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除非你悔改——否则你将会灭亡
发布日期:2025-10-22   |    作者:玛迪

                     除非你悔改——否则你将会灭亡

 

 

默想:灾难,例如政治血案或自然灾害,能教导我们什么关于天主的国度以及做错事和背弃天主的后果?耶稣曾两次向他的犹太听众讲述罪(做错事)和审判的问题。比拉多当时是耶路撒冷的罗马总督,他命令他的军队屠杀一群来到耶路撒冷圣殿献祭的加利肋亚人。我们不知道这些加利肋亚人做了什么激怒了比拉多,也不知道比拉多为什么选择在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耶路撒冷的圣殿——攻击他们。对犹太人来说,这是政治野蛮和亵渎的极致!

 

耶稣讲述的第二件事是一场自然灾害,耶路撒冷的一座塔楼意外倒塌,造成18人死亡。犹太人常常将此类灾难与罪(做错事和违背天主律法)联系起来。圣经确实警告过,罪会导致灾祸!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恶人却被祸患倾覆(箴言 24:16)。

 

悔改和饶恕的时刻就在眼前!

 

耶稣指出,真正的危险和灾难在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或一场猝死,让我们没有时间在临终前,在天地的主面前,在审判台前与他面对面,认罪悔改,祈求宽恕。《约伯记》提醒我们,无论是义人还是不义的人,都可能遭遇不幸和灾难。耶稣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为自己的行为和道德选择负责,今天就将罪治死,以免它毒害你的心灵、败坏你的思想,甚至毁灭你的身体。

 

放任罪恶和不良态度在我们心中肆虐,就像癌症一样,它会从内部蔓延、腐蚀我们,如果不加以根除,就会导致死亡。我们必须诚实谦卑地在天主面前承认我们的罪,祈求祂的宽恕和医治恩典来恢复和改变我们,使我们日复一日地成长,成为祂所期望的圣洁。如果坚持罪恶的态度,拒绝在天主面前承认我们的过错(罪),接受祂的赦免和医治,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心灵、思想和灵魂的败坏,灵性死亡。宗徒保禄提醒我们:“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天主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灵性的死亡和与天主的隔绝,远比我们今生可能经历的任何身体伤害或损失更糟糕。今天就选择基督在十字架上战胜罪恶和死亡,为你赢得的丰盛生命和恩典吧。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的记号

 

耶稣用自然和农耕的比喻,警醒我们远离罪恶,不让罪恶败坏我们的思想和心灵。这些比喻和故事,都是关于自然和农耕的,听众很容易理解。在干旱的犹大和周围的沙漠地区,适合种植庄稼和果树的良田稀少。对于居住在加利利和犹大的人们来说,无花果树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食物来源。它的果实备受珍视,成为天主赐予其子民丰硕祝福和供应的象征。一棵无花果树通常三年成熟,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失败了,就会被砍掉,为更健康的树木腾出空间。对犹太人来说,腐烂的无花果树和它结出的坏果子象征着恶行和不悔改的罪所导致的灵性败坏的后果。

 

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象征着以色列对天主悔改和复兴的话语漠不关心、缺乏回应的后果。先知们将以色列因不忠于天主而导致的堕落和毁灭的荒凉和灾难描述为一棵凋谢的无花果树(参见约珥书1:7,12;哈巴谷书3:17;耶利米亚书8:13)。耶利米亚将善恶的统治者和以色列子民比作无花果,它们要么好吃,要么腐烂浪费(耶利米亚书24:2-8)。耶稣的比喻描绘了天主的耐心,但也包含着一个警告,即我们不应妄加揣测天主的耐心和怜悯。天主的审判迟早会到来。耶稣关于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的比喻,阐明了他警告我们,让罪恶(不法行为)和道德败坏在我们心中扎根的后果。我们必须弃绝罪恶的态度和习惯,转向天主,寻求他改变人的恩典和能力。

 

天主为何审判?

