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每日皆是末日,每刻皆为末世(三篇)。
发布日期:2025-11-14 | 作者:意鸣子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每日皆是末日,每刻皆为末世。

“那日子必将到来。”
毁灭、荒芜、虚无——这难道是大地的宿命?伯特兰・罗素曾预言,人类的起源、成长与成熟终将化为乌有,他的说法当真正确吗?他声称,一套坦诚的哲学必须承认:“没有任何火焰、任何英勇之举,也没有任何炽热的思想与情感,能让个体生命超脱死亡的界限而存续。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辛劳、所有奉献、全部灵感,以及人类智慧绽放的正午光辉,终将在太阳系彻底消亡的那一刻归于虚无。”这座人类成就的宏伟圣殿,在宇宙的覆灭之中,势必沦为一片断壁残垣。
罗素堪称一位无救赎盼望的“先知”,他满脑子末世观念,却无法想象救世主的二次降临。而数个世纪之前,先知玛拉基亚虽也预见了这般毁灭景象——整个世界仿佛一座巨型熔炉,一切骄傲与邪恶都将化为灰烬,一切腐朽之物都将被连根拔除、焚烧殆尽,但玛拉基亚眼中始终存有盼望。他坚信那位许诺赐下“公义的日头”、其光线满有医治之能的天主。
在人类迈向2000年的进程中,各路“先知”纷纷粉墨登场。末世文学一时间蔚然成风,世界却并未迎来所谓的末日。电影、自助书籍、招摇撞骗的假宗教术士、畅销读物与脱口秀节目,无不充斥着对末世的狂热臆想,可终究没有任何新鲜事发生。
耶稣亲在《路加福音》中预言了未来的苦难岁月,预言人类所建的圣殿终将崩塌,连一块石头也不会留在另一块石头之上(路21:6)。祂还警示世人末世将至的种种征兆:战乱与叛乱频发,国与国拼死相争,部族、民族与宗族间纷争不断;大地将以强烈地震发出控诉,生态系统会滋生瘟疫与饥荒,天空也将布满异象。最终,信仰基督的人还会遭受排挤乃至迫害。
然而,我想向主发问:古往今来,可有哪个时代未曾历经这般试炼与动荡?哪个世纪不曾饱受战火侵扰?哪个国家不曾不择手段地谋求领先——即便不为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总要为获取更体面的利益而争强好胜?人类何时不曾被腐朽的恶俗所困扰,何时不曾遭受地震海啸等天灾的冲击?又何曾有过这样的时期,虔诚的基督徒不会遭到亲友乃至国家的嘲讽与排挤?
我满心皆是这样的疑问。而基督仿佛早已洞悉我们的困惑,祂这般劝勉我们:“你们不要惊慌……这些事是必须发生的。”(路21:9)这些事注定要发生,人生本就如此。祂所说的并非时间的终极尽头,而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常态。
我认为,对于末世文学至少有一种解读方式,远比那些借迷信释经、频频预言世界末日的言论更为可靠。这种解读认为,这些经文并非着重启示未来之事,而是揭露当下的现实。
每日皆是末日,每刻皆为末世。每个人的一生,无论短暂如八分钟,还是漫长如八十年,都要经历属于自己的“世界末日”。于我们而言,世间的机遇与遗憾,每夜都会随白昼逝去;每一次日落,都宣告着某个永不复返的白昼已然落幕。正如罗素所思,每个人的离世,都是一场独一无二人生戏剧的落幕——若没有天主,这场戏剧终将沦为悲剧。每一代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最后的一代、终结的一代。而每一代人,恰似每一次死亡、每一个日子,都亲见着末世的种种征兆。
基督所预言的一切,既已发生,正在发生,且将持续发生。我们无需等到千禧年,也不必求助于诺查丹玛斯,去破解所谓的奥秘。生命本身便是这奥秘所在——整个受造物都在深切叹息,而这叹息唯有在盼望之中才能寻得意义。
罗素其实深知这一点,但正因他心中毫无盼望,才会觉得人类的整部历史说到底不过是一场残酷的玩笑。而对心怀盼望之人来说,一切则截然不同。正如圣保禄在《罗马书》中所写,整个受造物的叹息,实则是一场孕育新生的过程。“我们自己也在内心叹息,期待着身体得赎。我们得救,原是出于希望,所以我们只怀着希望等待”(罗8:23-24)。
