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爱能减轻他人的重担
发布日期:2025-10-14 | 作者:玛迪爱能减轻他人的重担
默想:为什么耶稣单单挑出宗教教师和律法师来严厉斥责他们?“祸哉”一词也可译为“唉”。它既表达了悲痛的怜悯,也表达了愤怒。为什么耶稣要哀叹并发出如此严厉的斥责?耶稣对宗教领袖感到愤怒,因为他们没有听从天主的话语,却误导了他们本应引导的人们走上天主的道路。
天主的诫命源于他对我们的爱和关怀
经师们毕生致力于研究梅瑟律法,并自认为是律法专家。他们将十诫和戒律分成数千条细小的规章制度。他们对律法的解释非常严格,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当他们完成解释时,律法书多达五十卷!他们被误导,狂热地要求制定不必要的繁琐规则,掩盖了更重要的宗教事务,例如爱天主和爱近人。他们引导人们走向法利赛主义,而不是走向天主。
不要把重担加在别人身上
耶稣用什一税的例子来表明他们错失了多少目标。天主吩咐人将劳动所得的初熟果子奉献十分之一,以表达对天主眷顾子民的感恩和敬意(申命记14:22;利未记27:30)。然而,经师们却不遗余力地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例如小植物)进行十分之一的奉献,计算得非常精确。他们非常关注无关紧要的琐事,却忽略了对贫困和弱者的关爱。耶稣告诫他们,因为他们的心不正。他们充满了骄傲和对他人轻视。他们把不必要的负担加在别人身上,却忽略了施舍,尤其是对弱者和穷人。他们一丝不苟地遵循传统宗教的正确动作,却忘记了现实。
为什么耶稣还要将他们比作“没有标记的坟墓”?根据《民长记》19:16,接触坟墓会使人在礼仪上不洁净七天。耶稣反过来指责法利赛人,宣称那些接触他们并听从他们自创教诲的人,同样被他们的错误教义所玷污。他们用对天主及其意图的错误观念感染他人。由于法利赛人“没有标记”,其他人无法识别他们内心的腐朽,也无法意识到灵性污染的危险。法利赛人一定将耶稣的指控视为双重侮辱:他们不仅因为拒绝天主的话语而自身在灵性上不洁净,而且还用危险的“酵”污染他人(参见路加福音12:1)。
爱能减轻他人的重担
耶稣的教训是什么?天主诫命的本质是爱——爱至善——爱天主本身,以及爱按照天主的形象和样式造出的邻舍。天主就是爱(若望一书 4:8),祂所做的一切都源于祂对我们的爱。天主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是为了他人的益处。真正的爱既会拥抱他人,也会卸下他人的重担。宗徒保禄提醒我们:“所赐给我们的圣神将天主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 5:5)。你会帮助你的邻居分担他们的重担吗?天主赐予我们每个人足够的恩典,让我们每天都能像祂一样去爱,并卸下他人的重担,使他们也能体验到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爱。
今天,我们纪念圣女大德兰,并隆重纪念她(具体纪念日期取决于地点、国家和教区)。她是一位圣人,一位改革者,一位不居家、献身于工作的女性,这与当时大多数女性的处境相符。她的确进入了隐修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保持沉默或无所作为。她对加尔默罗会修女生活的改革影响深远,甚至影响到了该修会的男性分支——赤足加尔默罗会。那段时期,无论男女,都过着艰难的生活,因为宗教裁判所时刻警惕着异端和离经叛道者,对其进行审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谴责。但这些担忧并没有阻止这位流浪修女建立“鸽舍”,在那里,小群妇女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忠实地履行她们的使命,遵循修会的创始魅力,而这些鸽舍与那些被贵妇们占据作为隐居和安静生活场所的修道院不同。
今天,教会仍然需要像阿维拉的德兰这样的男男女女:无畏、勇敢、坚定,不让自己被那些似乎掌权的人吓倒,无论是在教会还是在世界上,但这些人有时非常谨慎,甚至经常不忠于福音。
今天,教会仍然需要那些认真对待福音、懂得超越传统和惯例、回归福音本质的男男女女:天国、友爱、正义,以及关爱弟兄姊妹。或许我们并非这样的人,但至少,让我们不要阻碍那些竭尽全力将福音信息带入我们这个世界、让福音鲜活起来的人们。
主耶稣,求祢以祢的爱点燃我的心,使我能永远追求最重要的事——爱祢,我的主,我的天主,以及爱祢按祢的形象和样式所造的近人。求祢释放我的心,使我心中只有仁慈、怜悯和良善,来对待我认识和遇到的每一个人。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将重担交给他人。作者:亚历山大的奥利金(公元 185-254 年)
正如经师和法利赛人邪恶地坐在梅瑟的宝座上,教会中也有些人坐在教会的宝座上。教会中有些人对律法有正确的理解,并正确地传达律法。他们教导每个人该做什么,自己却不去做。有些人把重担放在人的肩上,却连一根指头也不肯伸出。救主所说的就是这些人,他说:“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主的国里要称为最小的。”(玛窦福音5:19)然而,也有一些坐在宝座上的人,他们先行动,后说话,说话明智,约束那些行为混乱的人。他们把仁慈的重担放在别人的肩上。他们自己是第一个卸下重担的人,为了劝勉其他听众。主所说的就是这些人,他说:“凡这样行的,教导别人这样做,这个人在天国将被称为伟大的。” (摘自《玛窦福音》第 9 章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