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届世界穷人日文告
发布日期:2025-11-13   |    作者:万有真原

 

9 届世界穷人日文告

常年期第 33 主日

2025 年 11 月 16 日

「我主,祢是我的希望。」(参阅:咏七十一 5)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1.「我主上主,祢是我的希望」(参阅:咏七十一 5)。这句话从经历困苦、备受巨大折磨的心灵倾吐出来,圣咏的作者说:「祢曾使我经历许多困苦艰难」(咏七十一 20)。尽管如此,他仍然敞开心神,满怀信赖,在信德中坚定不移,深知天主是自己的倚靠,并宣告说:「祢是我的盘石,我的堡垒」(咏七十一 3)。他毫不动摇的依赖从中而来,使他的希望绝对不会令他蒙羞:「上主,我托庇于祢,使我永不受羞耻!」(咏七十一 1)

在人生诸多的考验中,圣神将望德倾注在我们心中,并被天主坚定不移且振奋人心的爱所激发,因此,望德不叫人蒙羞(参阅:罗五 5),而圣保禄宗徒写信给弟茂德说:「我们劳苦奋斗,正是如此,因为我们已寄望于永生的天主」(弟前四 10)。这位永生的天主,正是「望德的天主」(罗十五13);而基督借着祂的死亡与复活,成了「我们的希望」(弟前一1)。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是在这希望中得救,并且必须深深扎根于其中。

 

2. 穷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望德坚强而又可信的见证人,正是因为他在贫困、脆弱和被边缘化的不利处境中,仍宣认信仰。他不倚仗权势与财富所带来的保障;他反而因权势与财富而受苦,甚至成为受害者,他只能在别处寻找希望。当我们认出天主是我们首要且唯一的希望,我们就能从转瞬即逝的种种希望走向持久的望德。当我们渴望天主作我们人生旅途的伴侣,世俗财富就会相对变得平常无奇,因为我们会发现那自己所需的真正宝藏。主耶稣劝勉门徒所说的话,至今仍言犹在耳:「你们不要在地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地上有虫蛀,有锈蚀,也有贼挖洞偷窃;但该在天上为自己积蓄财宝,因为那里没有虫蛀,没有锈蚀,也没有贼挖洞偷窃。」(玛六19-20)

 

3. 最大的贫穷,莫过于不认识天主。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宗座通谕中提醒我们:「穷人经历到最严重的歧视是缺乏灵性上的关怀。绝大多数穷人都对信仰特别开放;他们需要天主,我们不得不给他们提供天主的友情、祝福、祂的话语、圣事庆典、成长之旅,以及信德上的成熟」(《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00)。我们在其中意识到最根本的一件事情和崭新的认知,就是如何在天主内找到自己需要的宝藏。正如圣若望宗徒所强调的:「假使有人说:『我爱天主』,但他却恼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谎的;因为那不爱自己所看见的弟兄的,就不能爱自己所看不见的天主。」(若壹四20)

这是信仰的绳尺,也是希望的奥秘:世上的一切财富、物质现实、尘世的享乐与经济的繁荣,虽然重要,却不足以使人心中喜乐。财富常令人迷失,并导致各种不可收拾的贫困处境,其中之一,莫过于以为自己不再需要天主,凭己力就能度过一生。这让我们忆起圣奥斯定所说的话:「愿你的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天主;你要感觉到自己需要祂,好让祂来充满你。若没有祂,无论你将拥有什么,都只会令你更加空虚。」(《圣咏释义》,咏八十五 3)

 

4. 天主圣言向我们指出,基督徒的希望,是在于对人生旅程中每一步的肯定,因为这希望并非依靠人的力量,而是基于天主的许诺,我们的天主是信实的天主。因此,从一开始,基督徒便以锚作为希望的象征,因为锚代表的是稳定与安全。基督徒的希望,如同锚一般,将我们的心深植于主耶稣的许诺中──祂借着自己的死亡与复活救赎了我们,并且将要再度来临,居住在我们中间。这希望持续引导我们迈向「新天新地」(伯后三13),在 那里,一切受造物都将找到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因为我们真正的家乡是在天上。(参阅:斐三 20)

