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默祷 | 谁会把真正的财富托付给你?
发布日期:2025-11-06 | 作者:玛迪谁会把真正的财富托付给你?
默想:不义的钱财(或称“不义的玛门”)与天上的财宝和永生有何关联?耶稣劝勉门徒要效法那位精明的管家,慷慨地运用金钱结交朋友,为自己赢得安稳幸福的未来(参见路加福音16:1-9中不义管家的比喻)。慷慨施舍与施舍——将我们的财物资源与有需要的人分享——息息相关(路加福音12:33)。那些接受施舍的人会成为你的朋友,因为你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怜悯他们,正如天主在你需要他的饶恕和帮助时怜悯你一样。
拉比们有一句谚语:“今世富人帮助穷人,来世穷人帮助富人。”这是四世纪主教盎博罗削对那个拆毁旧粮仓建造更大粮仓来储存货物的愚富比喻的注释。他说:“穷人的胸怀,寡妇的家,孩童的口,是永存的粮仓。那永存的真财宝,是为我们积存在天上的财宝。”天主丰厚地奖赏那些真心实意慷慨解囊帮助有需要之人的人。
真正的慷慨不会使施予者变得贫穷,反而会使他富足。慷慨的敌人是什么?是贪婪,是对个人利益和安全感的过度渴望。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因为真正的慷慨不会使施予者变得贫穷,反而会使他百倍富足!慷慨使灵魂开阔,而贪婪则使灵魂萎缩。天主慷慨无私,将祂的恩赐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永远无法在慷慨上与天主匹敌。祂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祂的独生子,主耶稣基督,祂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天父也赐给我们圣神的恩赐,圣神使我们充满平安、喜乐、忍耐、恩慈、仁爱和节制的果实(迦 5:22)——以及其他许多祝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赐。你是否体验过用天主赐予你的恩赐和资源去祝福他人的喜乐和自由?
是什么掌控着你的生命?
耶稣在比喻的结尾,教导我们什么掌控着我们的生命。谁是主宰?掌控你人生的(或统治者)是什么?我们的“主人”是支配我们思想、塑造我们理想、控制我们内心欲望和我们选择奉行的价值观的事物。我们可能被许多不同的事物所支配——对金钱或物质的贪恋、对地位权力的渴望、对财富和声望的向往、以及对无法控制的激情和成瘾的驱使。最终,选择归结为二:天主和“玛门”。玛门是什么?“玛门”代表“物质财富或物质财产”,或者任何“控制我们食欲和欲望”的事物。
当一些宗教领袖听到耶稣的比喻时,他们嗤之以鼻(路加福音 16:14)。耶稣指出了他们内心的状况——他们贪爱钱财(路加福音 16:14)。对金钱和财富的贪恋挤占了对天主和近人的爱。耶稣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心要么被天主的爱所占据,要么就会被对其他事物的爱所占据。
唯有主才能满足我们的渴望,赐给我们慷慨的心
唯有一位主有能力使我们摆脱贪婪和占有欲。这位主就是主耶稣基督,祂为我们舍命,又为我们复活,赐给我们丰盛的新生命。主耶稣邀请我们让祂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唯有祂能满足我们内心的渴望,并藉着圣神的大能,在祂的爱中改变我们。
我们的金钱、时间和所有物都是宝贵的资源,是天主赐予的礼物。我们可以将它们据为己有,也可以让主的爱引导我们善用它们,造福他人——尤其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并用于主的国度扩展事工。祈求主以慷慨和喜乐的心充满你的心,让你乐于与他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一切。
说实话,金钱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投入科研的资金可以研发出疫苗,改善人们的生活。但金钱也被用来制造坦克、地雷和突击步枪,这些武器最终都会被用来杀人。
金钱本身并不能带来幸福。事实上,金钱有时甚至会破坏友谊和家庭关系。例如,有多少家庭因为分割遗产而分崩离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金钱也可以用来分享和拯救生命。许多组织利用收到的捐款,为那些失去一切的人们创造生活,带来希望。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今世界,金钱是生存的必需品。
但我们应当始终牢记耶稣今天教导我们的:不要把金钱当作偶像,因为侍奉金钱就是失去生命。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主人公最终坦白说,金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对金钱的渴望,贪婪——就像一种病毒,会感染你,摧毁你的生命;又像一种瘾,一种毒品,让你难以自拔。
但我们不应该走上这条路。我们基督徒应该明白,我们的使命是建立天国,建立友爱,并为正义而努力,尤其要为最贫困和最边缘化的人群争取权益。为此,金钱只是另一种工具,一种必要的工具,但仅此而已。它不应该使我们与弟兄姐妹疏远,而应该帮助我们建立关系,携手共建天国。但要小心!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金钱的诱惑,为自己囤积金钱、填满钱包的诱惑,无论在教会内外,都将始终存在。
主耶稣,愿祢爱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使我全心全意地敬拜祢,胜过一切。求祢使我脱离贪婪和对物质的执着,使我能慷慨地运用祢赐予我的恩赐和资源,荣耀祢的名,造福邻舍。
每日早期教父金句: 耶稣称赞管家应有的远见、谨慎和智慧。——希波的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
“玛门(Mammon)在希伯来语中是‘财富’的意思,正如在迦太基语中,‘利润’也是玛门一样。我们该怎么办?主命令我们做什么?‘要与罪恶的玛门为友,这样,当你们开始衰败时,他们也能接纳你们进入永恒的庇护所。’当然,我们很容易理解,我们必须施舍,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基督会接受他们的帮助……我们能够理解,我们必须施舍,但我们不能挑挑拣拣地选择施舍的对象,因为我们无法看透人心。当你向各种各样的人施舍时,你就会遇到一些真正值得帮助的人。你要热情好客,随时准备接待陌生人。要接纳不配的人,以免配得的人被拒之门外。你不能做审判官,也不能筛人心。” (摘自讲道集359A.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