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10. 伯多禄获释
发布日期:2025-10-06   |    作者:意鸣子

10. 伯多禄获释

在安提约基雅,诞生了由希腊人组成的基督徒团体,也就是由非犹太人组成的。这件事非同小可。耶路撒冷教会派巴尔纳伯查看这件非同寻常的事,巴尔纳伯是有德行的人,认识到这是天主的恩宠;他去寻找保禄,并把他带到安提约基雅。两人留在那座大城市里,培育了许多基督徒。正在这时,他们听说了犹太地区的饥荒,因此安提约基雅的教会,与耶路撒冷的母教会团结共融,送去了救济物资,帮助耶路撒冷的弟兄姐妹度过难关。安提约基雅的保禄和巴尔纳伯上耶路撒冷去。

 

至此,《宗徒大事录》第十一章结束了。第十二章的结尾说:“巴尔纳伯和扫禄完成了任务,就带着号称马尔谷的若望从耶路撒冷回去了”。这里可能是故事的结尾,但在第十二章中间,有一个独立的故事。有意思的是,作者用这个独立的故事,将两者连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情节。巴尔纳伯和扫禄前往耶路撒冷,作者藉着这个机会,讲述发生在耶路撒冷的新事件。因此,去耶路撒冷和回安提约基雅就像前后两个框架,中间是两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伯多禄被捕入狱。黑落德王试图用武力压迫教会。这是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是大黑落德的孙子,大黑落德曾下令杀死洗者若翰,并在耶稣受难时见过耶稣。黑落德阿格黎帕是卡里古拉(Caligula)皇帝的朋友,在40年代,从他的皇帝朋友那里得到了犹太王国。他们罢免了总督,成立了自治的犹太王国。黑落德王朝的这位年轻的继承者有了国王的称号,当然,这很不稳定,而且是过渡性的,持续了几年,黑落德就突然惨死了。

 

在第十二章的结尾,记述了迫害者戏剧性的惨死,但整章内容是在讲述被迫害的人——伯多禄。“在那个时期,黑落德王已下手磨难教会中的一些人,用剑杀死了若望的哥哥雅各伯”。十二宗徒中第一个为耶稣致命的,是雅各伯。西班牙的孔波斯特拉著名的“圣地亚哥”(雅各伯),就是为纪念雅各伯、载伯德的儿子、若望的哥哥、若望的哥哥、首批宗徒之一、耶稣的爱徒之一。在福音中,他曾请求坐首位。他得到了默西亚耶稣建立的天国中的首位,成了第一个为主殉道的宗徒。他被黑落德安格黎帕一世下令砍头。

 

因此,我们正在读初期的故事。斯德望在36年被杀,雅各伯宗徒在42年被杀。这似乎让犹太人很高兴;换句话说,以色列其他宗教权威很赞成这种对基督徒的严厉态度,他们称这些人为“纳匝肋人”、耶稣的门徒。而黑落德这样做,不是出于个人的信念,而是出于政治利益,他看到这样做犹太人很高兴,就继续这样做,继续这种迫害,还在“无酵节日”,即庆祝复活节期间,拘捕了伯多禄。

 

这里讲述了伯多禄的逾越节。这是关于死亡与复活的故事。恰恰在复活节,在耶稣被捕、受难、死亡的纪念日,伯多禄也被捕入狱。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他下降阴府、重获解救的经历。《宗徒大事录》中讲述了许多“开门”的例子、神奇的解救,政治和宗教权威囚禁的宗徒,因着天主的干预而得到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这件事时,讲了很多细节,正是为强调基督复活节的这种奥秘式的干预。

 

伯多禄宗徒无论在被囚时,或释放时,都与耶稣联合在一起。黑落德把他关在监狱里,希望在复活节庆祝活动结束后,让他在众人面前露面。他不想影响复活节的节庆气氛;他计划,节日一结束,举行一次公开审判,使事件变得引人注目,同时判处伯多禄死刑,显示他捍卫犹太传统、反对新兴起的异端团体,以获得圣骑士的头衔。

