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 战胜幻想与害怕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发布日期:2025-11-14   |    作者:意鸣子

希望 — 战胜幻想与害怕

丙年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任何年纪的人都要面对死亡这个令人痛心的谜,人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去战胜它,或至少逃避它。古代埃及人以木乃伊的方法保存遗体,为遗体以宗教仪式举行隆重的葬礼,目的是为让死者得到安息。美索不达米亚人民说:死亡就像下降到「不可能再回来的国度中」。这种听天由命的态度,使他们必须接受以下观点:「当神形成人时,就将死亡赐予人,并将人的生命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也有另一些人的想法是人可以透过无数次的轮回,令生命可再来到人间的可能。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出生、成长、恋爱、组织家庭、教育子女、体验喜乐与痛苦、经历人生的梦想与希望。然而有一天,当死亡来临时,这一切都会结束、消失!爱情的对话、与人的情感及与亲人的关系都要被割断。难道在父母的爱中成长的我们真的要归于泯灭吗?难道天主创造的人到最后结局是如此残忍吗?亚巴郎、依撒格与雅各伯最后留下了什么?难道仅只是名字?

天主对于这些疑问给予答案。在第二世纪时著名的教父戴尔都良(TERTULLIANO)说:「基督徒的希望,就是死者的复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信复活的生命。」

 

为了更好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上主,在我醒来,我喜爱默想你的面容!」

 

读经一 加下 7:1-2,9-14

1 事后,又有兄弟七人与他们的母亲一同被捕,国王命人用鞭子和牛筋痛打他们,强迫他们吃法律禁止的猪肉。 2 其中一个,代表发言说:「你想问什么?你愿由我们知道什么?我们已经准备,宁死不愿背叛我们祖先的法律。」

9 他在快要断气的一剎那,高声说:「你这穷凶极恶的人!你使我失去现世的生命,但是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他的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生。」10 这一个以后,轮到第三个受刑了!在命他伸舌头时他就爽快地伸出,且毅然伸开双手, 11 慷慨他说:「这些肢体是从上天得来的,但是现在为了他的法律,我不吝惜这一切,希望有一天从他那里仍再得到。」12 国王和他的侍从都惊异这少年人不怕受苦的精神。 13 他死了以后,他们用同样酷刑处罚第四个。 14 他临死时这样说:「深信天主使人复活许诺的人,死在人手中,是求之不得的;可是为你,却没有进入生命的复活。」

圣经中的前几本书本,清楚地记载着古代以色列人并不相信另外一个生命的存在。如果有人问他们说:你们相信死者复活吗?他们也许会这样回答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感兴趣的是现世的生命,希望这个生命充满喜乐与满足。如果问一个与依撒意亚先知同时代的虔诚的犹太人,其答案是:「死者不会再复活,失去的希望不会再重来,天主不再记起自己的许诺」(依 26:14 )。

约伯也有同样的感受:「妇女所生的人,寿命不长,却饱尝烦恼。若是一棵树被砍伐了,仍有希望生出新芽,嫩枝丛出不穷。它的根虽老于地下,枝干纵枯死地上,但一有水气,立即生芽,好似幼苗发出枝叶。但是人一死,立即僵卧;人一断气,他究竟在何处﹖海水能干涸,江河能枯竭;但是,人一僵卧,不再起立,直到天不存在,仍不甦醒,仍不能由睡眠中甦醒。 唯愿你将我藏于阴府,将我隐藏,直到你息怒;愿你给我定一期限,终于想起我」(约 14:1、7-13)。

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即在公元前二世纪时,在以色列才开始宣讲那些睡在尘土中的人要再甦醒过来(参阅达 12:2)。今日读经一正是这时期时形成的。

残暴的安提约古强迫以色列人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其祖先们的宗教敬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对以色列人进行宗教迫害,施予酷刑。一天,他想强迫一位母亲与她的七个儿子违反法律,强制他们吃猪肉(1-2 节)。

这篇读经叙述的是四位兄弟对这种无理要求的勇敢答覆:即对死人复活的信德的宣认。这是旧约中以前没有如此清楚地表明过的真理。七位兄弟随时准备牺牲现世的生命,因为他们相信天主将给他们带来另外一个生命(9、11、14 节)。

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所相信的另外一个生命,与我们所说的复活的生命不可相提并论。他们相信,因着他们忠于法律,天主将为他们带来因着守法而失去的生命,并不是说因着死亡,将为他们带来完全与此世不同的生命。

 

读经二 得后 2:16-3:5

2:16 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和那爱我们,并开恩将永远的安慰和美好的希望,赐与我们的父天主,17 鼓励你们的心,并在各种善工善言上,坚固你们。

