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弟茂德
发布日期:2025-10-10   |    作者:李建刚

   一、希腊语专有名弟茂德(Τιμόθεος,意为“敬畏上主”)在希腊世界中相当普遍。根据旧约的记载,曾有一位名叫弟茂德的人,作为色娄苛王朝的军官,参与了镇压由玛加伯家族领导的起义。

   二、在新约中,弟茂德被记载为保禄的福传同伴。他的事迹既见于保禄书信,也见于《宗徒大事录》。二者均为重建其生平活动的重要资料,但需要分别加以诠释,因为其叙述目的与神学意向并不相同。

根据保禄书信的见证,弟茂德参与了所谓第二次福传之旅。当时保禄初次进入欧洲大陆,途经马其顿北部数城,并先后在斐理伯与得撒洛尼建立了团体。途中抵达格林多(保禄曾在当地停留约一年半,参宗18:11)时,他曾从雅典遣返弟茂德至得撒洛尼,以“坚固并鼓励”信友(参得前3:1-5)。由得撒洛尼人前书与宗17:1-9节可知,保禄在得撒洛尼的离去甚为仓促,致使该处团体感到不安。保禄在格林多收到弟茂德返报之后,随即致信得撒洛尼团体,肯定他们在信德与爱德中已然坚固(参得前3:6)。

   在保禄与格林多团体关系多变的历史中,弟茂德的角色尤为重要。保禄称他为“在主内是我亲爱和忠信的孩子”,并委托他在自己缺席时提醒信友“关乎在基督耶稣内的道路”,即保禄“无论在各处各会众中所宣讲的”(格前4:17)。在后来的通信中,保禄再次肯定,息拉与弟茂德和他本人同样传报天主子的福音(参格后1:19)。

   此外,保禄在多处书信中明确强调,弟茂德在福音宣讲上与自己同样竭力(参斐2:19-23;格前16:10:“他是办理主的工作,如同我一样”;罗16:21)。他在数封书信中甚至作为共同署名者出现,显示其重要地位及广受团体认可(参格后1:1;费1:“弟兄”;得前 1:1;斐 1:1:“基督耶稣的仆人”)。

   在《宗徒大事录》中,弟茂德被介绍为一位“门徒”(μαθητής),即团体成员。他是犹太裔信仰母亲与希腊人父亲的儿子。因吕斯特辣团体的推荐,保禄带他同行,行经小亚细亚与希腊(参宗16:1-3)。《宗徒大事录》在大体上印证了保禄书信的记载,同时也加入自身的神学意向。例如,作者更突出保禄的权威,并强调弟茂德的从属性。关于弟茂德因“犹太人缘故”受割礼的记载(16:3),其历史可靠性常受质疑;因为若真如此,保禄本人将否定其在所谓耶路撒冷宗徒会议上所确立的“无律法之福音”原则(参迦2:1-10)。在保禄离开得撒洛尼前往雅典时,弟茂德与息拉曾留在贝洛雅,奉命尽快追随(参宗17:14-15),直至在格林多重聚(参18:5)。第三次福传旅程期间,保禄在厄弗所逗留约两年(参宗19:1-10),之后派遣弟茂德与厄辣斯托先行前往马其顿(参19:21-22;20:4),为其赴耶路撒冷与罗马之行预作准备。

   保禄书信所见的亲密关系与宗徒权威,成为后世产生《弟茂德前后书》与《弟铎书》(统称“牧函”)的背景。此类书信虽署名“保禄”,实则晚出,约成于一世纪末。其中两封以弟茂德为收信人,一封则写给弟铎。牧函作者托名保禄,指示弟茂德在厄弗所对抗异端(弟前1:3-4),在“健全的教义”中教导团体(参弟前1:18;4:6,11;弟后1:13-14;2:14;4:1-5),守护“所受的寄托”(参弟前6:20;弟后1:12,14),并为职务培养合适的继承人(参弟后2:2),其本身则是藉覆手礼被立(参弟前4:14;弟后1:6)。

在可能是后期附加于《希伯来人书》的书信结尾中(参13:22-25),作者提及“我们的弟兄弟茂德”(13:23),此举显然意在借助保禄传统为该书赢得正统认可。根据欧瑟伯(《教会史》,卷二,4:5)的记载,弟茂德被尊为“厄弗所教会的第一任主教”。在伪经传统中,他亦两次出现,均与保禄的传说相关:即《保禄大事录》2:4与《保禄启示录》51。其叙述显然系承接《宗徒大事录》及保禄书信(包括真伪署名的书信)而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