因此,基督劝勉我们,不必为当下的境遇惊慌失措。切勿追随伪基督与那些信口开河的预言家,届时我们自会获得所需的言辞与智慧。纵使人世间历经万般动荡,无论我们这代人、整个人类遭遇何种困境,确凿无疑的并非死亡,而是那带来救赎的全新生命。从终极意义而言,“你们连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路21:18)。只要恒久忍耐,便能保全生命。我们静静等候祂的降临,“来吧,来吧”,将成为我们不息的祈祷。
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聆听主日读经中这句慰藉人心的话语:“你们这些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
其光线有医治之能。”(拉4:2)
公义!医治之光线!我们对此期盼已久!但第一句中的“敬畏我名”又该如何理解?我们许多人心中都有恐惧——尤其是在当下,面对战争局势、选举纷争等种种世事。
其实,你我本该以敬畏赞叹之心,领受天主那令人敬畏、引人尊崇的伟大。圣经中所说的“恐惧”,并非恐怖电影里的惊悚感,也不是独自一人在家时听到奇怪声响的惶恐(即便这种恐惧在当下有其缘由)。希伯来原文中,“恐惧”有着更古老的含义:它指的是一种“恭敬的惊奇”,是面对远超自身之存在时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
唯有心怀这份敬畏,我们才能开始与天主建立关系,在与至高者的交往中逐渐成熟;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隐约领悟“天主是爱”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宣称“天主是爱”,需要我们的生命经历一场持续的革命——就如哥白尼带来的那场变革。还记得吗?哥白尼指出,并非太阳围绕地球运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灵性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仍处于“前哥白尼时代”:我们总认为天主的职责是围绕我们运转,仿佛自己这颗小小的小行星,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常常宣称,天主不过是来帮助我们、回应我们的祈祷、让我们内心平静、让我们支持的一方赢得比赛等等。
这些想法本身并非全然错误。然而,我们迫切需要一场灵性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天主存在并非为了服侍我,恰恰相反——天主才是宇宙的中心!是天主在静默中维系着万物的存在:星辰、星系、陆地、海洋、城市、人心、蝶翼,以及一切受造物。我们理当向天主献上恭敬与敬畏。要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事物,需要一场灵性的蜕变。
若你我尝试这样去做,会发生什么?
首先,我们将活在真理之中,而非虚假之下。这真理便是:人被造的目的,是接纳这位真正的天主居于自身之内,以祂为自己存在的根源与归宿。既然天主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又为何要将其他事物当作生命的中心?
其次,“公义的日头,其光线有医治之能”必将照耀我们。天主的爱将以真理的面貌向我们显现,而非仅供把玩的饰品,或仅是为了找到一个停车位的工具。我们将开始领悟,天主是生命温柔的源泉,是整个宇宙慈爱的母亲。
第三——无论你是否相信——将临期已近在眼前,我们正预备领受那以孩童之身显现的温柔邀请。在将临期前(即当下),我们本该以敬畏赞叹、心存尊崇的态度领受天主的伟大,如此,我们才能变得谦卑,足以预备迎接那位婴孩的到来。
这正是为什么读经一与福音都高声宣讲“审判的日子”——那时“国要攻打国,邦要攻打邦”等等(玛24:7)。这不正是我们当下所经历的吗?
我们能否从自己的“王座”上走下来,满怀希望地为那些不义的战争祈祷!