3:1 此外,弟兄们!请为我们祈祷,好叫主的圣道,也像在你们那里一样,顺利展开,并得到光荣;2 也叫我们脱离坏人与恶人,因为不是人人都有信德。 3 主是忠信的,他必坚固你们,保护你们免于凶恶。 4 我们在主内信赖你们;你们既然现今实行了我们所吩咐的,将来也必实行。 5 愿主指引你们的心去爱天主,并学习基督的坚忍。

在得撒洛尼的基督徒团体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使气氛紧张,即一些思想上的认识不正确,甚至是狂热主义,但是基督徒团体整体的生命却使人相当满意。

第一部分(得后 2:16-17),保禄祈求上主使团体中的每一位基督徒都保持一颗爱心,并时常准备为人服务。

第二部分(得后 3:1-5),因为天主的话语已经在他们的团体中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效力,保禄要求他们时常祈祷。他也请求他们为他祈祷,因为此时他面对众多困难,有许多人仇恨他,并想毁灭他所建立的团体。

 

福音 路 20:27-38

27 否认复活的撒杜塞人中,有几个前来问耶稣说:28 「师傅,梅瑟给我们写道:如果一个人的哥哥死了,撇下妻子而没有子嗣,他的弟弟就应娶他的妻子,给他哥哥立嗣。29 曾有兄弟七人,第一个娶了妻子,没有子嗣就死了。30 第二个,31 及第三个都娶过她为妻。七个人都是如此:没有留下子嗣就死了。32 末后,连那妇人也死了。

33 那么,在复活的时候,这妇人是他们那一个的妻子﹖因为他们七个人都娶过她为妻。」34 耶稣对他们说:「今世之子也娶也嫁;35 但那堪得来世,及堪当由死者中复活的人,他们也不娶,也不嫁;36 甚至他们也不能再死,因为他们相似天使,他们既是复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37 至论死者复活,梅瑟已在荆棘篇中指明了:他称上主为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及雅各伯的天主。38 他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天主:所有的人为他都是生活的。」 在读经一中,七位兄弟对复活的概念还相当模糊,他们认为复活就是现世生命的延续与延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这样的问题,在耶稣的时代照样存在

法利塞人,虽然完全相信死者复活,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很幼稚,仍停留在模糊的阶段。他们说,现世的生命在复活的时候,将会无限制地体会到快乐。在天上再也没有飢饿、疾病、痛苦、不幸与灾祸,人可以尽情享受,并有丰富的面包、肉与葡萄酒。

今日这篇福音片断叙述了另外一群政治宗教团体,在《路加福音》中还没有出现过,就是撒杜塞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富有阶层,与罗马统治者合作,在社会上并没有好名声;从宗教角度来看,他们属于保守派。所有的司祭长(正是他们,应该首先为耶稣的死亡负责)属于这一派。

他们与法利塞人对有关死人复活的概念存在分歧,观点相反。于是他们在耶稣面前提了出来。法利塞人相信死者复活,而撒杜塞人辩论,说在《托辣》(他们认为唯一的神圣经典)中并没有清楚的记载来支持这方面的经文;因此,他们声明自己是属于怀疑派。以自己所拥有财富,他们在现世可以享受到天堂般的生活,不需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幻想。

法利塞人与撒杜塞人都在圣经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经文,以此反对对方的观点。而普罗大众却欣赏法利塞人的宗教虔诚,对他们的宗教思想而感动,于是相信他们有关死者复活的观点。

撒杜塞人听说过耶稣与法利塞人有着相似的观点,至少在某些部分上:相信永恒的生命,即使对复活的理解还是处于原始阶段的很模糊的概念。他们为了使耶稣可以改变自己的观点,列举了《托辣》中的一个记载,这样的记载引起人的注意(28-33 节)。现在就简单的叙述一下它的历史背景。

梅瑟法律规定说,如果一个男人结婚后,没有留下后代死了,那么他的兄弟应该娶嫂子并与她成婚,在这个叔嫂成婚中所生的长子应被视为去世哥哥的后代(申 25:5-10)。现在有位妇女,与七兄弟都结过婚,而且兄弟几个都死了,没有留下子嗣。最后这个妇女也死了。如果死人复活,那么到时情况将会很纠结:在未来复活时,她属于其中哪个的妻子呢?因为都曾经取过她。

这不是撒杜塞人第一次提出这样使对手难堪的问题了。为法利塞人来说,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并确信永恒的生命其实就是现世生命的延续与圆满。因此,他们对那些与此解释不同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地看一眼,并远离这些人。耶稣,与法利塞人理解的复活概念完全不同,因此,觉得撒杜塞人对自己并没有半点冒犯。现在将耶稣的话语分成两部分,来理解对此问题的答覆。

第一部分:「今世之子也娶也嫁;但那堪得来世,及堪当由死者中复活的人,他们也不娶,也不嫁;甚至他们也不能再死,因为他们相似天使,他们既是复活之子,也就是天主之子」(34-36 节)。

