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8
发布日期:2025-10-22 | 作者:意鸣子天主教圣经辞典—连载48

匝多克ZADOKA
亚郎第三子厄肋阿匝尔的司祭后裔(编上6:35,38),阿希突布之子,阿希玛兹之父(撒下8:17、15:27;编上6:8)。匝多克与阿贝雅塔尔一同在达味宫廷任司祭,负责约柜(撒下15:24-29)。
阿贝萨隆叛乱期间,匝多克(与阿贝雅塔尔)忠于国王(撒下15:24-35;17:15),协助联络犹大长老,使达味得以重返耶路撒冷(撒下19:12-15)。达味年老、诸子争夺继承权时,匝多克支持撒罗满并为他傅油为王(列上1:8、32-40)。阿贝雅塔尔支持阿多尼雅,被撒罗满王放逐到阿纳托特(列上2:26-27),此后匝多克成为耶路撒冷唯一的大司祭(列上2:26-27)。
直至主前586年圣殿被毁与流亡,匝多克及其后裔一直执掌耶路撒冷的大司祭职(编下31:10)。流亡后,厄则克耳提议将司祭职限于匝多克家族,因他们在王国时期从未叛教(出40:46;43:19;44:15;48:11)。
匝多克家族掌管第二圣殿的司祭职,直至主前171年安提约古四世将其授予默乃劳。此后,部分匝多克人留在耶路撒冷,可能形成撒杜塞党;部分前往埃及的廖尼托波利斯重新聚集;还有些退居荒野,成为谷木兰团体(死海古卷,1QS5.8)的司祭核心。
载伯德ZEBEDEE
据对观福音记载,他是宗徒雅各伯和若望的父亲(玛4:21、10:2、26:37;谷1:19),撒罗默的丈夫(玛27:56;谷15:40)。载伯德是加利肋亚的渔夫,与儿子及雇工一同劳作,且与西满伯多禄、安德肋合作(路5:10)。《若望福音》中,雅各伯和若望未被直呼其名,而是被称为“载伯德的儿子们”(若21:2)。
则步隆ZEBULUN
雅各伯的第十子,肋阿所生第六子(创30:20)。则步隆支派常被列为以色列第六支派(创35:23、46:14;出1:3)。其领地在《若苏厄书》19:10-16中被描述为位于耶斯列(Jezreel)平原以北、加里肋亚海以西。雅各伯的祝福应许则步隆的产业北至腓尼基沿海城市西顿(创49:13);梅瑟的祝福中,則步隆与依撒加尔共享圣山(申33:19)。
则步隆人因在对抗客纳罕人的战役中表现勇敢而受称赞,并协助基德红对抗米德杨人和阿玛肋克人(民4:6、10;5:14、18;6:35)。梅瑟时期,该支派能组建庞大军队(户1:30-31),后支持达味(编上12:33)。约主前734年,提革拉特丕肋色尔三世的亚述入侵使其遭受惨重损失(列下15:29)。
依撒意亚预言则步隆将迎来默西亚的光荣时代(依9:1;玛4:12-16);厄则克耳提及它的未来复兴(则48:26-27)。亚述征服后的则步隆幸存者参与了希则克雅的逾越节庆典(编下30:10-22)。先知约纳可能属该支派,因其故乡加特赫斐尔(列下14:25)位于则步隆领地内(苏19:13)。
《匝加利亚书》ZECHARIAH,BOOK OF
匝加利亚与哈盖同时代,流亡归来后,他通过预言鼓励犹太人重建圣殿、坚固信仰。书中包含多个重要启示,其中一处异象提及默西亚的来临将为列邦带来和平。
《匝加利亚书》在希伯来圣经和《七十贤士译本》中均为十二小先知中的第十一部,也是其中最长的一卷,包括圣热罗尼莫在内的许多人认为它是最难理解的一卷。
I.作者与成书时间
贝勒基雅之子、依多之孙匝加利亚被公认为《匝加利亚书》1-8章的作者,这些章节可确定成书于主前520年左右。
较复杂的是9-14章的作者问题:许多现代学者认为这部分由另一作者在更晚时期(可能主前4世纪)写成,理由是1-8章与9-14章在语气和语言上差异显著——前者为散文,聚焦流亡后的历史处境;后者为诗歌,多属指向未来的末世文本。
