味着什么。但耶稣进一步深化了他关于慈悲的教导:我们不仅仅是一只名不见经传的羊,也不仅仅是应许我们生存的宝藏;对天主来说,我们就像独生子,被一种独一无二的爱所爱,就像好父亲,最重要的是,好母亲爱他们的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有多少。排他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趁他还很远”的时候,去迎接迷失的儿子,一种不责备或惩罚,而是拥抱的爱,重新创造和庆祝回家。事实上,天主对罪恶和邪恶有着积极的态度,但也尊重人类的自由,如果它不同意,他不会强迫。就是天主的宽恕是无条件的,但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接受它时,我们才能接受它。因此需要悔改。

 

天主罚罪孽的想法,更像是我们的一种投射,呼喊着报仇雪恨,闭上怜悯之心。恰恰是之前名单中没有出现的一种罪:是长子的罪,是那些自称正义,拒绝宽恕归家的“迷失者”,要求给予适当惩罚的人的罪。他们。这是法利赛人的罪,耶稣为他们讲述了这些比喻,他想用这些比喻来净化我们对天主的形象,将他展示为一位充满爱的父亲。法利赛人(当时并且一直)用恶意的目光注视着耶稣,很可能会扭曲论点,现在反对这样的论点,即善良的天主会同意邪恶而不惩罚他。但是我们已经说过,天主所做的只是我们所能做的,这不是真的:

 

但是让我们不要成为法利赛人中的法利赛人,因为没有补救措施的是后者。毕竟,保禄是法利赛人,他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律法不能做到的,恩典却能做到的人。而今天,圣言传递给我们的天主的形象正是一位积极等待他的孩子回来的父亲,他对任何孩子都不绝望,甚至对好孩子也不绝望。

 

 

主耶稣,愿祢的光明驱散罪恶、欺骗和无知的黑暗,使所有迷失或困惑的人都能找到通往天父之家的道路,并在和平与友谊的纽带中与祂合一。求祢以祢的慈爱改变我的心,使我能将祢赐予所有信靠祢——善牧和救主——的人的赦罪、平安和新生的福音,传扬给更多人。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父亲用一个吻救赎他的儿子。作者:彼得·克里索洛格斯(公元 400-450 年)

 

“他伏在儿子的颈项上,与他亲嘴。”父亲就是这样审判和纠正他任性的儿子,他给予他的不是鞭打,而是亲吻。爱的力量忽略了儿子的过犯。父亲用亲吻救赎了儿子的罪孽,又用拥抱遮盖了它们,以免暴露罪行或羞辱儿子。父亲如此医治儿子的伤口,不让他留下任何疤痕或污点。圣经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罗马书 4:7)” (摘自讲道 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