撒杜塞人提出反对复活的观点,是因为有人认为复活就是现世生命的延续,会变得更加有能力;耶稣当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耶稣并不是说复活就是人从坟墓中醒来,再次恢复生气。这样的观点完全不可能的,是荒谬的,也是无意义的。如果使死者重新恢复现世的生命,拥有相同的身体状况,那将毫无意义。

与天主共融的生命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命:当人进入天主的生命时,人虽然保持自己固有的身份,却成为另外一个不同的自我,一个不朽的生命,与天上的天使无异与天主在一起的生命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是个需要仔细谨慎回答的问题,因为正像撒杜塞人与法利塞人一样,这是个时常面对的危险。我们时常体会现世的喜乐、爱好与满足。连犹太经师们也时常证实,未来的生命也包括夫妇结合的生命。

这样的信念,其实在今天的基督徒中也有,他们对复活的概念有着与法利塞人同样的想法。耶稣所说的复活,人将相似天上的天使,与他们的想法完全不同。为耶稣来说,人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去管理这个世界,是为准备一次重生,因为这是进入永恒生命的方法。在其中不会存在任何死亡。

正如还在母腹中的胎儿不能想象外面的世界一样,那么人也不能想象与天主同在的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还没完全显示出来的谜,并不因为天主愿意增加我们的好奇与惊讶,而是我们的思想与思维还不能完全理解它:因为「这必腐朽的肉身,重压着灵魂;这属于土的寓所,迫使精神多虑。世上的事,我们还难以测度;目前的事,我们还得费力追求;那么,天上的事谁还能探究」(智 9:15-16)﹖我们只能通过信德来理解这不可否认与真实的高峰。相信「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事物」(格前 2:9)。与其整天揣摩怎样理解复活的事件,倒不如全心相信基督给我们带来的复活概念:因为并不是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生命,而是同一生命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其实,死亡并不是像人所想象的那样,使人归于灭亡。死亡被战胜了、被毁灭了,是基督的复活战胜了它。

我们所称呼的「死亡」其实只是放弃现世这个有形可见的身体,包括它的软弱、脆弱与易逝性;通过它,可以将人从现世的生命带到天主的世界中去。这个可朽的生命会生病、老化、消逝,这些并不会将人带向永恒的世界中。死人的复活是这样:「播种的是可朽坏的,复活起来的是不可朽坏的;播种的是可羞辱的,复活起来的是光荣的;播种的是软弱的,复活起来的是强健的」(格前 15:42-43)。

另外,安慰人心的是:基督的复活消除阻隔生者与死者共融的障碍,使所有人在基督内都保持亲密与深深的联系。在地上,当基督徒因着圣体圣事相聚时,我们知道这时也与天上的兄弟姊妹保持共融。可以肯定,我们对他们的纪念使他们高兴,并使彼此之间的爱增长,也激发我们的意志,重燃我们相信有一天在基督内会与他们相聚的希望。

在我们的祈祷中,记念那些比我们早回到父家的兄弟姊妹;当我们确信他们与天主同在时,我们也被感安慰与幸福。虽然我们还必须继续面对世上的痛苦,并与他们暂时隔离,却也充满希望走完世上的旅程。我们只需要记得他们曾经行过的善,他们的爱德行为,慷慨大方,对他人的助佑。他们的失败与错误,软弱与罪过,全部在与天主相遇的「爱的火焰」中被洁净了。在他们身上不会再留下任何形式的邪恶与死亡。

耶稣答覆的第二部分(37-38 节),是对复活的再次证实。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在天主内共融的生活是怎样,但是信德给予我们肯定与确信;在经历死亡后,人将继续生活。

耶稣的答覆,是要给撒杜塞人一颗定心丸:亚巴郎、依撒格与雅各伯的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因为所有人为天主来说,都是生活的,并将在天主内生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耶稣重申经典的权威。他说,生活于晚于族长许多世纪后的梅瑟,称呼上主为亚巴郎、依撒格与雅各伯的天主。意思是说他们仍然还生活着,要不然,在他们之后,梅瑟与以色列人都应该称呼天主为「死者的天主」。

天主创造了人类,与人建立盟约,并许给人很多诺言,保护人免受敌人的攻击,将人视为朋友,我们又怎样能想象这位天主,有一天会舍弃人,使人在灰土中归于泯灭,使人回归虚无呢?如果天主这样行,那么天主就是死者的主人。相反,耶稣却说天主不是死人的天主,却是活人的天主,因为所有人都从天主那里接受了生命。天主是生命的热爱者(智 11:26)。天主并没有创造死亡,并不喜欢恶人丧亡,却愿意他们生活(智 1:13)。死亡与天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热门推荐