但也有观点认为,1-8章与9-14章可能反映了先知事工的不同阶段:后期章节可能写于耶路撒冷领导层缺失、氛围低迷之时。多作者论的薄弱之处在于假设单一作者风格必然统一,而事实上作者的主题和风格可能随时间变化,散文与诗歌的体裁差异也足以解释语言和语法的不同。
最终,两作者假说虽有可能,但未被确凿证实。
II.内容
I.主前520-518年的预言(1:1-8:23)
A.以色列蒙召悔改(1:1-6)
B.第一异象:骑马者(1:7-17)
C.第二异象:四角(1:18-21)
D.第三异象:持准绳的人(2:1-5)
E.对流亡者的呼召(2:6-13)
F.第四异象:耶叔亚与撒旦(3:1-10)
G.第五异象:灯台与橄榄树(4:1-14)
H.第六异象:飞卷(5:1-4)
I.第七异象:筐中的妇人(5:5-11)
J.第八异象:四辆马车(6:1-8)
K.耶叔亚受加冕(6:9-15)
L.虚伪的禁食(7:1-14)
M.耶路撒冷的复兴(8:1-23)
II.未注明时间的预言(9:1-14:21)
A.对以色列仇敌的审判(9:1-17)
B.复兴的应许(10:1-11:17)
C.耶路撒冷的胜利(12:1-13:9)
D.最终的胜利(14:1-21)
III.主旨与主题
本书旨在激发流亡归来后犹太人的信仰,尤其推动耶路撒冷圣殿的重建。作者匝加利亚(匝1:1;厄上5:1、6:14;厄下12:16)属司祭家族,主前520年开始先知使命,稍晚于哈盖。两人都关注从巴比伦归回者的信仰福祉,力劝他们以圣殿为敬拜中心重建信仰。归回者起初热情高涨,但因撒玛黎雅人的阻挠、波斯宫廷的算计及耶路撒冷团体领导力的缺失,重建工作陷入停滞。匝加利亚呼吁犹太人承认过失、悔改并信靠慈爱的天主。
1-8章记录了匝加利亚的八个异象,采用与《厄则克耳书》相似的文学模式:先知见异象、发问、天使解释。异象始于悔改的呼召(1:2-6),终于对过往罪恶的反思及对义人未来的末世应许。这些异象揭示了清晰的默西亚计划:重建圣殿(1:7-17)与圣城耶路撒冷(2:5-17),应许迫害天主子民者必遭毁灭(2:1-4),外邦人终将得救(2:1-13)。
书中强调大司祭的角色——以耶叔亚为代表,天主使他就职,并在撒旦的指控中为他辩护(3:1-10)。与大司祭并列的是达味后裔则鲁巴贝耳,他在达理阿时期任犹大总督,启动圣殿重建(盖1:1-2;匝4:9),其达味血统点燃了流亡后犹太人的默西亚希望(盖2:21-23;匝4:6-10)。七枝灯台的异象(象征“上主遍察全地的眼目”,4:10)由两棵橄榄树(“侍立在全地的主宰面前的两位受傅者”,4:14)滋养,意在鼓励耶叔亚和则鲁巴贝耳这两位重建团体的支柱。耶叔亚受加冕的异象(6:9-14)象征天主认可耶路撒冷重建后的司祭职。
8章充满默西亚希望,以重建后人口兴旺的耶路撒冷为根基,重申救赎的普世性:“将有许多民族和强盛的国民,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的上主,恳求上主开恩”(8:22)。
9-14章分两部分:9-11章与12-14章。9章预言默西亚将以谦卑君王的姿态骑驴进入耶路撒冷,开创和平时代(9:9-10),这预言在耶稣受难周的圣枝主日应验(玛21:1-9;谷11:1-10;路19:28-38;若12:14-15)。
12章先应许耶路撒冷胜过仇敌(12:1-9),继而给出默西亚预言(12:10-14)。《若望福音》引用12:10中“他们所刺透的那位”,将其与耶稣的受难联系(若19:37)。14章以末世异象收尾,描绘上主的日子:耶路撒冷被围攻(14:2)、上主审判仇敌(14:3)、列邦归向天主(14:16)——“凡曾来进攻耶路撒冷的民族中尚存的人民,必将年年上来朝拜君王,万军的上主,举行帐棚节”(14:16)。
则鲁巴贝耳ZERUBBABEL
沙耳提耳的儿子,犹大王约雅金的孙子(厄上3:2;盖1:1;玛1:12);而《编年纪上》3:19称他是培达雅的儿子。两种不同的父系记载可能源于“叔娶寡嫂”的婚姻习俗。