因此,「天主之城」促使我们致力于建设「世人之城」。从今开始,「世人之城」应当开始肖似那「天主之城」。天主藉圣神倾注在我们心中的爱,使我们的希望获得支助(参阅:罗五5),并转化人心为沃土,好使爱德从中萌芽滋长来孕育世界的生命。教会的传统始终不懈地重申三个超性的德行──信德、望德与爱德──之间的互通关系:望德源于信德,并由信德滋养、支撑;它的根基则是爱德,故爱德乃是诸德之母。如今,我们最需要的是爱德。爱德不是空口承诺,而是怀着喜乐与责任感拥抱现实──使我们全然投身其中,引领我们的决策,使之导向公共福祉。缺乏爱德的人,不仅失去了信德与望德,也剥夺他人的希望。

 

5. 因此,圣言邀请人要怀有希望,同时也带来一项义务:要在现实生活中,毫不迟疑地承担与信仰相符的责任。事实上,「爱德在社会诫命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天主教教理》,1889)。贫穷有其结构性的因素,是必须要面对和根除的。与此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蒙召创造新的希望标记,而这些标记见证着基督徒的爱德,就像历代许多圣人、圣女所做的一样。举例来说,教会医院与学校的设立,正是为了表达对最弱小与被排斥者的接纳。这些机构应成为每个国家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但是战争与不平等往往使这理想难以实现。然而,今日越来越多希望的迹象出现在家庭式的关怀机构、照顾儿少的团体、聆听与接纳中心、爱心餐厅、收容所与平民学校中。这些被隐藏的标记常被人忽略,却非常重要,能让我们摆脱冷漠,激励我们以各种形式投身于志工服务!

穷人不是教会的不速之客,而是最亲爱的弟兄姊妹。因为他们每一位,透过自身的存在、言语,以及他们所具有的智慧,促使我们亲手触摸福音的真理。因此,世界穷人日的庆祝,旨在提醒我们的团体:穷人是整个牧灵工作的核心。这不仅涉及牧灵工作的慈善层面,也同样关乎教会的礼仪生活与福音宣讲。耶稣基督取了穷人的形体,为使我们因着穷人的声音、故事与面貌而成为富有。各种形式的贫穷,无一例外,都是一种召唤:要以具体的行动活出福音,以及作有力的希望标记。

 

6. 这正是禧年庆典向我们发出的邀请。于这恩宠之年的尾声庆祝世界穷人日,绝非巧合。在即将关闭圣门之际,我们应当珍惜并与人分享在这祈祷、悔改和见证的整整一年中,天主倾注在我们身上的神圣恩典。穷人不是我们牧灵工作的服务对象,而是具有创造力的「主体」——他们促使我们不断寻找崭新的方式,在今天的日子里活出福音。新的贫困形式接踵而来,我们在面对时可能会变得麻木和无奈。我们每一天都可能遇到穷人,或那些正逐渐陷入贫困的人;我们自己有时也可能会经历匮乏,失去那些曾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一切:自己的居所、每日足够的食物、医疗保险、接受优质的教育和信息,宗教和言论自由。

促进公共福祉乃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根植于天主的创造工程:祂将地上的财富赐予所有的人。同样地,人类劳动的果实同样应公平地为众人共享。实际上,帮助穷人首先是出于正义,而非仅仅是爱德的表现。正如圣奥斯定所指出的:「你给饥饿的人食粮,但没有人挨饿反而更好,即便不再有需要你施舍的人。你送衣服给赤身露体的人穿,但人人都有衣服可穿反而更好,愿不再有这种匮乏。」(《若望一书注释》,八 5)

因此,为能克服各种新旧形式的贫穷,我希望,这禧年能激发国家政策的发展,连同一些新的举措及倡议,好能扶助最弱小的弟兄姊妹们。就业、教育、居住与健康,是安稳生活的条件,绝对无法靠武力实现。我由衷称赞各项已采取的行动,以及那些每日在国际层面上,持续不懈地投身于其中的众多善心人士。

让我们将自己托付于至圣童贞圣母玛利亚──忧苦之慰,并与她一同高唱希望之歌,使「赞主诗」的经文成为我们自己的祈祷:「上主,祢是我们的仰仗,勿使我们永久蒙羞失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