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匝凯
发布日期:2025-10-18   |    作者:李建刚

   一、新约中“匝凯”(Ζακχαῖος)仅出现于路19:1-10节中,作为一位身材矮小的税吏长。此名为希伯来文זַכַּי”(意为“纯洁”、“无辜”)的希腊化形式,该名字在厄上2:9和厄下7:14节中已出现(七十贤士译本作Ζάκχος”)。LXX《旧约》中唯一的另一处“匝凯”见于加下10:19节,为犹大玛加伯的一位军官之名。对一名税吏而言,“无辜者”的挑衅性语义,或许暗示了其在税吏群体中具有积极的特殊地位。

   二、根据路加福音特有的叙述,匝凯是耶里哥的一位“税吏长”,其财富被特别强调。在民众中,税吏极不受欢迎,因为他们作为罗马占领政权的承包人负责征收间接赋税(关税)。为收回预先缴纳给罗马人的款项,他们往往采取冷酷乃至勒索的手段。由于与外邦人接触,税吏在法利塞人眼中被视为不洁,从而被划为罪人。这位上级税吏匝凯可能承包了若干个税关,从而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路加对匝凯的描绘打破了税吏的负面定型观念(参路18:9-14)。出于好奇,或许也因内心渴望,这个身材矮小的人在耶稣经过耶里哥时爬上了一棵桑树,只为看清主的容貌。这一具有亲切人性意味的细节,很可能保留了历史记忆的痕迹。匝凯寻求耶稣,但耶稣也在寻求匝凯。耶稣停下脚步,呼唤他下来,并宣称必须当日住在他的家中。这种要求入宿的呼声显现为一种(救恩上的)必然性。事实上,耶稣的呼召引发了匝凯从其以往剥削行为中的惊人悔改与转变。

   关于匝凯故事的文类界定学界并不统一(传记性格言、人物传说、归信故事、争论故事)。较为令人信服的是Tannehill的见解:此故事是一则“寻求故事”。在双向的寻求运动中,耶稣与这位富裕的税吏相遇,结果带来救恩。这种兼具归信、赦罪、救恩及争论要素的混合文体,是路加神学的鲜明展现。匝凯成为耶稣“寻找并拯救失落之人”(路19:10)的典型范例。

   三、按照教会传统,匝凯后来作为基督的门徒,被伯多禄违其本意地立为凯撒利亚的主教(参《伪克莱孟讲道集》3:63-72)。在基督教圣像艺术中,匝凯的故事占据重要地位(棺饰浮雕、诗篇集、福音书、课本、壁画),这可能与该段经文在每次教堂祝圣礼中都会诵读有关。对于大阿尔伯特而言,匝凯的矮小象征其信仰的不足;而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则将其解读为谦卑的姿态。路德则在匝凯身上看到了“义人同时又是罪人”(simul iustus et peccator)的具体化悖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