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13. 保禄的第二次传教行程
发布日期:2025-10-27   |    作者:意鸣子

13. 保禄的第二次传教行程

耶路撒冷会议之后,保禄和巴尔纳伯准备新的传教行程。在耶路撒冷,宗徒和司铎们开会,讨论保禄和巴尔纳伯遇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开始向非犹太人宣讲基督福音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成为基督徒之前,是否应该先成为犹太人、要求新皈依的人完全遵守梅瑟的法律。

 

耶路撒冷的宗徒们充分地评估了当时的情况,郑重地决定:为得救,耶稣基督就足够了,因此,只要坚信耶稣,承认祂是默西亚、天主子、是主,就足够了。有了宗徒们的赞同,保禄得到支援,准备开始新的传教行程,但与巴尔纳伯之间产生了一点分歧。我们记得,在第一次传教行程期间,称为马尔谷的若望与他们同行,他就是圣史马尔谷,巴尔纳伯的亲戚。但这位来自耶路撒冷的年轻人,到达阿塔里雅时,心生恐惧,没有继续穿越托罗斯山脉,决定返回耶路撒冷。现在巴尔纳伯要带马尔谷一起去,保禄不同意,认为他既然上次半途而废,不利于传教。两人商量后,决定分开。保禄与息拉一起启程,巴尔纳伯和马尔谷去了塞浦路斯。保禄想回到安纳托利亚的中心——今天叫土耳其。《宗徒大事录》的作者路加已经介

 

绍过,在那里已经建立了一些基督徒团体,即在丕息狄雅的安提约基雅、依科尼雍、吕斯特辣、德尔贝等城市。几年前保禄曾在那里宣讲福音,他想看望这些团体,并继续培育信徒。他经过塔尔索,他的家乡;他总是从安提约基雅启程,因为那里是保禄最初的教会。穿过西里西亚大路,一个狭窄的峡谷,今天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保禄和息拉到了安纳托利亚高原,弟茂德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弟茂德是一个年轻人,他母亲在保禄保罗第一次传教时成为基督徒,也许他母亲成为基督徒时,弟茂德还是个孩子,现在他已经是青年了,他在基督信仰氛围中长大,保禄带着他。弟茂德将成为他最赏识的弟子。他们继续前行,穿越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有时会因为意料之外的事件改变方向。

 

有意思的是,在《宗徒大事录》第十六章开始,叙述改变行程的例子时,作者给出了神学动机。有一次他说:“圣神阻止他们”,另一次说:“耶稣的神不许他们去”。好像是说,由于一些不可预料的事,决定改变行程,他们理解为天主的干预,引导宗徒们的行程,让他们去特洛阿,一个希腊化的城市,靠近荷马作品中提到的特洛伊古城遗址。在这座城市里,保禄、息拉和弟茂德遇到了本书的作者路加。

 

在这个地方,他出现了,第11节,从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从特洛阿开船,一直航到撒摩辣刻,第二天到了乃阿颇里”。早晨,他与同行者讨论当晚的梦,他们明白这是邀请他们渡海,去马其顿,希腊北部。这里就到了欧洲。这段话特别重要,福音传到了欧洲,作者说:“保禄既见了这异象,我们便推知是天主召叫我们给他们宣传福音,便立即设法往马其顿去”。

 

这里的“我们”,说明也包括作者在内。学者们称这些章节为“我们小节”。在《宗徒大事录》中,有好几处这样的小节,把这些连在一起,我们就会得到路线图。也许路加,保禄的合作者、忠信的同伴,当时写了日志,记下了航行中的各个阶段,若干年后,到了老年,回顾这些经历时,他翻开这些笔记,使用了那本日志,给我们提供详细而准确的信息,旅行的时间、停留的地点等等。

 

这是一艘典型的老船,是小帆船,在特定港口之间航行。白天航行,下午必须停泊在安全的港口,第二天早上继续航行。于是,他们离开特洛伊,驶往爱琴海北部的一个小岛——撒摩辣刻,第二天早上继续航行,在乃阿颇里上岸,这是斐理伯城的港口,斐理伯城紧靠内陆的大平原。到了斐理伯,四位传教士发现这是一座希腊化的罗马城市,居民主要是外国人,只有极少数犹太人。斐理伯没有会堂。保禄过去总是从会堂开始宣讲,有机会向犹太人宣告基督的来临。没有会堂的地方,犹太人也习惯在安息日聚会,在靠近水边、河边、海边、泉水、喷泉等地方聚会。

 

然后,保禄和他的同伴,既知道了安息日聚会的地点,去了之后,发现只有妇女。根据以前的规定,安息日在会堂里祈祷,至少要有十位成年男人,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要求,就不可以做正式的安息日祈祷。当时只有妇女,所以不能做祈祷。来了四位男士,但只有四位。保禄并没有因为只有妇女在场而错过这个机会,他同样全身心投入,向这几位妇女宣讲福音。其中,有一位名叫里狄雅的妇女,来自内陆的厄弗所的提雅提辣城,是卖紫红布的商人,可能从事纺织业、企业家,她在富庶且充满活力的斐理伯城做生意。

 