 

天主为何审判他的子民?他审判是为了洁净我们一切的罪,使我们在他的圣洁和公义中成长(与天主建立正确的关系)。他管教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好处,激发我们对他和他圣言的敬畏。天主是忍耐的,但对于那些坚持不懈、顽固悖逆他、拒绝悔改改弦更张的人,他们的后果是灵魂和身体都要下地狱。

 

天主的审判是不公义还是无爱的?当天主的审判在地上显明时,世上的居民就学习公义(依撒意亚书26:9)。宣告天主对罪的审判,远比那些犯罪的人没有得到警告悔改归向天主所遭受的惩罚要轻得多。

 

不要容忍罪恶

 

天主出于怜悯,给了我们时间与他和好,但那个时候就是现在。我们绝不能认为不必着急。突如其来的死亡让人没有时间准备,在审判日站在主面前清算自己的账目。耶稣警告我们,必须时刻做好准备。容忍罪恶的习惯,原谅不悔改的罪过和过错,会导致恶果、痛苦的管教和导致死亡和毁灭的属灵疾病。主出于怜悯,既赐给我们恩典(他仁慈的帮助和医治),也赐给我们时间远离罪恶,但那个时候就是现在。如果我们拖延,哪怕只有一天,我们就会发现恩典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的时间已经到了。你渴望主的公义(道德良善)和圣洁吗?

 

皈依和顺从圣神的生活

 

耶稣提到了他那个时代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显然深深地触动了耶路撒冷乃至整个以色列的民众。第一件是人手所为,比拉多对一些加利肋亚人施行的暴行,可能带有煽动性。第二件是偶然事件,一栋建筑物倒塌,夺走了十八人的生命。耶稣以这些事件为背景,挑战了理解天主作为的传统方式,这种理解方式被他的同时代人,甚至可能是他的门徒(当时的门徒,或许至少部分地也包括今天的门徒)所认同。天主会为我们报应,因此,无论大小不幸,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被解读为天主在我们应得的时候,为了惩罚我们而引发的行为。矛盾的是,大罪犯的残酷之手和盲目的自然力量竟然是天主智慧仁慈的正义工具,而那些“受惩罚”的人几乎总是普通人,和其他人一样有罪,一样无辜;而真正的罪犯(比如今天的比拉多)却逍遥法外。

 

耶稣直面这种对天主的理解方式,这种理解扭曲了天父的形象,帮助我们净化它,并澄清了罪与罚之间的关系。耶稣警告我们,天主不会惩罚或使用暴力,也不会用历史或自然灾害来警告我们,这意味着天主警告一些人却以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代价。他还提醒我们,救赎(或诅咒)并非来自“外部”,它并不依赖于上帝通过偶然的外部事件(无论好坏)来祝福或惩罚我们。救赎和诅咒都源于我们内心:源于我们悔改的能力。耶稣的话:“不要以为那些死了的人比其他人罪孽更重……你们若不悔改,都要一样灭亡。” 我们必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那些人并非因特定的罪而受到惩罚,但如果我们(或许觉得自己受到了保护)不放弃自己的罪并皈依,我们就是在自取灭亡。因为惩罚的不是天主,而是当我们偏离善良和存在的源泉时我们自己惩罚自己。

 

耶稣以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的比喻,强调了改变生命的呼召。远离天主的生命,如同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毫无用处,最终的结局是毁灭。这并非外在的强加,或多或少是合法或武断的,而是关乎一个人是否忠于自己的真理。无论如何,这听起来像是一种威胁的比喻,最终却成了天主慈悲的比喻,祂听从了园丁(基督本人)的代祷,祂承诺要耕耘无花果树的根,用祂的圣言滋养它,使它有机会悔改并结出果实。天主在基督里尽了自己的本分。至于我们自己,则取决于我们自己,这在保禄的话语中清晰地体现出来:做出一个由恩宠支撑的选择:圣神的生活意味着放弃肉体的生活。

 

主耶稣,求祢加增我对祢的渴慕,使我能够在公义和圣洁上长进。愿我不要浪费此刻的恩典,向祢以及祢对我人生的旨意和计划说“是”。

 

 

早期教父的每日名言: 主通过族长、先知和福音的三次来访。希波的奥古斯丁,公元 354-430 年

 

关于一棵不结果子的树,主也说了非常贴切的话:‘看哪,我三年了,来到这棵树前,见它不结果子,就把它砍掉,免得它占满我的田地。’园丁代求……这棵树象征着人类。在列祖时代,主眷顾这棵树,仿佛是第一年。在律法和先知时代,他又眷顾它,仿佛是第二年。如今,随着福音的到来,第三年已经到来。现在,它似乎应该被砍掉,但慈悲的天主为慈悲的天主代求。他想彰显他的慈悲,于是他向自己恳求怜悯。他说:‘我们今年也把它留下吧。让我们在它周围挖条沟。’施肥是谦卑的象征。‘我们施点肥,也许它会结出果实。’这边结果子,那边不结果子,主就要来把它分开。什么叫分开呢?现在好人和坏人都归为一类,好像一个身体。” (摘自《讲道 2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