公义的日头
当礼仪年临近尾声,主日读经仍持续围绕末世、公审判与终极救赎这些主题展开。说来矛盾,正当圣经欲传递清晰且慰藉人心的讯息时,经中的某些意象却令诸多读者与聆听者心生困惑、倍感疏离。
就以《玛拉基亚书》选段中“火”的意象为例。我们向来笃信耶稣“爱仇”的教诲,是以想到天主将恶人焚烧殆尽的景象,难免心生疑虑。此刻,我们不妨回想圣多玛斯・阿奎那的提醒:所有描述天主的言辞,皆是以有限之语诠释无限之本体;用于指代天主的意象,既要肯定其贴切之处,亦要认清其局限之所在。圣多玛斯提出这一告诫,绝非为了让人闭口不谈天主,而是希望人们以审慎明辨的态度解读这类表述,既领会其深意,亦不曲解其内涵。而今日《玛拉基亚书》读经中关于“太阳”的隐喻,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首先,不妨思索太阳于我们的意义。
在哈勃望远镜问世后的宇宙观下,我们知晓太阳不过是宇宙中数十亿颗恒星里一颗中等大小、处于中年阶段的星体。即便如此,相较于圣经时代的古人,我们更清楚太阳对地球上生命的存续至关重要。只需看看邻近的水星与火星那片死寂,便可知我们与这颗燃烧的恒星之间有着何等得天独厚的关联。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距离恰到好处,得以接收适量的光与热,使万物受滋养而非被灼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皆源自太阳,若没有太阳,人类根本无从存在。明白这一点后,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世间诸多宗教曾将太阳奉为神明敬拜。
“你们众人都要因我的名而遭人恼恨,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
这一认知亦让我们明白,为何希伯来圣经的作者们会以太阳作为至高造物主的贴切象征。如同太阳一般,天主维系着我们肉体与灵魂的生命。此外,我们比古人更清楚,地球的物质本源正源自太阳——约45亿年前,地球由太阳喷发的物质凝聚而成。由此可见,太阳既可象征创始的天主,亦可象征维系万物的天主。
再者,即便是孩童也早早懂得,需合理运用人的自由意志,方能与太阳的热力和谐相处。若不能顺应太阳能的特性正确与之相待,我们便可能脱水、灼伤、失明,甚至患上癌症。这股既能滋养万物、带来温暖与光明、渲染世间色彩的力量,亦能灼伤生灵、引发疾病乃至夺走性命。我们对太阳的体验或好或坏,并非源于太阳的任意妄为,而是取决于人类自身的抉择。天主的“太阳”意象亦蕴含这般深意,让我们领悟到同一神圣本体,既能施予“治愈”,亦能施行“惩戒”。
圣保禄在《罗马书》第一章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提及,末世之时天主的“忿怒”得以彰显,实则是天主任凭人们为自身失序的行为承担自然后果。并非天主主动焚烧他们,而是他们违背了造物主所定的秩序,最终自食恶果。正如《罗马书》1:18所记,天主的忿怒从天上显露,反对一切不敬虔、行不义的人。
然而,太阳的意象虽能反映天主的部分属性,却也存在诸多局限。这一意象显得冷漠无情,带有自然神论的色彩,容易让人误以为天主对人类的需求无动于衷。正因如此,那段满是毁灭、叛乱与迫害描述的福音读经,反而格外振奋人心。耶稣提及这些末世场景,只为向世人宣告,此类灾祸终究无法隔绝上主与祂的子民。“你们中有些人要被交付处死,众人都要因我的名而遭人恼恨,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你们凭着坚忍,必能保全灵魂。”
人既会被处死,又怎会连一根头发都不失落呢?唯有满有慈爱的天主,在生死两端都护佑着他们,方能如此。若天主的爱如太阳之火般强大、能治愈人、具震慑力且令人敬畏,那这爱亦会如哺育婴儿的母亲般温柔呵护。论及对天主的描述,我们正需圣经中所有的意象相互补充,方能趋近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