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匝加利亚
发布日期:2025-10-17   |    作者:李建刚

   一、匝加利亚是常见的希伯来名字זְכַרְיָה”的希腊语转写(“Ζαχαρίας”),其意义为“上主记念”或“上主已经记念”。新约中有两位同名的人物:(1)贝勒基雅的儿子,他被杀害在圣殿与祭坛之间(参玛23:35;路11:51);(2)施洗者若翰的父亲(参路1:5,12,13,18,21,40,59,67;3:2)。

   二、路加强调其所叙事件的历史嵌入性,并指出施洗者若翰出生的预告(参路1:5-25)发生在大黑落德王(主前37-4 年)在位时期(参路1:5)。匝加利亚是一位司祭,隶属二十四个司祭班次中的第八班,每班按固定轮值制度在圣殿内服务一周(参编上24:7-19)。他的妻子依撒伯尔同样出自亚郎的司祭家系。路加在描绘若翰的形象时,强调其司祭出身的意义。匝加利亚与依撒伯尔被形容为“在上主前是义人”(路1:6),但他们因无子而“在人间为耻辱”(路1:25),且二人年老,依撒伯尔不孕(路1:7),这一情境使人联想到亚巴郎与撒辣的故事。

   在圣殿献香时(参路1:8-10),天使加俾额尔向匝加利亚显现(参路1:11),宣布依撒伯尔将生一子,并吩咐取名为“若翰”(路1:13),同时预示了其先知的使命(参路1:16-17)。匝加利亚因怀疑而求证:“我凭什么知道这事呢?因为我是老人,我的妻子也年纪老迈”(路1:18)。天使遂宣布他将因不信而哑口,直至预告应验之日(参路1:20)。此兆立即实现(参路1:21-22),既是天使的使者身份与信息真实性的印证,也是匝加利亚进入“信德学堂”的开端。信德意味着毫无怀疑地信赖天主的“言语”必然实现,即使这超越人的条件与可能性。匝加利亚的沉默同时象征其在静默中预备好迎接天主奇妙作为。他与圣母玛利亚形成鲜明对照,玛利亚因信赖天主的话自始被称为有福(参路1:45)。在若翰出生后的第八日命名礼上,当匝加利亚取了书板写下“他的名字是若翰”(路1:63)时,他的口舌立刻开通了并赞美天主(路1:64)。此举应验了天使的预告(参路1:20),也进一步确认天主话语“在适时必然成就”。匝加利亚的第一句话便是对天主的颂赞。路加将其以精雕细琢的文学方式表现为先知性的赞歌(参路1:68-79)。

   三、匝加利亚的早期接受史尤其见于二世纪的《雅各伯福音》。该伪经在重写耶稣婴孩叙事时,以匝加利亚之死替代了玛窦所叙的白冷婴孩惨案(参玛2:16-18)。其中,匝加利亚对黑落德王说:“我是天主的血证人。你能夺取我的血,但我的灵魂必由上主接纳(参宗7:59),因为你在上主的圣殿前、殿间流了无辜之血”(《雅各伯福音》23)。该伪经事实上混淆了新约中两位不同的匝加利亚:若翰的父亲与圣殿中被杀的贝勒基雅之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