流亡后,则鲁巴贝耳返回巴勒斯坦(厄上2:2),在达理阿时期担任犹大总督。在先知哈盖和匝加利亚的鼓励下,他与大司祭耶叔亚一同启动圣殿重建(盖1:1-2;匝4:9)。因其达味后裔的身份,则鲁巴贝耳的努力点燃了流亡后犹太团体的默西亚希望(盖2:21-23;匝4:6-10)。《玛窦福音》1:12将他列为耶稣基督的达味系先祖之一。
则乌斯/宙斯ZEUS
则乌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最高神祇,在罗马宗教中对应朱庇特。玛加伯起义的起因之一,是有人提议将耶路撒冷圣殿献给奥林比亚的宙斯(加下6:2)。
保禄和巴尔纳伯在吕斯特辣治愈一名瘸子时,当地居民误以为他们是化为人形的赫尔默斯与宙斯(宗14:12),当地的异教司祭甚至怂恿民众向他们献祭(宗14:18)。
匝尔法特ZAREPHATH
腓尼基沿海城镇,位于西顿以南,即现代的萨拉凡德(Sarafand)。主前701年被辛那赫里布攻占时属西顿,后归提洛。
阿哈布王时期巴勒斯坦遭遇严重饥荒,厄里亚曾前往此地,受到一位寡妇的款待,并使她的儿子复活(列上17:8-24;路4:26)。亚北底亚还预言,当天主将以色列流亡者聚集回故土时,漆冬会成为以色列的北界(北20)。
附录1
旧约年代记
以下时间线基于旧约内部的年代记载。对于以色列王国时期诸王的年代以及流亡后至新约时期的事件,此时间线与其他圣经历史重建版本的差异较小;但在涉及主前二千纪以色列早期历史时,差异较为显著。
最突出的一点是,旧约将《出谷纪》定在主前15世纪(依据列上6:1),而族长时期则在此前四百多年(依据《出谷纪》12:40-41)。然而,许多学者根据现代考古资料倾向于缩短时间线,因此常见将《出谷纪》定在主前13世纪、族长时期定在主前二千纪中期的观点。
|
从创世到《出谷纪》 |
||
|
亚巴郎之前的历史 |
日期不确定 |
创1-11章 |
|
亚巴郎迁居客纳罕 |
约主前2090年 |
创12:1-3 |
|
雅各伯迁居埃及 |
约主前1876年 |
创46:8-27 |
|
以色列子民出埃及 |
约主前1446年 |
出12-13章 |
|
以色列征服并占领客纳罕 |
||
|
旷野飘流 |
约主前1446-1406年 |
户14:34-35;申2:7 |
|
征服开始 |
约主前1406年 |
苏1-12章 |
|
民长时期 |
约主前1350-1050年 |
民1-撒上9;民11:26 |
|
联合君主政体 |
||
|
撒乌耳为王 |
主前1050-1010年 |
撒上13:1;宗13:21 |
|
达味为王 |
主前1010-970年 |
撒下5:3-5 |
|
撒罗满为王 |
主前970-930年 |
列上11:42 |
|
圣殿奠基 |
主前966年 |
列上6:1
|
|
分裂的君主政体 |
||
|
联合王国分裂 |
主前930年 |
列上12章 |
|
亚述征服以色列(北部) |
主前722年 |
列下17章 |
|
巴比伦征服犹大(南部) |
主前586年 |
列下24-25章 |
|
从流亡地回归与重建 |
||
|
居鲁士诏书:流亡者获准回归 |
主前538年 |
厄上1章 |
|
耶路撒冷圣殿重建 |
主前520-515年 |
厄上6:14-15 |
|
耶路撒冷城墙重建 |
主前445年 |
《乃赫米雅》/厄下1-6章 |
|
玛加伯时期 |
||
|
安提约古四世禁止犹太教 |
主前167年 |
加上1:20-64 |
|
犹达・玛加伯重新奉献圣殿 |
主前164年 |
加伯4:36-61 |
|
罗马人控制巴勒斯坦 |
主前63年 |
—— |
附录2
以色列与犹大诸王年代记
