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识圣经:宗徒大事录——15. 保禄的第三次传教行程
发布日期:2025-11-10   |    作者:意鸣子

15. 保禄的第三次传教行程

安提约基雅是保禄宗徒生涯中的第一个教会团体,他应巴尔纳伯的邀请,开始在那里传教。外出传教后,每次都会回到那里。第二次伟大的传教行程中,他把福音传到了欧洲,然后离开格林多,在厄弗所短暂停留后,返回安提约基雅,在那里默默无闻地住了大约两年。也不是说保禄在那里休息,但至少没有开展大的传教活动。但休息的时间并不太长,第三次伟大的传教行程就要开始。第二次行程开始时,保禄已经穿过安纳托利亚,打算到亚细亚省的首府厄弗所,但途中节外生枝,他便去了其他地方,《宗徒大事录》的作者路加没有明确指出什么原因。这一次,宗徒到了那里,并停留了三年之久,大约从公元54年到57年。

 

在厄弗所传教颇有成效。厄弗所城是非常重要的古典文化城市,也是亚里斯多德学派的第一批哲学家的所在地,我们今天在哲学史中还在学习这些知识。因此,厄弗所非常繁华。这里不仅是文化的中心,也是宗教的圣地;在厄弗所城,矗立着阿尔特米女神的神庙,这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一尊阿尔特米女神雕像,人们认为来自天上,因此特别神圣,受到地中海沿岸所有希腊人的敬礼和膜拜。这意味着,厄弗所的阿尔特米,一尊希腊铜像,是古代世界所有信徒朝圣的地方。宗教旅游和宗教物品销售非常兴盛。

 

阿尔特米神庙(相当于罗马的女神)的环境也成了崇拜和研究的场所,处于哲学和神学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通神文化”,或者更简单地说,是魔法。在希腊文化圈里,阿尔特米女神,阿波罗的妹妹、猎人、森林中的少女,被奉为自然之神,希腊语叫“φύση”。代表自然界的一切力量,魔法追求、研究这些自然力量,寻求方法,控制、支配这些力量,利用这些力量为自己谋取利益。寻求使用自然界中的力量,是科学的雏形,但仍处在迷信的层面,认为自然界中的力量是为魔法服务的。

 

厄弗所是研究魔法的地方,有思想的人寻求通往神秘力量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一种“混合”的态度占主导地位,,也就是想把所有的事情、所有不同的宗教元素,混合在一起。这种态度,使厄弗所人特别热情。因为他们对宗教朝觐者特别感兴趣,所以就特别热情,因为那些从外面来的人带来了金钱,并且混合不同宗教信仰,会丰富对自然的崇拜,把所有的元素都混合在一起。保禄马上就看清了这个危险;起初他对厄弗所人的热情感到惊讶,因为他的宣讲很容易被接受,不同立场的思想家,从自然哲学家到魔法师和术士,都愿意接受耶稣的道理。

 

后来保禄意识到,这种接受是很局限的,有前提条件。他们把耶稣看作一种能力,所以和其他能力混合在一起。如果耶稣能为自己带来利益,就接受祂,利用祂,让自己得到好处。认为耶稣是自然能力中的一种,可以认识、崇拜,并加以利用。《宗徒大事录》第十九章叙述了在厄弗所传教的开始,保禄宗徒在那里相当的成功,受到异常热烈的欢迎。

 

这里讲述了一个事件,一些犹太驱魔师,进入这个希腊化的氛围中,实施驱魔仪式,使被这种问题的困扰的人获得自由。听到保禄的宣讲,这些犹太驱魔师就开始使用耶稣的名字。如果这个名字起作用,就使用这名字驱魔。

 

“有几个周游的犹太驱魔者,擅自向附有恶魔的人,呼号主耶稣的名,说:我因保禄所宣讲的耶稣,命你们出去!有个犹太司祭长,名叫斯盖瓦,他的七个儿子都作这事。恶魔回答他们说:耶稣我认识,保禄我也熟悉;可是,你们是谁呀?于是那个身附恶魔的人,便扑到他们身上,而制伏了他们,胜过了他们,以致他们赤着身子,带着伤,从那屋里逃走了”。附魔的人把他们七个人打了一顿,扒光他们的衣服,扔到门外。

 

这一幕很有意思,看起来很可笑,但他们不觉得可笑。他们在使用耶稣的名,滥用耶稣的名。这些在厄弗所的犹太人,学习了一些技艺,以犹太人的身份驱魔,认为耶稣的名是学到的技艺之一,想得到效果。邪魔认识耶稣,认识保禄,但不认识他们。也就是说,这些人与耶稣的名没有关系,他们只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表面上用祂的名,结局很悲惨;他们被义怒打击。

 

保禄的宣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以至于“凡住在厄弗所的犹太人和希腊人,知道了这事,就都害怕起来;主耶稣的名字也传扬开了。信教的人中,有许多来承认,并报告自己以往所行的事;其中有好些曾行过巫术的人,把书籍一起带来,当着众人的面烧毁了”。开始产生效果了,在别的时候是消极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拒绝以前的文化,烧掉自己的魔法书,承认自己错了。这标志着转变。烧掉的不是别人的书,而是自己的书,现在否定这些书的价值。

 

