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亚郎
发布日期:2025-10-28 | 作者:李建刚一、“亚郎”作为以色列司祭祖先的名字在词源上尚不明确。其可能源自埃及语或叙利亚语。斐洛认为这个名字来自希伯来语的“山”。在《旧约》中,“亚郎”大约出现了350次左右,而在《新约》中,仅在路加的两部作品(参路1:5;宗7:40)中出现两次,在《希伯来人书》中出现了三次(参5:4;7:11;9:7)。
二、在《旧约》中,亚郎的形象展现出了一种双重性,这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文献源流和不同年代的编辑。在较早的《梅瑟五书》中,还没有提到亚郎的司祭职分。他也并未被视为梅瑟的哥哥。在以色列与阿玛肋克人作战的叙述中(参出17:8-13),亚郎只是作为民族英雄和梅瑟的副手出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特征。亚郎的形象在雅威典的制造金牛犊的叙述中(参出32:1-20),更加突出。他被描绘为一个民族领袖,代表人民的文化利益,与梅瑟相对立。这里暗示的祭司特质,直到司祭典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主导。亚郎作为大司祭的确立,是由雅威在西乃山任命的,并且他与他的儿子们被置于非司祭族群的肋未人之上(参出28-29章;肋8-10章;户3:5-4:49)。这一过程是为了回应在流亡后期及后流亡时期祭司职务日益重要的历史背景。这些亲属关系可能基于文学虚构。亚郎的儿子们或许代表了耶路撒冷司祭群体中的不同派别。亚郎司祭家族的召选体现在户17:16-26中“他的棍杖开花”的象征,及圣咏中提到的“亚郎之家”(参咏115:10,12;118:3)。在德45:6-22节的伟大颂歌中,亚郎的选召以庄重的语言被记念,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古木兰文献中,记录了对一位来自亚郎司祭默西亚和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国王默西亚的末世期待(1QS 9:11;CD 12:23)。
在《新约》中,只有《路加福音》在其救赎历史的叙述中提到了亚郎的传统。在路1:5中,提及亚郎仅以表明,司祭匝加利亚的妻子依撒伯尔亦出自司祭家族。第二个相关的出处是宗7:40,这段话出自具有批评圣殿倾向的斯德望的演讲,其中回忆了金牛犊的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亚郎虽然并非事件的主要推动者,但他却被描绘为“偶像崇拜的同情者”。《希伯来书人书》赋予了亚郎一种典型的解读,即将他作为耶稣基督的类比人物来加以呈现。因此,在希5:4中亚郎被首次提及时,就出现在一段对比旧约中的地上大司祭和耶稣的经文中(参5:1-10)。短语“如同亚郎”结束了对大司祭的一般定义(参5:1-4),并引导到对基督作为大司祭的特征描述(参5:5-10)。其中最重要的合法性特征是通过天主的召叫。正如亚郎一样,基督并没有自取司祭职分,而是由天主赐予的。这一观点与早期犹太教和拉比主义中的亚郎形象相符。然而,提及亚郎并非是对当时司祭制度的批评。提到亚郎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耶稣的司祭职分是真实的,并且在救恩历史的连续性中具有合法性。亚郎司祭制度的不完美之处直到希7:11中才得到了明确的表述。在《希伯来人书》的基督论视角中,旧约的司祭制度作为一种救恩的秩序已经失败。它的司祭是凡人的(参7:23)、有罪的(参7:27),且无法实现最终的赦免(参10:18)或永恒的救赎(参9:12)。
三、在教会的传统中,亚郎享有相对的尊重。根据奥力振的寓意解读,亚郎通过祭坛之火从罪孽中被洁净,而其他罪人则是通过他们自己内心燃起的火焰得到净化。根据希9:4,放在约柜中的亚郎的棍杖被视为象征十字架上发芽的木头(IgnTr 11:2)。在《坦胡伊尔传奇》中,亚郎的杖是象征赦免罪孽的恩典的标志。在《古兰经》中,亚郎被列为先知。在艺术和音乐中,他通常与梅瑟一起出现,例如在博提切利的西斯廷教堂壁画中,或在阿尔诺·舍恩贝格的歌剧片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