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避免利用信仰把异己者变成敌人
发布日期:2025-10-14   |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梵蒂冈新闻网)我们要小心谨慎,以免利用信仰把异己者,特别是把穷人,变成敌人,变成我们要回避的「癞病人」。教宗良十四世10月12日主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上为禧年的圣母灵修庆典主持弥撒,提出了这项劝勉。当天约有5万多人到场参礼。

在讲道中,教宗首先重申圣保禄宗徒的叮嘱:「你务要记住耶稣基督。」(弟后二8)换句话说,应当以耶稣为各种灵修的核心,牢记「祂的经历、祂的十字苦架」。

这份记忆的高峰便是主日弥撒,因此「每个新的一周都在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视野中展开」。每个主日都充满了耶稣炽热的记忆,洋溢著祂的感觉和思念。

圣母就在耶稣身边

耶稣曾在纳匝肋会堂向众人表示,外邦人纳阿曼蒙天主拯救,但「那些在以色列的人却没有获救」(参阅:列下五13-17、路四27)。这番话引起轩然大波,导致人们将基督赶出城去。

这段福音章节虽然没有提及圣母玛利亚,但教宗指出:「她或许就在那里,感受到年迈西默盎当年在圣殿里抱著刚出生的耶稣所说的话:『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至于妳,要有一把利剑剌透妳的心灵──为叫许多人心中的思念显露出来。』(路二34-35)」

纳阿曼「脆弱」的盔甲

接著,教宗引用《致希伯来人书》说,「天主的话是生活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参阅:希四12)。

诚如方济各教宗所说,纳阿曼的事迹在我们今天也具有现实意义。他作为指挥官的盔甲是外在名声的泉源,但事实上这盔甲转眼即逝,底下暗藏著「脆弱、受伤和患病的人性」。

「我们今天经常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这矛盾:有时候,遮蔽严重脆弱的盔甲有如一份大礼物。假如纳阿曼继续只搜集盔甲上的勋章,他最终一定会被癞病所吞噬:外表光鲜亮丽,却被困在他的疾病里孤独寂寞。」

少一点头衔,才会发现爱是不求回报的

耶稣则截然不同:祂生来赤裸,死时也赤身露体;祂白白地施恩于人,却不求他人以感激为报,正如当天选读的福音所记载的那样(参阅:路十七11-19)。祂治愈了十名癞病人,却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个撒玛黎雅人,「似乎意识到自己得救」,回来找耶稣,俯伏在祂的脚前。

「或许,少一点可夸口的头衔,就会更明白爱是不求回报的。天主是纯然的礼物、完全的恩宠,但是有多少声音和信念今天也会让我们远离这个赤裸裸的真理」。

沉浸于《谢主曲》内

圣母灵修恰好是为这真理服务。敬礼圣母是为了回到耶稣身边,发现祂临在于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中。再者,敬礼童贞荣福玛利亚,也是沉浸在《谢主曲》咏唱的现实内。

「这有助于我们看到『心高气傲的人被驱散、权势者从高座被推下、富有者空手而去』。它催促我们『使饥饿者饱享美物、举扬卑微贫困的人、回忆起天主的仁慈』、信赖祂双臂的威能(参阅:路一51-54)。」

关系和内心被麻痺

然后,教宗回到当天选读的福音,指出有些痊愈的癞病人不觉得需要感谢主耶稣。教宗提醒信众说,「天主的恩宠也会触及我们,却得不到回应,祂能治愈我们,我们却没有参与其中」。事实上,「有些敬礼形式没有把我们与他人连结起来,却使我们的内心麻痺」。

圣母玛利亚走在耶稣身后,耶稣则走向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错误地被定义成「敌人」的人,也就是穷人、受伤的人和罪人。因此,方济各教宗曾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阐明,注视圣母玛利亚,意味著恢复「温柔和情感的革新力量」。

推广民间热心敬礼

在一个渴求和平与正义的世界里,活泼的「基督徒灵修」能在这方面解渴。民间热心敬礼「向来促使尘世改变样貌」。为此,教宗最后期勉众人滋养「更新与转变的动力」,并且善度皈依的时节,重新获得自由。

链接网址:www.vaticannews.cn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