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18) 圣希玻律:从反教宗到殉道者
发布日期:2025-11-01 | 作者:意鸣子教父(18)
圣希玻律:从反教宗到殉道者

文:文祖贤神父
译:姚子汶
据说在公元212年,奥力振到罗马拜会当地的基督徒团体。在那里的一所圣堂,他被一位名叫希玻律(Hippolytus)的罗马司铎有关《赞美我们的主和救主》(On the Praise of our Lord and Savior)的讲道所吸引。
希玻律曾在他的一部著作中宣称,自己是圣依勒内(St Irenaeus)的弟子。圣依勒内是圣玻里加(St Polycarp)的门徒;而圣玻里加又是福音作者圣史若望的门徒。
与他的老师依勒内一样,希玻律也写了反对异端、一共十册的著作,名为《驳斥一切异端》(Refutatio omnium haeresium),其中他特别反对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他遇选写了《宗徒传承》(Traditio apostolica),描述初期教会的祝圣礼仪、慕道者收录礼,以及举行弥撒圣祭的礼仪。
虽然他居住在罗马,希玻律(170-235)很大可能并不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地道罗马人。他非常熟悉希腊哲学和一些神秘的教派。「他的神学态度和他对圣言(Logos)和希腊神学之间关系的教义,证实了他希腊训练和与亚历山大的联系。事实上,他是罗马最后一位使用希腊文的基督徒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在数量上可媲美同时代的奥力振,但在思想的深度和独立性上,却不可同日而言。他更关注实际的问题,而非学术上的问题。」(Quasten, II, pp 163-164)
严谨主义促使希玻律,指责教宗圣宰斐琳(Pope St Zephyrinus,199–217),称他对宣扬形式主义(modalism)的异端过于宽容。形式主义教导,天主只有一个位格,但戴着三种不同的「面具」,分别是圣父、圣子或圣神的「面具」。换句话说,当我们说「圣父」、「圣子」或「圣神」时,实践上指的是拥有三个不同名字的同一位格。
他反对形式主义,因此使用「圣言,Logos」的概念来区分圣父和圣子。然而,这一立场导致他产生了圣三附属说(subordinationism),即:天主圣三的关系中,「子」与「圣神」都略低于「父」的学说。
严格主义还导致希玻律谴责教宗加里斯都(218-222/223),因教宗允许赦免通奸等大罪。他认为,教会应该完全由正义所组成。一群追随希玻律的信友推举他为教宗,因此,他成为历史上首位反教宗的人(217/218-235)。
在圣乌尔巴努斯一世(St Urban I,222-230)和蓬蒂阿努斯(Pontian,230–235)在任教宗期间,希玻律一直担任反教宗之位。在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努斯(Maximinus)迫害基督徒期间,他于235年被流放到萨丁尼亚岛(Sardinia)的矿区。当时在位的教宗蓬蒂阿努斯,同样遭到流放,而希玻律就在萨丁尼亚岛与教宗修和。然后,希玻律劝说自己的支持者回到教会,并辞任反教宗之职。教宗蓬蒂阿努斯也同样辞任,好能选举下一任新教宗。圣安特罗斯(St Anterus,235-236) 获选为罗马教宗,并结束了分裂情况。
蓬蒂阿努斯和希玻律同样在公元235年殉道。教宗圣法比亚努斯(Pope St Fabian,236-250)将二人的尸首带到罗马,并于236年或237年8月13日在罗马隆重安葬。教宗的遗体获安葬在圣加里斯都的教宗墓穴中,而希玻律的遗体则安葬在提布提纳道(Via Tiburtina),该墓地最终以他命名。教会在8月13日庆祝圣蓬蒂阿努斯和希玻律的瞻礼。
圣希玻律的事迹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人类骄傲所带来的危险,但同时向我们展示谦逊和天主的恩宠如何能最终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