确定圣经中诸王的年代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原因如下:其一,父子有时会在共治时期同时在位,导致统治年限重叠;其二,以色列和犹大王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纪年方式——两种方式均源自古代近东帝国的制度:一种是古埃及的“登基年制度”,即国王加冕的年份在计算统治总年限时被算作完整的一年;另一种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非登基年制度”,即国王统治的第一个完整年度才被算作其在位第一年。
尽管这些不规则性使同步圣经诸王的年代成为一项细致工作,但整体脉络是明确的:主前930年左右,撒罗满王国分裂;南北对立的王国分别于主前722年(以色列被亚述征服)和主前586年(犹大被巴比伦征服)亡于外侵。两国各先后经历了19位国王的统治。
|
北国以色列 |
南国犹大 |
||||
|
|
君王 |
在位时间(主前) |
|
君王 |
在位时间(主前) |
|
1 |
雅洛贝罕一世(JeroboamI) |
930-910 |
1 |
勒哈贝罕(Rehoboam) |
930-913 |
|
2 |
纳达布(Nadab) |
910-909 |
2 |
阿彼雅(Abijam) |
913-911 |
|
3 |
巴厄沙(Baasha) |
909-886 |
3 |
阿撒(Asa) |
911-870 |
|
4 |
厄拉(Elah) |
886-885 |
4 |
约沙法特(Jehoshaphat) |
873-848 |
|
5 |
齐默黎(Zimri) |
885 |
5 |
约兰(Jehoram) |
848-841 |
|
6 |
敖默黎(Omri) |
885-874 |
6 |
阿哈齐雅(Ahaziah) |
841 |
|
7 |
阿哈布(Ahab) |
874-853 |
— |
阿塔里雅(Athaliah) |
841-835 |
|
8 |
阿哈齐雅(Ahaziah) |
853-852 |
7 |
约阿士(Joash) |
835-796 |
|
9 |
耶曷兰(Jehoram) |
852-841 |
8 |
阿玛责雅(Amaziah) |
796-767 |
|
10 |
耶胡(Jehu) |
841-814 |
9 |
阿匝黎雅/乌齐雅(Azariah/Uzziah) |
792-740 |
|
11 |
约阿哈次(Jehoahaz) |
814-798 |
10 |
约堂(Jotham) |
750-731 |
|
12 |
耶曷阿士(Joash) |
798-782 |
11 |
阿哈次(Ahaz) |
735-715 |
|
13 |
雅洛贝罕二世(JeroboamII) |
793-753 |
12 |
希则克雅(Hezekiah |
729-686 |
|
14 |
则加黎雅(Zechariah) |
753 |
13 |
默纳舍(Manasseh) |
696-642 |
|
15 |
沙隆(Shallum) |
752 |
14 |
阿孟(Amon) |
642-640 |
|
16 |
默纳恒(Menahem) |
752-742 |
15 |
约史雅(Josiah) |
640-609 |
|
17 |
培卡希雅(Pekahiah) |
742-740 |
16 |
约阿哈次(Jehoahaz) |
609 |
|
18 |
培卡黑(Pekah) |
740-732 |
17 |
约雅金(Jehoiakim) |
609-598 |
|
19 |
曷舍亚(Hoshea) |
732-722 |
18 |
耶苛尼雅(Jehoiachin) |
598-597 |
|
|
|
|
19 |
漆德克雅(Zedekiah) |
59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