 

“伯多禄就被看管在监狱中,而教会恳切为他向天主祈祷。”教会为伯多禄宗徒的祈祷,成为一种武器,获胜的武器,用它打开监狱的大门。“及至黑落德将要提出他的时候,那一夜伯多禄被两道锁链缚着,睡在两个士兵中,门前还有卫兵把守监狱。”他被严密地监视着,门锁着,被两道锁链捆绑,许多士兵站岗....“忽然,主的一位天使显现,有一道光,照亮了房间”。

 

这里用的词和圣诞节的故事几乎一样;在白冷,同样是夜晚,上主的天使显现给牧人,光明照耀。现在于牢房里,那里的囚犯带着锁链。上主的天使带来了好消息,天主的福音特别使他从锁链中解脱出来。“天使拍着伯多禄的肋膀,唤醒他说:快快起来!锁链遂从他手上落下来。天使向他说:束上腰,穿上你的鞋!他都照办了。天使吩咐他说:披上你的外氅,跟我来罢!”伯多禄就跟在他后面出来,还不知道天使是不是真的,因为他还以为看到了异象。在他看来是一个梦,漆黑的牢囚变得光明闪耀,铁鍊自行打开,门也打开了。伯多禄起身,穿好衣服,出去。

 

现在是复活节的夜晚,人们正回忆古代的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被解救出来的事迹;现在伯多禄宗徒从牢房中被解救出来,他站起来,整理行装,开始“出谷”之路。这是出去的路,尽管似乎是梦,但确是现实。“他们经过第一道岗,又第二道,来到通到城的铁门前,铁门就自动地给他们开了;他们便出去,往前走了一条街,忽然天使离开他,不见了”。反覆使用了“出去”这个动词。锁链自己松开,门自动打开,宗徒走出牢房,走出大门,离开监狱。在深夜走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

 

空无一人,只有他自己,他意识到解救他的,是上主的天使。“伯多禄这才清醒过来,说:现今我实在知道主派了祂的天使来,救我脱免黑落德的手和犹太人民所希望的事。”这是令人惊叹的解救,天主的干预,复活节的释放,宗徒体验到了福音的解救的力量。他思考了一会儿,再决定怎么做,然后“他既明白过来,就往若望──号称马尔谷──的母亲玛利亚的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祈祷”。这位马尔谷就是福音的作者,第一个基督徒团体中的重要人物。

 

在这里又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马尔谷的母亲叫玛利亚,她是教会聚会的房子的主人。这是在晚上,团体的人都在守夜祈祷,很可能是复活节的晚上;他们正在举行复活前夕的守夜礼,伯多禄获得了自由,复活了,而大家都以为他在监狱里。马尔谷和他母亲玛利亚的房子,就是我们所说的“晚餐厅”;这是宗徒团体举行最后晚餐的地方,复活节那天也在这里,五旬节那天也在这里。

 

已经过去了12年或15年,团体继续在这所房子里聚会。这里已经成为耶路撒冷基督徒团体的聚会场所。“他敲大门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洛德的使女过来听。她一认出是伯多禄的声音, 喜的没有开门,就跑进去报告说:伯多禄站在大门前。他们都对她说:你疯了!”肯定不是伯多禄,他在监狱里。她却坚持说:确实是伯多禄。他们试图解释这种现象,说可能是伯多禄的天数,或者他的灵魂。

 