这位妇女听了保禄的讲道,正如作者说的:“主开明了她的心,使她接受保禄所讲的话”。她接受了宣讲,并为这四位传布福音的人提供住处。路加略带讽刺地记述到:她“便请求说:你们若认为我是忠于主的人,就请到我家去住。遂强邀我们去了”。他们可能对这种款待非常满意,因为他们没有住处;可能睡在桥下,因此在这位妇女家里作客,是相当便利的条件。

 

里狄雅的家成了“教会之家”。信徒就在这里聚会;她要求受洗,与家人一起受洗。这里没有提到丈夫和孩子;也许员工的家属也在。她是一位女士,周围有一群人;她决定以后,员工也接受了保禄的宣讲,成为基督徒。保禄从这个地方开始宣讲,并解救了一位被欺压的女孩,一个奴隶,因为她附有邪魔,可以占卜。可以说她有超自然的能力。作者明确指出,她被魔鬼控制,让她有超自然的能力。作为奴隶,一个幼童,她被主人欺压,她能看手相、占星、预测未来,赚到的钱直接进入主人的口袋。这个女孩看到保禄等人经过,认出他们是真天主的宣讲者。几天来,保禄允许她说话,后来保禄干预,解救了她。

 

回想起这件事,很有意思。这个女孩在为保禄做正面宣传,她告诉人们,这个人和他的同伴是真天主的宣讲人,因为女孩的主人利用魔鬼的力量由她获得利益,但保禄不赞同那人欺压这个女孩,就把女孩从魔鬼的势力中释放出来,女孩摆脱了魔鬼的控制,不能给主人带来利益了,主人看到不能获得利益了,就指责保禄是一个危险人物,扰乱社会。

 

城里住的主要是罗马人,主人肯定是罗马人,罗马的官长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就逮捕了保禄和息拉。士兵对他们态度恶劣,殴打他们,把他们扔进监狱最深的牢房里。当天晚上,因遭受殴打和虐待而痛不欲生的时,保禄和息拉却一直祈祷,他们根据记忆诵唸圣咏、唱赞美诗。我们想象一下,在阴暗的监狱里,你听到两个人 微弱的声音,他们在祈祷,突然,发生了地震。监狱在摇动,大门也开了,士兵都吓坏了,负责的狱警怕犯人趁乱逃跑,点起火把进去察看,保禄阻止他自杀,向他保证说:“我们都在这里”。那人对保禄的镇定和安全感到惊讶、诧异。他跪在保禄面前,问他怎么做才可以得救。这明显是被动的机会,保禄却使之成为传福音的好机会,他向狱卒宣讲福音,有一个罗马人把囚犯带回家,给他们清洗伤口,提供必要的治疗;摆了盛宴,受洗,成了基督徒。

 

这是命运的反转,这是一个逾越节的夜晚,解救人的夜晚,光从黑暗中照耀。黑暗中,士兵消极和暴力的态度,遇到了仁慈的光辉。受伤的人,成了医治者;囚禁宗徒的人,成了解救者;实际上,他也被解救了。我们还看到另一件矛盾的事:保禄把女孩从魔鬼的势力中解救出来,自己却被囚禁了,因为解救者让这个堕落的世界感到不安。

 

被囚禁的解救者仍是解救者,他释放了狱卒,狱卒由暴力转向慈悲。跪下为宗徒洗脚。出现了洗脚的场景,斐理伯的狱卒当时对耶稣一无所知,因为保禄在他身上激发出崇敬、惊奇,他便成为效法基督的人。一旦受洗,他就分享基督的生命。他发现保禄是罗马公民,他们不可以这样对待他。城里的官员们发现了这件事,想悄悄地释放他,但保禄却坚定地说:“你们公开地带走我们,现在要秘密地释放我们。不可以。让官长过来,公开释放我们,承认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保禄很谦虚,他被打了,但是他知道法律,他要他们承认这个做法是错误的,这有教育意义。

 

斐理伯是传福音的好机会,在那个城市诞生了优秀的基督徒团体,这个团体很长时间与保禄保持着联系;多年以后,宗徒将给斐理伯人写信,也就是给住在斐理伯城的基督徒写信。至少我们知道这位里狄雅女士,还有那位狱卒,因为他也和他家里的人一起受了洗。已经有两个家庭,两个“教会之家”,两个基督徒团体,后来可能会增加,《致斐理伯人书》就是写给这些团体的。保禄离开斐理伯城,沿着大路,也就是连接罗马各地的大路,叫厄纳齐雅( Egnatia),到达马其顿的首都得撒洛尼城,在那里开始宣讲福音,从会堂开始;遇到困难;同样遇到了反对和迫害。

 

他没有被逮捕,因为没有找到他,但他们逮捕了给他提供住宿的人;他叫雅松,他交了钱,被释放了;好像是说,如果雅松把保禄交给他们,就可以拿回他的钱。雅松宁可失去那笔钱,也要让保禄逃走。保禄很快离开了得撒洛尼,没有再回到那里,因为那里悬赏缉拿他,所以,回到得撒洛尼很危险。他去了贝洛雅,然后决定南下。

 

路加留在了斐理伯。怎么知道的呢?在某一时刻,叙述又回到第三人称;他没有说“我们去了”,而是说“他们去了”。意思是说,保禄、息拉和弟茂德继续他们的旅程。路加留在了斐理伯;弟茂德和息拉留在了得撒洛尼。而保禄独自前行,独自去了雅典。他让他的同伴扶持刚刚在马其顿的城市中诞生的团体。福音传到了欧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