厄弗所文化塑造的心态产生了变化。另一个影响相当大的后果,就是宗教物品的销售减少了;厄弗所的阿尔特米神像,有各种尺寸,由各种金属和各种材质制造的,是主要的畅销物品,商业和宗教方面都带来利益。保禄宣讲,要远离偶像,减少了阿尔特米神像的销售。银匠们,厄弗所生产银器的联合会,认为受到了宣讲者的威胁,认为保禄的做法不正确。银匠联合会的首领在城里制造了一场骚乱,把同行召集在剧院里,激起他们的怒气,大声喊叫,反对这个来自东方的外国人、犹太人、不属于这个社会的人,他来厄弗所是为了破坏市场,肯定是罪犯......并且激发起人们的兴趣,迎合民众的口味,激发起最低级的本能,特别是挑起经济问题,他们设法集合一批听众,集合起来作伪证,对付保禄。

 

《宗徒大事录》的作者路加,详细地重述了银匠和官长讲的话,官长设法平息暴动。不管是作乱,还是犯罪,我们都会对这个人做出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惩罚。但当时,他遣散了集会,避免人们暴动。保禄被捕了,被关进监狱。我们从他自己的信中知道,他这次被处以死刑,冒着生命的危险。

 

在厄弗所的这三年,保禄给格林多人、迦拉达人、斐理伯人写了信,也给费肋孟写了信,请他释放一位奴隶,在这次拘留期间,保禄在监狱里认识了这位奴隶。我们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但某个有权威的人介入,减轻了他的刑罚,把死刑改为流放,保禄被强行从城里赶走。也许是阿桂拉,这位重要的犹太富商,曾在格林多接待保禄,现在他在厄弗所开了一家新工厂,可能认识罗马当局能改变保禄宗徒刑罚的人,但这只是假设,因为《宗徒大事录》没有说,保禄自己在信中说,他接受了死刑,但后来由于天主的慈悲,使他获得了释放。

 

在《致罗马人书》的结尾,他问候阿桂拉和普黎史拉夫妇,提到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厄弗所救了宗徒的命;这可能是一条线索,重建我刚刚提到的那件事。保禄必须离开厄弗所,去了马其顿,又去了斐理伯,回到几年前去过的地方,然后下到格林多,57年到58年之间,在那里过冬。保禄写了《致罗马人书》;度过了平静的几个月,格林多地峡气候宜人,在加约(Gaius)家里,保禄向一个叫特尔爵的经师口述他的杰作《致罗马人书》,这是一篇关于信德与救恩的神学作品。基督使我们因信成义。

 

春天,他去了马其顿,在斐理伯庆祝复活节,过了无酵节,和路加一起继续前行。怎么知道路加也在那里呢?因为此时,叙述又回到了第一人称复数。从斐理伯开始,作者说:“至于我们,无酵节后,才从斐理伯启航……”前边的部分曾提到,保禄曾在斐理伯停留,意味着路加大约在公元50年左右到达斐理伯,留那里至少到58年,与保禄宗徒一起离开。从复活节到58年的五旬节,保禄走向耶路撒冷。

 

从希腊北部到耶路撒冷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他们多次换船,走走停停,路过许多城市,直到五旬节,到达首都耶路撒冷。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中,第一站是特洛阿,路加在这里讲述了一个特殊的事件,是少有的关于举行弥撒的记述。在一个安息日下午,保禄和住在特洛阿的基督徒团体一起聚会,他们在一座房子里聚会,在三楼,许多人听宗徒讲道,弥撒圣祭由宗徒主持,他的讲道很长,这是牧灵性的宣讲,由于时间太长,一个青年人坐在窗户旁边睡着了,从三楼摔下去,他的名字叫厄乌提曷,这是希腊名字,意思是“幸运”,他是幸运的人,正参与弥撒时,从窗台上摔下去,死了。想象一下在场的人如何惊慌,他们跑到楼下,保禄扶起这个男孩,让人们保持安静,因为这个男孩还活着。他擘开饼,也就是说,他举行弥撒圣祭的核心部分,然后一直和人们谈话,直到早晨,结束后,这个幸运的男孩好了,他站起来,还活着。这是让死人复活的弥撒。

 

这个故事很有意义,路加记述了保禄宗徒宣讲赋予生命的福音,带来生命的活力。人们全心、全意,热情地参与弥撒圣祭,带来了新的力量。离开特洛阿,“我们上船先行,直向阿索航去”,他们在那里登船。路加逐个列出了与保禄同行的门徒:“有贝洛雅人丕洛的儿子索派特尔,得撒洛尼人阿黎斯塔苛和色贡多,德尔贝人加约和弟茂德,还有亚细亚人提希苛和特洛斐摩”。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厄弗所本地人。这些人中,我们还需要加上来自安提约基雅的路加。

 

有一大群人陪着他、协助他,与他合作,我们对这些人一无所知,只知道名字和原籍。也就是说,保禄建立团体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人加入宗徒的行列,跟随他,分担他的传教工作。路加详细地叙述了旅程的主要阶段。他们沿着海岸航行,从一个岛到另一个岛,先到北边的列斯伯斯岛(Lesbos),然后到希约(Chios),再到撒摩(Samos),也就是厄弗所对面,保禄在厄弗所住了三年,他在那里认识了很多人。为了不浪费太多时间,他们在米肋托(Miletus)停下,米勒托是紧靠厄弗所南边的港口,他在那里召见了厄弗所的长老,给他们留下重要的牧灵嘱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