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主怜悯她
发布日期:2025-10-10   |    作者:玛迪

                              主怜悯她

 

 

默想:你如何回应他人的不幸?福音书中多处记载,耶稣在与个人和群体会面时“内心深处深受感动”。我们现代人对“怜悯”一词的理解,未能完全表达其希伯来语原文的深层含义。“怜悯”一词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情”,以及对受苦者的悲痛和身体状况的感同身受。为什么耶稣在这次前往墓地途中遇到一位寡妇和一队拥挤的送葬队伍时,会如此感动?耶稣不仅为一位年轻人的英年早逝而悲痛,也表达了他对这位不仅失去丈夫,还失去独生子的妇女的深切关怀。在圣经时代,唯一可靠的福祉是家庭。这位妇女不仅失去了亲人,还失去了未来的保障和生计。

 

耶稣是活人和死人的主

 

圣经清楚地表明,天主不喜欢任何人的死亡(见厄则克耳33:11)——他渴望生命,而非死亡。耶稣不仅对失去独生子的寡妇怀有深切的怜悯,祂还拥有非凡的超自然能力——能够使人复活,使人再次完整。然而,耶稣的举动一定震惊了寡妇和她的朋友。耶稣走近棺材,与死者进行身体接触。犹太人明白,接触尸体会使人在仪式上变得不洁或不纯洁。耶稣的身体接触以及对寡妇失去独生子的亲身感受,不仅展现了祂对她深切的爱和关怀,也表明祂渴望将所有人从罪恶、道德败坏,甚至死亡的权势中解救出来。耶稣简单的命令——“年轻人,起来!”——不仅使他的肉体复活,也为他的灵魂和身体带来了自由和完整。

 

主耶稣有能力使我们恢复完整的生命——从现在到永远

 

这个奇迹发生在先知厄里亚使另一位母亲的儿子复活的地方附近(见列王纪下4:18-37)。耶稣将那被死亡吞噬的孩子归为己有。他用他权能的话语使这注定要死的孩子复活。耶稣不仅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当耶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时,他也战胜了坟墓,在第三天复活,正如他向门徒所应许的。耶稣应许所有相信他的人,因为他活着(不再死),我们也将与他同在,并在他里面,得着丰盛的生命,从今时直到永远(若望福音14:19)。面对人生的试炼、不幸和绝望的时刻,你是否相信主耶稣会赐予你丰盛的生命和永恒的盼望?

 

主耶稣,祢的同在医治我们,使我们重获生命,恢复身心灵的完全。求祢对我说话,赐予我新的盼望、力量和勇气,使我在人生的喜乐和忧患中,都能跟随祢。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死者遇见生命与复活》亚历山大的西里尔(公元 376-444 年)著

 

死者被埋葬,许多朋友将他抬到坟墓。基督,生命与复活,在那里与他相遇。他是死亡和败坏的毁灭者。我们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宗徒大事录 17:28)。他使人的本性恢复原状,并将我们充满死亡的肉体从死亡的枷锁中释放出来。他怜悯那妇人,为了让她止住眼泪,吩咐说:‘不要哭。’她哭泣的原因立刻就消除了。” (摘自《路加福音注释》,讲道 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