这是犹太人的解释,虽然伯多禄在这里,但不是他的肉身。伯多禄确实在这里,他的肉身就在这里。他继续呼喊,继续敲门,因为他们不开,就更用力敲门。最后,“他们一开门,看见是他,都惊呆了。伯多禄摆手叫他们不要作声,遂给他们述说上主怎样领他出了监狱,且说:你们要把这些事报告给雅各伯和弟兄们。”这里说的是小雅各伯,十二宗徒中的另一位雅各伯。另一位是“大雅各伯”,不久前被杀了。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团体认识小雅各伯,他是耶稣的亲戚阿尔斐的儿子,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任主教,也就是耶路撒冷基督教团体的首领。耶路撒冷教会的首领不是伯多禄,而是雅各伯,他是那个犹太团体的牧人。雅各伯和弟兄们没有在马尔谷家里。这里可能是基督徒团体之一,基督徒的数目可能已经很多了;我们曾经看到过3000、5000等数字。肯定不会在一座房子里,肯定有更多的地方。

 

伯多禄首先到离他较近的地方去告别,因为他决定离开耶路撒冷,他已经不适合留在那里了。他让这群人告诉雅各伯和耶路撒冷的其他团体:伯多禄已经离开了。事实上,从这一刻起,伯多禄就从《宗徒大事录》中消失了;他将在第十五章再次出现,在耶路撒冷会议上讲道。但关于他在世界各地的传教使命,路加没有说。

 

通过这些叙述,路加实际上已经讲完了伯多禄宗徒的故事。我们知道,《宗徒大事录》不是伯多禄或保禄的传记;不是教会的历史,而是一连串的故事,一连串榜样,路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传达重要的教会信息。

 

“天一亮,在士兵中,起了不少的骚乱,不知伯多禄出了什么事。黑落德遂搜寻他,搜寻不到,就审讯卫兵,下令把他们处决了。”这个欺压弱小者的暴君,以失望告终。他准备了盛大的表演,但只能化为泡影,囚犯不见了。安排了那么多卫兵看守这个人,怎么能让他逃走呢?而整个耶路撒冷,也找不到伯多禄的踪迹。

 

宗徒明智地远走高飞了,因为他意识到,有人怒火中烧,一定会搜捕他。路加在这故事的结尾,强调了黑落德阿格里帕一世的惨死,并以悲惨的语气叙述他暴毙于众目睽睽之下,其他史料也提到了这个史实。黑落德住在凯撒勒雅的海滨;他到耶路撒冷过节。而且,在逾越节期间准备对伯多禄公开审判。受挫之后,他回到凯撒勒雅。“那时,黑落德向提洛和漆冬发了大怒;二城的人商量好,来见他,并贿赂了管王卧房的布拉斯托去求和,因为他们那一方当由君王这里获得食粮”。

 

“黑落德在约定的日子,披戴君王的礼服,坐在宝座上向他们演讲。人民便呼喊说:这不是人的声音,而是神的声音”。这是政治场合,与宗徒的历史没有任何关系。在凯撒勒雅的宫殿里,阿格里帕一世接见了提洛和漆冬的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人们阿谀奉承,恭维他是神。在最辉煌的时刻,身披君王的礼服,他被天主的正义击倒了。“立刻有上主的天使打击了他,因为他没有归光荣于天主。他为虫子所吃,遂断了气”。他倒下了。在胜利的时刻,他得了中风、癫痫或类似的病。他感觉难受,倒在地上,在阿谀奉承的群臣面前,身披君王的礼服,暴毙身亡。可能是肠胃的问题,这些虫子预示大灾难;事实上,《谢主曲》中所说的实现了:“祂从高位上推下权贵,却提拔了弱小卑微”。

 

伯多禄从监狱里获释;黑落德王从宝座上倒下。上主的天使将谦卑的人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将有权势的人从宝座上推下来。“天主的道却逐渐发扬广大”。这句话普通的话,路加重覆了很多次,好像成了主题。这句话承前启后,从一个故事过渡到另一个故事。这一幕,以耶路撒冷为背景,在凯撒勒雅结束,主角是伯多禄和黑落德阿格里帕。

 

下面的经文继续宣讲的主题。巴尔纳伯和扫禄,来到耶路撒冷,送来救济物资,然后回到安提约基雅,并带着晚餐厅里号称马尔谷的若望。他们两位带着马尔谷,三位传教士,从安提约基雅出发,走遍整个世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