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人物:耶稣所爱的那位门徒
发布日期:2025-11-03 | 作者:李建刚一、在《若望福音》中,四次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没有名字的“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而且每次都是在极为感人的场景中。
二、在最后的晚餐中,他“靠着耶稣的胸膛”躺着,代表伯多禄询问谁是要出卖耶稣的人(参若13:23)。他是唯一站在十字架下的门徒,耶稣在被钉十字架时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他照顾(参若19:26)。在提庇黎亚海的夜间捕鱼中,他是第一个认出岸边的是复活的主的人(参若21:7)。在福音书结尾,伯多禄看见他(参若21:20),便问耶稣这门徒将来的命运如何。耶稣回答:“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来,与你何干?”(参若21:22)随后,这位门徒被介绍为本福音的见证人和作者:“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若21:24)此前,在记述士兵刺耶稣肋旁的场景中,也用几乎相同的语言形容这个见证人:“那看见这事的人就作证,而他的见证是真实的;并且「那位」知道他所说的是真实的。”(参19:35)
这位“耶稣所爱的那门徒”似乎也就是福音中五次提到的那位神秘的“另一个门徒”:一次是与伯多禄一起进入大司祭的院子(参若18:15),三次是在与伯多禄一同奔向耶稣空墓的场景中(参若20:2-4),还有一次是耶稣招呼的最初两个门徒中的那位匿名门徒,他与安德肋一同跟随耶稣(参若1:35-40)。这位神秘的“另一个门徒”、“耶稣所爱的门徒”,似乎就是最早蒙召的门徒之一。他在福音中显得比彼得更亲密,是耶稣最亲近的朋友,也是本福音背后的最高权威。
因此,很自然地认为他就是福音的作者。传统解释是,他出于谦卑和高尚的克制,没有提及自己的名字。根据教会传统,这位门徒的身份毫无疑问:他就是若望,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的兄弟。这两个兄弟在若21:2中被提及。按照对观福音书的说法,他们也被称为“雷霆之子”(谷3:17)。
然而,如果仅根据《若望福音》的文本判断,结论就不那么确定了。在提庇黎亚海边的场景中,除了伯多禄和载伯德的两个儿子,还出现了多默、纳塔乃耳以及另外“两位门徒”。因此,关于“耶稣所爱的门徒”的真实身份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他是多默、安德肋,甚至是拉匝禄。他也可能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一个理想化的、作为耶稣挚爱的典范门徒。实际上,有许多证据不利于传统的解释,即认为这位门徒就是载伯德的儿子若望:《若望福音》是一部典型的希腊语作品,具有精致的语言、智识和文体。而载伯德的儿子们是讲阿拉美语的加里肋亚渔夫。这位“所爱的门徒”在性格描写上十分内敛,与对观福音书中“雷霆之子”若望和雅各伯粗犷、直率的性格描写很不一致:他们请求从天上降火焚烧撒玛利亚人(参路9:54),并要求在天国中坐在耶稣左右(参谷10:35‚41)。此门徒总是单独出现,而载伯德的兄弟们在福音书中几乎总是一起行动。在若21:2节中也如此。因此,这位“耶稣所爱的门徒”很可能至少部分是福音最终编辑阶段塑造出来的形象。他在福音中压过了希腊宗徒安德肋和斐理伯(参若1:40-48;6:7;12:20-22)所具有的代表性地位,也可能削弱了原本在复活叙述中扮演主导角色的玛达肋纳的玛利亚的地位。在《若望福音》的最终形态中,这位“耶稣所爱的门徒”逐步承担起微妙地削弱伯多禄权威的功能:伯多禄不敢直接问耶稣,而请“那门徒”代为提问(若13:22-25)。“另一个门徒”为伯多禄打开大司祭府的门,而伯多禄随后却三次否认耶稣(参若18:15-18)。跑到空墓时,“那门徒”比伯多禄先到,但让伯多禄有先进墓,只是自己“看见就信了”(参若20:3-10)。最后,伯多禄还必须听耶稣说:“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来,与你何干?”(若21:20)。通过这位“所爱的门徒”的形象,若望传统的希腊化教会似乎想在某种程度上与以伯多禄为代表的对观福音派教会的权威主张保持距离。将“耶稣所爱的门徒”与宗徒若望(载伯德的儿子)等同,可能最早可追溯至路加,或者至少是路加所认同的观点。那么他的《宗徒大事录》可能比《若望福音》的最终形态更晚。在《若望福音》中“所爱的门徒”作为伯多禄的竞争者出现,而在《宗徒大事录》中,路加则有意将伯多禄和若望并列,一同出现在福传事工中,可能是试图调和对观派与希腊化教会的传统。伯多禄和若望在撒玛利亚的共同使命以及他们驱逐原始诺斯底主义者西满(参宗8章)可能象征着将希腊化教会纳入对观传统的象征。最终,希腊化基督徒及其福音书以及这位据称的作者若望,在传统中找到了他们在小亚细亚的新家。
三、公元2世纪的《若望大事录》描绘若望在小亚细亚福传并在厄弗所自然去世。依肋内记载,若望活到了图拉真皇帝时期(参《驳斥异端》卷2,22:5;参若21:20-23)。根据若19:27,若望还将耶稣的母亲带到了厄弗所。按照神秘家凯瑟琳·埃默里克的异象,玛利亚也在那里去世。不过,玛达肋纳的玛利亚的传统也与厄弗所有密切关系。因为“另一个门徒”能进入大司祭家(参若18:15),所以有人推测若望出身于司祭家庭。人们还说他佩戴着大司祭的额牌(参欧瑟伯《教会史》卷2,3:3;参出28:32-34;肋8:9)。《默示录》中若望在帕特默岛上的异象(参默1:9)也预设了小亚细亚的若望传统。晚期传说称,若望曾在帕特默岛口述其福音,由希腊化基督徒仆洛曷洛(参宗6:5)记录。拜占庭圣像中至今仍以这位“福音作者”与“神学家”若望的形象来表现这一场景。将“耶稣所爱的门徒”与对观福音中的宗徒、载伯德的儿子若望等同,或许正是这个福音书能被纳入新约正典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